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第18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前第18天(解析版)--【高效冲刺·考前90天】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每日练习(浙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8天
1.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分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详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读图可知,甲是树皮、乙是韧皮部、丙是木质部、丁是髓。甲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因此,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来自韧皮部,即来自于乙。
故选B。
2.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器,其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熔断器中的保险丝熔断后,不能用铜丝代替
C.若c处断开,电饭煲插头插入插座,电饭煲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
D.图中导线a是火线,测电笔接触d点氖管会发光
【答案】A
【详解】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器,其示数的单位是千瓦时,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当保险丝熔断后,由于铜丝的熔点很高,所以绝对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否则当电流过大时其不能自动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c处断开,电饭煲插头插入插座,电饭煲能工作,但外壳不能接地,若外壳漏电,人接触金属外壳,会有电流流过人体,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开关S接在a导线上,所以a导线为火线,而d点在a导线上,所以测电笔接触d点氖管会发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减速下落
B.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动能增大
C.t0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
D.运动员重力大小等于0.6F0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1)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则运动员将加速运动;
(2)动能和物体的运动速度、质量有关;
(3)当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相等时,此时加速过程恰好完成,速度最快,动能最大;
(4)运动员最后静止的位置,重力与弹力相等的位置.
解:
A、B点弹力等于重力,A到B点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运动员做加速运动,A错误;
B、从B点到C点过程中,由于弹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B错误;
C、由图知,t0时刻,绳的弹性势能最大,应达到了最低点,此时动能为零,C错误;
D、由图知,最后绳的弹性势能几乎不变,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静止下来,此时拉力与重力平衡,由图象知,重力等于0.6F0,D正确.
故选D.
4.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5→4→3→2→1
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详解】A.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图中膝跳反射的路线为:5→4→3→2→1,A正确。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只要反射弧完整,但是没有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B错误。
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C正确。
D.人体以神经调节为主,但是激素也参与调节作用。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仍保持平衡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答案】C
【详解】因为
AO=OC
两边的力不同,说明杠杆的重心不在O点,因为右边受到的力大于左边受到的力,所以杠杆的重心在O点的左侧。设杠杆的重心在D,一个钩码重为G,如图:
杠杆原来平衡,则
F左OA+G0×OD=F右OC
2G×OA+G0×OD=3G×OC
G0×OD=G×OC=G×OA
再各加一个钩码后,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3G×OA+G0×OD=3G×OA+G×OA=4G×OA
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为
4G×OC=4G×OA
可见,增加钩码后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杠杆仍平衡。
故选C。
6.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为5牛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牛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牛
C.木板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木块将保持静止
【答案】D
【详解】AB.当拉力F为5牛时,由于使用动滑轮拉动木板,所以木板受到的拉力是10N,木板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是10N,地面是光滑的,所以木板受到10N的摩擦力是木块施加的,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是10N,木块相对竖直的墙面是静止的,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0N,AB错误;
CD.当拉力F为10牛时,木板受到向右的拉力变为20N,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保持10N不变,所以木板向右进行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木块相对竖直墙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10N不变,小木块将保持静止,C错误,D正确。
故选D。
7.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A系统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氧气通过B系统进入血液后运输到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部分废物进入D系统,依次经过③④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中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答案】 右心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详解】(1)①过程表示的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吸收的过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经下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
(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经过③④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中③④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8.为分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某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克,分别缓慢加入50克、100克、150克的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右表:
(1)第2组实验中反应物 (填“氧化铜”、“稀硫酸”或“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完。
(2)20克样品中含铜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4)将第2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
【答案】 氧化铜 20% 根据第I组稀硫酸完全反应求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设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24.5%
【详解】(1)加第一个50g稀硫酸导致固体减少了10.0g,而第二次只减少了6g,所以此时氧化铜完全反应,稀硫酸有剩余,进而第三次中氧化铜反应完全;所以第2组实验中反应物是氧化铜反应完;
(2)根据题意混合物中铜的质量=20g-16g=4g,20克样品中含铜的质量分数= ×100%=20%;
(3)见答案;
(4)由于第2组中硫酸有剩余,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完毕氢氧化钠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加50g稀硫酸导致固体减少了10.0g,则固体减少16.0g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50g=80g,则剩余硫酸的质量为100g-80g=20g;设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
y=40g;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z,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a,根据CuO+H2SO4=CuSO4+H2O和2NaOH+CuSO4=Na2SO4+Cu(OH)2↓,可得关系式为:
z=160g,
a=19.6g,
所以在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时开始有沉淀生成,至200g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为19.6g,得图:

9.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C ;F
(2)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谁的共同特征多? 。
【答案】 蜈蚣 水杉 水稻和水杉
【详解】(1)识图可知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水杉属于种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是裸子植物;水稻也属于种子植物,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葫芦藓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藏羚羊是多细胞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蜈蚣也是多细胞的动物,但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结合右边的分类索引,可知A是草履虫,B是藏羚羊,C是蜈蚣,D是葫芦藓,E是水稻,F是水杉。
(2)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水稻与水杉同门,水稻与葫芦藓同界,因此水稻与水杉的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较多。
10.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幼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⑤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B是由种子的[ ] 发育成的。
(2)C的名称是 由[ ] 直接发育。
(3)②的名称是 将来发育成[ ] 。
(4)菜豆种子的营养贮藏在[ ] 中,它有 片。菜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结构[ ] 。
【答案】 种皮 保护胚 ① 胚轴 根 ③ 胚根 胚芽 A 茎和叶 ④ 子叶 2 ⑥ 胚
【详解】(1)图中标号⑤的名称是种皮,其作用是保护,B是连结茎和根的部分,由种子的②胚轴发育成的。
(2)C的名称是根由③胚根直接发育。
(3)②的名称是胚芽将来发育成A茎和叶。
(4)菜豆种子的营养贮藏在④子叶中,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有2片子叶,菜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结构⑥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11.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的一个特点是
【答案】 (1)草→鼠→猫头鹰; (2)自动调节能力; (4)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详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草→鼠→猫头鹰。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若人们大量捕捉蛇,青蛙会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导致食草昆虫减少,进而控制青蛙的数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据表中数据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1)草→鼠→猫头鹰;
(2)自动调节能力;
(4)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12.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PA 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7.3g 7.9%
【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混合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先生成气体后生成沉淀,所以出现冒气泡的是 PA段,而AB段是生成沉淀的。
(2)由于混合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盐酸先被反应掉,所以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由小于7,慢慢变大,后来等于7,最有由于碳酸钠过量,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pH大于7。
(3)设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4)设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a,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b
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PA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7.3g。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9%。
13.某化学小组对铁的冶炼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答案】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实验时应该注意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因此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这样就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
(2)三氧化二铁为红色固体,铁粉为黑色固体,则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
14.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实验结论】 。
【评价反思】 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 光照强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 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详解】【实验步骤】③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观察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是以二氧化和光照强度为变量设置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强弱。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减小白炽灯发热造成不同的温度条件。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15.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 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编号 SO2浓度(克/升)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出现黄斑 较多黄斑 大面积变黄 整体变黄
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
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
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
4 0 --- --- --- ---
(1)4号瓶的作用是 。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有关。
(4)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 。
【答案】 作对照(组) 无色透明且气密性良好 SO2浓度、受害时间 菠菜
【详解】(1)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气体,作为对照实验;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大小必须是相同的,也必须是无色透明的,并且气密性良好;
(3)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二氧化硫的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出现相同病变症状的受害时间越短,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4)相同浓度的二氧化硫,三种植物出现相同病变症状的受害时间不同,出现症状最短的植物敏感程度最大,对二氧化硫的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故三种植物中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是菠菜。
16.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机械自动拉开开关,如图 1 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重物 C、铁块 D、电磁铁 E 以及杠杆 AB 和控制电路组成,重物 C 通过细绳与动滑轮 Q 相连, 重物C、铁块 D 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杠杆 AB 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 B 端置于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 O 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 动,自动拉开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滑轮 Q 的质量为 0.2kg,OA:OB=3:1,重物 C、铁块 D 的质量分别为 1.5kg 和 3kg,若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 T 为 6N,D 的正上方有一电磁铁,它对 D 的吸引力大小 F 与通过的电流 I 的关系(如图 2 所示),电源电压为 12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Ω,不计电磁铁电阻,不计细绳、杠杆的重力和一切摩擦,g 取 10N/kg。求:
(1)当控制电路上的开关 S 断开,杠杆 B 端对水平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与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相连的细绳上的拉力是多少?
(2)闭合控制电路上的开关 S 后,当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自动拉开开关刚好被拉开,则保护电阻 R0 的电阻值是多少?
【答案】 3.5N 10Ω
【详解】(1).杠杆AB的B端受到的力是D的重力:FB=GD=mg=3kg×10N/kg=30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OA=FB×OB,因为OA:OB=3:1,所以FA: FB =1:3, FA=10N,
GC=m′g=1.5kg×10N/kg=15N,GQ=m″g=0.2kg×10N/kg=2N,根据重物C静止,2T′=GQ+GC FA,代入数据得:T′=3.5N.
(2.)自动拉开开关刚好被拉开,说明拉力T为6N,2T= GQ + GC F′A,F′A= GQ+GC 2T=2N+15N 2×6N=5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A×OA=F′B×OB,因为OA:OB=3:1,所以F′A: F′B =1:3, F′B =15N,
根据重物D静止,F引+ F′B =GD,所以,F引=15N,由图象可此时电流为:0.6A.
电路总电阻:R===20Ω,所以R0的电阻值为:20Ω 10Ω=10Ω.
答:(1).与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相连的细绳上的拉力是3.5N.
(2).保护电阻R0的电阻值是10Ω.
17.土壤污染不仅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而且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反思与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
【答案】 萌发数量(或发芽率) 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避免偶然性 形成对照
【详解】统计和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数量(或发芽率),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则实际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的萌发数量(或发芽率)逐渐降低。
反思与评价:
(1)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形成对照。
18.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塑料筒,筒下面吊一个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到达的位置O,如图甲所示,取一个溢水杯,杯内的水装到溢水管口。把金属块全部没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杯中,金属块受到浮力,弹簧的伸长量变小,如图乙所示,然后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O,如图丙所示。
(1)此实验乙图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小的原因是 ;
(2)从图乙到图丙的过程中,溢水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将 ;
(3)从这个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用公式表述为 。
【答案】 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不变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F浮=G排
【详解】(1)[1]由于金属块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所以弹簧的伸长量变小。
(2)[2]从图乙到图丙的过程中,由于水的深度不变,所以溢水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不变。
(3)[3][4]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
F浮=G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第18天
1.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分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器,其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熔断器中的保险丝熔断后,不能用铜丝代替
C.若c处断开,电饭煲插头插入插座,电饭煲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
D.图中导线a是火线,测电笔接触d点氖管会发光
3.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减速下落
B.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动能增大
C.t0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
D.运动员重力大小等于0.6F0
4.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5→4→3→2→1
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5.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在O点被悬挂起来,AO=OC,在A、C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相同的钩码,木棒处于水平平衡。如在木棒的A、C两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 )
A.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仍保持平衡 D.平衡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
6.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上有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固定着一个滑轮(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木板上面放置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一端连接着弹簧测力计。当拉力F为5牛时,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拉力增大到10牛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牛
C.木板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木块将保持静止
7.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A系统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氧气通过B系统进入血液后运输到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部分废物进入D系统,依次经过③④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中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8.为分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某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克,分别缓慢加入50克、100克、150克的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右表:
(1)第2组实验中反应物 (填“氧化铜”、“稀硫酸”或“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完。
(2)20克样品中含铜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4)将第2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 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
9.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图片(如图),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C ;F
(2)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请说出这两组生物之间,谁的共同特征多? 。
10.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幼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⑤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B是由种子的[ ] 发育成的。
(2)C的名称是 由[ ] 直接发育。
(3)②的名称是 将来发育成[ ] 。
(4)菜豆种子的营养贮藏在[ ] 中,它有 片。菜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结构[ ] 。
11.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 Ⅰ Ⅱ Ⅲ Ⅳ
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的一个特点是
12.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 (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3.某化学小组对铁的冶炼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14.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实验结论】 。
【评价反思】 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15.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 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编号 SO2浓度(克/升)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出现黄斑 较多黄斑 大面积变黄 整体变黄
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
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
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
4 0 --- --- --- ---
(1)4号瓶的作用是 。
(2)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有关。
(4)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 。
16.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机械自动拉开开关,如图 1 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滑轮组,重物 C、铁块 D、电磁铁 E 以及杠杆 AB 和控制电路组成,重物 C 通过细绳与动滑轮 Q 相连, 重物C、铁块 D 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杠杆 AB 两端,支架与杠杆垂直。杠杆的 B 端置于水平台面上,杠杆可以绕支点 O 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 动,自动拉开开关被拉开前,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滑轮 Q 的质量为 0.2kg,OA:OB=3:1,重物 C、铁块 D 的质量分别为 1.5kg 和 3kg,若刚好拉开开关所需的拉力 T 为 6N,D 的正上方有一电磁铁,它对 D 的吸引力大小 F 与通过的电流 I 的关系(如图 2 所示),电源电压为 12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Ω,不计电磁铁电阻,不计细绳、杠杆的重力和一切摩擦,g 取 10N/kg。求:
(1)当控制电路上的开关 S 断开,杠杆 B 端对水平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与机械自动拉开开关相连的细绳上的拉力是多少?
(2)闭合控制电路上的开关 S 后,当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自动拉开开关刚好被拉开,则保护电阻 R0 的电阻值是多少?
17.土壤污染不仅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污染、减产,而且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反思与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
18.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塑料筒,筒下面吊一个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到达的位置O,如图甲所示,取一个溢水杯,杯内的水装到溢水管口。把金属块全部没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杯中,金属块受到浮力,弹簧的伸长量变小,如图乙所示,然后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O,如图丙所示。
(1)此实验乙图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小的原因是 ;
(2)从图乙到图丙的过程中,溢水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将 ;
(3)从这个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用公式表述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