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式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式学案

资源简介

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式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用达尔文的学说解释生物的进化。
【预习新知】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含义
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__功能__。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__生存和繁殖__。
(2)适应具普遍性和__相对性__。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进化学说
(1)主要观点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评价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解释模型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2)进步意义
①使人们认识到生物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
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3)局限性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
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发展的结果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易错提示】
(1)环境因素的作用会提高突变的频率,但任何情况下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所以环境不能起到定向诱导变异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2)在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的思路。
(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2)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
(3)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完全的( )
答案:(1)√(2)√(3)×
【深化探究】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问题探究]
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据图分析:
1.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需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2.结合变异知识,思考: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
提示:不一定。只有环境改变导致了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的性状改变,才能遗传给后代。
归纳总结:
1.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
(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科学的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意义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问题探究]
1.达尔文认为进化的动力是什么?
提示:生存斗争。
2.从变异产生角度分析,达尔文是否接受了拉马克的观点?
提示:是。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承认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但他认为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
归纳总结: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和自然选择的手段
(3)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②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存或淘汰。
②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生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累。
(5)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图解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1)历史贡献
①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的综合作用。
②揭示了生物界统一性的原因——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③科学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局限性
①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他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未立足于群体(种群)水平。
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巩固训练】
(一)巩固训练
1.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停息时,其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持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2.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桦尺蛾工业黑化是其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3.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4.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
5.雄鹿的鹿角一般比较发达,往往被用作争夺配偶的武器。按达尔文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被使用因而发达
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
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
2.答案:D
解析: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错误;桦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
3.答案:C
解析:A、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
B、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
4.答案:D
解析:生物的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A正确;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B正确;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C正确;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5.答案:A
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鹿角发达为有利变异,鹿角发达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而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