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元朝
元朝的特点?元朝的版图如何?
元朝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哪三个机构?各自职能?
元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意义?
用史实说明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温故知新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陈寅恪
汤因比(英)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
“如果让我选择,我更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
2.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3.了解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
4.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如果我穿越到宋元时期……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著名大都市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穿越宋元,游玩首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
东西方城市人口对比
城市 人口
伦敦 2万
巴黎 4万
威尼斯 10万
开封 140万
临安 124万
坊市合一
夜市兴起
商业繁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2.大相国寺
游玩第一站:北宋开封,逛庙会不能错过的景点是?
大相国寺
场地大
场地宽阔,可容万人
庙会频
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活动多
进行各种商品贸易;
傀儡戏、舞剑、杂技等表演
规格高
元宵节时,有皇家乐队演奏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3.市民文化生活
逛完大相国寺,想去逛街购物,该去哪里呢?
瓦子
勾栏: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梦梁录》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想去看演出,该去哪里呢?
瓦子
勾栏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3.市民文化生活
看演出啦!快来一起看演出吧!
杂剧
说书
木偶戏
唱曲
杂技
蹴鞠
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3.市民文化生活
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杂剧。
1.内容:
2.形成与发展:
说唱、杂技、歌舞、傀儡
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代(大都)
看戏剧表演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3.市民文化生活
一起来逛逛瓦子里的摊位吧!
饮食摊位
工艺品摊位
相面、算卦摊位
饮茶摊位
古玩摊
药材铺
剃头摊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瓦子出现的原因。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富足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市民阶层是一群有 有 有 的群体。
城市发展,经济繁荣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时间

3.市民文化生活
随着城市的繁荣,
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难得穿越,怎么能不感受一下节日氛围?
4.传统节日
中秋节
春节“元旦”
端午节
元宵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难得穿越,怎么能不感受一下节日氛围?
4.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陆游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宋 词 朝代 代表人物 宋词 特点(或内容)
北宋
两宋 之交
南宋
豪迈而飘逸,“ 派”
委婉、细腻、清秀,“ 派”
报国情怀,抗金将领
“ 派”
二、宋词和元曲
前面在举行“宋词大会”,快去看看。
1.词(长短句)
苏 轼
豪放派
李清照
婉约派
辛弃疾
豪放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唐代:出现
五代:发展
宋代:繁荣
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元曲,包括 、杂剧和 等。这是一种 的艺术。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 。最著名的作品是《 》。
关汉卿与 、 、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宋词和元曲
牛刀小试,一起参加“元曲知识抢答大赛”。
2.元曲
综合性
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马致远
窦娥冤
散曲
南戏
同时代著名的杂剧家还有: 。
王实甫
知识拓展
【相关史事】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
《窦娥冤》写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在词曲大赛中拔得头筹,心情激动,逛逛书店。
1.史学成就
体裁:
编年体通史
内容范围:
作者:
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历史
目的:
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北宋 司马光
史学巨著 年代 作者 体例 记述时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通史 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纵贯16个朝代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纪传体
通史
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两部著作都能查阅到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2.比较
课堂小结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司马光《资治通鉴》
市民生活:大相国寺、瓦子、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
戏剧表演:杂剧
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
都市
文化
史学
文学
当堂练习
1.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2.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 )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C
B
当堂练习
3.如果你是生活在宋代的市民,你的文化生活可能包括(  )
①逛庙会 ②逛瓦子 ③听说唱 ④耍杂技 ⑤茶馆里读《红楼梦》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5.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知他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B
D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