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江 姐(节选)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用心、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 ... 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刘胡兰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毛主席万岁, ... 万岁”。她用心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超多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这节课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江姐》这篇课文,学习她可歌可泣的精神丰碑,同时也是一次我对自己的革命思想教育。新课导入江姐我们的荣誉属于党啊!同志们的这种鼓舞,这种战斗的力量,我应该和同志们共享。——江姐1.经由过程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感受一个真实的共产党员钢铁般坚毅的意志,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学习目标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语汇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形象。歌剧《江姐》,是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改编搬上歌剧舞台。编剧:阎肃,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作品介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人物简介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人物简介渣滓洞酷刑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接受党的重要任务,离开重庆,赶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牺牲的噩耗,江姐强忍巨大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慷慨高歌,大义凛然最后英勇就义。共有七场:第一场发生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江姐从重庆出发,奔向川北华蓥山;第二场在川北某县城城墙外,江姐得知丈夫被敌人杀害;第三场在华蓥山上,江姐与华蓥山游击队的双枪老太婆碰面;第四场设置在大石桥幺店子,准备打劫敌人的军火;第五场在一个秘密联络站,江姐由于甫志高变节投敌被诱捕;第六场和第七场均设置在重庆渣滓洞,表现江姐在狱中与敌人的斗争。本文节选《江姐》第七场故事情节一、知其人活动:歌剧的名称是“江姐”,说明塑造的主人公就是江姐。在深入学习这位革命英雄的精神前,要先了解其人其事。快速梳理课文内容,明确江姐的身份。提示:可从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性格、事迹等入手,既关注正面描写, 也关注侧面描写。从“重庆共党地下组织名单”“我给你们抓住了江雪琴”“时局的发展正如江小姐预料的那样,大局已定,共军已经入川,重庆危在旦夕”“等重庆解放了,把它交给党”等语句中可以判断出,江姐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地区地下组织的重要成员。一、知其人梳理和江姐相关的其他主要人物的身份。孙明霞、杨二嫂、送饭人等,都是共产党员。甫志高,原本是共产党员,后来成为叛徒,出卖了江姐。沈养斋(沈区长)、魏吉伯国民党特务。二、明其事活动:从大家所梳理的人物身份来看,课文中的人物主要分为敌我两方。以江姐为中心,梳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明确敌我双方的行为,分析江姐的个性特征,完成表格。提示:根据舞台说明的内容及人物言行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剧情的发展。(1)难友们预感胜利即将来临敌人搬运东西,准备逃跑战友欣喜万分保持高度的革命警觉和清醒的头脑,准备随时为革命而牺牲立场坚定,视死如归(2)送别遇害的女共产党员敌人以战友的生命威胁江姐交出同志的名单谴责敌人,强烈要求敌人不要杀害孩子,女共产党员英勇就义江姐毫不畏惧,和难友们救下了女共产党员的孩子意志坚定,不畏牺牲(3)江姐和同志们绣红旗敌人准备对江姐下毒手战友们建议提前越狱为了战友们的安危,拒绝提前越狱,和战友们绣红旗置个人安危和生死于度外(4)江姐凛然就义敌人逃跑前,杀害江姐坦然面对死亡,凛然走向刑场坚强不屈,临危不惧难友们含泪 送别江姐三、悟其魂活动:从剧情来看,敌我之间的矛盾尖锐激烈。梳理不同情节中体现的矛盾冲突,说说是什么支撑江姐不惧敌人的威逼利诱的。提示:可结合课文中能充分体现江姐内心世界的“告白”。三、悟其魂分析:主要矛盾是以江姐为首的被囚禁于渣滓洞集中营的难友与以沈养斋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课文开头,初步展开了江姐等革命者与魏吉伯之间的冲突;面对反动派就要下毒手的紧迫形势,矛盾冲突渐趋白热化;敌人杀害江姐时,双方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在矛盾冲突中,江姐对革命的信念和信心始终没变,这从她的言语中可以体会,例如:“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看到全国的胜利,我感到无穷的力量;能把生命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我感到无上的光荣!”主题歌《红梅赞》表现了革命者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寓示着革命的光明前景。三、悟其魂课文通过写江姐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光荣就义的事迹,表现了江姐等革命志士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四、小结本单元四篇文章中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人格、革命情怀,从不同方 面诠释了革命理想与革命信念的内涵,展现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与不凡。学习 这些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可以帮助我们体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 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后,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被传诵一时。正是像江竹筠一样的共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才不会向敌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种忠诚,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它给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物欲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拓展阅读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江姐就象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一样,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拓展阅读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