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五年级科学试卷(共105分)一、填空。(28分)1. 空气中(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答案】 ①. 氧气 ②. 21% ③. 氮气 ④. 78%【解析】【详解】空气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所以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2.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 )色,用柠檬汁写的隐形字遇( )会显现出来。【答案】 ①. 蓝 ②. 热【解析】【详解】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用柠檬汁写的隐形字遇热会显现出来。3.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答案】直线【解析】【详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4. 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 )、( )和( )三大类。【答案】 ①. 岩浆岩 ②. 沉积岩 ③. 变质岩【解析】【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5. 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____。【答案】地震【解析】【详解】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点睛】本题考查地震,要求学生掌握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6. 铁生锈与( )、( )、( )等因素有关。【答案】 ①. 水 ②. 空气 ③. 盐【解析】【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加上盐会加快化学反应,因此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7.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 )、( )、( )、( )、( )、( )、( )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 )组成的。【答案】 ①. 红 ②. 橙 ③. 黄 ④. 绿 ⑤. 蓝 ⑥. 靛 ⑦. 紫 ⑧. 光【解析】【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8.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为:( )、( )、( )三个圈层。【答案】 ①. 地壳 ②. 地幔 ③. 地核【解析】【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9. 热水瓶内瓶胆为( )层,瓶胆壁内外涂有( )色发亮物质。【答案】 ①. 双 ②. 银白【解析】【详解】热水瓶能很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热水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对热量具有反射作用,防止热辐射,可以减少热传递的发生,有较好的保温作用。10. 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很远,约有( )千米。【答案】1.5亿【解析】【详解】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20秒。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0 分)11. 用集气瓶将蜡烛罩住后蜡烛就熄灭了,是因为它消耗了集气瓶中所有的空气。( )【答案】×【解析】【详解】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用集气瓶罩起来,蜡烛燃烧会使罩内氧气燃尽,导致蜡烛熄灭,这说明氧气能助燃。所以蜡烛燃烧消耗的是氧气,而不是集气瓶中所有的空气。故题干说法错误。12. 铁和铁锈颜色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解析】【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13. 成年人脑的重量约为1400克。( )【答案】√【解析】【详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质量约占脑重的80%。大脑的形状很像一个核桃仁,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脑皮层皱在一起,摊开后有效面积大约有4张A4纸大。14.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利也有弊。( )【答案】√【解析】【详解】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矿藏。有些火山喷发以后就再也没有喷发过,被称为死火山。人们把这些死火山开发成旅游景点,供人参观。15.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答案】×【解析】【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是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点睛】本题考查光的反射,要求学生掌握光的反射。16. 冬天在室外手持铁棒比拿木棒感觉更冷,这因为铁能更快地从手上吸走热量。( )【答案】√【解析】【详解】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头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低得快,所以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17. 近视是因为遗传和基因导致的,和生活习惯没有关系。( )【答案】×【解析】【详解】健康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近视可能是因为遗传和基因导致的,但是大部分近视都是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躺着看书等。18. 月亮是天然光源,灯是人造光源。( )【答案】×【解析】【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灯是人造光源。19. 呈现是研发保温物品主要过程。( )【答案】×【解析】【详解】在现代生产中,设计已变得必不可少,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构思、制作、改进等环节,往往要经历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是研发保温物品的主要过程。根据任务要求,我们可从形状、材料、结构和颜色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记录下来。20. 庞贝古城距离维苏威火山10千米远。( )【答案】√【解析】【详解】庞贝古城是意大利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离维苏威火山东南脚10千米。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厚约5.6米火山灰毫不留情地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了。三、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 分)2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B. 萤火虫C. 镜子D. 阳光照射下发亮金属板【答案】B【解析】【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萤火虫属于光源,月亮、镜子、阳光照射下发亮的金属板都不能自己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2. 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听到很大的声音时,我们会捂住耳朵B. 闻到食物香味,会让我们有食欲C. 遇到强光,我们会闭上眼睛D. 触摸到装有热水的玻璃杯,我们没有任何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听到很大的声音时,捂住耳朵,是为了保护听觉,A正确。闻到食物香味,会让我们有食欲,是对刺激的反应,B正确。遇到强光,我们会闭上眼睛,这是对强光刺激的反应,C正确。触摸到装有热水的玻璃杯,我们会感觉到热,会缩手,D错误。23. 不同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是( )。A. 相同的 B. 不同的 C.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物体的导热性能不同,传热快慢不同,热的良导体导热快,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因此,不同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24. 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提出“大陆是移动的”这一假设的科学家是( )。A. 魏格纳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袁隆平【答案】A【解析】【详解】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看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轮廓彼此吻合。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25. 噪声污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 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 B. 影响神经系统,使人脾气暴躁,心情沉闷C. 影响睡眠质量 D. 损害呼吸器官【答案】D【解析】【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但凡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噪声污染会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影响神经系统,使人脾气暴躁,心情沉闷;还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等。损害呼吸器官不是噪声污染造成的。26. 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 )。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答案】A【解析】【详解】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27. 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 )。A. 硬度 B. 保温性 C. 透明度【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保温性。28. 如图所示,把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烛油沾上一根小木棒,用酒精灯对钢棒的一端加热。过一会儿,可以看到小木棒掉落的顺序是( )。A. 从1到5 B. 从5到1C. 同时掉落 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距离酒精灯加热点距离越近,越容易掉落;所以小木棒掉落的顺序是距离酒精灯加热点由近到远的顺序,即从5到1。29. 人们在太行山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 )。A. 湖泊 B. 平原 C. 海洋 D. 河流【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北宋时期的沈括著作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推断出这个地带在很早以前是海洋。30.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科学家是( )。A. 爱因斯坦 B. 居里夫人 C. 牛顿 D. 亚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详解】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发现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著名的色散实验。31. 分类。按照物体的导热性能分类。水银 橡胶 铝 木头 铜 塑料 石头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答案】热的良导体:铝、铜、水银热的不良导体:橡胶、木头、塑料、石头【解析】【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铝、铜、水银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橡胶、木头、塑料、石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五、探究实验。(18 分)32.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幕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小孔成像这种现象说明了光的什么性质?(2)请画出下图中箭头经过小孔后,在接受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1)小孔成像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解析】【详解】(1)小孔成像是证明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2)小孔成像在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五年级科学试卷(共105分)一、填空。(28分)1. 空气中(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 )色,用柠檬汁写的隐形字遇( )会显现出来。3.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4. 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 )、( )和( )三大类。5. 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____。6. 铁生锈与( )、( )、( )等因素有关。7.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 )、( )、( )、( )、( )、( )、( )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 )组成的。8.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为:( )、( )、( )三个圈层。9. 热水瓶内的瓶胆为( )层,瓶胆壁内外涂有( )色发亮物质。10. 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很远,约有( )千米。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0 分)11. 用集气瓶将蜡烛罩住后蜡烛就熄灭了,是因为它消耗了集气瓶中所有的空气。( )12. 铁和铁锈颜色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13. 成年人脑重量约为1400克。( )14.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利也有弊。( )15.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16. 冬天在室外手持铁棒比拿木棒感觉更冷,这因为铁能更快地从手上吸走热量。( )17. 近视是因为遗传和基因导致的,和生活习惯没有关系。( )18. 月亮天然光源,灯是人造光源。( )19. 呈现是研发保温物品的主要过程。( )20. 庞贝古城距离维苏威火山10千米远。( )三、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 分)2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B. 萤火虫C. 镜子D. 阳光照射下发亮的金属板22. 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听到很大的声音时,我们会捂住耳朵B. 闻到食物香味,会让我们有食欲C. 遇到强光,我们会闭上眼睛D. 触摸到装有热水的玻璃杯,我们没有任何反应23. 不同固体材料传热的快慢是( )。A. 相同的 B. 不同的 C. 无法确定24. 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提出“大陆是移动的”这一假设的科学家是( )。A. 魏格纳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袁隆平25. 噪声污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 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 B. 影响神经系统,使人脾气暴躁,心情沉闷C. 影响睡眠质量 D. 损害呼吸器官26. 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 )。A. 辐射 B. 传导 C. 对流27. 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 )。A. 硬度 B. 保温性 C. 透明度28. 如图所示,把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烛油沾上一根小木棒,用酒精灯对钢棒的一端加热。过一会儿,可以看到小木棒掉落的顺序是( )。A. 从1到5 B. 从5到1C. 同时掉落 D. 不能确定29. 人们在太行山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 )。A. 湖泊 B. 平原 C. 海洋 D. 河流30.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科学家是( )。A. 爱因斯坦 B. 居里夫人 C. 牛顿 D. 亚里士多德31. 分类。按照物体的导热性能分类。水银 橡胶 铝 木头 铜 塑料 石头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五、探究实验。(18 分)32.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幕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小孔成像这种现象说明了光的什么性质?(2)请画出下图中的箭头经过小孔后,在接受屏上所成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冀人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冀人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