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蜜蜂》逐字稿

资源简介

第14课《蜜蜂》逐字稿
任务一 探究辨认方向之趣
一、联系生活,谈话交流
师:今天张老师要交给你们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把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让你独自走回家,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任务,你去的过程中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生:先把路记清楚,然后把一些重要的标志物记住,就按着那些标志物走。
师:很好,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大问题,你来说。
生:提前打开手机地图,然后让地图定位我们现在在哪里。手机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回到家里去。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记忆,通过科技解决了这个难题。可是我知道有一种昆虫,它可没有手机,自然也没有地图可用,而且更可怕的是,在去的过程中他什么也看不到,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像你们一样记住标记物。 但是他却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就是……
生:蜜蜂
二、学写“蜜”“蜂”,齐读课题
师:蜜蜂这两个字是我们本节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它们的偏旁都是虫,只不过密的这个虫,它比较扁一点,蜂的这个虫,因为它右边有它的好朋友,所以它显得比较长。
师:你不但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还发现了两个虫的区别。 是的。 汉字的结构不同,一个部件在它的结构当中就会发生变化。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把这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完后齐读课题
三、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五十一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生自由读文
师:文章读得怎么样?我来考考你。请看大屏幕第一个句子谁来读。

师:好极了,那我增加点难度。这么长的句子,谁敢挑战?

师:掌声送给他!挑战高难度成功!我们也来试一试。
生齐读
四、引发认知冲突,明确实验目的
师:挑战了高难度?那下面这个句子对于你们来说可就是小菜一碟了,谁来读一读来。

生:听说蜜蜂有辨识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师: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有没有?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吗?
生:因为他说的是听说,听说是听人说,所以他结论不是定的,所以法布尔也不知道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很好,你找到了这个词语,读作……
生:听说
师: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耳听为虚,听说来的事情只有经过了验证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难怪法布尔听说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我想做个实验。
师:那由此你能概括出法布尔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吗?
生:想做个实验,看一下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很好,请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实验目的。
生: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五、聚焦实验结果,概括实验结论
师:那你们都预习了考文,你们告诉我实验的结论是有还是没有?大声告诉我!(有)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的?快去找找看!
生:请大家看第八自然段:蜜蜂靠的不是超长的记忆力,而是我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从中我能知道蜜蜂是有辨认方向的本能。
师:很好,请坐。蜜蜂靠的不是超能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什么是本能?
生:本能,就是他本身自带的能力。
生:自带的是生而有之不需要学习的,就像我们人,生下来我们就会吃饭,这就是本能。

师: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是一种本能。所以这句话我们还可以这么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法布尔实验的目的,第八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实验的结论。那中间这一部分又写了实验的什么呢?
生:实验的过程。
任务二 揭开辨认方向之谜
一、走进实验过程,寻找关键语句
师:法布尔的这个科学实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对此充满好奇,都想看一看法布尔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实验的。 为此,法布尔决定要召开一个实验报告发布会,在咱们班来竞选实验报告发布人,并为他颁发实验报告发布人勋章,你们有没有信心?有!光有信心可不行,光有热情可不行。要做实验报告的发布人,我们首先得要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请看!这就是一份实验报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到七自然段,用笔画出法波尔在实验中做了什么,试着完成这份实验报告。开始。
二、抓住关键词语,完成实验报告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勾画,那实验过程中的六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呢?别着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一看你能不能把你画的长长的句子变成一个一个的词语?同桌两个人,说说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法布尔实验的六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蜜蜂——放纸袋——带蜂走——做记号——放蜜蜂——查蜂窝
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法布尔实验的六个步骤。那有了这些词语,你能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吗?别着急,悄悄的说给自己听一听。 开始!
三、借助实验报告,进行有序表达
师:谁愿跟大家来交流交流,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请生分享
师:他把这六个词语连在了一起。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他是怎么把他们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生:用一些合理的关联词,就比如说先,然后,最后。
师:你听得真仔细,请坐。那你能不能像他这样用关联词把实验过程说一说?试试看。
生说
四、召开报告发布会,尝试完整表达
师:用上了关联词,我们的表达就更清楚了。 说清楚了实验的过程,相信法布尔的蜜蜂实验你一定能说好,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法布尔实验报告会时间。我想请实验报告员来将法官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时间连起来说一说,你敢挑战吗?敢!好,这份实验报告就在你的手中,请你开始法布尔的实验报告发布。
生:首先,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他想做一个实验。他现在自家的调料棚里捉了二十左右制的蜜蜂,放进了一封的纸袋里,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的路,然后给他们全部做上了白色的记号。 然后打开纸袋,放走了所有的蜜蜂。 回到家之后,他检查蜂窝,发现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肚皮下还沾着瓜粉。傍晚,他又看见三只蜜蜂从院子外飞过来。第二天,他再次检查蜂窝的时候,发现蜂窝里有十五只蜜蜂也已经回来了,肚皮下也沾着花粉,由此可以和猪。秘方有病人发现能力或本能。
师:掌声送给他!觉得我们这位发布人怎么样?好,能不能得到勋章?可以,你觉得好在哪?
生:语言非常的清晰,把实验步骤一步一步说清楚了。
师:那我接下来就把我们的发布人勋章送给他!
再请两位发言人
师:张老师刚才在听你们言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小小的问题,同学们在用关联词把实验过程说清楚的过程当中,你们的关联词有重复,比如然后就成了你们的高频词,反复出现,那增加点难度,能不能让你的关联词每一个只出现一遍,又能把实验过程说清楚,可以吗?你来试试看!
生: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能力,准备做一下实验。首先它在自家调料旁的蜂窝里做了一封,把它们放进纸袋里,然后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的路,在他们身上都做了白色记号,接着把蜜蜂们都放飞了,最后准备自己走回家。他刚一回家,他的小女孩就对着他说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他们在两点四十分飞回蜂窝,肚皮下面还粘了花粉。傍晚的时候,法国又亲眼看到了另三只蜜。 飞了回来,肚皮下面也炸了花粉。等到第二天他检查蜂窝时,发现二十只左右的蜜蜂,有十五只都飞了回来,肚皮下面也一样沾了花粉。所以他给出了实验结论秘方的确有辨认方向的本能。
任务三 感受语言表达之妙
一、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师:实验过程我们已经说清楚了,在我们语文书上关于法布尔有这样的一段介绍,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我请这个小姑娘你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后反馈
生:他是法国著名的专属学家、文学家。
生:课文节选于他的昆虫记这本书。
二、聚焦语言,发现秘密
师:法布尔不但是昆虫学家,还是一个文学家,看来他的语言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这几句话,自己快速的默读这几句话,看看文学家的语言好在哪呢?

生: 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就不光是说这个实验的步骤,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想法。比如这一段中写到了他看密蜂飞的那么低,他想就是大概可以减少阻力,还有他觉得他们飞的这么低为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师:很好,瞧!法布尔不但把实验的过程写的清楚明了,而且他还写出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还有吗?
生:用了四字词语,比如说请大家看第一行四面飞散。
师:很好,四面飞散这个词很生动。还有吗?
生:他第三行几乎住到地面,说明他用心观察到了蜜蜂几乎出到地面,飞的很低。
师:很好。他还写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当中看到的现象。 张老师在读的时候还发现了这样的几个词。左右、好像、大概,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说张老师的年龄吗?谁来试试看?
生:张老师这么漂亮,大概在三十岁左右吧。 生:张老师看起来这么年轻,应该在二十至二十五岁左右。
生:根据张老师的身高还有他脸上的皱纹,我推测是三十岁至三十五岁之间。
师:通过你们的发言,我发现这几个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确定。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 法布尔的确是伟大的昆虫学家,但是他不是一个文学家,你看他的语言表达,一点都不准确。 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不同意?他明明用了这些左右,好像,大概这种不准确的词语?来,我看看你们谁能说服我?
生:因为当时他是在验证这个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为他也是听别人说的,他就是自己已经完全不确定是真的还是假的。 就比如说好像在寻找家的方向,他可能是在看别的,也有可能好像寻找家的方向。
师:你是想告诉我们,这些词语虽然表示的意思并不确定,但是他们却准确地写出了法布尔实验过程中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因为这些都是他的推测。看来法布尔的语言不但清楚而且准确。
三、联系习作,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个单元的习作是写一项小实验,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很多方法就能运用其中,那么你准备用哪些方法呢?

生:我会用一些刚才说的关联词,比如说首先,然后,再
师:用这些关联词把实验的步骤说清楚,很好,请坐。还有吗?
生:写出实验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就像法布尔那样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就像蜜蜂可以飞的很低,大概是在减少阻力。
师:这样就是说我们在写的?时候,语言要怎么样?
生:准确
师:是的,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相信你们这一次的实验过程、实验的内容、实验的小作文,一定会写得特别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来看一看今天的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