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学习目标】1.尝试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2.阐述对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掌握测交实验。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的内容及实质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3.分离定律的内容及实质【预习新知】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的自花传粉和玉米的同株异花传粉都称为自交物种特点 相应优点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进行自花传粉(自交),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便于进行杂交实验,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豌豆的生活周期短且易栽培,一次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确保实验结果误差小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狗的直毛与卷毛、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 :自交;:父本;♀母本。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相关说明①P具有相对性状 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3.书写遗传图解注意事项:(1)在图解的左侧应注明 等,以明确世代关系和上下代之间的联系。(2)需要写清楚P、F1、F2等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它们产生配子的情况,以及最后一代的相关 。(3)用箭头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关系,用相交线或棋盘格的形式表示形成子代的配子结合的情况。(4)根据需要在图解的右侧或下侧写出简要说明,表明操作意图或原因。(5)用杂交或自交的符号表示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2)过程[填图]分离定律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适用条件:(1) 生物。(2)进行 生殖。(3)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4)只研究 相对性状的遗传。【易错提示】规范的遗传图解需要写出哪些内容?(1)在图解的左侧注明P、F1、F2……(2)写出P、F1、F2等世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以及除最后一代外的各世代产生配子的情况,方法是由亲本产生的配子得出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再由遗传因子组成确定其性状表现。(3)写出最后一代(F1或F2等)的相关比例。(4)用箭头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关系,用相交线或棋盘格的形式表示配子结合的情况。【巩固训练】1.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演绎法一般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假说、得出结论”等环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是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属于假说内容C.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D.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2.如图为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D.如图所示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能产生4种配子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4.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5.豚鼠有黑色和白色之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黑色豚鼠生下了8只豚鼠,子代白色和黑色豚鼠各4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白色豚鼠一定为纯合子B.亲本豚鼠均为杂合子,黑色对白色为显性C.子代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的比例为1:1,其毛色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子代的黑色豚鼠可能有2种基因型,可以利用测交判断是否是纯合子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F1自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测交是验证假说所做的实验,A错误;B、假说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C、孟德尔时期并没有基因的概念,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错误;D、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A、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基因,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基因型为AaBb个体减数产生的配子只有两种,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也为两种,比例为1∶1,B错误;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时,由于基因连锁,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后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3:1,C错误;D、如果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该个体只产生2×2=4种配子,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 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4.答案:B解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性状,则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D中亲本虽为一对相对性状,但子代不止一种表现类型,不能判断。另一种方法是亲本只有一种表现类型,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表现出的新性状类型为隐性性状,B项按此方法则可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5.答案:C解析:A、由于白色为隐性性状,所以子代白色豚鼠一定为隐性纯合子,A正确;B、一对黑色豚鼠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且亲本均为杂合子,B正确;C、在子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子代的黑色豚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所以可能有2种基因型,判断是否是纯合子所用的方法为测交,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