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一、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日本强大之后,又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用具体史实说明。现象: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多次对外他国发动侵略战争。史实:
1.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
2.一战期间,趁机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原来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
3.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p70)材料二: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日本称霸的第一步便是征服满蒙。材料三:危机重创了美国,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政府纷纷寻找摆脱危机的方法。
——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材请问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有哪些方法?日本选择了哪一种?方法:国内改革(罗斯福新政);对外战争、法西斯道路(德国)
日本选择了对外战争,转嫁国内危机。背景2:日本卷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
报声,这就是在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75年前,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恐怖的枪声炮声、被野血涂红的血色残阳、灭绝人性的残暴…… 从此,把屈辱和苦难带给了一个沉睡百年的民族!血泪国耻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柳条湖村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日军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沈阳柳条湖北大营柳条湖爆破现场面对日本的侵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恶果?1931.9.191932.11931.91931.111932.2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锦州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三千万同胞在日军的铁
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欲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华北事变结合图3-2和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角度,归纳一下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各种因素。地理位置: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可以此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基地
自然资源: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对资料匮乏的日本而言,掠夺该地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依地图,说说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失去东北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并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2、“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导下,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由于日军的入侵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的国土沦陷,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生死存亡之时,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迎来了新的抗日局面。三、各阶层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中国共产党“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说说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2、学生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掀起了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一二·九”运动。3、东北人民图3-3 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军,一部分东北军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抵抗。4、东北人民的抗争四、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1、原因:①日军占领华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根因)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主张抗日;⑤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剿共”(直因)。③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经 过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他们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被扣押后该如何处置? 在当时的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中日的民族矛盾,最大的需求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抵抗日本的入侵。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保留蒋介石,逼迫其停止内战,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对此采取了怎样的主张?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
(可从“杀蒋”“放蒋”可能产生的结果方面思考。) 西安事变后,局势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群雄割据的局面,日本便有机可乘;如果放了蒋介石,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接受抗日主张。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宋美龄飞赴西安展开救夫行动飞机送蒋介石离开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结果 4、意 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一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讨论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内战——和平 讨论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分裂对峙——合作抗日 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小小日本竟敢侵略我们庞大的中国,充分说明了旧中国国力衰败和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横霸道、狼子野心。这段悲惨的血泪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五、学习感悟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继续“剿共”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学生“一二·九”运动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课堂小结1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的这一伎俩可称为(  )    
A 贼喊捉贼 B  掩耳盗铃  C  金蝉脱壳  D 暗渡陈仓
2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进入了: (  )                
A 全面抗战时 B 局部抗战时期 C 局部反攻时期 D 大反攻时期
3 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给张学良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这一命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东北沦陷  B  南京失守 C 上海沦陷 D  卢沟桥事变  
4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満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这首《松花江上》 是20世纪30年代广泛流行的一着歌曲,其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巩固与积累AAAB巩固与积累AD 5 张学良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       
A 反蒋抗日 B 逼蒋抗日 C 联蒋抗日 D 杀蒋抗日
6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 ) A 力图改变国共两党的关系  
B 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 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 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共同抗日        
7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长征胜利结束 
C 卢沟桥事变   D九一八事变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