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盘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五年级科学温馨提示:1.本套题包括题和答题卡,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无效。答完题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题自己带走。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一天,小红和她喝了酒以后的爸爸玩“抓尺子”的游戏,小红拿尺子,爸爸在尺子底端做好接尺子的准备,看能抓到尺子的什么部位?1. 在玩“抓尺子”的游戏时,没有用到的感官是( )。A. 眼 B. 鼻 C. 手2. 如图,当爸爸未喝酒时,小红测得爸爸抓到了6。如果在爸爸喝酒后再次进行相同的实验,爸爸可能会抓到( )。A. 10 B. 6 C. 23. 爸爸喝醉酒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A 小脑 B. 大脑 C. 脑干我们常用保温瓶来储存烧开的开水,它的构造如图所示,最外面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壳或其他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4. 小红刚刚晨跑回来想喝一杯温开水,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三种杯子,要想让开水凉得最快,应该把开水倒入( )。A. 塑料杯 B. 铁杯 C. 瓷杯5. 热水瓶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A. 塑料材料传热能力好 B. 外壳坚硬,热量不易散失 C. 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6. 在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的内壁上有一层镀银,镀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A. 热对流 B. 热传导 C. 热辐射7.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材料中,你觉得最适合制作一个冷藏箱箱体的是( )。A. 玻璃板 B. PVC板 C. 铁板8. 探探发现家里的水龙头柄掉了(如图所示),抽屉里有维修师傅留下的三个都能用得上的大小不同的手柄,探探试了试,发现套上( )手柄后使用最省力。小号 中号 大号A. 大号 B. 中号 C. 小号9. 下图三个装置都刚好拉起重物,其中拉动绳子所用的力大小都相同(滑轮重力及绳子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则①、②、③三个重物中最轻的是( )。A. B. C.10. 下面是奇奇和全班男生平均身高对比图,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奇奇和全班男生平均身高对比图A. 从一到五年级,奇奇的身高都比班上男生平均身高低B. 在三年级时,奇奇的身高与班上男生平均身高最接近C. 三年级前,奇奇的身高长得较慢;三年级后长得较快11.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一种古老的制盐方法,人们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历长期风吹日晒,海水中的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摊开继续日晒,食盐就被慢慢提取出来了。制盐过程中影响海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①温度的高低 ②空气流动的快慢 ③蒸发面积的大小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2. 小红说:“我以为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原来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说得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为保障心理健康而制订的生活计划应包括( )。①心态调节 ②压力管理 ③讲究卫生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3. 为了我们的健康,除了要合理膳食、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还要爱护环境。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①废旧电池 ②瓜果皮核 ③鱼骨鱼刺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4. 阿基米德曾说过:“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杠杆在我们生活中运用非常普遍。下面运用了杠杆原理的是( )。①天平 ②楼梯 ③筷子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5. 小红说:“我生活习惯很好,身体一直比较健康。可是我最近嗓子总是痒痒的,时不时地咳嗽……”除了生活习惯,环境条件也同样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身体状态良好就是健康,社会活动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②一个人保持积极情绪和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③噪声、雾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二、实验探究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奇妙实验小组在学习“热传递”实验时,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竖直悬挂。16. 奇妙小组用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A. 金属中铁丝的热胀冷缩 B. 热在铁丝中传递的方向 C. 金属和木条的传热效果17. 当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处温度最高,E处的温度最低B. A处的温度最低,E处的温度最高C. A处温度最高,其他位置温度不变18. 奇奇改进这个装置做了第二个实验,他将酒精灯放在中间位置,左右各两根火柴(如图所示)四根火柴的掉落顺序是( )。A. E、A先掉落,D、B后掉落B. D、E先掉落,B、A后掉落C. D、B先掉落,E、A后掉落19. 奇奇再次改进这个装置做了第三个实验,将酒精灯放在右图中的位置,这时铁丝上的火柴会先后掉落,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是( )。A. B→A→C→D→E B. A→C→B→D→E C. C→D→E→A→B20. 上述实验结论是:( )。A. 热总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B. 热总是从物体温度低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高的一端C.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热辐射传递热的快慢是不同的根据奇妙探究小组研究“斜面”的过程,完成练习。(斜面图A、图B和图C的高度、光滑程度一样)21. 奇奇将物体沿斜面B往上拉,和直接提升相比较,( )。A. 直接提升更省力 B. 沿斜面往上拉更省力 C. 两者用的力一样22. 奇妙探究小组设计图A、图B和图C三个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 生活中利用斜面是否能更省力B. 斜面坡度大小和运动速度的关系C. 斜面坡度大小和省力程度的关系23. 如果沿斜面A缓慢地匀速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0.8N,那么沿斜面C缓慢地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测力计的示数( )。A. 等于0.8N B. 小于0.8N C. 大于0.8N24. 同样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奇妙小组骑车上山设计了以下三种爬山方案,其中骑行最省力的是( )。A. B. C.25. 根据我们对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斜面原理的是( )。A. 筷子 B. 盘山公路 C. 传送带四、解决问题(3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人类眼中,地球是非常坚固的,可事实上地球是非常好动而活跃的。地球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这种板块运动有时会引发地震,并能被人们感觉到;在构造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新地壳形成的地方会有剧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海沟,大都也是在大陆板块相碰撞的地方形成的。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在这些地区中泥石流又多发生在地形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稀少的地段,一旦遇上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会在流水的带动下,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26. 下列自然灾害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 台风 B. 地震 C. 火山喷发27.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因为该地区处在( )。A. 海水较浅区域 B. 板块交界地带 C. 板块中心地带28. 突发泥石流,你恰巧在泥石流流经的路中央,正确逃生方向是( )。A. 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29. 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任写两条,合理即可得分)30. 奇妙探究小组用下图中装置模拟火山喷发,土豆泥模拟地壳或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酒精灯加热,应该用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加热。31. 通过模拟实验并查找相关资料,科学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______(填“大”或“小”),或者地壳某处变______(填“厚”或“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______(填“坚硬”或“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23年,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6%,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率为14.5%。这些数据表明,近视问题在我国小学生中仍然比较严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小红为了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近视的成因,利用3倍放大镜、5倍放大镜、纸屏和蜡烛做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一:将纸屏、3倍放大镜、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步骤二:如图甲,使放大镜与纸屏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步骤三:如图乙,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不清晰。甲 乙32. 实验中,纸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_________。33. 如果小红想让乙图中纸屏上成像更加清晰,他应该将乙图中的蜡烛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34. 当小红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时,放大镜的凸度变大了。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晶状体,它_________(填“变厚”或“变薄”)就会导致原本看得很清晰的物体变得模糊了。想要看清楚就要把物体靠近眼睛,凑近了就又能看清楚了,这就是近视的成因。35. 造成近视的不良习惯有哪些?请任写两条。(合理即可得分)36. 小红准备制作一期保护视力的宣传板报,请你帮他列出两条保护视力的方法。(合理即可得分)盘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五年级科学温馨提示:1.本套题包括题和答题卡,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无效。答完题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题自己带走。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一天,小红和她喝了酒以后的爸爸玩“抓尺子”的游戏,小红拿尺子,爸爸在尺子底端做好接尺子的准备,看能抓到尺子的什么部位?1. 在玩“抓尺子”的游戏时,没有用到的感官是( )。A. 眼 B. 鼻 C. 手2. 如图,当爸爸未喝酒时,小红测得爸爸抓到了6。如果在爸爸喝酒后再次进行相同的实验,爸爸可能会抓到( )。A. 10 B. 6 C. 23. 爸爸喝醉酒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A. 小脑 B. 大脑 C. 脑干【答案】1. 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我们在玩抓尺子的游戏时,眼睛把看到尺子落下来的信息,通过神经报告给脑,大脑接到信息后,做出反应,再通过神经把命令传递给手,让手抓住尺子。在玩“抓尺子”的游戏时,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眼、手,没有用到的感官是鼻。【2题详解】当爸爸未喝酒时,小明测得爸爸抓到了6。如果在爸爸醉酒后再次进行相同的实验,反应速度会变慢,爸爸可能会抓到2。【3题详解】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我们常用保温瓶来储存烧开的开水,它的构造如图所示,最外面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壳或其他外壳,里面有一个内胆,由两层玻璃组成,玻璃层中间是真空的。4. 小红刚刚晨跑回来想喝一杯温开水,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三种杯子,要想让开水凉得最快,应该把开水倒入( )。A. 塑料杯 B. 铁杯 C. 瓷杯5. 热水瓶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A. 塑料材料传热能力好 B. 外壳坚硬,热量不易散失 C. 内胆真空,保温效果好6. 在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的内壁上有一层镀银,镀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A. 热对流 B. 热传导 C. 热辐射7.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材料中,你觉得最适合制作一个冷藏箱箱体的是( )。A. 玻璃板 B. PVC板 C. 铁板【答案】4 B 5. C 6. C 7. B【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4题详解】塑料杯、瓷杯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铁杯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要想使开水凉得最快,应该把开水倒入铁杯。【5题详解】保温瓶的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慢了热的传导。双层结构的夹层被抽成真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传导和热对流,再加上银镀层,又尽可能地阻止了热辐射。多种方式同时使用,大大减缓了热传递的速度,起到了良好的保温作用。所以选择C选项。【6题详解】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的内壁上有一层镀银,目的是尽可能地阻止了热辐射。【7题详解】玻璃板易碎,铁板是热的良导体,而PVC板在保证箱体坚固的同时,又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有效增强保温效果。所以选择B选项。8. 探探发现家里的水龙头柄掉了(如图所示),抽屉里有维修师傅留下的三个都能用得上的大小不同的手柄,探探试了试,发现套上( )手柄后使用最省力。小号 中号 大号A. 大号 B. 中号 C. 小号【答案】A【解析】【详解】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所以选择大号手柄。9. 下图三个装置都刚好拉起重物,其中拉动绳子所用的力大小都相同(滑轮重力及绳子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则①、②、③三个重物中最轻的是( )。A. B. C.【答案】A【解析】【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两者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A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C是滑轮组,因为动滑轮和滑轮组都可以省力,所以可以拉起更重的东西。定滑轮因为不能省力,所以拉取的重物在①、②、③三个重物中是最轻的。10. 下面是奇奇和全班男生平均身高对比图,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奇奇和全班男生平均身高对比图A. 从一到五年级,奇奇的身高都比班上男生平均身高低B. 在三年级时,奇奇的身高与班上男生平均身高最接近C. 三年级前,奇奇的身高长得较慢;三年级后长得较快【答案】C【解析】【详解】A.分析对比图可知,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奇奇的身高线都在班上男生平均身高线下面,选项观点正确;B.分析对比图可知,在三年级时,奇奇的身高线和班上男生平均身高线的位置相差最小,选项观点正确;C.分析对比图可知,从三年级到四年级,奇奇身高增长最慢,选项观点错误。11.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一种古老的制盐方法,人们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历长期风吹日晒,海水中的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摊开继续日晒,食盐就被慢慢提取出来了。制盐过程中影响海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①温度的高低 ②空气流动的快慢 ③蒸发面积的大小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答案】A【解析】【详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制盐过程中影响海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面积的大小等。12. 小红说:“我以为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原来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说得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为保障心理健康而制订的生活计划应包括( )。①心态调节 ②压力管理 ③讲究卫生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 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健康生活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包含: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健身运动、讲究卫生;心理健康:心态调节、压力管理。13. 为了我们的健康,除了要合理膳食、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还要爱护环境。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①废旧电池 ②瓜果皮核 ③鱼骨鱼刺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瓜果皮核、鱼骨鱼刺属于厨余垃圾;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故B选项符合题意。14. 阿基米德曾说过:“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杠杆在我们生活中运用非常普遍。下面运用了杠杆原理的是( )。①天平 ②楼梯 ③筷子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天平,筷子运用了杠杆原理;楼梯运用了斜面原理。15. 小红说:“我生活习惯很好,身体一直比较健康。可是我最近嗓子总是痒痒的,时不时地咳嗽……”除了生活习惯,环境条件也同样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身体状态良好就是健康,社会活动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②一个人保持积极情绪和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③噪声、雾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影响人体健康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饮食、运动及睡眠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噪声、雾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健康。①身体状态良好是健康的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会影响人的心情、情绪等,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观点错误。②一个人保持积极情绪和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观点正确。③噪声、雾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的心情,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等,影响健康,观点正确。二、实验探究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奇妙实验小组在学习“热传递”实验时,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竖直悬挂。16. 奇妙小组用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A. 金属中铁丝的热胀冷缩 B. 热在铁丝中传递的方向 C. 金属和木条的传热效果17. 当用酒精灯给铁丝一端加热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处的温度最高,E处的温度最低B. A处的温度最低,E处的温度最高C. A处温度最高,其他位置温度不变18. 奇奇改进这个装置做了第二个实验,他将酒精灯放在中间位置,左右各两根火柴(如图所示)四根火柴的掉落顺序是( )。A. E、A先掉落,D、B后掉落B. D、E先掉落,B、A后掉落C. D、B先掉落,E、A后掉落19. 奇奇再次改进这个装置做了第三个实验,将酒精灯放在右图中的位置,这时铁丝上的火柴会先后掉落,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是( )。A. B→A→C→D→E B. A→C→B→D→E C. C→D→E→A→B20. 上述实验结论是:( )。A. 热总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B. 热总是从物体温度低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高的一端C.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热辐射传递热的快慢是不同的【答案】16. B 17. A 18. C 19. B 20. A【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6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奇妙小组所探究的问题是热在铁丝中传递的方向。【17题详解】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所以当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时(如图所示),A处离加热点最近,A处的温度最高,E处离加热点最远,故温度最低。【18题详解】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如果酒精灯放在铁丝的中间,热量将从中间向两边传递;所以火柴D、B先掉落,E、A后掉落。【19题详解】奇奇再次改进这个装置做了第三个实验,将酒精灯放在图中的位置,这时铁丝上的火柴会先后掉落,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是A、C、 B、D、E,依然是离加热点近的先掉落,离加热点远的后掉落。【20题详解】上述实验结论是:热总是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逐步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根据奇妙探究小组研究“斜面”的过程,完成练习。(斜面图A、图B和图C的高度、光滑程度一样)21. 奇奇将物体沿斜面B往上拉,和直接提升相比较,( )。A. 直接提升更省力 B. 沿斜面往上拉更省力 C. 两者用的力一样22. 奇妙探究小组设计图A、图B和图C三个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 生活中利用斜面是否能更省力B. 斜面坡度大小和运动速度的关系C. 斜面坡度大小和省力程度的关系23. 如果沿斜面A缓慢地匀速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0.8N,那么沿斜面C缓慢地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时,测力计的示数( )。A 等于0.8N B. 小于0.8N C. 大于0.8N24. 同样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奇妙小组骑车上山设计了以下三种爬山方案,其中骑行最省力的是( )。A. B. C.25. 根据我们对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斜面原理的是( )。A. 筷子 B. 盘山公路 C. 传送带【答案】21. B 22. C 23. B 24. A 25. A【解析】【分析】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21题详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奇奇将物体沿斜面B往上拉比直接提升更省力;【22题详解】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图A、图B和图C三个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斜面坡度大小,所以研究的是斜面坡度大小和省力程度的关系;【23题详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A的坡度比斜面C小,所以A斜面会比C斜面费力;所以沿斜面C拉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小于0.8牛;【24题详解】斜面可以省力,同样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奇妙小组骑车上山设计了以下三种爬山方案,其中“S”形斜坡虽然费距离,但是最省力。【25题详解】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螺纹,传送带等,筷子属于杠杆。四、解决问题(3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人类眼中,地球是非常坚固的,可事实上地球是非常好动而活跃的。地球由一些巨大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自形成以来就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这种板块运动有时会引发地震,并能被人们感觉到;在构造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新地壳形成的地方会有剧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海沟,大都也是在大陆板块相碰撞的地方形成的。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在这些地区中泥石流又多发生在地形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稀少的地段,一旦遇上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会在流水的带动下,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26. 下列自然灾害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 台风 B. 地震 C. 火山喷发27.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因为该地区处在( )。A. 海水较浅区域 B. 板块交界地带 C. 板块中心地带28. 突发泥石流,你恰巧在泥石流流经的路中央,正确逃生方向是( )。A. 迎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B.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C.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29. 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任写两条,合理即可得分)30. 奇妙探究小组用下图中装置模拟火山喷发,土豆泥模拟地壳或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酒精灯加热,应该用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加热。31. 通过模拟实验并查找相关资料,科学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______(填“大”或“小”),或者地壳某处变______(填“厚”或“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______(填“坚硬”或“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答案】26. A 27. B 28. C29. 1、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火,切断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2、如果来不及逃生,要躲避在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30. 外焰31. ①. 大 ②. 薄 ③. 薄弱【解析】【26题详解】地壳运动塑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火山和地震属于内力地质作用,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力量,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台风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27题详解】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因为该地区处在板块交界地带。【28题详解】我们要掌握自救的常识,学会地震自救。遭遇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时,应选择与崩塌、滑坡、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危险区,绝不能顺着其运动的方向逃生,也不能在谷底避险。【29题详解】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在室内,应迅速就近躲到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30题详解】用酒精灯加热时,外焰的温度最高,应该在火焰的外焰加热。【31题详解】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23年,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6%,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率为14.5%。这些数据表明,近视问题在我国小学生中仍然比较严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小红为了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近视的成因,利用3倍放大镜、5倍放大镜、纸屏和蜡烛做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一:将纸屏、3倍放大镜、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步骤二:如图甲,使放大镜与纸屏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步骤三:如图乙,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不清晰。甲 乙32. 实验中,纸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_________。33. 如果小红想让乙图中纸屏上的成像更加清晰,他应该将乙图中的蜡烛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34. 当小红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时,放大镜的凸度变大了。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晶状体,它_________(填“变厚”或“变薄”)就会导致原本看得很清晰的物体变得模糊了。想要看清楚就要把物体靠近眼睛,凑近了就又能看清楚了,这就是近视的成因。35. 造成近视不良习惯有哪些?请任写两条。(合理即可得分)36. 小红准备制作一期保护视力的宣传板报,请你帮他列出两条保护视力的方法。(合理即可得分)【答案】32. 视网膜 33. 左 34. 变厚35. 1、近距离用眼时间特别长;2、过度使用电子产品。36. 保护视力的方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光线舒适、加强眼部卫生【解析】【32题详解】在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经过双凸透镜的折射成,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实验中的白纸屏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33题详解】若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实验装置的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模糊了。因为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缩短蜡烛与5倍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把乙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会变得清晰。【34题详解】根据眼睛功能的认识,眼睛的睫状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从而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使晶状体过度变厚,不能恢复原状,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由此就形成了近视。【35题详解】1、近距离用眼时间特别长:有一些青少年、儿童长期近距离看书、写字,有一些成年人长时间且近距离的使用手机,或者是近距离的工作,这些都是造成近视眼的原因。2、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目前社会上电子产品比较普遍,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长时间的使用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眼睛得不到休息,而且这些电子产品或多或少存在辐射,也是造成近视的不良习惯之一。【36题详解】保护视力的方法通常有注意用眼距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光线舒适、加强眼部卫生、积极治疗眼部疾病等。如果出现视力异常,也需要及时就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