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血糖平衡的调节第1课时课件-(共2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3.2 课时1 血糖平衡的调节
1.以人体血糖的平衡调节为例,说出激素反馈调节维持
机体稳态的机制
2.说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赛程>40km
耗时>2h
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 ~ 6.1mmol/L
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讨论1: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
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约0.7~1.1min(1min左右)
讨论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不会持续下降,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运动过程中,因消耗血糖为运动提供能量,血糖含量有所下降,同时机
体会随时分解储能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消耗,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赛程>40km
耗时>2h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1. 血糖的定义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2.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正常情况下)
血糖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氧化分解
合成
转化
CO2+ H2O+ 能量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脂肪)
某些氨基酸
血糖的主要来源
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
(3.9~6.1 mmol/L)
血糖仪
3.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
机体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腺
十二指肠
散布着胰岛
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
① 胰岛素的作用
促进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
血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降低血糖浓度
②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促进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升高血糖浓度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作用、抑制糖原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大剂量促进糖原分解。
糖皮质激素:抗胰岛素作用,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生长激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生长抑素:由胰岛D细胞分泌的,能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胰岛素作用相反。
4.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正常血糖水平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
血糖水平恢复
葡萄糖
糖原、甘油三酯
转化
补充血糖
当血糖水平下降时
葡萄糖
分解
肝糖原
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激素调节
直接
+
下丘脑
直接
+
胰岛B细胞
某一区域
另一区域
血糖低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
+
+
分泌
促进
血糖氧化分解
血糖合成糖原
血糖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促进
胰岛素
非糖物质转化
肝糖原分解
血糖升高
趋于正常




传入神经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
传入神经
血糖高
血糖降低
趋于正常
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中枢
调节方式: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血糖浓度降低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肾上腺
髓质
下丘脑
下丘脑
(+)
(+)
(+)
(+)
(+)
(+)
(+)
分泌
分泌
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
(-)
(-)
反馈调节
交感神经
5. 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
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
如:排尿反射(如下图中的虚线部分)
膀胱壁的感受器
脊髓
膀胱壁的逼尿肌
尿液
体外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排出
尿道上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刺激
尿液
刺激
大脑皮层
① 尿糖原因
A. 一次性摄入的糖太多
B. 糖尿病
C. 肾脏疾病,重吸收血糖能力下降,随尿排出
血糖浓度超出肾脏的重吸收能力,随尿排出
② 主要表现
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
6. 糖 尿 病
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如果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肾小管来不及重吸收葡萄糖,就会出现尿糖,肾病也可以导致尿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是糖尿病。
尿糖 = 糖尿病
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1 型糖尿病
胰岛B
细胞受损
胰岛素
减少
血糖浓度升高
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
血糖随尿排出
很常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确切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如:
2型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减少
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
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在降低,青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因此,青少年要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
③ 糖尿病的类型
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多饮、多尿、多食是其共同外在表现
④ 糖尿病的症状
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血糖↑
肝糖原、脂肪等物质转化为血糖
血浆渗透压升高
产生渴觉
多饮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
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多尿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减少
导致机体供能不足
多食
体重减少
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带走大量的水分,即“多尿”
导致机体供能不足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机体为满足能量需求
口渴
多饮
“多食”
机体消耗大量脂肪、蛋白质
“消瘦”
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2.血糖调节的机制
4.糖尿病
3.反馈调节机制
血糖
调节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三来源、三去路
神经-体液调节
正反馈
负反馈
病因
治疗措施
1.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中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D
A
2. 如图是血糖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器官,a、b代表相应
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a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①②过程降低血糖
B.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机体内唯一可升高血糖的激素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
激素b的分泌,属于正反馈调节
D.甲、乙分别为胰腺和肝脏,
两者均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3.图为某人餐后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曲线可反映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
B.AB段上升的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BC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
D.CD段逐渐上升主要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
B
正常血糖浓度3.9~6.1mmol/L
胰岛B细胞
4.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代谢异常,导致非糖物质分
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持续含有较
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
量过低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