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老山界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惶(huáng) 奔驰(chí) 宿营(sù) 缴租(jiǎo)B.盛饭(shéng) 欺侮(wǔ) 攀谈(pān) 黎明(lí)C.矗立(chù) 峭壁(qiào) 瑶民(yáo) 咀嚼(jáo)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呜咽(yè)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歉 灌输 粮食缺乏 酣然入梦 B.寂静 波涛 不可捉摸 刺入饥骨 C.聚集 督促 寒气逼人 变忧为喜 D.倾斜 搀扶 苛捐杂税 混身紧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学习了一天,天一黑就都酣然入梦了。B.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C.晓东在市里获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面获得了大奖。D.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的优秀阳光少年。(将“提供”改为“设置”)B.“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将“热情”改为“高潮”)C.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把“不仅……还……” 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D.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把“新时代”改为“新台阶”)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材料的内容。(不赶过15个字)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6.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A.我们顶着天啦! ( )B.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C.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D.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7.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8.学习了《老山界》,班级举办了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一:补写长征对联】(1)请根据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补写下面的对联。上联:行长征甘洒热血下联: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理解长征的精神】(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什么是长征精神。材料一: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留下照顾三个得了肠胃炎的同志,一起走在后面。在仅有的粮食吃完之后,班长用一根缝衣针钓鱼,让三个同志吃上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自己却嚼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眼看就要走出草地,班长却饿晕过去,牺牲在了长征路上。材料二:一位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有告诉战友们,装成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将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每人自愿分了一点干粮给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弘扬长征精神】主题活动中,有点同学提出,如今生活幸福了,长征精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了,没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请你结合实际,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纠正。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小题。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9.第①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指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1.文段中对红军战士的对话描写表现了什么?12.文中加点的“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13.赏析划线的句子。14.两次出现火把,作用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金建军①那是1943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炮弹炸伤的伤口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回国,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撤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米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③他和米丽亚同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米丽亚却钟情于另一位帅哥德克。④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涅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膊断了,流了很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⑤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他忙对德克说:“你的包扎带呢?我给你包扎。你还可以走路,一定要回到德国,回到米丽亚的身边。”德克失望地摇摇头,说:“早就给班长包扎用了,算了吧,让我和你一起到天堂。”米涅摸了摸腰上的包扎带,一狠心解了下来。顿时,他的伤口露出来,血如泉涌。德克大吃一惊,上前按住,“你疯了,你这样很快就会死的。”⑥米涅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米丽亚,因为她爱的是你,你能回到她的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他边说边移到德克身旁,包扎起来。米涅又把干粮分一大半递给德克:“你快走吧,苏军快来了。”德克接过干粮袋,满含热泪地看了一眼米涅,转身向北撤去。⑦看着德克渐渐消失的身影,米涅掏出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在背面写起来。⑧亲爱的米丽亚: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堂,我更没机会对你说。现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可是,我不可能再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和金黄色的头发,不能听你优美的吟诗和动人的歌唱。我后悔为什么不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⑩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度过你美好的青春。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上帝呀,能再给你5分钟吗?让我把心里话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年,我都会等。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 来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正在瞄准我。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 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米涅,他对班长说:“看,一个德国鬼子,我打死他。”说着,抬手对准米涅就是一枪。米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 战士上前把米涅手里的信取下,交给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们说:“这确实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 很快,这封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战争毁掉多少俄国人和德国人的生命,毁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战争带来的教训。”说罢,他命令道:“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 1993年,苏联解体,这个档案得以解密。看到这封信时,已经七十多岁,苍老的她犹如一只伤心的天鹅,泣不成声。(选文有改动)15.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①为了回国见到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② →③米涅给米丽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④ →⑤战士等人受感动,信件辗转交给米丽亚。16.第③段运用了 叙述方式,其作用是 。17.小说中的米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8.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彭德怀割爱杀坐骑万焕生草地岁月,是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后可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向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彭德怀走向长征路的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的背上堆得像座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没有。”说着,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块,悄悄地塞进黑骡子的嘴里,深情地看着骡子吃完。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不解地回答。“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话一出口就是命令。“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啊!”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赶快解决吃的,我们或许能多些人走出草地。”老饲养员掉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最后立一次大功吧!”“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吧!”大家仍在请求。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邱南辉道:“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10分钟过去了,没有人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什么,集体嘶叫了数声,又都默默地低下高昂的头。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大黑骡子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6匹牲口,大家都闭上了眼睛。枪声响了。彭德怀转过身,缓缓摘下军帽,向着斜倒下的大黑骡子。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漫漫长征路,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背影,它化入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合奏出红军指战员们行进步伐的节拍来:“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19、“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哪些功?20、彭德怀既然决心枪杀大黑骡子,又为什么向斜倒下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21.联系语境,分析结尾段中黑体词语“化入”“融进”“合奏出”的表达效果。22.本文刻画彭德怀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三、写作23、《老山界》中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注意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A 2.D 3.C 4.D5、中外节日文化相互交融。6.A.夸张B.比喻C.拟人、反问D. 比喻、排比7.C8.(1)为革命何惧牺牲(2)长征精神就是舍己为人、团结友爱、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至少答出两点)(3)示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人们传承与发扬长征精神、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的结果。如果我们放弃长征精神,就会放慢我们前进的速度,影响我们美好生活的质量,也会阻碍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9、山脚。山腰,高、陡10、“奇观”是指成千上万的人在攀登,人、夜色、高山整合在一起,瑰丽、壮观。体现了红军队伍庞大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作者用赞赏的口吻来描绘景物,抒发了豪迈的情怀,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表现。11、战士们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2.每步都要非常小心,这里通过战士的谨慎和行军速度之慢,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13.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和高峻,并写出火把之多,队伍之众。14.第一次出现,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写出了山之高,和点炎把的人之众。形成壮丽的奇观。第二次出现,火把照在人的脸上,写出了山之陡,展现奇观的细节。15.②为了让米丽亚见到德克,米涅帮助德克撤退④米涅被杀害,信件被发现16.插叙 补充说明米涅跟米丽亚之间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7.舍己为人,厌恶战争,爱好和平,对爱情充满向往。18.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体现了德军首领的冷酷无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9、①驮彭德怀长征;②驮伤病员;③驮粮食和器材。20、黑骡子与彭德怀经历过风风雨雨,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并且它为彭德怀做了许多事,所以彭德怀内心悲苦,但为了集体,不得不狠下心来杀死了它,这是舍小家保大家,是可敬的。21、“化入”“融进”“合奏出”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黑骡子对红军战士们的影响和感化,对全文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22、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彭德怀对红军战士们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