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项目十 化工安全知识任务4 : 学习工业防毒技术1.工业毒物及其分类(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当某物质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性命,该物质称为毒物。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2)工业毒物的分类①粉尘: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一般大于1 μm ,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如制造铅丹颜料的铅尘水泥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也是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但直径一般小于1 μm。有机物加热或燃烧时可产生烟,如塑料燃烧产生的烟尘。③雾: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如喷漆中的含苯漆雾、铬电镀时铬酸雾等。④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汽等。⑤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2.化学中毒现场急救(1)气体中毒:迅速将伤员救离现场,搬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紧身衣服和腰带,以利呼吸畅通有条件时可接氧气。同时要保暖、静卧、并密切观察伤者病情的变化。(2)毒物灼伤:应迅速除去伤者被污染的衣服、鞋袜,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也可用“中和剂”(弱酸,弱碱性溶液)清洗。(3)口服非腐蚀性毒物:首先要催吐。若伤者神志清醒,能配合时,可先设法引吐。即用手指、鸡毛、压舌板或筷子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引起呕吐,然后给患者饮温水300-500毫升,反复进行引吐,直到吐出物已是清水为止。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一)(1)二硫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2)氰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不管怎样要立刻处理。每隔两分钟,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秒钟。这样氰基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接着给其饮服硫代硫酸盐溶液。使其与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的氰化物相结合,生成硫氰酸盐。①吸入时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着。然后,脱去沾有氰化物的衣服,马上进行人工呼吸。②吞食时用手指摩擦患者的喉头,使之立刻呕吐。决不要等待洗胃用具到来才处理。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二)(3)卤素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若吸入溴气时,则给其嗅稀氨水。(4)有机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三)(5)三硝基甲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6)氨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给其输氧。进入眼睛时,将患者躺下,用水洗涤角膜至少5分钟。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四)(7)强碱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①吞食时,立刻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然后,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②沾着皮肤时,立刻脱去衣服,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止。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但是,若沾着生石灰时,则用油之类东西,先除去生石灰。③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分钟。(8)苯胺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五)(9)氯代烃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10)强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①吞服时,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食10多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②沾着皮肤时,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如果立刻进行中和,因会产生中和热,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因此,经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但是,当沾着草酸时,若用碳酸氢钠中和,因为由碱而产生很强的刺激物,故不宜使用。此外,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③进入眼睛时 撑开眼睑,用水洗涤15分钟。(11)酚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①吞食的场合 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②烧伤皮肤的场合 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12)草酸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①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②大量牛奶。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13)乙醛、丙酮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随后服下泻药。呼吸困难时要输氧。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六)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七)(14)乙二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15) 乙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16) 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17) 烃类化合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八)(18) 重金属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当吞食重金属时,可饮服牛奶、蛋白或丹宁酸等,使其吸附胃中的重金属。但是,用螯合物除去重金属也很有效。(19) 硫酸铜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饮服。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20) 硝酸银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饮服。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21) 钡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从口饮服,或用洗胃导管加入胃中。(22)镉(致命剂量10毫克)、锑(致命剂量100毫克)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使患者呕吐。3.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与急救(之九)(23)铅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保持患者每分钟排尿量0.5~1毫升,至连续1~2小时以上。饮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计)。或者,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体重达10毫升为止。(24) 汞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饮食打溶的蛋白,用水及脱脂奶粉作沉淀剂。立刻饮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作泻剂。(25)砷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饮食500毫升牛奶。再用2~4升温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26)二氧化硫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水洗涤,并要洗漱咽喉。(27) 甲醛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4.综合防毒措施(1)防毒技术措施①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有毒和高毒物质。②改革工艺,采用较安全的工艺路线。应尽量选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物质的工艺过程。③优化生产过程,采用较安全的工艺条件。为了防止有毒物质的散发,可采用密闭操作,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跑、冒、泄、漏。④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为了减少有毒物质对人员的伤害,可以把易散发有毒物质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中,采用排风装置使隔离室内保持负压状态。通过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在控制室远距离监控,减少人员在现场的机会,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2)净化回收措施尽管生产中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但难免会有有毒物质的散发,为了减少有毒物质对人员的伤害,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通风排毒:通风排毒可分为局部通风、全面通风,由于局部通风是把有毒物质从发生源直接抽出去,比较经济,应尽可能采用局部通风的方法进行排毒。全面通风是将新鲜空气通入作业场所,把有毒物质稀释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一般用于有毒物质散发源过于分散且散发量不大的情况。②净化回收:局部通风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浓度高,直接排入大气会污染环境,需先进行全净化处置。常用的净化措施有燃烧净化方法、吸收和吸附净化。如果有毒物质有回收价值,还需进行回收利用。(3)个体防护措施(之一)由于有毒物质进入人体有三条途径: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所以需要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护。①呼吸防护佩戴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有效措施,常用的呼吸防护器有过滤式防毒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离式呼吸器。图10-6 过滤式防毒口罩 图10-7 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和空气呼吸器图10-8 隔绝式负压氧气呼吸器 图10-9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个体防护措施(之二)②皮肤防护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者应按工种要求穿用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睛等防护用品。对于裸露的皮肤,可根据所接触的不同物质,涂上相应的皮肤防护剂。即使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也难免会发生有毒物质污染皮肤的情况。当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立即清洗。清洗时,按不同的污染物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剂。③消化道防护防止有毒物质从消化道进入人体,主要是搞好个人卫生。例如,饭前漱口、洗手;班后沐浴,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经常清洗。开眼界:化学中毒急救方法1.人工呼吸法施行人工呼吸法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捏紧中毒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中毒者的口向口内吹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中毒者的口,并松开中毒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时间约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2.胸外心脏挤压法救护者跪在中毒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以每分钟60次速度进行。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仅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3.化学药品中毒洗胃将患者躺下,使其头和肩比腰略低。在粗的柔软胃导管上,装上大漏斗。其后,降低漏斗,尽量把胃中的物质排出。接着提高漏斗,装入250毫升水或洗胃液,再排出胃中物质。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图10-10 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任务5 : 了解劳动保护基本常识1.化学灼伤及其防护(之一)(1)脱离现场与应急处置发生化学灼伤时,应立即脱离现场,脱去被化学物质污染的衣服,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2)防止中毒有些化学物质可引起全身中毒,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诊断有化学中毒可能时,应根据致伤因素的性质和病理损害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解毒剂或对抗剂治疗,有些毒物迄今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在发生中毒时,应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以减少其危害。一般可静脉补液和使用利尿剂,以加速排尿。1.化学灼伤及其防护(之二)(3)化学烧伤化学烧伤比单纯的热力烧伤复杂,由于化学物品本身的特性,造成对组织的损伤不同,所以在急救处理上各有特点。现就常见的几种化学烧伤分述如下:①酸烧伤常见的酸烧伤为硫酸、盐酸、硝酸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②碱烧伤常见的碱烧伤有苛性碱、石灰及氨水等,其发生率较酸烧伤为高。③磷烧伤 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遇空气燃烧可致伤外,还由于磷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对细胞有脱水和夺氧作用。五氧化二磷遇水后生成磷酸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使创面继续加深。磷蒸气吸入可引起吸入性损伤,磷及磷化物经创面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磷烧伤后,应立即扑灭火焰,脱去污染的衣服。仔细清除创面上的磷颗粒,避免与空气接触。创面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用1%硫酸铜清洗,然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中和磷酸,最后用绷带包扎,严禁用油质敷料。若一时无大量清水,可用湿布覆盖创面。为避免吸入性损伤,病人及救护者应用湿的手帕或口罩掩护口鼻。④氰化物烧伤局部创面应先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然后用0.01%的高锰酸钾冲洗,再用5%硫代硫酸钠冲洗。应该注意的硫代硫酸钠对有机氰中毒无解毒作用。2.工业噪声的危害与防治噪声的定义:是指令人们厌烦的声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称为生产性噪声。噪声工业卫生标准:噪声的标准是85分贝以下,最高不得超过90分贝。噪声的危害:短时间接触强噪声,主观感觉耳鸣、听力下降;长期接触强噪声,听力下降可呈永久性改变。长期接触强噪声后,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与睡眠障碍等。噪声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不稳,长期作用多表现升高症状。消噪声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表现有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消瘦等。噪声的预防常采用以下措施:可以分为控制噪声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噪声)和保护接受者三方面。 ,噪声的预防常采用以下措施:(1)控制噪声源 (2)隔离噪声(3)加强个人防护图10-11 防噪声耳罩 图10-12 防噪声耳塞3.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破碎、研磨、过筛、运输、包装时产生的各种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肺组织的纤维化尘肺支哮喘、棉尘症、职业性过敏性肺炎、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混合性尘肺等致癌结膜炎、角膜混浊、眼脸水肿和急性角膜炎堵塞皮脂腺、汗腺,皮肤干燥,易受感染,引起毛囊炎、粉刺、皮炎等(2)生产性粉尘防治技术措施①工艺改革②湿式操作③密闭尘源④通风除尘⑤个体防护⑥健全防尘管理制度⑦宣传教育⑧定期检查图10-13简易防尘口罩图10-14 自吸式防尘口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