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第17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前第17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7天
1.2020年1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简称 DKIST)拍得了人类迄今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图中光球层上的暗区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答案】A
【详解】图中光球层上的暗区是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1000~1500K的太阳黑子,A正确;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的亮斑,不是光球层上的暗区,B错误;日珥色球层向外喷射出的火舌状物体,不是光球层上的暗区,C错误;太阳风是日冕层向宇宙空间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不是光球层上的暗区,D错误。
2.星期天,小方同学按照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操作要求,验证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什么现象?小方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答案】B
【详解】当笔尖离的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离的玻璃瓶较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利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但形状保持不变,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改变方向,故只有B错误。
故选B。
3.同学们做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在以上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运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
D.若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左移动,导体cd的运动方向不变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利用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有关知识逐个分析四个选择项,从而得到答案.
解:A、闭合电路的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
B、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导体ab产生的感应电流通过位于磁场中的导体cd时,cd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起来,体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理论,利用该理论制成了电动机.故C错误.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所以导体ab的运动方向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也改变,即cd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所以cd中电流方向的改变,导致了cd受力的方向也改变,故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4.教室装有磁性黑板,由于磁体之间有吸引力,所以内部装有磁铁的黑板擦就可以被吸在黑板上的任何位置而不会掉下来。若已知黑板擦的重力为1.5N,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吸引力恒为4N不变。当对黑板擦施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0.5N的推力时,黑板擦恰能沿黑板表面匀速下滑。若要这个黑板擦沿黑板表面竖直向上匀速滑动,则需施加方向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  )
A.2N B.3.5N C.4.5N D.5.5N
【答案】B
【详解】当黑板擦匀速下滑时,黑板擦所受的力为G=1.5N 竖直向下,F1 =0.5N 竖直向下,滑动摩擦力f竖直向上,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G+F1 =2N
方向竖直向上;当黑板匀速上滑时,黑板所受的力为G=1.5N 竖直向下,f=2N 竖直向下,推力F2 竖直向上,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道,
F2 =G+f=3.5N
F2的大小是3.5N,竖直向上;
故选B。
5.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个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F逐渐变大 D.动力F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AB.杠杆在转动的过程中符合杠杆平衡的条件,即阻力为硬棒的重力,大小不变,硬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0,转过θ角后,重力力臂(阻力臂)逐渐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当硬棒在竖直位置时,F的力臂是杠杆的长度,且力臂最长,当杠杆转过θ后,力与杠杆不再垂直,所以动力臂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CD.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增大,而动力臂减小,所以动力逐渐增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用甲乙丙三套装置进行H2、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已知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的现象,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B.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都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且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若反应前称量丙中硬质玻璃管及氧化铜的总质量为60克,通入一氧化碳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硬质玻璃管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8.4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8克
【答案】C
【详解】A.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并且用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分别检验生成物水、二氧化碳,正确;
B.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Cu元素的化合价都由+2变为0,故降低,O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为-2价,不变,正确;
C.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D.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正确。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小华依据所学简单电路知识,设计的控制楼梯灯的三种方案电路。从安全用电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估,其中合理的是 。理由是 。
【答案】 a 方案a火线接开关后与电灯连接,方案b、c电灯熄灭可能仍与火线连通,存在安全隐患
【详解】[1][2]电灯电线连接时,为了安全开关接在火线上,当开关断开时,人接触电灯才不会有危险;如果电源的左端是火线,这三个方案都能起到控制电灯的作用,实现上下楼都能开灯和关灯,但是方案b、c电灯可能被直接连接到火线上,存在安全隐患。故合理的是图a。
8.济阳仁风镇是“中国西瓜之乡”,生产的富硒西瓜色泽好、糖分高、口感佳,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
(1)西瓜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考查某地土壤是否适合种植西瓜,对其土壤进行了实验分析,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在该地多点选取的土壤混合,并研成粉末装。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土壤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
③将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所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的一项错误: 。
④用pH试纸测定过滤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测定的具体方法是 。
(2)经测定,该土壤溶液的pH为8,为了适合西瓜种植,需对该土壤的酸碱性进行调节,则下列各项中,可采用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施以氢氧化钙粉末 ②施以碳酸钙粉末 ③用氨水进行喷灌 ④适量施用酸性肥料
(3)硒(Se)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矿物质营养素,有“抗癌之王”的美称,硒的原子序数为34,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9,硒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硒为非金属元素 ②一个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③硒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 ④富硒西瓜中的硒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答案】烧杯没有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 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将变色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 ④ ③
【详解】(1)③过滤操作中要将盛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板的中下部,用玻璃棒引流,该实验中烧杯未靠在玻璃棒上;
④用pH试纸测定过滤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测定的具体方法是 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切不可将试纸伸到待测液中,或者用水先将试纸湿润。
(2)土壤溶液的pH等于8,显碱性,可以加入酸性物质加以中和,①③均显碱性,②不与碱性物质反应,④酸性肥料能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加以改良;故填:④。
(3)①硒为有石字旁的非金属元素,正确;
②原子序数=质子数=34,一个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正确;
③硒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反应中应该易得电子,错误;
④富硒西瓜中的硒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正确。故选③。
9.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提示:CuO+H2SO4=CuSO4+H2O)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C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B的化学式
(3)X溶液与C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
【答案】 化合反应 Fe H2 CuO H2SO4+Fe=FeSO4+H2↑ CuSO4+Fe=FeSO4+Cu
【详解】由于A是红色的固体金属单质,所以一定为铜;而铜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题目提示氧化铜能够硫酸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在和硫酸反应的物质中一定需要出现氧化铜);氧化铜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而硫酸是过量的,所以X溶液为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物;由于溶液B为浅绿色的,所以金属固体B一定为金属铁,这样铁和过量的硫酸反应能够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和无色的非金属气体单质氢气(E),而铁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同时,还生成红色固体金属单质铜(A)。
(1)反应①是铜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2)C为铁,由于是固体金属单质,所以用化学式直接表示Fe。而E为气体非金属单质氢气,所以化学式为H2。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3)由于X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铜,还有剩余的硫酸,所以和铁发生的反应应该为两个:H2SO4+Fe=FeSO4+H2↑,CuSO4+Fe=FeSO4+Cu。
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 者,如草;鹰、蛇、鼠等是 ;图中没有标出的细菌、真菌等则是 者。
(3)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图中有 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是 ,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流动着 和 ;
(4)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请你推测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5)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中蜘蛛最初发生的变化是 ,这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答案】 太阳能 生产 消费者 分解 6 草→鼠→猫头鹰 物质 能量 猫头鹰 数量增加
【详解】(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鼠、青蛙、蛇、蜘蛛、猫头鹰、吃虫的鸟、食草昆虫,分解者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即: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草→鼠→猫头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4)生物圈中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应比植物少。再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并且,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所以,绿色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最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在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最高,数量最少。
(5)从上述食物链可以看出,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会导致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
11.2015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美元,该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 ,内含遗传物质。
(2)当人被冰水浇遍全身时,寒冷刺激人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 中枢,使人出现一些生理效应来维持体温,请写出其中一种生理效应 ,此反应的效应器是 。
【答案】 细胞核 体温调节; 颤抖; 骨骼肌
【详解】(1)[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中①的名称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2)[2][3][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人体为了应对寒冷的环境,机体分泌量明显增加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二者通过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机体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如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颤抖)。
12.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20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和HCl的质量。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所示:
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已知BaCl2溶液的pH=7)。求:20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和HCl的质量。
【答案】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1.96 g,HCl的质量为2.92 g
【详解】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BaSO4沉淀的质量是4.66 g。
设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x=1.96 g
与HCl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
设20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为y
171  73
40 g×17.1% y
y=2.92 g
故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1.96 g,HCl的质量为2.92 g。
13.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6伏,保护电阻R1=100欧,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1)当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 接触,电铃发出警报声。
(2)已知电磁铁线圈中电流达到20毫安时,衔铁刚好被吸住。若该电梯厢内站立总质量为1000千克的乘客,试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g取10牛/千克)
【答案】 B 此电梯已超载
【详解】(1)电梯超载时,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磁性达到一定程度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报警,电梯不工作。
(2) 电梯厢内站立总质量为1000千克的乘客时,电梯受到的压力等于乘客的重力,即
F=G=mg=1000kg×10N/kg=10000N
由图乙,当压力F=10000N,对应的压敏电阻阻值R2=100Ω
∴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
I===0.03A=30mA
∵30mA>20mA
∴此时电梯超载。
14.如图是小科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研究的实验装置图。
(1)入射光线贴着左边的纸板沿EM射到M点,如果把右边纸板向后折,发现右纸板上看不到光线,则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2)小科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20°、30°、45°,结果得到了如表所示数据,经检查每次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45° 45°
(3)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
【答案】 存在 反射角测量错误,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了 减少偶然性,增加科学性,找出普遍规律
【详解】(1)[1]入射光线贴着左边的纸板沿EM射到M点,如果把右边纸板向后折,发现右纸板 上看不到光线,则此时反射光线存在,证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2]小科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20°、30°、45°,结果得到了如表所示数据,经检查每次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可能的原因是:反射角测量错误,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了。
(3)[3]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减少偶然性,增加科学性,找出普遍规律。
15.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个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有 。
A、Ⅰ叶片中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Ⅰ叶片中覆盖铝箔的部分 C、Ⅱ中白色部分
D、Ⅱ中绿色部分 E、Ⅲ叶片 F、Ⅳ叶片
(3)Ⅳ叶片与 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本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答案】 叶绿素 ADF Ⅲ ADF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的是将通过呼吸作用将牵牛花枝条中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后移至光下数小时,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能溶于酒精,加热能使酒精快速溶解叶绿素,如果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灾。因此,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酒精燃烧。
(2)该同学对这株牵牛花进行了光照、叶片脱色、冲洗、滴加碘液等处理。
A.Ⅰ绿叶的未覆盖铝膜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了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B.Ⅰ绿叶的覆盖铝膜部分没有进行光照,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C.Ⅱ叶片的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会变蓝,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Ⅱ叶片的绿叶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E.Ⅲ叶片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F.Ⅳ叶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
(3)Ⅲ瓶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Ⅳ瓶中放的是清水,Ⅲ和Ⅳ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4)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三组对照,变量分别是光、叶绿体和二氧化碳,没有温度,因此此实验不能证明A光合作用需要水,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6.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该兴趣小组设计的电路图,把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
(2)通过实验,该兴趣小组测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阻/欧 电流/安
1 2 4 0.5
2 2 5 0.4
3 2 8 0.25
4 2 10
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值填入表格中。
(3)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4欧更换为5欧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B.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
C.改变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D.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
(4)从该实验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用文字表述)
【答案】 0.2 D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详解】(1)[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所以,开关与滑动变阻器的任意上方接线柱连接即可,如下图
(2)[2]由电路图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3)[3]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4欧更换为5欧后,定值电阻分压变大,大于原来的电压,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到原来的值,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即D符合题意。
故选D。
(4)[4]在该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电路电流与电阻阻值成反比。
17.由于光照而产生电压的现象叫光伏效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是根据光伏效应设计的。目前,一种可移动的太阳能红绿灯开始在不少城市的十字路口“站岗”。这种红绿灯具有节能和灵活的特点,可大大减轻交警的工作压力。这种太阳能红绿灯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红绿灯供电,同时多余的电能又给蓄电池充电。在阴雨天和晚上,蓄电池又给红绿灯供电,使红绿灯能连续工作。
光电转换效率η 有效受光面积S 工作电压U 每个信号灯规格U、P 使用条件温度T
30% 8米2 24伏 24伏、30瓦 -30~70℃
(1)这种太阳能红绿灯底部装有4个轮子,可轻易移动到需要临时交通疏导或停电的地段。这4个轮子的作用是用 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2)在晴朗的白天,红绿灯不工作而给蓄电池充电时,太阳能红绿灯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 能再转化为 能。
(3)设一天有效受光时间为6小时,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辐射的功率P0=103瓦,则这种太阳能红绿灯电池板一天获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4)这种太阳能红绿灯分前、后、左、右四组,每组又由红、黄、绿三灯组成,共有12个信号灯。它正常工作时,干路电流是多大
【答案】 滚动代替滑动 电 化学 14.44千瓦时 5安
【详解】(1)红绿灯底部装有4个轮子,可通过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便于临时移动到停电的地段或起到临时疏导交通的作用。
(2)太阳能电池板给红绿灯供电,是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多余的电能给蓄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3)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辐射的总功率
P总=8m2 ×1×103 W/m2 =8kW
一天太阳能电池板获得的总太阳能
W总=P总t=8kW×6h=48kW h
一天太阳能转化的电能
W电=W总×η=48kW h×30%=14.4kW h
(4)根据题意知道,同一时刻每组里只有一个灯工作,即同一时刻共有4个灯工作;太阳能红绿灯正常工作时的总功率
P=4P1 =4×30W=120W=0.12kW
由知道,太阳能红绿灯连续正常工作时间

由P=UI知道,太阳能红绿灯正常工作时干路电流
18.合理运动有利于健康,“计步数”的产生激发了很多锻炼者的运动热情。
(1)该计步器的原理是:在一段塑料管中密封一小块磁铁,管外缠烧着线圈,当塑料管运动时,磁铁由于惯性在管中“反向”运动,切剧磁感线而产生电流。携带者运动时,线圈的电流不断地变化,显示出运动步数。计步器的工作原理与下图相同的是 。
A.B.C.D.
(2)小科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步行示意图(如图2),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科的质量为50g,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人在走路时的重心在人体腿部上方)
(3)已知1g葡萄糖在体内能产生16kJ的能量,小科步行1h消耗720J。计算小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 (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 B 25J 48g
【详解】(1)[1]根据“计步器”的特点知道,当塑料管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反向运动,切割线圈而产生电流。因此,计步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A图中电路有电源,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与“计步器”的基本原理不同;B图中电路中没有电源,当闭合开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C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与“计步器”的基本原理不同;D图中电路有电源,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作用,与“计步器”的基本原理不同,故符合题意的是B图。
(2)由图示和几何知识知道,每走一步重心升高的高度
则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Gh=mgh=50kg×10N/kg×0.05m=25J
(3)葡萄糖的质量
设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
C6H12O6+ O2=6CO2+6H2O
180 192
45g x
消耗氧气的质量x=48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7天
1.2020年1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简称 DKIST)拍得了人类迄今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图中光球层上的暗区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2.星期天,小方同学按照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操作要求,验证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什么现象?小方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3.同学们做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则在以上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运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
D.若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左移动,导体cd的运动方向不变
4.教室装有磁性黑板,由于磁体之间有吸引力,所以内部装有磁铁的黑板擦就可以被吸在黑板上的任何位置而不会掉下来。若已知黑板擦的重力为1.5N,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吸引力恒为4N不变。当对黑板擦施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0.5N的推力时,黑板擦恰能沿黑板表面匀速下滑。若要这个黑板擦沿黑板表面竖直向上匀速滑动,则需施加方向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  )
A.2N B.3.5N C.4.5N D.5.5N
5.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个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F逐渐变大 D.动力F保持不变
6.用甲乙丙三套装置进行H2、C、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产物。(已知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实验都能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的现象,并能成功检验产物
B.甲乙丙三个反应中,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都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甲乙丙三个实验能说明H2、C、CO都具有还原性,且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若反应前称量丙中硬质玻璃管及氧化铜的总质量为60克,通入一氧化碳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硬质玻璃管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8.4克,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8克
7.如图所示,是小华依据所学简单电路知识,设计的控制楼梯灯的三种方案电路。从安全用电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估,其中合理的是 。理由是 。
8.济阳仁风镇是“中国西瓜之乡”,生产的富硒西瓜色泽好、糖分高、口感佳,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
(1)西瓜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考查某地土壤是否适合种植西瓜,对其土壤进行了实验分析,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在该地多点选取的土壤混合,并研成粉末装。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土壤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
③将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所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的一项错误: 。
④用pH试纸测定过滤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测定的具体方法是 。
(2)经测定,该土壤溶液的pH为8,为了适合西瓜种植,需对该土壤的酸碱性进行调节,则下列各项中,可采用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施以氢氧化钙粉末 ②施以碳酸钙粉末 ③用氨水进行喷灌 ④适量施用酸性肥料
(3)硒(Se)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矿物质营养素,有“抗癌之王”的美称,硒的原子序数为34,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9,硒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硒为非金属元素 ②一个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③硒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 ④富硒西瓜中的硒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9.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提示:CuO+H2SO4=CuSO4+H2O)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C的化学式 ,E的化学式 ,B的化学式
(3)X溶液与C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
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 者,如草;鹰、蛇、鼠等是 ;图中没有标出的细菌、真菌等则是 者。
(3)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图中有 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是 ,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流动着 和 ;
(4)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请你推测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5)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中蜘蛛最初发生的变化是 ,这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11.2015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美元,该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 ,内含遗传物质。
(2)当人被冰水浇遍全身时,寒冷刺激人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 中枢,使人出现一些生理效应来维持体温,请写出其中一种生理效应 ,此反应的效应器是 。
12.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20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和HCl的质量。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所示:
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已知BaCl2溶液的pH=7)。求:20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和HCl的质量。
13.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6伏,保护电阻R1=100欧,压敏电阻R2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1)当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 接触,电铃发出警报声。
(2)已知电磁铁线圈中电流达到20毫安时,衔铁刚好被吸住。若该电梯厢内站立总质量为1000千克的乘客,试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g取10牛/千克)
14.如图是小科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研究的实验装置图。
(1)入射光线贴着左边的纸板沿EM射到M点,如果把右边纸板向后折,发现右纸板上看不到光线,则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2)小科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分别为20°、30°、45°,结果得到了如表所示数据,经检查每次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45° 45°
(3)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
15.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个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有 。
A、Ⅰ叶片中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Ⅰ叶片中覆盖铝箔的部分 C、Ⅱ中白色部分
D、Ⅱ中绿色部分 E、Ⅲ叶片 F、Ⅳ叶片
(3)Ⅳ叶片与 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本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6.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该兴趣小组设计的电路图,把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
(2)通过实验,该兴趣小组测得4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阻/欧 电流/安
1 2 4 0.5
2 2 5 0.4
3 2 8 0.25
4 2 10
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值填入表格中。
(3)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4欧更换为5欧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B.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
C.改变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D.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
(4)从该实验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用文字表述)
17.由于光照而产生电压的现象叫光伏效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是根据光伏效应设计的。目前,一种可移动的太阳能红绿灯开始在不少城市的十字路口“站岗”。这种红绿灯具有节能和灵活的特点,可大大减轻交警的工作压力。这种太阳能红绿灯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红绿灯供电,同时多余的电能又给蓄电池充电。在阴雨天和晚上,蓄电池又给红绿灯供电,使红绿灯能连续工作。
光电转换效率η 有效受光面积S 工作电压U 每个信号灯规格U、P 使用条件温度T
30% 8米2 24伏 24伏、30瓦 -30~70℃
(1)这种太阳能红绿灯底部装有4个轮子,可轻易移动到需要临时交通疏导或停电的地段。这4个轮子的作用是用 的方法来减小摩擦。
(2)在晴朗的白天,红绿灯不工作而给蓄电池充电时,太阳能红绿灯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 能再转化为 能。
(3)设一天有效受光时间为6小时,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辐射的功率P0=103瓦,则这种太阳能红绿灯电池板一天获得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4)这种太阳能红绿灯分前、后、左、右四组,每组又由红、黄、绿三灯组成,共有12个信号灯。它正常工作时,干路电流是多大
18.合理运动有利于健康,“计步数”的产生激发了很多锻炼者的运动热情。
(1)该计步器的原理是:在一段塑料管中密封一小块磁铁,管外缠烧着线圈,当塑料管运动时,磁铁由于惯性在管中“反向”运动,切剧磁感线而产生电流。携带者运动时,线圈的电流不断地变化,显示出运动步数。计步器的工作原理与下图相同的是 。
A.B.C.D.
(2)小科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步行示意图(如图2),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科的质量为50g,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人在走路时的重心在人体腿部上方)
(3)已知1g葡萄糖在体内能产生16kJ的能量,小科步行1h消耗720J。计算小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 (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