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课题 法治国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2)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3)能结合材料分析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2.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明确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厉行法治,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2)科学精神:深刻赞同法治国家的建设,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正确举措,懂得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自觉行动,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理念。课前学习任务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2. 法治国家建设的措施; 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扫黑除恶,依何而为? 扫黑除恶 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帷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的高度,作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 从开局之年,提出对蛰伏的黑恶势力和背后的“保护伞”要“撕开口子、揭开盖子、挖出根子”;到攻坚之年明确必须在“准”字上下功夫,确保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铁案;再到收官之年,部署“一十百千万”行动……专项斗争一步一个脚印,勾勒出夺取全面胜利的清晰路线图。 (2)大案、要案案例一:1998年,孙小果一审被判处死刑后,二审维持原判,但死刑没被核准,遂改为死缓。孙小果在服刑期间,此案又启动再审程序,孙小果最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20年。2010年起,孙小果以“李林宸”之名在狱外活动。 2019年4月,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进驻云南省期间,昆明市打掉了孙小果等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5月24日,全国扫黑办将云南昆明孙小果涉黑案列为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6月4日,全国扫黑办派大要案督办组赴云南督办孙小果案,进驻昆明。 2019年10月1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孙小果强奸、强制侮辱妇女、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一案依法再审开庭审理。同时,云南省检察机关已对孙小果出狱后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起公诉,云南省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对孙小果案19名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重要关系人移送审查起诉。 2019年11月6日至7日,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孙小果一案公开开庭审理。一审获刑二十五年。12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二审公开宣判,对上诉人孙小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12月23日,云南高院依法公开宣判孙小果再审案,决定执行死刑。 2020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 案例二:杜少平,湖南怀化新晃县第一中学操场跑道维修施工方负责人。2003年1月,杜少平将邓世平杀害,埋尸于新晃某中学操场内。 据一审时杜少平的说法,他用锤子对着邓世平头部右侧太阳穴位置用力打了一锤,邓世平身体就出现抽搐反应,然后把锤子递给罗光忠,罗光忠也打了一锤。罗光忠则说自己没有击打邓世平,在用胶布封脸、打击邓世平的过程中,他只是配合杜少平。 2019年11月,从湖南省扫黑办和怀化市委获悉,杜少平及其同伙罗光忠被依法逮捕,并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12月17日至18日,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被告人杜少平等人故意杀人案及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杜少平犯故意杀人等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20年1月10日,二审宣判依法裁定驳回杜少平等8名被告人的上诉,全案维持原判,对杜少平的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同年1月20日被执行死刑,卒年58岁。 (3)议题:扫黑除恶,依何而为? 1.“打财断血”“打伞破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深挖大案要案,对错案积案拨乱反正,有何意义? 3.结合讨论,请定义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 我的想法: 1.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发言人分数【学习任务二】2.扫黑除恶,更欲何为? 三年后,“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出新的要求,强调专项斗争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一定要有与黑恶势力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要健全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长效机制,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抓基层打基础,强化源头治理,加强行业监管。 如何扎实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各项工作? 本次会议提出,要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在铲除土壤上继续发力——持续推进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等10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严格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建立健全智能公开的举报奖励机制,在发动群众上持续发力——常态化运行全国扫黑办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并拓展功能应用;严格线索核查责任,核查结论落实终身负责制。 建立健全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在严打深挖上持续发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深入研究黑恶犯罪新动向,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加大对新型网络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坚决遏制高发多发势头;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纪违法犯罪问题。 建立健全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在压实责任上持续发力——定期开展分级督导;机动开展特派督导,保留全国扫黑办特派督导专员队伍,每年适时开展特派督导;加大重点案件督办。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的考核评价机制,在鼓舞斗志上持续发力——加强考评工作,注重群众评价,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建议。 随着“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被列入国家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蓝图,制度优势将为根治黑恶顽疾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三年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在法治轨道内推动,始终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 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提供法治保障,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已经被提上了议程,草案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界定,并将恶势力组织上升为法律概念,同时规定了信息网络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标准。 扫黑除恶任重道远。人民期待一个完善而有力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扫黑除恶需要久久为功的法治保障、制度保障。 议题:扫黑除恶,更欲何为? 1.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需要哪些主体积极作为? 2.根据讨论,每组设计两条关于“扫黑除恶”的宣传标语。 我的想法: 1. 2.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发言人分数【学习任务三】 3.扫黑除恶,看我作为! (1)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内外发生的,可能造成受害者身体、心理、性等方面伤害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的常见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暴力、情感或心理暴力、性暴力和欺凌。我国多部法律法规都包含对“校园暴力”相关内容的规定,实施校园暴力可能触犯法律。 (2)法律法规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近日,教育部也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对外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校园欺凌、校园贷、校园性侵等潜伏在校园中的新型“黑恶案件”的内容备受社会关注。 (3)议题:扫黑除恶,看我作为! 请每组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主题,撰写一份模拟政协提案。 提案内容应包括: (1)提案背景:立足实际,介绍你所选择的主题的现状; (2)分析导致此现状的原因; (3)寻找法律方面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发言人分数推荐的学习资源扫黑除恶 校园暴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