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材分析:在文化传承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从空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时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入手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学习第一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一点,教师可以举例点拨,重点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来引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介绍贵州省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3)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感受贵州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5)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过程与方法:首先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贵州传统文化的资料,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三个设问质疑把课本的知识串联起来,自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贵州的的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热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三、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四、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教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并搜集贵州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2)、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查找贵州传统文化的资料。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国务院发布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发2号文件》,为此贵州提出了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的目标。贵州“精神高地”要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融合时代精神来构筑“贵州精神”。倾听 了解贵州的时代背景,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师生互动学新知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 质疑一:有人认为贵州地处西南,蛮夷之地,古为夜郎国,经济文化落后,传统文化资源贫乏,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构筑“精神高地” 不靠谱。探究1:1.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真的贫乏吗?2.我们贵州到底有哪些传统文化资源呢?教师整理归纳:(幻灯片展示)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教师总结:我们贵州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就很好的回应了质疑一。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组四组收集整理贵州文化资源,并分组回答。第一组同学收集贵州传统习俗的资料第二组同学收集贵州传统建筑的资料第三组同学收集贵州传统文艺资料。第四组同学收集贵州传统思想资料。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引出传统文化到底有哪些表现。师生互动学新知传统的基本特征质疑二: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文明的冲击,传统文化已经面目全非,甚至已经完全西化,再用民族传统文化来构筑“精神高地”纯粹不靠谱。探究2:1.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已经面目全非,真的已经完全西化了吗?如果不是,原因又是什么?教师归纳: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因时而变不等于面目全非,而是发展。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西方文明的冲击不等于就完全西化。 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探究,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通过质疑来引出传统的两个特征: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质疑三:有人提出传统文化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化糟粕,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用民族传统文化来构筑“精神高地”更加不靠谱。探究3: 1.传统文化真的只会起阻碍作用吗? 2.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 教师归纳:三、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探究4: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那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教师归纳: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一个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观看图片,引发感触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生思考,并回答为引出第三个质疑做一个铺垫通过质疑引出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探究引出正确对待传统的态度,及其意义。课堂小 结学生回忆并作答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清晰地把握所学知识的脉络学习本课的感想我的责任、我的义务:同学们你们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了解贵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那么作为贵州的一份子,我省要实现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这一目标,你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并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学生谈感想、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能为贵州发展做什么,责任、义务是什么,从而提升思想认识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业《世纪金榜》达标巩固练习课后完成巩固知识点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 传统习俗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建筑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艺术 传统思想3、传统文化的特征(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 积极作用4、传统文化的作用 消极作用5、对待传统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6、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课后反思这节课设计时把贵州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三个质疑的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一环扣一环,引导这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比较好。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我们贵州省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身为贵州人感到骄傲,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爱家的情怀,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贵州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