资源简介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科学精神:用事物发展状态和途径的道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生的发展道路。公共参与: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导学】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如何,给了我们怎样的方法论启示?3.如何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互动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积极开展前瞻性顶层设计。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如此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南卫视自春晚《唐宫夜宴》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之后,后凭借《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多台晚会及综艺节目频频“出圈”。向来以地方性文化为特色、以中原地区为覆盖面和服务范围的河南卫视,一年之内倏然享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出彩、出新、出色的节目被全国观众看到并为之点赞。“出圈”意味着走出电视圈,走向社交媒体圈;“出圈”还意味着电视人走出舒适圈,走向未知的短视频的“丛林江湖”河南卫视打破了人们对以往节日庆祝的节目认知,标新立异,使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并用灵动的语言、鲜活的技术、精美的视觉效果打造属于中国故事的专属舞台,并以稳定可靠的机制吸引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投入与喜爱,形成可循的艺术章法。河南火遍全国,这背后是中国人民崛起的民族自信心,河南卫视是厚积薄发、不变初心的坚持和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书写了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新篇章。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认识。【知识归纳】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及方法论要求世界观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图示法 理解方法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僵化和保守思想2.比较新事物与旧事物新事物 旧事物区别 含义 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优越性 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法包容新的内容前途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没落阶级利益,最终会被人民所推翻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辩证否定观)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与质变量变 质变区别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表现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 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联系 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 2.发展的趋势或路径:前进性和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道路充满曲折与困难的原因新事物角度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旧事物角度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人类自身角度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2)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 要求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身都是不断在发展的。(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5.“路虽远,行则将至”蕴含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6.事物的发展是由质变到量变,又在新的量变基础上开始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7.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8.所有的好,都不如刚刚好。因为量变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事物无法发展。( )9.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10.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当堂达标】11.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下列对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也就是发展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由此可见( )①新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③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十年。这十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阻挠“一带一路”进程,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倡议一步步走向国际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一带一路”的十年发展之路表明( )①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③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④辩证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移动网络是指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网络,它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最早的1G网络到当前的5G网络,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速到高速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创新,移动网络将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③新出现的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事物的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列宁曾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以下与该观点相契合的有( )①事物在发展中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③世界历史进程充满着辩证否定的环节④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有人提出过“坎理论”,认为人生就像过坎,坚持努力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人生要过许多坎,每一次过坎都会迎来全新的“呼吸”。“坎理论”符合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直线上升的过程②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④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急不得也等不得。所谓急不得,就是要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个实际出发,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谓等不得,就是不能等到发展起来后才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而是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来解决。这启示我们( )①要善于抓住时机才能赢得主动②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要支持新事物,反对旧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互动探究】1.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质生产力取代旧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面临着困难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尊重规律,谋划思路。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河南卫视打破了人们对以往节日庆祝的节目认知,标新立异,使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守正体现肯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创新体现否定之否定,弘扬传统文化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河南卫视坚持守正创新,厚积薄发,重视量的积累,以不变初心的坚持和努力为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创造条件。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电视人要走出舒适圈,走向未知的短视频的“丛林江湖”,以出彩、出新、出色的节目被全国观众认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易混辨析】1.正确【详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故此题观点正确。2.错误【详解】本题属于判断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故题中观点错误。3.正确【详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为做事情不一点一点积累,就永远无法达成目的,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故判断正确。4.正确【详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是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题中观点正确。5.正确【详解】路途虽远,但是只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就一定会实现目标。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故该观点正确。6.错误【详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故题中观点错误。7.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不能认为哪一个更重要。且质变不一定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有积极的、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故题干说法错误。8.错误【详解】所有的好,都不如刚刚好。因为量变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事物就发生了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等于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是发展。故本观点错误。9.正确【详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故该观点正确。10.正确【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因此本题观点正确。【当堂达标】11.C【详解】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错误。②:运动不等于发展,运动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倒退的,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错误。③④: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12.C【详解】①: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只有新事物才能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这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②正确。③: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这说明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③正确。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C。13.C【详解】②③:这十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阻挠“一带一路”进程,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倡议一步步走向国际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②③符合题意。①: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发展道路是曲折性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说法错误。④: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其实质是“扬弃”,而不是彻底否定,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A【详解】①②:从1G网络到当前的5G网络,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速到高速的过程,这表明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也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①②正确。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错误。④:事物的否定是对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而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④错误。故本题选A。15.A【详解】①③:列宁的观点认为世界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现事物在发展中必然要经历曲折,世界历史进程充满着辩证否定的环节,①③符合题意。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没有体现曲折性,②不符合题意。④: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并没有体现发展的曲折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6.D【详解】①: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直线上升,①错误。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错误。③④:“坎理论”,认为人生就像过坎,坚持努力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人生要过许多坎,每一次过坎都会迎来全新的“呼吸”。这表明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A【详解】①: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不得表明要善于抓住时机才能赢得主动,①正确;②:急不得表明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②正确;③:材料未涉及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不符合题意;④: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对待旧事物要辩证否定,且题干不涉及新旧事物问题,④不选。故本题选A。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