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老师们、同学们:一个人内在的文化涵养、人格修养水准及文明素质得以呈现在外,道存目击,让人与其相处无时无刻不感到如沐春风。我想,这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修身养性,让文化丰盈自我。于个人,开出涵养之花。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而才得以齐家,齐家才得以治国,治国才得以平天下。修身养性,让文化丰盈自我,展现当代少年必备的素养。故须有文化自觉意识、超越性地去提高文化品味。让修养根植于内心,溶于当代少年的骨血,镌刻在每个人的基因里。作为初中生,我认为提升个人修养主要通过“正衣冠”和“饱读书”两个途径。周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年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静、宜和、宜庄。”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看自己的仪容是否得体利落,给他人展现最好的精神面貌。纵观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他也就是这样做的,是一个修养根植于内心的外在写照。平常在校园里,我们要穿着校服,衣领翻好,拉上拉链或系好扣子,集会时戴好红领巾;不穿着奇装异服,不化妆、不佩戴饰品,做到整洁,也就体现了最基本的外在修养。再就是要多读书了。一次杨绛与父亲杨荫杭对话时,她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杨绛把读书看得很重。读书可以让你接触到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人和事。拓宽眼界,引发思考,发现真善美。在书中学到的一定会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内在修养。所以,让我们开始读书吧!即使每天读三两页,也不要停下阅读,坚持下去,在散文中涵养性情,在诗歌中陶冶情操,在小说中体悟世情。通过阅读提升内在修养。付出行动,坚持下去,使“正衣冠”“饱读书”成为人的自觉,努力做一个修养根植于内心的人。这样的风气弥漫在校园中,涵养正气,让文明潜移默化、充沛校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