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黄陂、蔡甸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黄陂、蔡甸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部分学校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综合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组成。 全卷共8页,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 Ⅰ卷(选择题) 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 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 小题, 每题2 分, 共56分)
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入“答题卡”
1. 七(1)班的同学们收看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实况后,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学习航天英雄的班会,你认为下列主题合适的是
A.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B.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C. 文明礼貌,和谐校园 D. 致敬英雄,逐梦青春
2.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读书可以;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 当你读了很多书,你才能知道这个世界很大,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你的未来可以有很多种样子。只有你努力学习,才能掌握人生的选择权。 ”这段话体现了
A. 学习点亮生命 B. 学习有苦也有乐
C. 学习需要自觉、 主动的态度 D. 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3. 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下列古语最能体现“善读书”的是
A.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B.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下面是学校“心语小屋”收到的一封来信(节选) 。对此, 下列回信内容合适的是
A.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B. 友谊需要我们精心去呵护
C. 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D. 要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1
5. 小强和小军是好朋友, 两个人都是校乒乓球队的主力,他们的对话启示我们
小军
①友谊在竞争中得到升华、深化 ②朋友就是对手,对手也可能成为朋友
③朋友之间应该真诚友善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
①网上交往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欺骗
②参与网络生活,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③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
④在网上我们不能与他人真诚交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 某天上数学课时,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 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 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小奇闷闷不乐。 我们应该这样开导他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 ②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反省自己
③可以不理睬老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④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8.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以下四个场景。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 师生交往 B. 认识自己 C. 爱在家人间 D. 守护生命
9. 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小文和爸妈经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B. 小芳因为生活上的事情经常顶撞妈妈
C. 小佳给下班回家的爸爸递上一杯热茶 D. 小峰积极主动与妈妈沟通以消除隔阂
10. 重阳节来临之际,某社区发起了“孝亲敬长”的倡议活动。下面倡议书中的摘录内容要求居民
①弘扬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 ②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差异
③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④主要从物质上给予父母帮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下面四个不同的情景体现出的共同态度是
①休戚与共,传递生命的温暖
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中
③尊重、关爱、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④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2. 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下面对小敏成长经历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 小学生为36%, 初中生为 71.6%, 高中生为81%。 为加强近视防控保护眼睛,我们应该
①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自救方法
②减少学习和阅读时间,拒绝使用电子产品
③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养成健康习惯
④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在“增强生命的韧性”主题学习活动中,小辉准备了以下素材,你认为可以选用的是
①张海迪高位截瘫,向命运挑战,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②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博览群书,勤于写作,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互相帮助,成就了伟大的革命友谊
④贝多芬中年失聪,没有自暴自弃,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欢乐颂》等名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 学生在收集某遗址资料时提到的词语有: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额低平、能够直立行走、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遗址可能是
A. 山顶洞人遗址 B. 河姆渡人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16.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以下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的是
A. 农作物的出现 B. 城市的出现 C. 磨制石器的发展 D. 家畜饲养的出现
17. 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 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 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B. 夏、 商、 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C. 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 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3
18.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 实现了富国强兵 B. 巩固了西周疆土
C. 确立了等级制度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19.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存。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物体各具特色,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夏商周文明展”的是
20.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 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 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 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21.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记载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郑国渠 D. 灵渠
22.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革新,下面表格是( )内容
政治 1. 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 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 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
经济 1. 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A. 孝文帝改革 B. 管仲改革 C. 商鞅变法 D. 光武中兴
23. 2023年 10月 18日,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回望张骞通西域,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 60年,西汉朝廷设置
A. 刺史制度 B. 郡县管理 C. 西域都护 D. 御史大夫
24. 观察并识读下面疆域图,结合地图中历史地理信息,辨识这幅地图是
A. 西汉
B. 东汉
C. 秦朝
D. 东晋
25.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 ,其中有“蒋干盗书”、 “孔明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能帮助我们了解
A. 官渡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城濮之战 D. 赤壁之战
4
26. 历史学习中我们要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方法。 淝水之战发生的公元383年还可以表述为
A. 公元3世纪初 B. 公元3世纪末 C. 公元4 世纪初 D. 公元4 世纪后期
27.基于单元主题整合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如图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文明起源与经济发展
28.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B. 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 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D. 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非选择题(本6小题,共64分)
29. (12分)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 法律、 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 “大一统” 的主要措施。 (4分) 这些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 (2分)
材料二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 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及其影响。(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是同学们搜集到人物的名言名句。据此谈谈,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 (2分)
30. (10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流与交融,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 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黄河流域汉族南迁: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1分)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的特点。 (1分)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卷七《高祖纪》
(2) 材料二中的诏令体现了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 (4分)
材料三:
——图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 东晋南朝时,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 (4分)
6
31. (1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调研考察时指出,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做好“三农”工作,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做贡献。某学习小组以“三农问题”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的资料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2. (10分) 【老师伴我成长】
最近,电影《我本是高山》火爆热映。影片讲述了张桂梅校长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引领一群对未来懵懂无措的大山女孩走向未来的故事。她以“燃灯精神”为引领,为学生们提供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山里的女孩们在前进路上相互扶持,勇敢跨过阻碍,书写着人生的精彩篇章。
某校七(1) 班组织观看电影《我本是高山》后,开展了“老师伴我成长”的主题探究活动。现在邀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1) 你喜欢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请仿照下面两位同学说说你喜欢的老师。(4分)
(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有很多老师让我们感动。请回忆老师打动你的瞬间,描述自己的感受,贴在下面的微博墙上。(不少于50字) (6分)
7
33. (12分) 【让家更美好】
材料一:在《让家更美好》的主题学习活动中,老师分享了三位学生主动做家务的场景。小琴同学认为: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家务是大人的事, 与我们无关” 。
(1)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琴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材料二:2022年1月1 日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五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 请写出两条新时期应该弘扬的良好家风。(6分)


34. (10分) 【生命的思考】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为了回报家乡,大学毕业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摆脱贫困,走向富裕。2019年她在扶贫工作中因突发山洪而遇难。
(1) 黄文秀的事迹给你带来怎样的生命思考 (4分)
(2) 班级准备举办一期以“感悟人生多彩,擦亮生命底色”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设计三个栏目。 (6分)
① ② ③2023 年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A 6.B 7.D 8.A 9.B 10.B 11.C 12.B 13.D 14.C
二、非选择题
32.(1) (4分) 答案示例:
①我喜欢的老师幽默开朗,她风趣且富有激情,但不失严谨认真,让我信赖。
②我喜欢的老师温柔善良,她关爱每一个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不失爱心,让
我温暖。
③我喜欢的老师知识渊博,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快乐中获得知识,让我
愉悦。
评分说明:喜欢老师的类型(2分)喜欢的理由(2分)
(2)(6分) 答案示例:
①一次,李老师身患重感冒,还总咳嗽,声音沙哑。同学们劝李老师去打针,
可她为了不耽误我们的期末复习,吃了点药就来为我们上课。讲一会儿咳几声,
那咳嗽声像钢针一样,刺痛了我们的心。
②小学毕业的最后一个早自习,班主任进来说:“你们再看会书,我再看看
你们。”一句话,让班里每个人都红了眼眶。安静的能听到女生哭泣的声音,那
个早自习是上学以来的最后一个早自习,也是唯一一个全班都没有读书的早自习。
③有一天我在班里吃零食,正好下一节是数学老师的课。她看见说:怎么在吃
零食啊 我说:没有吃早饭……她说:没事儿,以后你没时间吃早饭就去办公室找
我,我有好多好多好吃的。
评分说明:字数符合要求(2分)表达流畅(2分)突出“感动”(2分)。
33.(1)(6 分)小琴的说法是错误的。(2分)中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也是一
种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2 分)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
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作出贡
献。(2分)
1
{#{QQABKYYEogAoAAJAAAgCQwVYCkOQkAACAAoGwAAMsAIAyBFABCA=}#}
(2)答案示例:
①百善孝为先。②做人读书,先要立志。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⑥本分做人,踏实
做事。⑦家和万事兴
评分说明:每条 2分,满分 4分。用古训答或用现代文作答都可得分。
34.(1)(4 分)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2 分)当我们将个
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
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2分)
评分说明:答案与黄文秀事迹相符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6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 ①探问生命 ②珍视生命 ③绽放生命之花
示例二: ①追问生命,为谁而活 ②感悟生命,何谓值得 ③发现生命,驱
动人生
评分说明:每个栏目 2分,三个栏目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
必须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与第四单元内容结构相一致。
2
{#{QQABKYYEogAoAAJAAAgCQwVYCkOQkAACAAoGwAAMsAIAyBFABCA=}#}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部分学校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题 2分,共 28 分)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B A B A C A C C B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共 3小题,共 32 分)
29.(12 分)
(1) 内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统一文
字、货币、度量衡;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4分,任答其中 2 点,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积极作用: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
化高度发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2分,任答其中 1点,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加强中央集权。(2分,
任答其中 1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 将自己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践行理想信念,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2分,任意一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30.(10 分)
(1) ②。(1 分)
迁徙规模大;少数民族流动方向由北到南;与汉族交流频繁。(1 分,任答 1点 1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北魏孝文帝改革。(2 分)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增
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任答 1 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
{#{QQABKYYEogAoAAJAAAgCQwVYCkOQkAACAAoGwAAMsAIAyBFABCA=}#}
(3) 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
王羲之等文化大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持久发展;
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
发和经济发展;
南北朝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外来艺术的特点;
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4 分,任答其中 2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 (10 分)
答案示例
观点: 历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2 分)
战国、秦朝修建一系列水利工程,既发挥防洪、水运的作用,也利于农业水利灌溉;西
汉发明农业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魏国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翻车,
翻车既能将水从低处提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是中国古代农业领
域的长期使用的工具。《齐民要术》总结了古代农业知识,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6 分)
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保护和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2 分)
本题阅卷开发性试题,其他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观点(2 分)
论据:一个史实、史论 1至 3分;两个史实、史论 2至 6分,论证过程史论结合。
升华认识(2 分)
2
{#{QQABKYYEogAoAAJAAAgCQwVYCkOQkAACAAoGwAAMsAIAyB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