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大单元主题设计 主题: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随着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明便诞生了。受不同条件的影响,各文明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文明是多样的。虽然各文明相隔遥远,但并不是没有任何交流。主要帝国的扩张和“丝绸之路”也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往。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拟定为“世界早期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交流”。
课标依据: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材依据:本单元是世界史开篇的第一单元。第一课讲述的是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二课讲述的是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下启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世界上古史的内容,呈现出的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拟定为“世界早期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交流”。
学情分析 本校的学生为四等生偏后部分,生源较弱。但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性事物应有初步认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对各早期文明产生的时空条件进行深度剖析,而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真实情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构建历史核心素养,本课还需要利用旅行者的视角串联起本课的讲解。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通过对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的阅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探讨,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汉朝和罗马国家治理的对比,培养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能较为清晰地说明古代文明的起源主要特点。 唯物史观:通过阅读关于各文明的地图,能基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的作用。 历史解释:通过对阅读有关汉朝和罗马国家治理的材料,能较为准确概括其异同。
核心价值 通过对古代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文明的多样性,从而认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信息技术融合与特色教学资源
本课选用史料较为详实,文字史料、地图均有,力求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同时,本课以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为主线,以旅行者的视角为暗线,明暗线相交共同推进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任务一 教学内容与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探寻古代文明的起源 教学内容:古代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 问题设计: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分析古代文明起源的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与思考问题 自主阅读地图提取历史信息 评价目标:本任务所设计的问题指向学业水平质量1-2(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 评价方法:学生能概括出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古代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任务二 教学内容与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探秘独特的希腊文明 教学内容:希腊文明的主要特征及其产生条件 问题设计: 阅读“古代希腊地理环境示意图”,结合材料思考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评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与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并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评价目标:本任务所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指向学业水平质量1-4(能够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第二个问题指向学业水平质量3-4(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评价方法:学生能结合材料希腊文明产生的条件。同时,集合所学说明自己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看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希腊文明的特征。由于相关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深入讲解,故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评析历史观点。
任务三 教学内容与 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设计
探究汉朝和罗马的国家治理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主要特征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概括汉朝和罗马国家治理的异同。 引导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自主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 评价目标:本任务所设计问题指向学业水平质量4-3(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 评价方法:学生能根据材料概括汉朝和罗马国家治理的异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主要特征。通过设置材料进行中西对比,同时引入“国家治理”这一概念,让学生理解历史学习的作用,同时为选科走班作铺垫。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古代早期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交流 一、古代早期文明的产生——文明多样性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农耕文明(西亚、埃及、印度)和海洋文明(古希腊)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农耕文明(帝国战争)、海洋文明(殖民)、丝绸之路(商贸)
大集体备课反思
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故本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取舍,对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淡化。同时,受课时的限制加上本学期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因此授课着重关注考试重点。此外,本学期要进行选科走班,因此在部分材料的设置上加大了难度,为之后历史学习做铺垫。但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对于本校这种生源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当中,还得进行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兼顾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 新教材、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复习,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产生思想碰撞,发散学生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想要达到预设的理想效果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兼顾学生的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