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1.(3分)根摇语言环境,看拼音写词语。
(1)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海浪páo xiào    着涌向岸边的xuán yá    峭壁,溅起十几米高的浪花,那声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
(2)由于山上yǎng qì    xī bó    ,队员们出现了呼吸kùn nán    现象,sǎng zǐ    变得 shā yā    啦,发出痛苦的shēn yín    声。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渲染(xuān) 陨石(yǔn) 拥带 弄巧成拙
B.蜷缩(quán) 迂回(yū) 洒脱 自作自受
C.俨然 (yán) 攒聚(cuán) 磁场 全神惯注
D.瞻仰(zhān) 璀璨(cu ǐ ) 废话 坚强不曲
3.(7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粉身         出心         山     海
技高        肉跳    无遗
(1)航模比赛上,第五小队    ,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狼牙山五壮士,即使    也全然不怕,因为他们心中有坚定的革 命信仰。
(3)“   肉跳”是描写    的词语,请你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   
(4)运用夸张手法的四字词语有    ,请再写出两个:   、   。
4.(3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B.送孟浩然之广陵 赤子之心
C.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之辈
D.勉强度日 勉强答应
5.(3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ד。
(1)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2)《爱的教育》中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是何廖沙的朋友,最终被十字架砸中,失血过多,悲惨地死去。    
(3)《穷人》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对天气的描写,也有对桑娜与西蒙两家环境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6.(3分)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跑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1)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赋予了    、   、   人的动作和思想。
(2)这样的句式我们称为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请接着例句再续写一句。    
7.(3分)读句子,在横线上填写表示“说”的词语。
(1)“我在出板报,不能跟你出去!”我    了伙伴的邀请。
(2)开会时要注意认真听,不能在下面    
(3)受了妈妈的批评,弟弟也只敢小声地    几句,怯怯地走开。
8.(16分)根据自己积累内容填空。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    。文章按    的顺序,先描写了    ,再描写草原迎客的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景,最后以含义丰富的诗句“   ,   ”结束。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雨来之前的诗句是“   ”;描写雨后景色的诗句是”   ”
(3)《七律 长征》中,全诗是围绕“   ,   ”这两句写的。
(4)曹植“捐躯赴国难,   “的豪气是爱国;诸葛亮“   ”的奉献是爱国;陆游“   ”的精神也是爱国。
(5)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这样表达愁思:“   ,   。”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说:“   ,   。”
9.(13分)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 ( 节选 )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拾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从下面各组中各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①肃静 寂静 安静
②宣告 宣布 宣读
③热情 热烈 热心
(2)文中画“ ”的语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
(3)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    和    两个过程。
(4)阅读文中画“ ”线的部分,你能感受到什么?   
(5)“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6)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73周年。自建国至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伟大 的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祖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了新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是幸福的,请你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现象分项写一写,与大家分享一下(可以从教育、科技、交通、生活等方面来写)。
   
10.(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1936年,他成为冯 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冯 卡门是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又强烈地躁动起来: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时的钱学森已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一位高级军官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的回国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岁月,在我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1)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①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率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②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幸梦烧的组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啊!
   
(2)短文分别从    、   、   等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学森,表现出他    的情怀。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短文第一自然段应该插入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前面。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处是    。
(4)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 一少部分留学生认为国外生活条件更优越,不愿回国。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11.(50分)习作
题目:我渴望
委屈的时候,我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受挫的时候,我们渴望师长的鼓励;伤心的时候,我们渴望朋友的安慰;父母在外打工,我们渴望父母的爱和温暖……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题目,写一篇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16分)
1.(3分)根摇语言环境,看拼音写词语。
(1)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汹涌澎湃 的海浪páo xiào  咆哮 着涌向岸边的xuán yá  悬崖 峭壁,溅起十几米高的浪花,那声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惊天动地 。
(2)由于山上yǎng qì  氧气 xī bó  稀薄 ,队员们出现了呼吸kùn nán  困难 现象,sǎng zǐ  嗓子 变得 shā yā  沙哑 啦,发出痛苦的shēn yín  呻吟 声。
【解答】故答案为:
(1)汹涌澎湃 咆哮 悬崖 惊天动地;
(2)氧气 稀薄 嗓子 困难 沙哑 呻吟。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渲染(xuān) 陨石(yǔn) 拥带 弄巧成拙
B.蜷缩(quán) 迂回(yū) 洒脱 自作自受
C.俨然 (yán) 攒聚(cuán) 磁场 全神惯注
D.瞻仰(zhān) 璀璨(cu ǐ ) 废话 坚强不曲
【解答】A.有误,“渲染”的“渲”应读“xuàn”,故“xuān”错误。拥戴:推举拥护;拥护爱戴。拥护推戴某人做领袖,特指人。故“拥带”的“带”错误。
B.正确。
C.有误,“俨然”的“俨”应读“yǎn”,故“yán”错误。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D.有误,坚强不屈:指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屈服。故“坚强不曲”的“曲”错误。
故选:B。
3.(7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粉身  碎骨   别  出心  裁   排  山  倒  海
技高  一筹   心惊 肉跳  一览 无遗
(1)航模比赛上,第五小队  技高一筹 ,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狼牙山五壮士,即使  粉身碎骨 也全然不怕,因为他们心中有坚定的革 命信仰。
(3)“ 心惊 肉跳”是描写  心情 的词语,请你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心惊胆战 、 心花怒放 
(4)运用夸张手法的四字词语有  排山倒海 ,请再写出两个: 翻天覆地 、 翻江倒海 。
【解答】粉身碎骨 别出心裁 排山倒海
技高一筹 心惊肉跳 一览无遗
(1)技高一筹:指稍强一些,技艺比别人高一些。
(2)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
(3)“心惊肉跳”是描写心情的词语,请你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心惊胆战、心花怒放。
(4)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类似词语:翻天覆地、翻江倒海。
故答案为:
碎骨 别 裁 排 倒
一筹 心惊 一览
(1)技高一筹;
(2)粉身碎骨;
(3)心情 心惊胆战 心花怒放;
(4)排山倒海 翻天覆地 翻江倒海。
4.(3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B.送孟浩然之广陵 赤子之心
C.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之辈
D.勉强度日 勉强答应
【解答】A.意思相同。路转溪桥忽见: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见:同“现”,显现,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见:同“现”,显露。
B.意思不同,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之:到……去。赤子之心:赤子的心。“之”的。
C.意思不同,等闲识得东风面: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等闲:随意。等闲之辈: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
D.意思不同,“勉强度日”中的“勉强”意思是能力不足或心中不愿但还尽力去做。“勉强答应”中的“勉强”意思是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故选:A。
5.(3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ד。
(1)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 
(2)《爱的教育》中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是何廖沙的朋友,最终被十字架砸中,失血过多,悲惨地死去。  × 
(3)《穷人》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对天气的描写,也有对桑娜与西蒙两家环境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 
【解答】(1)正确。
(2)有误。《童年》中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是何廖沙的朋友,最终被十字架砸中,失血过多,悲惨地死去。
(3)有误。《穷人》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对天气的描写,也有对桑娜家环境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更加真实的表现了穷人的生活坚辛和女主人的勤劳和持家有道。
故答案为:
(1)√;
(2)×;
(3)×。
6.(3分)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跑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1)这句话运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赋予了  花 、 鸟 、 虫子 人的动作和思想。
(2)这样的句式我们称为  排比 ,这样写的好处是  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
(3)请接着例句再续写一句。  树叶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蜻蜓来了,就像飞来一架飞机似的。鱼儿游来了,就像告诉我它昨夜做了好梦似的。 
【解答】结合文中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可知,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式我们称为排比。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可仿写为:树叶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蜻蜓来了,就像飞来一架飞机似的。鱼儿游来了,就像告诉我它昨夜做了好梦似的。
故答案为:
(1)拟人 花 鸟 虫子;
(2)排比 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3)树叶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蜻蜓来了,就像飞来一架飞机似的。鱼儿游来了,就像告诉我它昨夜做了好梦似的。
7.(3分)读句子,在横线上填写表示“说”的词语。
(1)“我在出板报,不能跟你出去!”我  婉言谢绝 了伙伴的邀请。
(2)开会时要注意认真听,不能在下面  窃窃私语。 
(3)受了妈妈的批评,弟弟也只敢小声地  嘀咕 几句,怯怯地走开。
【解答】(1)婉言谢绝: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2)窃窃私语:偷偷地小声说话。
(3)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故答案为:
(1)婉言谢绝;
(2)窃窃私语。
(3)嘀咕。
8.(16分)根据自己积累内容填空。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  老舍 。文章按  事情发展 的顺序,先描写了  草原秀美的景色 ,再描写草原迎客的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景,最后以含义丰富的诗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 , 天涯碧草话斜阳 ”结束。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雨来之前的诗句是“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描写雨后景色的诗句是”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3)《七律 长征》中,全诗是围绕“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写的。
(4)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的豪气是爱国;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奉献是爱国;陆游“ 王师北进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精神也是爱国。
(5)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这样表达愁思:“ 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说:“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解答】(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老舍,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的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景,最后以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
(2)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雨来之前的诗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雨后景色的诗句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毛泽东的额《七律 长征》中,全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写的。
(4)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气是爱国,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是爱国;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进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精神也是爱国。
(5)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用“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表达愁思,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心头无限的感慨。
故答案为:
(1)老舍 事情发展 草原秀美的景色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4)视死忽如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王师北进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9.(13分)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 ( 节选 )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拾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  肃静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宣读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热烈 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从下面各组中各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①肃静 寂静 安静
②宣告 宣布 宣读
③热情 热烈 热心
(2)文中画“ ”的语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B 
A.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
(3)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  升国旗 和  放礼炮 两个过程。
(4)阅读文中画“ ”线的部分,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毛主席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欢迎。 
(5)“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是指中国解放了,有了自己的政府,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了,再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了。 
(6)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73周年。自建国至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伟大 的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祖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了新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是幸福的,请你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现象分项写一写,与大家分享一下(可以从教育、科技、交通、生活等方面来写)。
 在教育方面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在科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卫星升空;在交通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轮船和高铁;在生活方面,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富足,国泰民安。 
【解答】(1)考查补充语段内容。通读课文和语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词语可知,语段中横线处应依次选填词语为“肃静”“宣读”“热烈”。
(2)考查破折号的作用。通读语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文中的“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中的破折号,其作用是: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故选B。
(3)考查根据语段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通读语段可知,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升国旗和放礼炮两个过程。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从文中的“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欢迎。
(5)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指中国解放了,有了自己的政府,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了,再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了。
(6)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73周年。自建国至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伟大 的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不畏艰难,祖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迈进了新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是幸福的,从教育、科技、交通、生活等方面说一说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现象,如:在教育方面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在科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卫星升空;在交通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轮船和高铁;在生活方面,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富足,国泰民安。
故答案为:
(1)肃静 宣读 热烈;
(2)B;
(3)升国旗 放礼炮;
(4)我感受到了毛主席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欢迎;
(5)是指中国解放了,有了自己的政府,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了,再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了;
(6)在教育方面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在科技方面,研制出了很多卫星升空;在交通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飞机、轮船和高铁;在生活方面,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富足,国泰民安。
10.(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1936年,他成为冯 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冯 卡门是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又强烈地躁动起来: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时的钱学森已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一位高级军官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的回国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岁月,在我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1)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①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率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②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幸梦烧的组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啊!
 第①句写法更好,因为这一句通过“火箭”一词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学森迫切地想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 
(2)短文分别从  踏上归国航程 、 赴美留学 、 回国后,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等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学森,表现出他  热爱祖国 的情怀。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短文第一自然段应该插入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前面。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处是  突出钱学森的形象,激发读者阅读钱学森事迹的兴趣 。
(4)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 一少部分留学生认为国外生活条件更优越,不愿回国。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当今中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回国发展会有很多的机遇。我们可以看到,从钱学森、邓稼先到李彦宏,一批批归国留学生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答】(1)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并说明理由。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句子和平时的积累可知,第①句写法更好,因为这一句通过“火箭”一词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学森迫切地想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短文分别从踏上归国航程、赴美留学、回国后,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等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学森,表现出他热爱祖国的情怀。
(3)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并说出其好处。通读短文可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短文第一自然段应该插入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前面。作者把它放在开头,这是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其好处是 突出钱学森的形象,激发读者阅读钱学森事迹的兴趣。
(4)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 一少部分留学生认为国外生活条件更优越,不愿回国。对此,我想说:当今中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回国发展会有很多的机遇。我们可以看到,从钱学森、邓稼先到李彦宏,一批批归国留学生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故答案为:
(1)第①句写法更好,因为这一句通过“火箭”一词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学森迫切地想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
(2)踏上归国航程、赴美留学、回国后,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热爱祖国;
(3)突出钱学森的形象,激发读者阅读钱学森事迹的兴趣;
(4)当今中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回国发展会有很多的机遇。我们可以看到,从钱学森、邓稼先到李彦宏,一批批归国留学生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11.(50分)习作
题目:我渴望
委屈的时候,我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受挫的时候,我们渴望师长的鼓励;伤心的时候,我们渴望朋友的安慰;父母在外打工,我们渴望父母的爱和温暖……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题目,写一篇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解答】范文:
我渴望得到肯定
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到一本发黄的相册,翻开来,是以前游泳队活动的集体照。细看,发现上面有两个小女孩,一个梳着马尾辫,朝气而文静。另一个呢,披散着长发,咧嘴而笑,可笑中透着小小的自卑。看着看着,我的心情突然阴郁起来,一瞬间,过去了好久的种种浮现在了眼前……
那是三四年级时的事。一天我拿着期中成绩报告单回到了家,考得不错,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了很多分,我高兴极了,等不及要向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
可当我把成绩报告单递给她时,妈妈竟没有夸奖我,而是沉下了脸,道:“怎么才考295分?你知道这次洪悦姐姐考了多少分吗?299!”她刚想继续拿我和洪悦作比较,可没等她开腔,我就抢过了她手上那份报告单,冲进了房间,“砰”地关上了房门。
打开台灯,我趴在书桌上,泪水就如决了堤似地冲出了我的眼眶,一下子泪流满面,滴在我看来已经逐渐模糊的报告单上,漾出一个个大大的水印。洪悦!洪悦!这个名字真让我又爱又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每次大人总是把我和她相比较。洪悦功课优秀,待人礼貌,长得又漂亮。每每看到优秀的洪悦,我的自卑感便会不禁而生,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泪已经滚落到嘴角,咸咸的,在脸上划出一条透明又清晰的痕迹,也在我的心中划下了深深的伤痕。我拿起纸巾擦去了泪水,可伤痕怎么擦得去呢?那天,依旧以我的道歉收尾。
思绪慢慢回到了当下的今天,我摩挲着照片上我和洪悦清晰的笑颜,那时的我,尚是年少,可自卑却早早降临在我身上。那时的我,那样渴望肯定,可命运却总是吝啬于给我一个笑脸。现在的我,何尝不是一样呢?
我真想对父母说,我渴望肯定,可不可以给我一点肯定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