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精选同步小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àn) 猥琐(wéi) 矜持(jīn) 灼灼其华(zhuó)B.凝望(níng) 赤裸(luǒ) 粗犷(guǎng) 芳草萋萋(qī)C.挑逗(tiǎo) 怆然(chuàng) 颤抖(zhàn) 仙露琼浆(jiāng)D.一摞(luò) 服侍(shì) 枯槐huái 忍俊不禁(jìn)2.下列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曝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B.这里春红已榭,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C.我侵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B.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C.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们坚信,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史诗、创造新的奇迹。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诗歌言志。陆游《游山西村》中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的诗句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表达诗人辞官以后仍有作为的诗句是: , ;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选出对两首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C.“岱宗夫如何”中的“夫如何”意思是“到底怎么样呢?”传神地写出作者看到泰山后的惊叹仰慕之情。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好像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一样。7.结合诗人创作背景,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分别表达出的作者的内心情感。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以下是小墅的一次古诗文学习经历的展板,请你一起参与。他的诗作【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做批注,可以探究核心词】“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风光的赞赏。【做批注,可以质疑关键词】诗中的“古风存”,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书窝”【乙】书巢记 陆游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②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③不觌④,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⑤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⑥,或至不得行,则辄⑦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⑧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⑨乎其似巢也!”【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陈:陈列。③妻子:妻子儿女。④觌(dí):见,相见。⑤间:间或,偶尔。⑥槁(g o)枝:枯干的树枝。⑦辄:就。⑧引:邀请。⑨信:确实。【做批注,可以联系课内外】本文和《陋室铭》都通过写书屋来寄托自己的志趣,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活动一】布置展板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材料内容不理解,请你帮忙解答。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写的是诗人游村的见闻和感受,整首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题。B.诗歌前两句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C.诗歌五、六句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D.诗歌结尾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与向往之情。9.解释加点词。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乃引客就观之 关联教材:持就火炀之(《活板》) (1)就:俯仰四顾 查阅词典:①回头:回头看。②视;看。③看望;拜访。④副词,但;却;反而。 (2)顾:既入又不能出 结合语境。 (3)既:10.下列对“他的‘书窝’”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11.把展板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非吾所谓巢者邪?(2)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活动二】请你完成“他的诗作”展板。12.请借鉴对诗作首联的批注,简要概括诗中“古风存”的具体表现。【活动三】请你继续完成“他的‘书窝’”展板。13.请结合展板小贴士,说说《书巢记》和刘禹锡《陋室铭》表达的情感、情趣有何不同。小贴士知人论世,是解读古诗文的一大法宝。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创作这两则诗文时,已年过半,然宦海浮沉,他最终去官为民,归隐乡村。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好一朵木槿花宗璞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以前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苟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③前年秋至,我家面临了不少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说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使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B.“两行树挺立着……我从未仔细看过”这体现了“我”一开始对木槿的态度是轻视的。C.“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这是心理描写,描写出了“我”的恐惧。D.文章快结尾时又提到“美人蕉”,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呼应,衬托出木槿不畏磨难的品格。(2)文章第①段中“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一句中连用了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解释其含义。(3)本文写了木槿花,且作者在另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中写了紫藤萝花。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写花的目的。【链接材料】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选自《紫藤萝瀑布》)(4)题目流露出作者对木槿花由衷的赞美。说说作者认为木槿花尤其是这一朵木槿花“好”的理由。15.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班内开展了“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活动一:积累宝库】历史上许多人能够微笑着面对失败,最终走向了成功,请你试举一例。(2)【活动二:学会劝慰】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同时也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16.题目:陆游《游山西村》中有这样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中、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主题明确,思想健康,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做到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A项“猥”应读wěi;C项“颤”应读chàn;D项“禁”应读jīn。所以答案为B项。2.D【详解】【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曝→瀑。B.榭→谢。C.侵→浸。D正确。故答案为:D3.D【详解】D.项中“一窍不通”与语境不符,应改为“一无所知”。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具体语境来恰当地使用词语。4.B【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应删去“由于”;C.成分残缺,应在“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加上“宏伟蓝图”;D.语序不当,应将“发现”与“解决”的位置互换;故选B。5. 自缘身在最高层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缘、疑、化、护、凌、绝。6.B 7.《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B.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飞来山上千寻塔”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那高耸入云的塔。不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故选B。7.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的情况下,以坚决果断的意志坚持贯彻执行新法,表达了诗人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我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这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分析概括即可。8.C 9. 靠近 看 已经 10.B 11.(1)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 (2)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的确像巢啊!” 12.示例:具体指村民保存吹箫打鼓,在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习惯;保有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13.示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陋室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书巢记》通过对陆游书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读书的志趣。结合“小贴士”他最终“去官为民,归隐乡村”可知,陆游离开官场归隐之后,依然心系百姓,忧国忧民。【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鉴赏。C.诗歌五、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展现了在春社来临前萧鼓声随处可闻的热闹场面;“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有误;故选C。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持就火炀之”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乃引客就观之”句意: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就:靠近。(2)根据查阅字典的方法确定选②。“俯仰四顾”句意:俯仰观看;顾:视;看。(3)结合语境“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可知,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经进来了又不能出去;既:已经。10.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间有意欲起”与“而乱书围之”为转折关系;“如积槁枝”补充说明乱书的样子(程度);正确断句为: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故选B。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1)此:这;所谓:所说的;巢:鸟窝;邪:语气词,吗;(2)乃:于是;亦:也;信:确实。1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箫鼓”点明村民保存吹箫打鼓的习惯,“春社”点明在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习惯;根据“衣冠简朴”,联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知,农家用酒、菜肴待客,可见保有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1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根据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可知,屋室之内所见之处到处都是书,像鸟窝一样,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热爱读书的志趣;结合小贴士“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创作这两则诗文时,已年过半,然宦海浮沉,他最终去官为民,归隐乡村”可知,陆游离开官场选择归隐,但是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心意不减。【点睛】参考译文:【乙】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经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14.(1)C(2)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和漫不经心的意思,后一个偶然是指出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3)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留下来了。通过对一朵木槿花两次开花的描绘,使作者领悟到一种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链接材料:作者在家庭遭遇不测、小弟身患绝症,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心头的郁闷之时,偶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深受启发和鼓舞,睹物释怀,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歌颂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4)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希望,得到安慰。【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有误,结合第⑨段“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可知,这里“我的心也震颤起来”是描写“我”看到紫色的花开放而感到震撼的心理,并非“恐惧”。故选C。(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和作者情感。“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前两个“偶然”是指碰巧、随意和漫不经心的意思,写出了木槿不是我特意种的,她是个外来户,表达出我的不经意,轻视的意思;“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意想不到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好一朵木槿花》中,依据第③段“前年秋至,我家面临了不少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和第⑥段“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以及第⑨段“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和第⑩段“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等描述可知,作者描写了木槿花两次开花的经历,结合第 段“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可知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面对困境和苦难,要有坚强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链接材料中“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一开始因为家庭变故,内心充满了悲伤和绝望,但是在偶遇紫藤罗花,思绪万千,从紫藤萝由衰到盛的生命历程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永恒,走出了悲伤的思绪,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章中对木槿花的美好品质的描写入手分析。文中的木槿虽平凡娇嫩,不被重视,但却能够在经历无数苦难之后,依然顽强开花;第 段“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写出了木槿花在被土覆盖重压之下依然能够顽强开花,仍然保留有生命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木槿的顽强勇敢,也激励着作者,使作者在死别的悲痛中,生活困惑中重新振作起来,战胜悲伤,勇敢前行。15.(1)爱迪生为了寻找作灯丝的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试验,都失败了,但他不放弃,终于成功。(2)朋友,要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继续努力,成功的日子将会来临。【详解】(1)考查日常积累。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用割圆法计算圆周率,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早于西方科学家一千多年。(2)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与理即可。如: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未来失去希望,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只要保持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16.例文:“柳暗花明”的召唤在一次假期中,爸爸提出带我们全家去爬山,我和妈妈欣然地答应了。在这次爬山的过程中,我有了自己的感悟。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刚走到山脚下,天上就下起了雨。我和妈妈便提出先回车里躲一躲或者明天再来爬,而爸爸却笑着对我们说:“在往上爬爬,说不定上面就没雨了呢。”我心生疑惑,但也还是照做了。 被雨淋过的石阶异常难走,长满青苔的石阶上被雨淋湿,上面还时不时的有碎石掉下来,让本就湿滑的石阶是滑上加滑。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了。爬着爬着我渐渐心生不满,嘴里小声嘟囔着“干嘛非得一定要爬山啊,下雨了回车里躲一躲或者明天再来爬不行吗?又不是这次不爬以后就再也爬不了了。”越往上爬,雨下地越大,我的全身快要被淋透了,心中的不满终于爆发了,对爸爸说:“这雨越下越大,怎么可能会停呢,我想回去了!”爸爸却依然笑着对我说:“不要放弃,坚持一下,再往上爬爬。”我只好无奈地跟着爸爸继续往上爬。 当我们爬到山顶时,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了,云雾环绕在我的四周,缓缓飘动。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一伸手,就可以抓到这些云雾。远处的群山也被笼罩上了一层白纱,只有山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在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小岛。这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景色,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就是一位驾鹤凌云的神仙。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境。 这时我的耳边传来爸爸的声音:“你看现在还下雨吗?”我环顾四周,惊喜地发现,真的不下雨了。“在你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害怕,不想学了,就像这爬山一样,再往上爬爬,没准困难就解决了。”是啊,在我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困境,我不能因为害怕就退缩,不去解决,我要努力地往上爬,困难也许就会迎刃而解,取得更大的收获,看到亮丽的人生风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遇到困难,或者身处困境时,我一定要积极应对,努力向前,相信一定会有云开雾散,获得成功的那一天。【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一联诗既是当时情景的描绘,同时也蕴含着哲理。“山重水复”可以理解为困难、磨炼,“柳暗花明”则可以理解为希望、光明又出现了,即是在困难、绝路中发现了希望、生机。那么从这个哲理出发可以立意:绝境中不要放弃希望,光明总会到来。那么在绝境和希望之间要怎么做呢?要拥有必将重获希望、光明的信心,要坚持不懈等。第二,思路。这篇文章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来写,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即写成记叙文,写自己在遇到困难、处于绝境中通过坚持、通过坚定信念等,最终等到了光明,最终获得了成功等;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围绕这一联诗句,写出自己的感受、思考,自古以来在绝境中坚持、努力获取生机、希望、找到道路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坚持信念,创作《史记》;海伦凯勒因高烧成为了而不能听、眼不能看的人,但是绝境中努力学习,获得了新生等等。用充分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材料叙述要简洁,议论性的语言要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