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重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知识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1.根据教材导语中的“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指出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有什么关系?
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史料阅读”,思考马可·波罗对元代藩王宫殿的描述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关系?
3.16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西方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4.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西欧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商业危机:
精神动力: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根源:西欧各国 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及开拓 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 》中了解到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商业危机: 帝国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4)精神动力: 精神以及希望通过海外扩张传播 。
(5)王室支持: 和 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条件
(1)航海经验:西欧人在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 。
(2)地理知识:相信大地是 的,有关 和 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3) 技术不断提高。此外还拥有呈现海岸线的 和测定方位的 。
【名师点拨】
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东西方商路不畅所带来的商业危机虽然使开辟新航路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其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决定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必然的。
【认知深化】 多角度认识西、葡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政府 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两国强大的中央 集权政府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
社会 军事贵族和骑士提倡海洋冒险,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
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的财源
地理 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国商人的活动地盘,这两个国家 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
宗教 为了传播基督教
技术 两国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
【随堂练习】
1.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这一交流活动形成的根源是(  )
A.人文主义精神的鼓励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传播天主教思想的需要
2.有学者指出:当时地中海的威尼斯人和埃及以东的穆斯林把持了商路的正常贸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无法染指……而要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不得不另辟蹊径。这反映出(  )
A.地中海贸易的畅通无阻 B.当时经贸秩序需要重建
C.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阅读教材第二目,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个人物”是什么?
2.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史料阅读”,思考哥伦布《航海日记》的记述体现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教材第二目中的“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绘画作品)”图片和“历史纵横”,思考你从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中体会到了怎样的航海精神?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支持国家 航行方向 代表人物 主要事件 历史意义
葡萄牙 向 迪亚士 1487年,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 为新航线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达·伽马 1497-1498年,船队绕过 驶达 此条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西班牙 向 哥伦布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 群岛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麦哲伦 1519年,麦哲伦的船队绕过 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入 洋,1521年,到达 群岛,1522年,麦哲伦的同伴们回到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航行
【认知深化】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 经济占主导 经济发展迅速, 出现
目的 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 主要是经济目的:获取东方商品,掠夺 等财富;传播
方式 进行 贸易,以 交往为主要方式 以 为主要方式
性质 政治行为: 制度下的 活动 经济行为: 的海外扩张,殖民掠夺
影响 经济 七次远航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航海事业逐渐衰落 促进 发展,世界市场 形成,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政治 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明朝的影响力;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经济实惠 掀起殖民热潮,对亚非拉掠夺,造成其落后
【随堂练习】
3.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中说:“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进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对贵金属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文中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荷兰、意大利
C.英国、荷兰 D.西班牙、葡萄牙
4.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荷兰、比利时
C.西班牙、葡萄牙 D.意大利、德国
知识点二 其他航路的开辟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北欧国家自然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然而,他们长久地忍住不去侵犯这些帝国的活动范围,这不是出于对教皇训令的尊重,而是因为害怕伊比利亚的势力。因此,英国人和法国人转向超出伊比利亚活动范围的北大西洋。”西北欧国家为什么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超出伊比利亚活动范围的努力有什么结果?
2.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完成下列连线,掌握其他航路开辟的过程。
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 和 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历史活动
1.北大西洋的高纬度航路
①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 。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 半岛。
③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 通向亚洲的航路。
④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
的航线。
2.南半球的新航路
①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 。
②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 和塔斯马尼亚岛。
主要影响
1.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 知识。
(2)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 建立了 联系。
【认知深化】 欧洲人航海探险的发展趋势
(1)数量:西欧国家越来越多。 (2)地域:范围逐渐变广。
(3)对地域的认识:逐渐深入,到最后精确掌握各地区的基本地理情况。
◎思维升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背诵)
(1)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对欧洲: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3)思想上: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
(4)对亚非拉:带来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推动了亚非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随堂练习】
6.16世纪,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的航海家来自于(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俄罗斯
7.在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之后,欧洲又有大量的航海冒险家踏上了这一航程。16世纪,一位航海家在环球航行中到达了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这位航海家是(  )
A.法国人卡蒂埃 B.荷兰人巴伦支
C.英国人卡伯特 D.英国人德雷克
8.在16世纪20—70年代里,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商船云集,英国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这里来交易,每年输入安特卫普的商品总值达1 600万金克朗。这些现象(  )
A.直接导致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B.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有利于推动欧洲商业革命的发展 D.表明荷兰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9.某同学在观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后记录了这样的关键词:“人口不到100万”“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据此推测,以下与该纪录片的国家和主题对应的是(  )
A.英国 走向现代 B.美国 寻道图强
C.德国 帝国春秋 D.荷兰 小国大业
10.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启。这一贸易路线流通的诸多商品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生丝、丝织品和来自美洲的白银,因此被称为“丝银贸易”。这一贸易(  )
A.推动了葡萄牙资本的原始积累 B.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C.主要在菲律宾与中国澳门进行 D.刺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11.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时,葡萄牙王国占领北非休达城已有30余年;奥斯曼征服埃及时,距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库特已经过去18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葡萄牙(  )
A.已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B.海外扩张并非源自外部压力
C.海上探险得到王室的支持 D.综合国力不亚于奥斯曼帝国
12.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
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的财力。16 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反映了当时( )
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发生变化 B.欧洲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
C.欧洲扩大了对外贸易的通道 D.商业贸易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13.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出现的商贸机构表(部分)。这反映了欧洲(  )
时间 国家 机构名称
1531年 荷兰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
1580年 意大利 里亚尔布市场银行
1600年 英国 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1621年 德国 纽伦堡银行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B.价格革命推动大国崛起
C.商业中心开始发生转移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14.1603年,德国天文学家巴耶尔出版了第一幅反映天文大发现的恒星图,图中增添了12个北半球居民以前不知道的南半球星座。这主要得益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宗教改革的扩展
C. 日心说的提出 D. 民族国家的形成
15.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 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 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16.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史论要旨]
1.文明间的交往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
2.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最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3.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分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和美洲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4.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全球开始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
【本课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