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学情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部分,如“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但知识不全面,学生对该部分的理解还停靠留在感性认知阶段,理性思维不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结合一定的学法指导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概述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表现,分析出现高潮的原因。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2)从史料实证角度概括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阶段性。
(3)从历史解释角度概述埃及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认识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4)从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角度,概述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重点难点】
1.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
2.难点一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二是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三是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亚非拉人民为了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典型的代表。上图是阿富汗喀布尔的巴拉·希萨尔城堡遗址,被誉为“喀布尔的长城”,阿富汗人民曾在此顽强抗击英军的进攻。让我们以此为起点,探究一下20世纪初波澜壮阔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情况吧。
【时空定位】
【线索梳理】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并快速浏览教材,你能梳理出本课知识学习的线索?
通过地图展示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时空观念)
【问题探究】20世纪2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有利时代因素有哪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政治上,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经济上,列强忙于战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思想上,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
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
经济危机: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使矛盾更加激化。
小结: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民族民主运动此起彼伏。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思考】一战与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开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特征:范围广、新革命阶级
(一)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斗争
过渡: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展示P99学思之窗材料,思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目的
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目的:争取印度的自治
“甘地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非暴力主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8-99归纳每个阶段的概况,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如何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进步性: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运动的局限性。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展示地图以及相应地区的民族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9-100完成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表格的内容
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部落酋长和封建帝王主导民族运动
三、拉丁美洲的双重革命
展示材料,【思考】为什么独立后的美洲仍然需要进行民族民主运动?
外因:英美的政治渗透与经济侵略(门罗主义、金元外交与大棒政策)
内因:政治上的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与经济上的封建大地产制度
小结:没有完全摆脱对殖民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背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国家。
主要事件: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在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中,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最具代表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0-101完成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表格的内容
小结: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对内:
(1)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
(2)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3)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小结:卡德纳斯改革在深度、广度和民主性上是同时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仅有的。
【合作探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可以分为哪几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性?
斗争方式: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民主改革方式、以中国为代表的武装斗争方式、以印度为代表的非暴力不合作方式、以埃及为代表的和平与暴力相结合的方式等。
领导力量: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埃及、印度)、由爱国封建贵族、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摩洛哥)。
革命目的
革命目的:亚洲和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主要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主要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巩固革命成果。
革命性质:亚非拉几乎都具有反帝性质,中国同时具有反封建性质,埃塞俄比亚具有反法西斯性质。
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性?
亚非拉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社会文化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民族民主运动因而呈现出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特点。
【落实课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民族解放浪潮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形成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
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原则,使欧洲殖民体系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解体过程。
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