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重要史实。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分析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
2、从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从史料实证角度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分析它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4、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概述国际联盟的宗旨、性质、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
2、难点: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认识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教学过程】
导入:
师: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1914年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新课:
【时空定位】
【线索梳理】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并快速浏览教材,你能梳理出本课知识学习的线索?
一、国际秩序裂变:欧洲新旧帝国间的博弈(一战的背景)
师:学习历史,还原历史现象,需要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你知道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吗?
【问题探究】:萨拉热窝这起远离欧洲大陆中心且没有直接卷涉欧洲大国的事件为何会导致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生阅读材料1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政策
1.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学生阅读材料2
师指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帝国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与经济不平衡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师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各国之间的矛盾:英德矛盾的尖锐,他们之间为了利益会发生战争。
3.主要原因: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小结:一战的背景
垄断资本主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原因)
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是欧洲火药桶
导火索: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直接原因)
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过渡: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出现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疯狂扩军备战,最终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国际秩序动荡:从欧洲走向世界的战争
师: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西线、东线和南线》形势图,阅读教材,找出三条战线(或战场)、交战双方、决定性战场。
生: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师: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多媒体出示“施里芬计划”的材料:1914年,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发起了著名的马恩河战役。
【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P84-85内容,结合地图梳理一战的过程。
1.马恩河战役(1914. 9)
师:马恩河战役是战爆发后第一个重大战役。由于英、法、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双方开始形成对峙局面。
2.凡尔登战役
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凡尔登战役的情况,感受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3.索姆河战役
师:可先向学生介绍索姆河战役的情况,描述新式武器的应用,感受索姆河战役的血腥性。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坦克对德军步兵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
索姆河战役一直持续到11月份,双方损失士兵多达127万人,比凡尔登战役的人员损失和物资消耗更为巨大。索姆河进攻是战争中典型的、双方伤亡惨重的阵地战役。就兵力、兵器而言,它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役。
4.日德兰海战(1916年)
师:1915-1916年期间,战争在海上展开。1916年5-6月,英国和德国的舰队在日德兰沿岸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英国凭着它的海军优势取得了胜利。自此以后,德国舰队再也不敢在海上进行较大的战役了。1917年4月,美国以德国潜艇袭击了美国的商船为由,对德宣战。战争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
【知识拓展】中国参加一战(历史纵横)
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奥宣战。中国派出华工,“以工代战”。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做了铺垫。
【知识拓展】美国参加一战
思考:材料反映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前后态度的原因?
态度:中立——参战
原因:
中立原因: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参战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师: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单概括。
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同盟国战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经济实力对比: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军事战略:同盟国集团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战略失误明显;
国内因素: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社会矛盾加剧;
国际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三、国际秩序演变:强权政治下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实质
生:
建立: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实质:“凡尔赛体系”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实质:“华盛顿体系”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问题探究】巴黎和会上的明争暗斗
【读图学史】读左图,从巴黎和会“三巨头”的外交诉求背后看出他们各自有何国家战略?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维持“欧洲均势”
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反映了和谈有何特点?
各有目的,矛盾尖锐,争夺激烈
会导致什么结果?
难达共识,危机重重,引发德国的“复仇”主义,希特勒利用民众对和约的愤怒,挑起民族复仇主义,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合作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隐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是指哪两个国家?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美国、日本。判断正确。理由: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局面。美国的做法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火种。
师:根据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要求,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成立了。
(二)国际联盟
师:国际联盟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成立: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1919年4月通过盟约,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当时的会员国有44个,战败国和苏俄暂被排除在外,后来发展到63个,美国则始终未加入国联。
(2)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4)实质: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展示材料说明国际联盟的局限性
【问题探究】根据下列两幅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国际联盟成立的利与弊。
积极:(利)
A.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B.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C.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弊)
A.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
B.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C.苏联、美国未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痛定思痛话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该如何评价这场战争?
(1)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物质与精神)
(2)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国际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板书设计】
一、探索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二、传播真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第一国际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二)巴黎公社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