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2024.3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下册 1-3 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材料一:戏剧受到舞台表演的局限,演员的表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舞台),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剧情)的展示。电视剧则不同,时间上可以随意跨越,空间也基本不受限制,场景的设置可以根据剧情不断地变换。戏剧要求情节高度浓缩。一般情况下,戏剧冲突从一开始就展开,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再到最后的结局。电视剧的情节结构一般以集为单位,每集都要有悬念,且集与集之间留有明确的发展空间以吸引观众。因此,情节发展相对比较迟缓,矛盾的解决速度也较慢。戏剧演员一般按照时间和剧情发展的顺序来塑造自己的角色,在这个顺序之中努力使人物性格的发展连贯、有层次、有起伏,而且前后和谐统一。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与戏剧的创作过程不同,因此,电视表演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在创作中有连续性。电视剧在制作过程中的这种特点使演员的创作无法连续进行。因此,电视演员必须在短暂的、独立的时间单位中进行表演,而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塑造他的角色。电视表演和创作永远是在虚构与假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演员必须能够把这种虚构变为令人可信的真实。演员之间明明是同事,但在假定的情景之中则可能成为父子、兄弟、姐妹、夫妻、君臣、仇敌、情侣等。还有那生生死死、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演员把它创造成为艺术的真实。戏剧是“演员的艺术”。在戏剧演出中,导演的构思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尽管在当代的戏剧艺术中,舞台美术等部门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根本目的还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在舞台上,只要大幕一拉开,演员就成为演出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的主宰,演员表演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戏的成败。电视剧是“导演的艺术”。一部电视剧的完成是靠整体的屏幕造型,演员的表演只是这个整体的屏幕造型中的一个元素。导演在进行创作和体现自己的构思时,要考虑的必须是整体的屏幕造型。电视表演最终的完成是在剪辑和音画合成阶段。演员在前期所拍摄的镜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给导演的屏幕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原始的资料。导演和剪辑师则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修正、升华,最终创造出完整的屏幕形象。因此,在电视表演中,演员要注意自己的表演与戏剧演出中的差异性。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考虑到观众的欣赏要求,在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上,不可避免地要有适当的夸张甚至是变形,如绕口令、慢动作等,都需要自己去完成,而这些特点运用得充分、得当构成了戏剧演员表演上的舞台美。而电视剧的拍摄,摄像机突破了舞台的封闭性与观众固定的视角,可以从各种角度去拍摄演员的表演。它不仅可以把演员放在极远的背景上,也可以近距离把演员的某个部位,如面部、眼睛、手和脚等拍成特写。由于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镜头前的一切,所以它也就会无情地暴露出缺陷,使一切虚假的东西都一览无余。(摘编自窦连玺《戏剧与电视剧的比较》)材料二:中国戏剧在宋元之际成熟,并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中国戏剧单单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期来完善自己呢?其原因很多,众说纷纭。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认为:因为曲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文人士大夫也有从事曲的创作的,虽然曲的地位和传统的诗不等同,但诗毕竟可以登堂入室,成为人们附庸风雅的一种形式。一向被人们歧视的技艺表演,只有找到可以庇护它的大树,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于是找到了“曲”与它结合起来,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长期以来“词乃诗之余,曲乃词之余”的倡导,虽然是人们为词、曲争得与传统诗歌相同的文学地位而做出的积极努力,但无论从创作方法还是审美价值上来说,词曲确实与诗歌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所以创作者按照曲牌的固定格律填词,实际上也就是在从事诗词创作。曲与诗一样,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只不过作曲时还要使曲词符合相对固定的曲调。南戏、杂剧、传奇都是用曲牌连套体的形式组织戏剧情节的,曲维系着一部戏剧的生命,在戏剧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戏剧与曲的结合,成为中国戏剧与西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2{#{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方戏剧相区别的最明显的特征。中国古典戏剧,都是由数目不等的套曲和宾白科范组成的。当然,戏剧中的曲子与清唱的曲子也有不同,戏剧中的曲子连贯地以代言体形式吟咏某人某事,为戏剧的整体服务,从而具有了戏剧性,成为戏剧的载体。曲不仅本身就是诗歌的一种,而且曲中还大量地化用前人的诗词熔铸成优美的语句。意象、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范畴。中国古典戏剧家对意象、意境的追求也融合在艺术创作之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世间万物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中国文人把自身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徜徉于林下山间是古代文人在精神上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中国戏剧作家也从来不把自己从外部世界中独立出来,戏剧艺术成为心与物交感的产物。因此,中国古典戏剧在情节的安排、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上都体现出写意性的特点。中国古典戏剧的意境之美与一个个意象的创造是密切相关的。戏曲家首先把主体情感渗透到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创造出情感饱满的意象,内在情感与外生的景观高度统一,就形成了极富审美价值的意境。(摘编自齐静《中国古典戏剧与诗歌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戏剧演员一般按照时间和剧情发展的顺序来塑造自己的角色,在这个顺序之中努力使人物性格的发展连贯、有层次、有起伏,而且前后和谐统一。B.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与戏剧的创作过程不同,电视演员必须在短暂的、独立的时间单位中进行表演,而不像戏剧表演那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塑造他的角色。C.电视表演和创作永远是在虚构与假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那些生生死死、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演员把它创造成为艺术的真实。D.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观众的欣赏要求,在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上,夸张和变形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戏剧成功的关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戏剧中,导演的构思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而演员在舞台上就成为演出的主宰,当演员的表演突破了导演的构思时,戏剧就成功了。B.电视剧的完成是靠整体的屏幕造型,导演和剪辑师要对演员前期所拍摄的材料进行加工、修正等,最终创造出完整的屏幕形象。C.电视剧的拍摄,摄像机突破了舞台的封闭性与观众固定的视角,可以从各种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3{#{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角度去拍摄演员的表演,也就会无情地暴露出缺陷。D.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曲子具有戏剧性,成为戏剧的载体,这是因为曲子连贯地以代言体形式吟咏某人某事,为戏剧的整体服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元杂剧《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B.罗贯中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论英雄古今无对,笑谈间扫清吴越国”,化自苏东坡的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诗歌借助文字来传承,更多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而戏曲则通过舞台上的表演、音乐和动作的相互配合,展现了人们所期待的具象表达。D.中国文学的诗化传统对戏曲文本的影响深远,就是戏曲的唱念做打,武打、程式,甚至是兰花指等,实际上都是戏曲动作的诗化。4.下列关于戏剧、戏曲与电视剧、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电视剧的演员在时空上的自由不同,戏剧演员的表演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完成一些戏剧事件的展示。B.与电视剧的情节发展不同,戏剧要求情节高度浓缩,一般情况下,戏剧冲突从一开始就展开,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再到最后的结局。C.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认为,中国戏剧在宋元时期成熟,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跟曲的流行,以及文人士大夫想借助诗来提高曲的地位有关。D.词、曲与诗歌在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上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但长期以来“词乃诗之余,曲乃词之余”的倡导,削弱了词和曲的地位。5.请根据材料二阐述的中国古典戏剧的意象、意境的观点,分析下列戏曲中的景物描写。(6 分)[醉花阴]忽听的摧林怪风鼓,更那堪瓮瀽盆倾骤雨。耽疼痛,捱程途,风雨相催,雨点儿何时住?眼见的折挫杀女娇姝。我在这空野荒郊,可着谁做主?(选自杨显之《临江驿潇湘夜雨》,有删改)[注]《临江驿潇湘夜雨》写秀才崔通中举得官,弃妻另娶,原配张翠鸾遭受诬陷被发配。张翠鸾披枷带锁行走在崎岖的路上,又逢着“淋滴骤雨”,在风雨交加中她痛苦万分地唱。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4{#{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文本一:活着(节选) 余华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5{#{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文本二:活着(节选) 张先 许绿伦[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福贵 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福贵 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6{#{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二喜 (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福贵 呱呱,呱呱!二喜 您怎么了,肚子疼?福贵 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二喜 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福贵 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二喜 没娘的娃娃哭了!福贵 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二喜 爹,别再伤心了。福贵 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二喜 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福贵 你把腰哭疼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B.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C.“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D.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7{#{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B.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C.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8.结合文本一、二,从语言方面概括分析两篇文本的特点。(5分)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 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 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良久乃去。(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8{#{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惊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节选自《贞观政要》)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选对一处给 1 分,选择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 A 尊不至于帝 B 智不至于圣 C 而 D 欲无尊师 E 奚由 F 至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中的“厌”词义相同。B.臣,动词,当作臣子看待,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的用法相同。C.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与现在所说的“执业医师”中的“执业”意思不同。D.贞观三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人也常用干支纪年,如“是月丁未”中的“丁未”。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吕氏春秋》认为圣人贤士无不尊敬老师,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圣,与曾经当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用以显示敬学与尊师。B.汉明帝曾到太常府探望,让桓荣坐在东面主位,并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拜见,众位学生中有的让位,有的提出疑问。C.太子少师李纲讲学理顺辞直,让听者不知疲倦。李纲也认为自己堪当大任,可以把幼小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D.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太宗选择他来担任魏王李泰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9{#{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师之道来要求真己,深得当时舆论的好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4 分)(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4 分)14.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请联系材料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①岸白蘋②渡口,绿杨堤红蓼③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 ①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②白蘋(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长的植物。③红蓼(liǎo):一种在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15.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与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16.有人认为,“钓叟”是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分)。(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0{#{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咏而归。”(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一再追问孔子,孔子才说出对子路“哂之”的原因:“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小题。木叶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 )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 ),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清秋的典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 )了。“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 )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飘零 湿润 洗净 疏朗 B.飘零 滋养 洗净 稀疏C.飘扬 湿润 洗涤 疏朗 D.飘扬 滋养 洗涤 稀疏19.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小题。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是许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建筑师的工作就和作战时参谋本部的工作有点类似。一位建筑师在全面综合考虑并从技术科学的角度解决坚固、经济问题的同时, A 。因此,一个建筑师必须同时是一个艺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1{#{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术家。当然,①不仅一座建筑物的美观问题在它的总轮廓,②还在各部分的尺度、节奏、色彩等等,③犹如一个人除了总的体格身段之外,④五官、四肢、皮肤、毛发、眼睛等对他的美丑也有极大影响。⑤建筑物的每一细节都应当从艺术的角度仔细推敲,⑥犹如我们注意一个人的鼻子、嘴、手指、手腕等等。⑦在设计的过程中,⑧建筑师往往把许多素描或者着色的立面图、模型,⑨成为自己研究推敲设计意图的手段。同时也必须明确, B ,而美观是从属的、派生的。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4分)21.文中第二段至少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下面是文中作者给“斗拱”下的定义。请把这句话调整为以“斗拱”为开头的单句,要保持信息的完整和语句的流畅,不得改变愿意,不少于 70字。(5分)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23.(60 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从容洒脱的曾皙、智退秦师的烛之武、运筹帷幄的张良、优柔寡断的项羽、能屈能伸的刘邦……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你结合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展开讨论,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2{#{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语文参考答案1.D(“这是戏剧成功的关键”于文无据)2.A(“当演员的表演突破了导演的构思时,戏剧就成功了”于文无据)3.C(此项说的是诗歌与戏曲的区别)4.D(“削弱了词和曲的地位”错,与原文意思不符,这应是人们为了提高词和曲的地位做出的努力)5.①观点:意境之美离不开我意象的创造,创作者把情感渗透到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感饱满的意象,达到情景的高度统一,进而生成富有审美价值的意境;(2分)②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弱女子,无端受难,长途跋涉,本已悲苦,却又遇到狂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人物感情在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下只能更加悲恸;(2分)③作者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高度统一,产生一种全新的审美艺术境界,使欣赏者与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避免了对感情的直白描述。(2分)6.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表述有误,根据文中“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可知,家珍内心应该明白凤霞出事了,只是她内心已经麻木,没有强烈的反应)7.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错误,文本一描写了自然环境,但是文本二包括舞台说明都没有自然环境的描写)8.①剧本改编更注重用台词(或: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用舞台说明作为叙事性语言来为情节补充。 ②小说中对话较少,叙事性语言较多。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对比文本一和文本二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大量对话描写,但是小说的对话多为叙事性语言,如文本一中“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而剧本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台词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形象的,如“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表现了二喜对凤霞深厚的感情,因此,剧本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另外,由“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灯光亮起”等句可知,剧本改编用舞台说明作为叙事性语言来为情节补充。9.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 ②让“我”充当人生悲剧和不幸经历的讲述者,从而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 ③让“我”充当故事经历者,让作者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抒发,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特色能力。题干要求学生分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说明应当结合“第一人称”的作用进行分析。由“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等句可知,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讲述“我”走后,凤霞大出血,讲述二喜背着凤霞回家,讲述家珍见到凤霞的痛苦情景,以“我”的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我”不但讲述故事,而且“我”本是是故事的亲历者,“我”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饱受“活着”的煎熬,“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等句子抒情达意没有任何阻挡,写出了“我”失去亲人的痛苦。10.BCE11.D(“是月丁未”中的“丁未”是干支纪日。)12.B(原文为“诸生或避位发难”,意为“各位学生有的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13.翻译题改卷原则: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3{#{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关键词从严,大意从宽。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1)等到病重,(桓荣)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封地。(细则:“笃”,病重,1分;上疏:呈上奏折,1分;“让”,辞让,1分;大意 1分)(2)他每次发表言论,言辞、神色总是激昂奋发,有一种坚定不可改变的意志。(细则:加上主语“他”,1 分;“慷慨”,情绪激昂奋发,1分;“夺”,改变,1分;大意 1分)14.能。①材料一的观点是“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②材料二中汉明帝登基为帝后依然以师礼尊奉当年的授业之师桓荣;③材料三中唐太宗不仅自己礼待太子之师,还教诲太子魏王尊敬老师。(每点 1分,共 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圣人贤士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没有达到帝王那样尊贵,才智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却想不尊重老师,这样有什么理由可以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的境地呢 这正是此后五帝废绝、三代盛世消亡不可再现的原因。所以子贡问孔子:“以后人们将怎样称道先生您呢 ”孔子说:“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我只是不停止(或者译为“(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说)的话”),就是喜好学习而不满足,勤于教诲别人而不觉疲倦,大概仅此而已吧。”天子进入太学去祭拜先代圣人,与曾经当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材料二: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等登基为皇帝后,依旧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奉桓荣。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主位,摆下桌案手杖,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捧着经书听讲受教;众位学生中有的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说:“有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的官员)当日供应的器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桓荣每次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使者看望问候,太官跟御医们在路上可以前后相望(形容人络绎不绝)。等到病重,(桓荣)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封地。明帝亲自到他家询问病情,很久才离去。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宗特别赐给他一顶“轿子”(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命令侍卫(唐代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迎接(搀扶)他上殿,并亲自拜见,非常受到尊重重视。李纲向太子陈说君臣父子之间的道义,以及问候起居的礼节、检视膳食的方法,道理明畅,语言直白,使听讲的人忘记了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古代君臣间的名分与教化,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大义凛然地说:“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把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他,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认为十分容易。”他每次发表言论,言辞、神色总是激昂奋发,有一种坚定不可改变的意志,太子没有不肃然起敬的。贞观十一年,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自古以来,帝王的儿子生长于深宫之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没有一个不是骄奢淫逸的,因此相继败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如今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宁保全。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深知他性情刚毅正直,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做我儿子的老师。您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加以尊敬,不能懈怠止歇。”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15、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应是“轻视万户侯”,“不识字”突出渔夫的闲适。16、答案 相同情怀:远离世事,崇尚自然。不同情怀:白朴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的生活;柳宗元则是孤寂郁愤,清高孤傲。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4{#{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这里的情怀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所以要注意答题的模式。“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白朴诗歌中的“钓叟”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蔑视权贵名利,逍遥自在,超脱尘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此外,“钓叟”和“蓑笠翁”都表现了两作者远离世事,崇尚自然的情怀。白话诗歌: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 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 闲数秋江上自由自在的白鸥沙鹭。轻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17.(6分)浴乎沂 风乎舞雩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每空 1 分)18.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处,飘零: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花、叶等)坠落;飘落。飘扬:在空中随风舞动。此处指“木叶”的飘落,应用“飘零”。第二空处,湿润: 潮湿,润泽。滋养:养育,培养;养分,养料。此处指木叶的黄色是由于雨的润泽,应用“湿润”。第三空处,洗净:把衣物、器物等清洗干净。洗涤:清洗,洗涮。此处形容把“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清洗干净,应用“洗净”。第四空处,疏朗:开阔清亮;豁达开朗;明敞;稀疏而清晰。稀疏:宽松,不稠密。结合后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把“木叶”赋予人的性格特点,应用“疏朗”。19.(1)使用拟人修辞,说木叶有“余情”“缠绵”,赋予“木叶”以人的情感,生动的阐释了“木叶”是人们钟爱的美丽的形象。(2)使用引用修辞,引用古乐府诗句,简洁凝练地指出“叶”的缠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每点 2分。20.A.还要从艺术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 B.建筑的坚固、经济问题是主要的21.语句①可修改为:一座建筑物的美观问题不仅在它的总轮廓。语句④可修改为:五官、四肢、皮肤、毛发等对他的美丑也有极大影响。语句⑨可修改为:作为自己研究推敲设计意图的手段。22.“斗拱”是指由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一层层逐渐挑出的被称作“拱”的弓形短木和两层“拱”之间垫着的被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综合构成的建筑单位。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以“斗拱”开头,也就是把“斗拱”作为陈述的对象,即表述为“‘斗拱’是……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建筑单位”。关键点是对“斗”和“拱”的解说。23.(60 分)例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在第一单元课文展现的诸多人物中,至圣先师孔子给我的启示最深。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经千年。从炎帝黄帝到秦汉三国的历史,从唐宋元明清到如今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间冲刷了一切,却也让儒家思想展示出了它灿烂的光辉。有礼,方能治国,是孔圣人教会我最宝贵的一课。因此,众多历史人物之中,我独爱彬彬有礼的孔夫子。孔子倡导礼乐治国。“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5{#{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有礼,方能有为。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地方官时向孔子问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治国需以礼,而治理地方也需以礼,循序渐进地推行政策,目光放长远,才能造福人民,为民谋利,如若急功近利,不但无为,反会失去民心。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依旧能够散发它独有的儒家气息,为治国治地治家,作出优秀的典范。或许有人认为,千年已过,孔子所倡导的礼治思想早已过时。其实不然,儒家思想正如一壶佳酿,时光赋予它的并非腐朽,而是那越品越醇的香气。历史的长河滚滚东去,但总有一些文化之光,会穿越物质的层面,沉淀于岁月之中,愈发明亮。疫情期间许多西方国家都借此机会缓解老龄化问题,弃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可是我们中国依旧初心不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平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便是儒家“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礼治思想的集中体现。相信在今后的复兴路上,我们党依然会持此初心,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修身,治国,平天下。”从小我的作为,到国家的治理,孔子思想无时不在记录着个人的修行,家国的宏章,孔子的思想也于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喜爱孔子,爱他那不耻下问的品格,爱他那施行仁政的大志,爱他那平易近人的性情。有礼,方能治国,是我在孔子的思想殿堂中学到最灿烂的一课,也愿同学们能够从儒家的思想中有所启迪,于孔圣人的言行中汲取行世之精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的人物展开,列举曾晳、烛之武和张良、项羽、刘邦等第一单元课文中的代表人物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写作时要围绕第一单元课文中的某一个人物展开,不可以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诸子散文或史传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针对写作任务,要注意这里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从第一单元课文人物中选择一个,写这个人物给自己的启示;其次要针对几个人物给自己的启示展开比较,体现出“最”字;比较点侧重在“启示”。再者,讨论语境之下,文体应为议论文;考生要把人物、时代与自我三者联系起来,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材料中的烛之武智勇双全,张良运筹帷幄,刘邦能屈能伸……都是富有智慧的人物,但也各有各的个性和思想。写作时,考生在对人物的选择上,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意选择他们有所体现的“牢骚”和“逃避”等思想,呈现负能量。考生要站在时代高度,以古为今用的思想理念,选择欣赏他们的思想智慧,谈他们给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然,若发现人物的某些缺点,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批判、反思,指出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写作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思考,比如可以选择课文中熟能生巧、掌握规律后游刃有余的庖丁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谈给你学习、做事的启示。也可以在比较中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写受命于危难之间,凭借自己的洞若观火的智慧、能言善辩的口才使国家转危为安的烛之武,可以和张良相比,二者固然都有智慧,但是张良运用智慧是士为知己者死,烛之武发挥才智则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先国家而后私怨;张良仅仅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对方,其中不乏离间项羽和范增关系这样的阴招,烛之武则是兵不血刃,化敌为友……立意:1.追寻先贤利家国,完善自我重践行。(选择烛之武)2.目无全牛智卓绝,游刃有余技超群。(选择庖丁)3.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选择张良)4.选择明智走对路,态度谦逊更远行。(选择曾晳)封丘一中高一月考·语文 2024.03 16{#{QQABCQaQoggAAIBAABgCEQEACkCQkBCACAoGgBAMMAIAS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