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一、选择题1.(2023五上·温岭期末)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年 B.月 C.日 D.时2.(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A.月亮、太阳 B.荧光灯、彩虹C.月亮、烛火 D.太阳、发光的灯3.(2023五上·温岭期末)利用燃香计时,不需要考虑( )。A.香的粗细 B.香的长短 C.风的影响 D.香的颜色4.(2023五上·温岭期末)一个摆在1分钟内摆动了60次,则这个摆摆动20次需要( )。A.1.5分钟 B.30秒 C.20秒 D.3分钟5.(2023五上·温岭期末)人体各种活动的指挥中心位于右图的( )。A.位置A B.位置B C.位置C D.位置DD6.(2023五上·温岭期末)分布于全身,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神经系统7.(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用煮熟的鸡蛋来模拟地球内部结构,蛋白部分模拟(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D.地心8.(2023五上·温岭期末)右图河流模型图中,泥沙最容易沉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图示表示光的反射的是( )。A. B.C. D.10.(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观察铅笔插入水中后做出判断,合理的是( )。A.垂直插入水中铅笔“弯折” B.倾斜插入水中铅笔不“弯折”C.水中铅笔看起来比实际更细 D.此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11.(2022五上·椒江期末)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12.(2023五上·温岭期末)地震发生时,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有( ).①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处②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随便返回室内③将书包或枕头护在头上④来不及跑可以从高楼跳楼逃生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是( )。A.长白山天池 B.雅丹地貌C.火山岛 D.喜马拉雅山脉14.(2023五上·温岭期末)右图黄河入海口沙洲主要是( )形成的。A.风搬运 B.沙子打磨 C.沙子沉积 D.雨水侵蚀15.(2023五上·温岭期末)根据中国地形图观察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西部有许多高山C.地势西高东低 D.东部只有平原16.(2023五上·温岭期末)丘陵和平原两种地形,可以用下面示意图的( )表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⑤17.(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制作了右图的水钟,受水容器上的时间刻度是( )。A.均匀的 B.上疏下密 C.上密下疏 D.无规律18.(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改进水钟(如右图),为了保证( )号瓶水位稳定。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19.(2023五上·温岭期末)快速旋转彩色轮,发现三种颜色变成( )颜色。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七种20.(2023五上·温岭期末)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A.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D.色散21.(2023五上·温岭期末)背对阳光喷水形成的人工彩虹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充当三棱镜的是( )。A.空气 B.太阳 C.尘埃 D.小水珠22.(2023五上·温岭期末)用太阳、水钟、摆等计时,主要是因为它们( )。A.取材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长 D.制作简单23.(2023五上·温岭期末)手碰到尖锐物体,经过( )步骤后会立刻作出反应。A.感受刺激一一传入神经一一神经中枢一一传出神经B.感受刺激一一传出神经一一神经中枢一一传入神经C.感受刺激一一传入神经一一传出神经一一神经中枢D.感受刺激一一神经中枢一一传入神经一一传出神经24.(2023五上·温岭期末)让光透过一张纸射向杯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透过纸 B.光能部分透过纸C.光能全部透过纸 D.我们能清晰看见杯子每处细节25.(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现象的原理与日食相似的是( )。A.汽车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B.路灯下人的影子C.用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D.观察鱼缸里一条鱼,看到“两条”26.(2023五上·温岭期末)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A.用激光笔是为了现象更明显B.激光经过烟雾颗粒反射到眼睛C.线香刚点燃时就能清晰看到光束D.此实验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7.(2023五上·温岭期末)期末考试前,下列行为不适合正确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是( )。A.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B.停止运动,每天不停刷题C.与父母和好朋友沟通 D.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表二、综合题。28.(2023五上·温岭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科学小组为了探索“土地侵蚀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他们完成实验并记录下表。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上表中土地侵蚀的程度用 表示,(2)选择2号和3号对比,可以研究( )对土地侵蚀程度与的影响。A.降雨量 B.坡度C.土质 D.有无植被覆盖(3)要研究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 )进行对比。A.1号和2号 B.1号和3号 C.2号和6号 D.5号和6号(4)要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 号和 号进行对比。(5)1-6号中径流中粘土和细沙最少的是哪一项 在上表相应空白处写上“最少”。29.(2023五上·温岭期末)光的研究。小明先把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在屏上看到光斑;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第一次实验光前进的路线。(2) 下列现象涉及光的传播特点也能证明此实验原理的是( )。A.光透过三棱镜出现七彩光B.点亮台灯,看见书上的字C.排队时只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D.水中的鱼看起来与实际位置不一样(3)此实验中打孔的纸应该用( )的纸。A.透明 B.半透明C.不透明 D.透明和不透明均可(4)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图2的潜望镜加上镜子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30.(2023五上·温岭期末)摆的研究。下图是五(2)班同学六个小组做的六个不同的摆,记录如下。摆30秒内摆动次数实验记录(1)第一、二、三组的数据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 的关系。(2)根据第四、五、六组数据,可以得出( )。A.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有关 B.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C.摆绳越长,摆动越快 D.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3)做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摆绳长度可能在( )厘米范围。A.6~10 B.10~14 C.18~30 D.30~50(4)下课前老师布置了课后做一个“1分钟摆60次”的摆,第六组同学应该( )。A.减少摆绳的长度 B.增加摆绳的长度C.增加摆锤的重量 D.减少摆锤的重量(5)为了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某小组准备了以下几种摆锤、若干条长度不同的摆绳。下图是他们画的设计图,但存在问题,请你帮他们修改设计图,画在下框中。31.(2023五上·温岭期末)健康生活。某探究小组对三位同学体能进行了测量,得到如下数据。(1)根据数据判断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平时运动较少的是 。你判断的理由是 (2)跳绳时,身体的( )参与了这项活动。①骨骼②关节 ③小脑 ④血液⑤眼睛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3)下列测量心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听诊器 B.摸脉搏 C.看胸部起伏 D.摸颈部动脉(4)对照下面体质记录表,三位同学1分钟跳绳“优秀”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和乙 D.甲乙丙(5)针对其中一位同学的一项指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健康计划。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日。2.【答案】D【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 太阳自身发光发热,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开着的灯属于光源;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是反射光,不属于光源;恒星与太阳一样,自身发光发热,属于光源;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3.【答案】D【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解析】【分析】 燃香、蜡烛都曾被人们用来计时,它们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同。用燃香来计时,需要考虑燃香粗细是否均匀的影响、燃香直径的影响、周围风的影响,最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周围气温的影响、香的颜色。4.【答案】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单摆具有等时性,即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如果测得一个摆在1分钟内摆动了60次,那么这个摆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为20秒。5.【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位置A是大脑。6.【答案】D【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有传递信息的作用。7.【答案】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 在做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模拟实验时,如果把鸡蛋作为地球模型,蛋壳代表地球的地壳,蛋白代表地球的地幔,蛋黄代表地球的地核。8.【答案】D【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上游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最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通过分析图片可知,河道上游较窄,水流速度最快。水流的流速最快,对河岸的冲刷最严重,土壤最容易流失。随着流速的减慢,在河道的下游泥沙容易沉积。在自然河流中,比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泥沙最容易在下游位置沉降下来。9.【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且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A、D图示中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不正确;C图示中没有绘制反射出反射光,不正确。B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箭头是相反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符合光的反射特点。10.【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把一根铅笔插进装水的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向上弯折,这是光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11.【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结构【解析】【分析】身体的“总指挥”是脑,脑位于领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其中大脑体积最大。12.【答案】B【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13.【答案】B【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14.【答案】C【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 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15.【答案】D【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分析地形图可知,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占2/3以上,平原、盆地等不足1/3,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中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16.【答案】D【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图中②表示丘陵,⑤表示平原。17.【答案】B【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 图中是一个简易的受水型水钟,计时0刻度在下面,且刻度间距从下往上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18.【答案】B【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图中水钟改进为了受水型水钟,①号是为了保证②好水钟的页面高度稳定。19.【答案】A【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可以混成白光,所以,当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它的颜色变成白色。20.【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21.【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三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人工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散射成七色光。空气中的小水珠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22.【答案】B【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解析】【分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水滴、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如单摆等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23.【答案】A【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24.【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传播的过程中具有穿透性,能够穿透较薄的物体,部分光能够透过物体。25.【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造成的。汽车后视镜观察物体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路灯下人的影子是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是光反射原理;观察鱼缸里一条鱼,看到“两条”是光的折射原理。26.【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 A.线香被点燃前,没有烟雾对光反射,用激光笔照射不能观察到清晰的光束,故A错误;B.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时,用激光笔照射,烟雾反射激光,能观察到道清晰的笔直光束,故B正确;C.激光方向性好,能量集中,不易分散,实验效果好。手机上的“手电筒”光线分散,不能形成一条线形光束,比用派光笔的效果差很多,故C错误;D.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光路”是断断铁续的,是因为烟雾对光线反射、散射作用造成的,不能说明光不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故D错误。27.【答案】B【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解析】【分析】期末考试前,我们需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合适的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多与父母沟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28.【答案】(1)径流中黏土和细沙的多少(2)B(3)D(4)3;4(5)2号最少【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土地的侵蚀程度用径流中黏土和细沙的多少来判断。(2)观察2号和3号,发现不同条件为土地坡度,所以能够研究坡度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3)要研究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需要选择只有植被覆盖条件不同的一组进行实验,选择5号和6号。(4)要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3号和4号进行研究。(5)根据实验可知,土壤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土壤侵蚀情况最严重,1-6号中,径流黏土和泥沙最多的是6号。径流黏土和泥沙最少得是2号。29.【答案】(1)(2)C(3)C(4)【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1)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光线穿过三个小孔,最后光斑落在纸屏上,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光斑不能落到纸屏上,而是落在了第二张卡纸上。(2)排队时只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运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要研究光的传播,需要运用到不透明的纸,防止光透射过纸。(4)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如图2所示,潜望镜中镜子的位置及光的传播路线情况。30.【答案】(1)摆绳长度(2)B(3)C(4)A(5)图略【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数据的不同之处为摆的长度,所以这三组研究的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2)观察第四、五、六组数据,发现摆绳长度不一致,摆锤质量一致,摆的快慢不一致,可以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越慢。(3)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摆绳长度18厘米时,摆30秒摆动36次,摆绳长度30厘米时,摆30秒摆动28次,由此可知,要制作30秒摆30次的摆,摆绳长度在18厘米至30厘米之间,且更接近30厘米。(4)第六组的同学制作的摆一分钟摆动42次,下课前老师布置了课后做一个“1分钟摆60次”的摆,第六组同学应该将摆绳长度缩短。(5)为了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他们的设计不合理,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只改变摆锤轻重才可以。31.【答案】(1)丙;跳绳一分钟后呼吸次数最多(2)D(3)C(4)A(5)略【知识点】呼吸次数;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1)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明显加快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心跳加快可以加快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可以加快营养物质的运输。三位同学中最爱运动的可能是甲同学,跳绳1分钟后呼吸的次数比较少。平时运动较少的可能是丙,跳绳一分钟后呼吸次数最多。(2)我们身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跳绳时参与运动的部位有手、眼、腿、腰部、脚等。进行一分钟跳绳之后,我们发现和跳绳之前相比,自己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也增加了,这是因为运动起来后,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3)心脏是我们的中心器官,脉搏频率等于心跳频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跳的方法是借助听诊器和摸脉搏,所以C符合题意。(4)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只有甲同学属于优秀。(5)观察表中数据,发现乙同学的体重指数太低了,推测平时可能存在挑食习惯,应该改正此毛病,合理饮食,摄入人体所需营养。1 / 1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一、选择题1.(2023五上·温岭期末)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年 B.月 C.日 D.时【答案】C【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日。2.(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A.月亮、太阳 B.荧光灯、彩虹C.月亮、烛火 D.太阳、发光的灯【答案】D【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 太阳自身发光发热,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开着的灯属于光源;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是反射光,不属于光源;恒星与太阳一样,自身发光发热,属于光源;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3.(2023五上·温岭期末)利用燃香计时,不需要考虑( )。A.香的粗细 B.香的长短 C.风的影响 D.香的颜色【答案】D【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解析】【分析】 燃香、蜡烛都曾被人们用来计时,它们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同。用燃香来计时,需要考虑燃香粗细是否均匀的影响、燃香直径的影响、周围风的影响,最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周围气温的影响、香的颜色。4.(2023五上·温岭期末)一个摆在1分钟内摆动了60次,则这个摆摆动20次需要( )。A.1.5分钟 B.30秒 C.20秒 D.3分钟【答案】C【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单摆具有等时性,即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如果测得一个摆在1分钟内摆动了60次,那么这个摆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为20秒。5.(2023五上·温岭期末)人体各种活动的指挥中心位于右图的( )。A.位置A B.位置B C.位置C D.位置DD【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位置A是大脑。6.(2023五上·温岭期末)分布于全身,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神经系统【答案】D【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有传递信息的作用。7.(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用煮熟的鸡蛋来模拟地球内部结构,蛋白部分模拟(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D.地心【答案】B【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 在做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模拟实验时,如果把鸡蛋作为地球模型,蛋壳代表地球的地壳,蛋白代表地球的地幔,蛋黄代表地球的地核。8.(2023五上·温岭期末)右图河流模型图中,泥沙最容易沉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上游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最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通过分析图片可知,河道上游较窄,水流速度最快。水流的流速最快,对河岸的冲刷最严重,土壤最容易流失。随着流速的减慢,在河道的下游泥沙容易沉积。在自然河流中,比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出现在河流的中游,泥沙最容易在下游位置沉降下来。9.(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图示表示光的反射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且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A、D图示中反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不正确;C图示中没有绘制反射出反射光,不正确。B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箭头是相反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符合光的反射特点。10.(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观察铅笔插入水中后做出判断,合理的是( )。A.垂直插入水中铅笔“弯折” B.倾斜插入水中铅笔不“弯折”C.水中铅笔看起来比实际更细 D.此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把一根铅笔插进装水的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向上弯折,这是光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11.(2022五上·椒江期末)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答案】A【知识点】大脑的结构【解析】【分析】身体的“总指挥”是脑,脑位于领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其中大脑体积最大。12.(2023五上·温岭期末)地震发生时,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有( ).①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处②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随便返回室内③将书包或枕头护在头上④来不及跑可以从高楼跳楼逃生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13.(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是( )。A.长白山天池 B.雅丹地貌C.火山岛 D.喜马拉雅山脉【答案】B【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长白山天池亦称白头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14.(2023五上·温岭期末)右图黄河入海口沙洲主要是( )形成的。A.风搬运 B.沙子打磨 C.沙子沉积 D.雨水侵蚀【答案】C【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 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15.(2023五上·温岭期末)根据中国地形图观察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西部有许多高山C.地势西高东低 D.东部只有平原【答案】D【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分析地形图可知,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占2/3以上,平原、盆地等不足1/3,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中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16.(2023五上·温岭期末)丘陵和平原两种地形,可以用下面示意图的( )表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⑤【答案】D【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图中②表示丘陵,⑤表示平原。17.(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制作了右图的水钟,受水容器上的时间刻度是( )。A.均匀的 B.上疏下密 C.上密下疏 D.无规律【答案】B【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 图中是一个简易的受水型水钟,计时0刻度在下面,且刻度间距从下往上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18.(2023五上·温岭期末)小明改进水钟(如右图),为了保证( )号瓶水位稳定。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答案】B【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图中水钟改进为了受水型水钟,①号是为了保证②好水钟的页面高度稳定。19.(2023五上·温岭期末)快速旋转彩色轮,发现三种颜色变成( )颜色。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七种【答案】A【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可以混成白光,所以,当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它的颜色变成白色。20.(2023五上·温岭期末)科学家利用光的( )原理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A.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D.色散【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21.(2023五上·温岭期末)背对阳光喷水形成的人工彩虹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充当三棱镜的是( )。A.空气 B.太阳 C.尘埃 D.小水珠【答案】D【知识点】光的折射【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三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人工彩虹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散射成七色光。空气中的小水珠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22.(2023五上·温岭期末)用太阳、水钟、摆等计时,主要是因为它们( )。A.取材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长 D.制作简单【答案】B【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解析】【分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水滴、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如单摆等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23.(2023五上·温岭期末)手碰到尖锐物体,经过( )步骤后会立刻作出反应。A.感受刺激一一传入神经一一神经中枢一一传出神经B.感受刺激一一传出神经一一神经中枢一一传入神经C.感受刺激一一传入神经一一传出神经一一神经中枢D.感受刺激一一神经中枢一一传入神经一一传出神经【答案】A【知识点】神经系统【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24.(2023五上·温岭期末)让光透过一张纸射向杯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透过纸 B.光能部分透过纸C.光能全部透过纸 D.我们能清晰看见杯子每处细节【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传播的过程中具有穿透性,能够穿透较薄的物体,部分光能够透过物体。25.(2023五上·温岭期末)下列现象的原理与日食相似的是( )。A.汽车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B.路灯下人的影子C.用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D.观察鱼缸里一条鱼,看到“两条”【答案】B【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造成的。汽车后视镜观察物体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路灯下人的影子是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是光反射原理;观察鱼缸里一条鱼,看到“两条”是光的折射原理。26.(2023五上·温岭期末)在“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A.用激光笔是为了现象更明显B.激光经过烟雾颗粒反射到眼睛C.线香刚点燃时就能清晰看到光束D.此实验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答案】A【知识点】光的传播【解析】【分析】 A.线香被点燃前,没有烟雾对光反射,用激光笔照射不能观察到清晰的光束,故A错误;B.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时,用激光笔照射,烟雾反射激光,能观察到道清晰的笔直光束,故B正确;C.激光方向性好,能量集中,不易分散,实验效果好。手机上的“手电筒”光线分散,不能形成一条线形光束,比用派光笔的效果差很多,故C错误;D.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光路”是断断铁续的,是因为烟雾对光线反射、散射作用造成的,不能说明光不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故D错误。27.(2023五上·温岭期末)期末考试前,下列行为不适合正确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是( )。A.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B.停止运动,每天不停刷题C.与父母和好朋友沟通 D.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表【答案】B【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解析】【分析】期末考试前,我们需要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合适的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多与父母沟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二、综合题。28.(2023五上·温岭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科学小组为了探索“土地侵蚀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他们完成实验并记录下表。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上表中土地侵蚀的程度用 表示,(2)选择2号和3号对比,可以研究( )对土地侵蚀程度与的影响。A.降雨量 B.坡度C.土质 D.有无植被覆盖(3)要研究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 )进行对比。A.1号和2号 B.1号和3号 C.2号和6号 D.5号和6号(4)要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 号和 号进行对比。(5)1-6号中径流中粘土和细沙最少的是哪一项 在上表相应空白处写上“最少”。【答案】(1)径流中黏土和细沙的多少(2)B(3)D(4)3;4(5)2号最少【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土地的侵蚀程度用径流中黏土和细沙的多少来判断。(2)观察2号和3号,发现不同条件为土地坡度,所以能够研究坡度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3)要研究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需要选择只有植被覆盖条件不同的一组进行实验,选择5号和6号。(4)要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3号和4号进行研究。(5)根据实验可知,土壤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土壤侵蚀情况最严重,1-6号中,径流黏土和泥沙最多的是6号。径流黏土和泥沙最少得是2号。29.(2023五上·温岭期末)光的研究。小明先把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在屏上看到光斑;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第一次实验光前进的路线。(2) 下列现象涉及光的传播特点也能证明此实验原理的是( )。A.光透过三棱镜出现七彩光B.点亮台灯,看见书上的字C.排队时只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D.水中的鱼看起来与实际位置不一样(3)此实验中打孔的纸应该用( )的纸。A.透明 B.半透明C.不透明 D.透明和不透明均可(4)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图2的潜望镜加上镜子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答案】(1)(2)C(3)C(4)【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1)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光线穿过三个小孔,最后光斑落在纸屏上,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光斑不能落到纸屏上,而是落在了第二张卡纸上。(2)排队时只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运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要研究光的传播,需要运用到不透明的纸,防止光透射过纸。(4)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如图2所示,潜望镜中镜子的位置及光的传播路线情况。30.(2023五上·温岭期末)摆的研究。下图是五(2)班同学六个小组做的六个不同的摆,记录如下。摆30秒内摆动次数实验记录(1)第一、二、三组的数据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 的关系。(2)根据第四、五、六组数据,可以得出( )。A.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有关 B.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C.摆绳越长,摆动越快 D.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3)做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摆绳长度可能在( )厘米范围。A.6~10 B.10~14 C.18~30 D.30~50(4)下课前老师布置了课后做一个“1分钟摆60次”的摆,第六组同学应该( )。A.减少摆绳的长度 B.增加摆绳的长度C.增加摆锤的重量 D.减少摆锤的重量(5)为了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某小组准备了以下几种摆锤、若干条长度不同的摆绳。下图是他们画的设计图,但存在问题,请你帮他们修改设计图,画在下框中。【答案】(1)摆绳长度(2)B(3)C(4)A(5)图略【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数据的不同之处为摆的长度,所以这三组研究的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2)观察第四、五、六组数据,发现摆绳长度不一致,摆锤质量一致,摆的快慢不一致,可以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越慢。(3)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摆绳长度18厘米时,摆30秒摆动36次,摆绳长度30厘米时,摆30秒摆动28次,由此可知,要制作30秒摆30次的摆,摆绳长度在18厘米至30厘米之间,且更接近30厘米。(4)第六组的同学制作的摆一分钟摆动42次,下课前老师布置了课后做一个“1分钟摆60次”的摆,第六组同学应该将摆绳长度缩短。(5)为了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他们的设计不合理,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只改变摆锤轻重才可以。31.(2023五上·温岭期末)健康生活。某探究小组对三位同学体能进行了测量,得到如下数据。(1)根据数据判断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平时运动较少的是 。你判断的理由是 (2)跳绳时,身体的( )参与了这项活动。①骨骼②关节 ③小脑 ④血液⑤眼睛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3)下列测量心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听诊器 B.摸脉搏 C.看胸部起伏 D.摸颈部动脉(4)对照下面体质记录表,三位同学1分钟跳绳“优秀”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和乙 D.甲乙丙(5)针对其中一位同学的一项指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健康计划。【答案】(1)丙;跳绳一分钟后呼吸次数最多(2)D(3)C(4)A(5)略【知识点】呼吸次数;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1)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明显加快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心跳加快可以加快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可以加快营养物质的运输。三位同学中最爱运动的可能是甲同学,跳绳1分钟后呼吸的次数比较少。平时运动较少的可能是丙,跳绳一分钟后呼吸次数最多。(2)我们身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跳绳时参与运动的部位有手、眼、腿、腰部、脚等。进行一分钟跳绳之后,我们发现和跳绳之前相比,自己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也增加了,这是因为运动起来后,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3)心脏是我们的中心器官,脉搏频率等于心跳频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跳的方法是借助听诊器和摸脉搏,所以C符合题意。(4)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只有甲同学属于优秀。(5)观察表中数据,发现乙同学的体重指数太低了,推测平时可能存在挑食习惯,应该改正此毛病,合理饮食,摄入人体所需营养。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