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土壤,生命的家园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B.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2.以下做法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是( )。A.植树造林 B.乱砍乱伐 C.建污水处理厂3.沙质土适合以下( )作物生长。A.麦子 B.水稻 C.西瓜4.为了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空气,比较简单的实验方法是( )。A.把土壤放在铁盘上面烧B.把土壤放在水中看看有没有气泡冒出C.用手刨一刨,看土壤是否松软、潮湿5.农民常在同一块地里轮换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样做是( )。A.根据大家的生活需求 B.根据自己的爱好C.为了确保土壤中有丰富、全面的营养6.下列农作物,适合种植在沙质土中的是( )。A.水稻 B.绿豆 C.花生7.植物的枝叶落入土中将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变成( )。A.矿物质 B.土壤微生物 C.腐殖质8.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它适合种植在( )土壤中。A.黏质土 B.沙质土 C.壤土9.土壤中含( )越多,就越肥沃。A.腐殖质 B.水 C.黏土10.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11.土壤的颜色五彩缤纷是因为( )的组成不同。A.腐殖质和矿物质 B.水和空气 C.粉粒和黏粒12.像土壤里排放有害物质,最终会危害到( )的健康。A.植物 B.微生物 C.动物和人类二、填空题13.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 、水、土壤。14.人们根据土壤里含沙粒和黏粒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土;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土。15.土壤中不仅有石块、沙粒等,还有水、 、 等多种物质。16.石子、沙子、瓶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 。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 和 。17.土壤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里不仅有石块、沙粒,还有 、 、腐殖质等多种物质。18.生活中,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和垃圾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请你结合本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条保护土壤的合理建议 。19.探探在做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时,把一勺土壤轻轻地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有 (选填“空气”、“水”)。20.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不同和 组成的不同,造就了五颜六色的土壤。三、判断题21.使用放大镜时可以快速移动。( )22.在观察土壤的活动中,要戴上手套,完成活动之后,还要及时洗手。( )23.小麦,玉米适合生长在沙质土里。( )24.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 )25.动物需要吃食物,植物不需要任何营养物质就能生长。( )26.建筑用的沙子是土壤。( )27.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 )28.土壤中含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29.不同植物对土壤中的空气、水、矿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 )30.植物一定要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生长。( )四、连线题31.下列植物适宜生活在哪种土壤中?请正确连线。花生 沙质土小麦绿豆 黏质土荷花水稻 壤土五、简答题32.你认为蚯蚓一般生活的环境怎样?33.如何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34.土壤被污染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去哪里了?35.简要答出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参考答案:1.A【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A【详解】人类对土壤的破坏有垃圾侵蚀、喷洒农药、乱砍乱伐、过度开垦、毁田烧砖、建污水处理厂等;植树造林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3.C【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沙壤土。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西瓜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水稻和麦子都适合在黏质土中生长。4.B【详解】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证明土壤中是否有空气,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土壤放在水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证明有空气。5.C【详解】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家园,要保护土壤。农民常在同一块地里轮换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土壤中有丰富、全面的营养。6.C【详解】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土土颗粒粗糙,含沙粒多,黏土少,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含沙粒少、黏土多,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土含沙粒和黏土适中,通气性能好,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沙质土适合种植花生,黏质土适合种植水稻,壤土适合种植绿豆。7.C【详解】落叶落入土壤,成为蚯蚓或微生物的食物,在它们的帮助下,落叶慢慢腐烂,逐渐变成腐殖质,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8.B【详解】土壤的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芝麻、花生、西瓜、仙人掌等。9.A【详解】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所以土壤里的腐殖质是衡量土壤是否肥沃的重要标志。10.A【详解】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A错误;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B正确;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11.A【详解】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不完全一样,所以采集土壤的地点不同,土壤的颜色、成分和作用也可能不同。土壤的颜色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腐殖质含量和矿物质组成不同。12.C【详解】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所以土壤被污染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将随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流向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和人类,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13.空气【详解】植物周围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离不开阳光、水、空气、土壤等。14. 黏质 沙质 壤【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15. 空气 腐殖质【详解】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中不仅有石块、沙粒等,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16. 非生物 生物 非生物【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微生物等。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属、钟乳石、珊瑚等。根据物体按照有无生命的划分,石子、沙子、瓶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比如蚯蚓、蜈蚣等)和非生物(比如土壤、石子等)。17. 水 空气【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沙粒、粉粒、黏粒,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18.垃圾分类【详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看起来是没用的废品,其实还是有大部分垃圾是能够循环再利用的。菜叶、蛋壳等可以用堆肥方法使其自然分解,成为有机肥料,生活中,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和垃圾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结合本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条保护土壤的合理建议: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把垃圾放入垃圾桶内。19.空气【详解】土壤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把一勺土壤轻轻地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有空气。20.矿物质【详解】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不同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造就了五颜六色的土壤。21.×【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放大镜时不可以快速移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22.√【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在观察土壤的活动中,要保护动植物,要注意安全,要戴上手套,完成活动之后,还要及时洗手。23.×【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壤土性质介于砂质土与黏质土之间,含沙量适中,颗粒大小适中,渗水速度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通风性能适中。通气透水,耐旱耐涝,宜种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类型。小麦,玉米适合生长在壤土里。24.√【详解】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砾石、沙粒、粉粒、黏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土壤的成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25.×【详解】植物生长需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所需的有机物是自身光合作用制造的。动物需要吃食物,植物的生长也需要营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生长都需要营养。26.×【详解】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有机物、空气、水。建筑用的沙子不含有这些相关成分,因此沙子不是土壤。27.√【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28.√【详解】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表层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29.√【详解】不同植物对土壤中的空气、水、矿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30.×【详解】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植物不一定要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生长。利用营养液也可以种植植,如:水培植物。31.【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所以黏质土含沙量较少,保水能力最强。花生、绿豆适宜生活在沙质土中;小麦适宜生活在壤土中;荷花、水稻适宜生活在黏质土中。32.答: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详解】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以土壤的枯枝落叶为食,体表中的黏液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点睛】本题考查蚯蚓,要求学生掌握蚯蚓生活的环境。33.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护原有生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详解】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护原有生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4.土壤被污染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将随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流向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和人类,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详解】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所以土壤被污染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将随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流向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和人类,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35.植树造林、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详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例如,植树造林、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例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所以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