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关于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成灾的特点、我国和北京地区的地震灾害情况、震级与烈度的概念和区别、现今世界地震预报的水平和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程序和法律规定等);知道并学会做家庭防震的应急准备;能根据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做好防震准备工作;能熟练掌握遇到强烈地震时的防护技能,并根据不同场合正确采取的不同的防护方法;熟悉并学会人身一旦被埋压时的自救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搜集相关材料,课上师生互动、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媒体学习关于地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景再现和模拟演练的方式掌握防震与抗震的方法与技能;课下通过与班级、家庭合作的方式来巩固所学,扩大宣传和活动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前兆,增强防震意识,不听信和散布虚假消息;通过学习知道家庭防震应急准备的必要性并付诸行动;关心居住和生活区的安全防震应急避难设施,消除不安全隐患;遇到地震发生时应该保持冷静、科学避险,关爱自己,不能轻言放弃生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师方面:描述地震、预防地震、地震时防护和自救的科教片;真实地震的录像片;多媒体投影、图片等;制作ppt课件。 2、学生方面:复习以前所学的关于地震及防护的相关知识和常识;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或者录像材料;制作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内容: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含义、发生的原因、北京所处的地震带;地震的强度与表现、地震的烈度;如何根据地震前兆进行预防以及地震预报发布的程序和法律规定等。 (2)如何进行预防地震伤害活动:包括家庭防震应该做哪些最基本的应急准备;根据不同震级在不同场合应该采取不同的正确防护方法;遇到人身被埋压时如何开展正确而有效的自救。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预防地震伤害的知识,主要是掌握在不同场合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护行动以及为什么这样行动的道理。 (2)教学难点:如何切实增强学生的防震与抗震的意识;怎样真正掌握课堂所学的防震与抗震的方法,认真做好防震的动作、懂得每一个动作的道理;能在地震真正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采取正确行动。 3、教学进程和师生活动内容,教学指导策略及所需的教学资源: 第一环节: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讲《一个唐山地震中真实的故事》,引入课题。 问: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听故事,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指导策略:通过真实故事的讲解导入课题,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并引发其思考。 教学资源:课外材料。 第二环节:讲授与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 地震基本知识 教师活动:问:① 你们知道那些关于地震的内容? ② 地震发生时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能察觉,有时候却又不能察觉呢?它的强弱用什么来表示呢? ③ 地震有偶发性,在其发生前是否有什么前兆呢? 进行必要的评价、说明和讲解。 展现图片材料《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已有知识和常识简要回答;阅读“资料卡”并“议一议”;观看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了解相关知识。 指导策略:设问引思,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演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其视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意识,不迷信、不传播虚假的地震消息。 教学资源:课本材料;课外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第二部分 震前预防地震伤害 教师活动:讲解:有无地震预防措施和正确做法的一组对比材料 A、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的伤害情况 B、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时给一所学校的伤害情况 问:① 通过这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 为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平时家庭应该做哪些防震的应急准备呢?我们学习的校园及居住的社区又应该具有哪些防范设施呢? ③ 遇到地震发生时,如果振动不是很明显则不必外逃,而如果振动强烈时,在不同场合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正确的防护方法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讲解:家庭防震应急准备的必要性,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防护做法和这样做的道理。 指导学生进行教室内的防震演练(平房/楼房)。 播放视频课件《地震逃生游戏》。 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课下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行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强团队精神;激发竞争意识;利用课件进行情景再现和模拟演练,增强体验和感悟 并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资源:课本材料;课下调查的素材;已有的知识和常识;现有校内设施;课外文字、图片和视频材料。 第二部分 震中的实战 教师活动:突然播放警报音乐。 学生活动:学生应急紧急避险。 第三部分 震后的救援 教师活动:问:一旦不幸发生,我们有人被埋压时,你该怎么办? 讲“在一次7.6级地震中一双胞胎兄弟被埋压6天后成功自救的事例” 讲解:被埋压时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救。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阅读课本,结合教师所讲事例掌握被埋压时自救的方法。 指导策略:设置问题,通过故事渗透和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掌握被埋压时的自救方法。 教学资源:课外故事;课本内容。 第三环节:巩固所学,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进行总结和提升。 学生活动:归纳出地震防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指导策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给以原则性的指导和提升。 教学资源:教师总结的内容所做的课件。 第四环节:地震中的母子对话,扩大宣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在学校可能的场合进行地震防护的训练。 学生活动:利用现有的条件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模拟演练;自编《防灾抗震小报》争做义务宣传员,把所学知识向其他人进行宣传。 指导策略:巩固课内所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倡导他们扩大宣传。 教学资源:现有的可利用的资源。 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