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前第16天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C.破坏亚马逊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答案】C【详解】A、中国水资源存在严重的空间分配不均匀问题。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而中国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却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南水北调改变的是地表径流,①为水汽输送,故A错误;B、人工降雨会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③为地表径流,故B错误;C、破坏亚马逊雨林会造成植物蒸腾作用减弱,⑤为植物蒸腾,故C正确;D、水汽输送为海洋上空水汽运动到陆地上空,故①为水汽输送,故D错误。故选C。2.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则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的基本位置应该是下列各图中的( )A. B. C. D.【答案】C【详解】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时,地球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阴暗的;由“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可知,当月球转到如图C的位置时,从月球上会观察到图中的地球的照片;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3.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②与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②与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同【答案】C【详解】A、②中溶液中含有固体,是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B、③中溶液没有固体,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C、②中溶液中含有固体,③中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③中溶质质量大于②,溶剂质量相同,则②与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故C正确;D、②中溶液中含有固体,③中溶液中固体完全溶解,②与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相同,故D不正确。故选C。4.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B.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功率为1.2W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2VD.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R2=5Ω【答案】B【详解】A.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乙对应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乙电阻的阻值变化,故A错误;B.甲、乙并联在2V电源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由图象可知,I甲=0.4A,I乙=0.2A,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干路电流I= I甲+ I乙=0.4A+0.2A=0.6A,电路总功率P=UI=2V×0.6A=1.2W故B正确;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通过甲、乙的电流均为0.2A,由图象可知,U甲=1V,U乙=2V,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此时电源的电压:U=U甲+U乙=1V+2V=3V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乙的电流为0.2A,则故D错误。故选B。5.叠罗汉是一种体育娱乐项目,如图,三个体重、体型相同的人叠成两层静态造型。每个人体重均为G,每只鞋的鞋底面积均为S,则图中箭头所指的那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A. B. C. D.【答案】A【详解】上面的人受到的竖直向下重力为G,所以每个腿上的力都是G,底层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为G+所以其每条腿上的力为箭头所指的那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故选A。6.水平面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 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B.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C.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答案】B【详解】A.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拉力F1与B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A受到的摩擦力f= F1=10N, 方向与F1相反,也就是向左的,故A错误;B.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A对B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右,故B正确;CD.将A和B看做一个整体,它们向右受到拉力F1、向左受到拉力F2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f地 ,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得到F1=F2+f地即10N=6N+f地那么地面对B的摩擦力f地=4N,方向向左,故D错误;B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D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故C错误。故选B。7.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不断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2.14g久置的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2)在图2中画出滴入稀硫酸与生成的硫酸铝的质量关系图 (在坐标上标注必要的数值)【答案】 1.8g【详解】(1)根据图1可知,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2g,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金属铝的质量为x,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铝的质量为z,解得:x=1.8g,y=9.8g,z=11.4g;(2)稀硫酸中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成正比,那么与氧化铝反应的硫酸中溶质质量为:设与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的质量为k,解得:k=1.14g;那么当滴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8g时,生成硫酸铝1.14g;当滴入稀硫酸107.8g时,生成硫酸铝:11.4g+1.14g=12.54g,如下图所示:8.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g是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实现。(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 能。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 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为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答案】 B 分解 化学 77.4 31 B,D【详解】(1)庭院中的所有生物包含多个物种,所以属于群落;动植物的遗体、粪便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2)焚烧垃圾是通过燃烧把垃圾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用电量是这段时间内电能表两次示数之差:5746.3-5668.9=77.4度;n=(80×〖10〗^4 kw h×3)/(77.4kw h)=31万。(3)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助燃剂减少,垃圾燃烧更加不充分,A错误。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B正确。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不够,难以燃烧完全,C错误。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可以让垃圾燃烧的更加充分,不会产生有毒物质,D正确。9.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引发了同学们对锂及其化合物的关注。资料 1:金属锂是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为 180.54°C,沸点 1342°C,密度 0.534 克/厘米 ,硬度较软; 在室温下易发生氧化而表面变暗、能与水反应但较慢、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氮化锂(Li3N)。资料 2:利用 LiOH 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氢氧化锂(LiOH)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1)金属锂单质不宜在空气中直接保存的原因有: 。(2)钴酸锂(LiCoO2)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3)写出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金属锂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水等发生反应(常温下金属锂在空气中易氧化,能与氮气反应) 盐【详解】(1)金属锂在室温下易发生氧化而表面变暗、能与水反应但较慢、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氮化锂(Li3N),故金属锂单质不宜在空气中直接保存的原因有金属锂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水等发生反应(常温下金属锂在空气中易氧化,能与氮气反应)。(2)钴酸锂(LiCoO2)由钴酸根离子和锂离子构成,故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3)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答案】 缩小 抽水【详解】(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11.小乐向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提出问题】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O2,反应放出的热量使H2O2部分或全部分解为H2O和O2;②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分子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③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猜想】猜想A: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猜想B: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H2O2;猜想C: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探究】(1)小乐认为猜想A不正确,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B和C,请将下列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猜想B正确C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 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 猜想C正确【答案】 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加水稀释后,再滴加1-2滴酚酞试液【详解】(1)小乐认为猜想A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2)验证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气泡,木条复燃;猜想B正确;验证C,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水稀释后,再滴加1-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猜想C错误;12.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电压为6伏的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2.5A)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如下实验。①将4欧的R1接入电路,当电压表示数为4伏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②用R2替换R,发现无论如何左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在4伏的刻度左右摆动,但无法准确指在4伏的刻度线上。老师告知小明;滑动变阻器的线圈结构如图乙所示,因此无法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当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相比过小时,会导致步骤②现象发生③用一根阻值为0.5欧的电阻丝制作一个可连续改变阻值的旋钮式变阻器,并按图丙方式接人电路,继续实验。通过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1)图丁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安(2)步骤③中滑片P和旋钮触片Q处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略超过4伏,则小明应如何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 。(3)小明利用图甲电路继续他的探究实验,仍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伏,则下列定值电阻可用来替换R1进行实验的有 (可多选)。A.15欧 B.25欧 C.35欧 D.45欧【答案】 2 将滑片P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示数略小于4伏,再将触片Q沿逆时针转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4伏 ABC【详解】(1)[1]由电流表选的量程可知分度值是0.1A,电流为2A。(2)[2]由②知,当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相比过小时,因滑动变阻器的线圈结构如图乙所示,无法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故导致电压表指针在4伏的刻度左右摆动,图丙中,用一根阻值为0.5欧的电阻丝制作一个可连续改变阻值的旋钮式变阻器与滑动变阻器串联,且此时将其最大电阻连入了电路中,故只能将触片Q沿逆时针转动,减小旋钮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因步骤③中滑片P和旋钮触片Q处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略超过4伏,为使电压表示数略小于4V,即应通过增大电路的电阻减小电流,故将滑片P向右移,使电压表示数略小于4V,再将触片Q沿逆时针转动(电路中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根据U=IR,电压表示数变大,直到电压表示数为4V。(3)[3]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①,①式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当变阻器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定值电阻最大,即,即定值电阻的最大电阻为40Ω,故用来替换R1进行实验的有15欧、25欧、35欧的电阻,即选ABC。13.螺壳中含有碳酸钙,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验证。(1)往左边容器中放入碎螺壳并注入稀盐酸,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右边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证明螺壳中含有碳酸钙。小科的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小科收集螺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并用如图乙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在广口瓶中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预期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用气球的形状变化来表示,这种方法在科学上称为转换法,下列与这种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乙: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D.丁: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答案】 正确,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C【详解】(1)根据生活常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小明的检验方法正确,理由是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2)如果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以及水反应生成碳酸钠,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空气通过导管进入气球中,能够观察到气球膨胀。再加入适量稀盐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增大,气球变瘪;(3)选项A将物体动能转化为木块运动距离,选项B将蒸腾作用效果转化为红墨水的液面差, 选项C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可用模型法,选项D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转化为红墨水的移动,故选C。14.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的质量。【答案】 还原 黑色固体变红色 80% 氧化铜中氧元素【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g-50g=4.4g,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x=8g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氧化铜被还原为铜,故其中m1-m2的值是指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15.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先用夹子夹住电动机转轴使其不能转动,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而后松开夹子,使电动机转轴转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利用表中数据计算和分析:(1)电动机不转动时,通电10 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1和所产生的热量Q1。(2)电动机转动时,通电10 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2和所产生的热量Q2。(3)试比较W1和Q1的大小关系以及W2和Q2的大小关系,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 0.4 J; 0.4 J;(2) 14.4 J;(3)通过上述计算可得,W1=Q1,W2>Q2,其原因是电动机不转动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动机转动时,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详解】(1)电动机不转动时,通电10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1=U1I1t1=0.2V×0.2A×10s=0.4J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电动机不转动时,通电10s,电动机所产生的热量Q1=I2rt1=(0.2 A)2×1Ω×10s=0.4J(2)电动机转动时,通电10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2=U2I2t2=3.0V×1.2A×10s=36J电动机转动时,通电10s,电动机所产生的热量Q2=I22rt=(1.2 A )2×1Ω×10 s =14.4J(3)从电路是否为纯电阻电路和能量的转化角度考虑,通过上述计算可得,W1=Q1,W2>Q2,其原因是电动机不转动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动机转动时,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16.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地方通过水位自动报警装置来监测水位的变化。如图是钱塘江水位自动报警装置示意图,A为球形浮子,B装置(T形)可以上下移动,C为外壳固定不动。(1)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工作电路 亮(选填“红灯”或“绿灯”或“同时”),警示水位过高;(2)A和B的总质量为0.6千克,当水位上涨,使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装置报警,若要保证报警器能正常工作,不计摩擦,则浮子A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 红灯【详解】(1)读图可知,当水位上升时,控制电路连通,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工作电路红灯亮,发生警报;(2)据题意,当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所受浮力等于A和B的总重力,即F浮=G总=m总g=0.6kg10N/kg=6N,由阿基米德原理得V排===610-4m3,浮子A的体积V=2V排=1.210-3m317.小科同学为学校设计了可以自动控制最高水位的智能水箱,其电路图如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20伏,R0为定值电阻,RF为压敏电阻,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F放置于水箱底部(如图乙),其阻值与压力有关,阻值随水位变化关系如表。工作电路为注水系统,其电源电压U2=220伏。当水箱内的水位上升到1米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1=0.2安,衔铁恰好被吸下,注水系统停止工作。水位(米)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压敏电阻RF阻值(欧) 200 125 90 70 65 62 60(1)甲图中的E点应与 (选填C或者D)连接。(2)求R0的阻值 。(3)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是适当增大R0的阻值,请分析水箱的最高水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作出解释。【答案】 C 10Ω 最高水位变大,因为吸下衔铁所需要的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性不变,控制电路电流大小不变,总电阻不变,R0变大,则RF变小,由表格数据可知最高水位变大【详解】(1)[1]智能水箱实质就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工作电路为注水系统,当注水系统的正常工作时,衔接触点E应与触点C接触;当水箱内的水位上升到1米时,注水系统需要停止工作,则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来,使工作电路断开;(2)[2]当水箱中水位为1米时,控制电路的电流I1=0.2A,根据可得此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水箱中水位为1米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90Ω,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可得R0的阻值R0=R总1-RF1=100Ω-90Ω=10Ω(3)[3]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是适当增大R0的阻值,由于吸下衔铁所需要的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性不变,控制电路电流大小不变,则控制电路总电阻不变,R0变大,则RF变小,由表格数据可知最高水位变大。18.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①通过肺内的气体交换后,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 (填序号)和皮肤排出体外。(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这是因为 已恢复正常。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 左心房 小肠 ⑥ A【详解】(1)肺循环的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①表示氧气,通过肺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后,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分是小肠。(3)⑥是指通过泌尿系统把体内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这一生理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1、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2、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体外;3、二氧化碳、部分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4)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物质,如大部分水、无机盐、全部的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剩余的物质在肾小管处形成尿液。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这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已恢复正常。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前第16天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C.破坏亚马逊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2.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则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的基本位置应该是下列各图中的( )A. B. C. D.3.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②与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②与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同4.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B.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功率为1.2W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2VD.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R2=5Ω5.叠罗汉是一种体育娱乐项目,如图,三个体重、体型相同的人叠成两层静态造型。每个人体重均为G,每只鞋的鞋底面积均为S,则图中箭头所指的那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A. B. C. D.6.水平面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 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B.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C.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7.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不断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2.14g久置的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2)在图2中画出滴入稀硫酸与生成的硫酸铝的质量关系图 (在坐标上标注必要的数值)8.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g是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实现。(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 能。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 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为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9.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引发了同学们对锂及其化合物的关注。资料 1:金属锂是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为 180.54°C,沸点 1342°C,密度 0.534 克/厘米 ,硬度较软; 在室温下易发生氧化而表面变暗、能与水反应但较慢、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氮化锂(Li3N)。资料 2:利用 LiOH 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氢氧化锂(LiOH)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1)金属锂单质不宜在空气中直接保存的原因有: 。(2)钴酸锂(LiCoO2)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3)写出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11.小乐向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提出问题】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O2,反应放出的热量使H2O2部分或全部分解为H2O和O2;②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分子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③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猜想】猜想A: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猜想B: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H2O2;猜想C: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探究】(1)小乐认为猜想A不正确,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B和C,请将下列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猜想B正确C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 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 猜想C正确12.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电压为6伏的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2.5A)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如下实验。①将4欧的R1接入电路,当电压表示数为4伏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②用R2替换R,发现无论如何左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指针在4伏的刻度左右摆动,但无法准确指在4伏的刻度线上。老师告知小明;滑动变阻器的线圈结构如图乙所示,因此无法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当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相比过小时,会导致步骤②现象发生③用一根阻值为0.5欧的电阻丝制作一个可连续改变阻值的旋钮式变阻器,并按图丙方式接人电路,继续实验。通过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丁所示。(1)图丁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安(2)步骤③中滑片P和旋钮触片Q处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略超过4伏,则小明应如何调节滑片P和旋钮触片Q,使电压表示数为4伏? 。(3)小明利用图甲电路继续他的探究实验,仍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伏,则下列定值电阻可用来替换R1进行实验的有 (可多选)。A.15欧 B.25欧 C.35欧 D.45欧13.螺壳中含有碳酸钙,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验证。(1)往左边容器中放入碎螺壳并注入稀盐酸,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右边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证明螺壳中含有碳酸钙。小科的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小科收集螺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并用如图乙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在广口瓶中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预期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用气球的形状变化来表示,这种方法在科学上称为转换法,下列与这种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乙: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D.丁: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14.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的质量。15.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先用夹子夹住电动机转轴使其不能转动,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而后松开夹子,使电动机转轴转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下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利用表中数据计算和分析:(1)电动机不转动时,通电10 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1和所产生的热量Q1。(2)电动机转动时,通电10 s,电动机所做的电功W2和所产生的热量Q2。(3)试比较W1和Q1的大小关系以及W2和Q2的大小关系,并分析其原因。16.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地方通过水位自动报警装置来监测水位的变化。如图是钱塘江水位自动报警装置示意图,A为球形浮子,B装置(T形)可以上下移动,C为外壳固定不动。(1)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控制电路接通。此时工作电路 亮(选填“红灯”或“绿灯”或“同时”),警示水位过高;(2)A和B的总质量为0.6千克,当水位上涨,使浮子A浸入水中体积达到一半时装置报警,若要保证报警器能正常工作,不计摩擦,则浮子A的体积为多少 17.小科同学为学校设计了可以自动控制最高水位的智能水箱,其电路图如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20伏,R0为定值电阻,RF为压敏电阻,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F放置于水箱底部(如图乙),其阻值与压力有关,阻值随水位变化关系如表。工作电路为注水系统,其电源电压U2=220伏。当水箱内的水位上升到1米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1=0.2安,衔铁恰好被吸下,注水系统停止工作。水位(米)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压敏电阻RF阻值(欧) 200 125 90 70 65 62 60(1)甲图中的E点应与 (选填C或者D)连接。(2)求R0的阻值 。(3)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是适当增大R0的阻值,请分析水箱的最高水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作出解释。18.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①通过肺内的气体交换后,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 。(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 (填序号)和皮肤排出体外。(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这是因为 已恢复正常。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前第16天(原卷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doc 考前第16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