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祖父的园子》学习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2.理解“瞎闹、闪烁”等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感动的语句。4.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难点:能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会认( ) ( ) ( ) ( ) ( )蚂 蚱 啃 果树 樱 花 蚌 壳 割 掉( ) ( ) ( ) ( ) ( )拴 着 毛 嘟嘟 倭 瓜花 逛 街 下雨 啰2. 多音字3. 解词义。明晃晃:造句:渐渐:造句:闪烁:造句:瞎闹:造句:光芒四射:造句:随意:造句:二、合作探究1.初读感知按下面的要求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2. 思考讨论:(1)再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2)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做了什么。(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三、展示交流1.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选择最优的发言人为小组加分吧)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刻准备为本组补充发言,或对其他组的发 言进行评价。四、训练反馈1. 给加点字标注拼音。蚂蚱( ) 嗡嗡( ) 蚌壳( ) 瓜瓢( )2. 照样子用叠词填空。例: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1)花园里边( )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2)狗尾草( )的,很像狗尾巴。(3)天空( )的,又高又远。《祖父的园子》学习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逐步体会“我”内心的感情。2.细读课文,从写景、叙事的具体语句中体会思想感情。3.阅读课后链接,品味小说的结尾,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难点: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说说你能用什么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出“我” 对园子的( )。2.读1-3自然段,你会选择哪些词语概括园子给你的印象?说说理由。3.你从第1—3自然段中体会到了“我”什么样的感情?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是( )句,祖父做什么,“我”便做什么,表达了“我”对祖父的( )。5.“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通过对祖父的( )描写和( )描写,写出了 祖父对“我”铲苗留草没有丝毫责备,反而宽容地笑,说明祖父非常( )“我”。6. 读4-14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7. 8-10自然段中,三次写到了祖父的笑(大笑、笑够了、还在笑),这三次笑中暗含着什么?8.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9.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我”认为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的、( )的,表现了“我”对园子的( )之情。10. 你是怎么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的?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找出一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及原因。11. “我”在园子里玩耍的情景有哪些?12. “我”为什么将家里的园子称为“祖父的园子”?13.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三、展示交流1.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选择最优的发言人为小组加分吧)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刻准备为本组补充发言,或对其他组的发 言进行评价。四、训练反馈1. 照样子,写词语。(1)马马虎虎(A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2)明晃晃(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2. 按课文内容填空。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目中,园子------(1)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_____、_____、____。拍一拍手,_________________,叫一两声,____________。3. 句子加工厂。(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金明家。(改成反问句)(2)泰山日出的景色真美丽。(改成感叹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