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4.5=×2.5下面哪个比例不成立 ( )A.:=4.5:2.5 B.:=2.5:4.5C.4.5:=2.5: D.2.5:=.4.5:2.新家园要新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这个游泳池长 50m,宽 40m,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A.1:1000 B.1:500 C.1:1003.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B.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4.下面各图中,( )图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A.B.C.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48 分米,它的长和宽(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6.在比例尺是 1:1000 的地图上,一个三角形地的底是3.5cm,高 2cm,这块地实际面积是( )m 。A.700 B.7000 C.350 D.350007.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它的( )和高成反比例。A.底面半径 B.底面积 C.侧面积 D.表面积8.(2023六下·昆山期末)下列四张表中,能反应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情况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560 …B.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变化情况高/dm 2 3 4 6 9 12 18 …底/dm 18 12 9 6 4 3 2 …C.一段绸带用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变化情况用去的米数/m 8 9 10 11 12 13 14 …剩下的米数/m 12 11 10 9 8 7 6 …D.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情况数量/支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0.8 1.6 2.4 3.2 4.0 4.8 5.6 …9.(2023六下·沙依巴克期末)下列各选项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是( )。A.小东的身高和体重B.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长度和天数C.圆的半径和面积D.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10.(2022六下·青岛期中)下面关于正反比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0,0)的直线B.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C.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D.两个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二、判断题11.如果ab=cd(a,b,c,d均不为0),那么a:b=c:d一定不成立。 ( )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厘米:2800 厘米 =所以比例尺是比值。 ( )13.(2023六下·崇阳期末)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14.(2023六下·镇安期末)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6000。( )15.(2022六下·上思月考)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三、填空题16.(2023六下·惠来期中)用4、3、15和x组成比例,x最小是 ,最大是 。17.如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时行驶 千米,行驶650千米需要 时。18. 广东科学中心有 4 座科技影院,旅行社的李叔叔带了一笔钱,他所能购买各影院的门票数量如下表。 (钱正好花完) 巨幕影院 球幕影院 4D 影院 动感影院票价 / 元 40 35 30 25数量 / 张 105 120 140 168(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随着 的增加而 。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 ,这个乘积表示的是 。(2)上表中 一定, 和 成 比例。19.在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 ”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 ”处填 。x 4 y 12 2420.把×25=0.25×80改写成一个比例式是 ;把5∶0.6=25∶3改写成乘法的形式是 。21.(2022六下·瑞安期中)一张地图的比例尺为,将它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为8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22.(2023六下·南宁期末)龙门大桥项目全长约7.6千米,是广西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23.(2023六下·赞皇期末)如果比例的内项4增加8,那么外项3应该增加 ,比例才能成立。24.(2023六下·拜泉期末)18的因数有 个,选择其中的四个组成比例是 。25.(2023六下·惠济期中)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 。四、计算题26. 解比例。:=:x 0.8 :4=x:8 :x=3 :12五、作图题27.(2022六下·瑞安期中)在格子图中按要求画出图形。(1)画出三角形按3:1放大后的图形;(2)画出平行四边形按1:2缩小后的图形。六、解决问题28.(2023六下·江夏期末)明明妈妈有一张站在梅花树下的全身照,照片上量得妈妈高3cm,梅花树高8cm, 妈妈实际身高1.62m。你能算出这棵梅花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吗?29.实验小学是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如果将它画在一幅比例尺为1:5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 30.(2023六下·苍南)上海的“滴水湖”是中国第二大人工湖,湖面呈圆形。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该湖的直径为13厘米,“滴水湖”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千米?31.(2023六下·阿荣旗期末)在同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cm,甲、丙两地的距离是12cm。如果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600km,那么甲、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32.(2023六下·玉屏月考)李叔叔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是10000元,下面是他五月份工资的安排情况统计图。(1)购书费占工资的 %。(2)李叔叔四、五月份的生活费之比为5:8,四月份他的生活费是多少钱?(用比例解答)(3)李叔叔将五月份的储蓄金存人银行,存期为两年定期,年利率为1.75%。到期支取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33.(2023六下·罗湖期中)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如下表。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路程/千米 7 14 21 28 35 (1)补充表格,然后在如图中描点,再顺次连接。(2)时间和路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3)列车行驶4分半时,所行路程是多少千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A项:×2.5=×4。B、C、D项:×4.5=×2.5。故答案为:A。【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用比例尺1:100画出的平面图最大。故答案为:C。【分析】用比例尺画平面图,比例尺越大,平面图就越大。3.【答案】B【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A项中,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B项中,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不成比例;C项中,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反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kx=y(k一定);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k一定)。4.【答案】A【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A、图像是一条直线,图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B、图像是一条曲线,图中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C、图像是分段的,图中的两个量不成比例。故答案为:A。【分析】反比例图像是一条光滑的曲线,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5.【答案】C【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长+宽=48÷2=24,所以,长和宽不成比例;故答案为:C。【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若其比值一定,两种量成正比例;若其乘积一定,两种量成反比例;若既不是比值一定又不是乘积一定,两种量不成比例。6.【答案】C【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解:3.5÷=3500(cm)=35(m)2÷=2000(cm)=20(m)35×20÷2=350(cm2)故答案为:C。【分析】三角形地实际的底=三角形地图上的底÷比例尺,三角形地实际的高=三角形地图上的高÷比例尺,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m=100cm,那么三角形地的面积=底×高÷2。7.【答案】B【知识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 ,因此它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知,圆柱的底面积乘高等于体积,体积一定,也就是底面积和高的乘积一定,因此二者成反比例。8.【答案】B【知识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选项A:路程÷时间=80(千米每小时),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选项B:底×高=36(平方分米),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成反比例;选项C: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20(米),总长度一定,用去的和剩下的不成比例;选项D:总价÷数量=0.8(元每支),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面积一定时,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9.【答案】D【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成正比例的是: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故答案为:D。【分析】订《中国少年报》的总钱数÷份数=单价(一定),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10.【答案】D【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选项A,正比例的图象的解析式是y=kx(k≠0),k一定则y与x成正比例,所以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0,0)的直线,即正确;选项B,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即正确;选项C,路程=速度×时间,所以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即正确;选项D,两个相关联的量可能是正比例,也可能是反比例,还有可能不成比例,即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两个量相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本题据此进行判断。11.【答案】正确【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如果ab=cd(a,b,c,d均不为0),那么a:c=d:b一定成立,或者a:d=c:b一定成立,a:b=c:d一定不成立。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内项之积。12.【答案】错误【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比例尺是比,不是比值。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它是一个比。13.【答案】正确【知识点】图形的缩放【解析】【解答】解: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对应线段)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对应角大小不变,即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后,改变的是大小,形状不变。14.【答案】错误【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表示的是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千米,60千米=6000000厘米,则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故答案诶:错误。【分析】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先统一单位为厘米,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出比例尺即可。15.【答案】正确【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故答案为:正确。【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当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16.【答案】;20【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析】【解答】解:3×4÷15=12÷15=4×15÷3=60÷3=20。故答案为:;20。【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求出两个最小的积,即可求出x最小的值,再求出两个最大的积,即可求出x最大的值。17.【答案】正;550;6.5【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解析】【解答】解:===......=100,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例。5.5×100=550(千米),650÷100=6.5(时)照这样计算,5.5时行驶550千米,行驶650千米需要6.5时。故答案为:正;550;6.5。【分析】第一空:正比例的判断方法:相关联,能变化,商一定;第二空:速度×时间=路程;第三空:路程÷速度=时间。18.【答案】(1)票价;数量;票价;减少;4200;总钱数(2)总钱数;票价;数量;反【知识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及应用【解析】【解答】解:(1)表中票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随着票价的增加而减少;40×105=4200,这个乘积表示的是总钱数;(2)上表中总钱数一定,票价和数量成反比例;故答案为:(1)票价;数量;票价;减少;4200;总钱数;(2)总钱数;票价;数量;反。【分析】(1)根据题意,旅行社的李叔叔带了一笔钱去买门票,表中第一行表示的是票价,第二行表示的是数量,且数量是随着票价的增加而减少;总价=单价×数量;代入数据可以计算出总钱数;(2)总价=单价×数量,因此总钱数不变,当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19.【答案】8;2【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12÷4=3,24÷3=8,所以如果x和y成正比例,“ ”处填8;12×4=48,48÷24=2,所以如果x和y成反比例,“ ”处填2。故答案为:8;2。【分析】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kx=y(k一定);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k一定)。20.【答案】∶0.25=80∶25;5×3=0.6×25【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把×25=0.25×80改写成一个比例式是∶0.25=80∶25;把5∶0.6=25∶3改写成乘法的形式是5×3=0.6×25。故答案为:∶0.25=80∶25;5×3=0.6×25。【分析】第一空:在×25=0.25×80中,根据比例的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内项之积。把×25看做比例的外项,0.25×80看做比例的內项,据此把反比例改写成正比例的形式;第二空: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21.【答案】;400【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解:50千米=5000000厘米1÷5000000=8÷÷100000=40000000÷100000=400(千米)。故答案为:;400。【分析】1千米=1000000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2.【答案】1.9【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解析】【解答】解:7.6千米=760000厘米760000×=1.9(厘米)故答案为:1.9。【分析】1千米=100000厘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23.【答案】6【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4+8)×18=12×18=216216÷24-3=9-3=6故答案为:6。【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先求出内项增加后的内项乘积,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乘积除以一个外项,即可求得另外一个外项,最后算出另外一个外项增加的数值即可。24.【答案】6;3:18=1:6【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解析】【解答】解:18的因数有:1、18、2、9、3、6,共6个;选择其中的四个组成比例是3:18=1:6(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6;3:18=1:6。【分析】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哪两个自然数(0除外)相乘的积等于这个数,这些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25.【答案】【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1÷=。故答案为:。【分析】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等于1;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6.【答案】:=:x解:x=×x=x=÷x=0.8:4=x:8解:4x=0.8×84x=6.4x=6.4÷4x=1.6:x=3:12解:3x=×123x=9x=9÷3x=3【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析】【分析】第一题,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第二小题,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第三小题,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27.【答案】(1)解:(2)解:【知识点】图形的缩放【解析】【分析】(1)放大后三角形底、高分别的格数=原来三角形底、高分别的格×3;(2)缩小后平行四边形底、高分别的格数=原来平行四边形底、高分别的格÷2。28.【答案】解:1.62=162cm3cm:162cm=1:548÷=432(厘米)=4.32(米)答:这棵梅花树的实际高度是4.32米。【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m=100cm,那么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这棵梅花树的实际高度=这棵梅花树的图上高度÷比例尺,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29.【答案】长300厘米,宽200厘米【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150米=15000厘米;100米=10000厘米;长:15000×=300(厘米)宽:10000×=200(厘米)答:长应该画300厘米,宽应该画200厘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将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厘米,然后用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据此列式解答.30.【答案】解:13÷=13×20000=260000(厘米)=2.6(千米)3.14×2.6=8.164(千米)答:滴水湖的实际周长是8.164千米。【知识点】圆的周长;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分析】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π×底面直径=底面周长。31.【答案】解:1600km=160000000cm12÷=96000000(cm)96000000cm=960km答:那么甲、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60km。【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600km=160000000cm,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作答即可。32.【答案】(1)8(2)解:设四月份他的生活费是x元。x:(10000×40%)=5:8x:4000=5:88x=20000x=2500答:四月份他的生活费是2500元。(3)解:10000×30%×1.75%×2=105(元)答:他可以得到105元利息。【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利率;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解析】【解答】解:(1)1-40%-30%-12%-10%=8%,所以购书费占工资的8%。故答案为:(1)8。【分析】(2)本题可以设月份他的生活费是x元,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四月份的生活费:(五月份的工资收入×生活费占工资的百分之几)=李叔叔四、五月份的生活费之比,据此作答即可;(3)他可以得到的利息=五月份的工资收入×储蓄金占工资的百分之几×年利率×存期,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33.【答案】(1)解: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路程/千米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2)解: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可知速度没有变,路程与时间之间成正比例关系。(3)解:4分半=4.5分7×4.5=31.5(千米)答:列车行驶4分半时,所行路程是31.5千米。【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分钟能行驶7千米,然后把统计表补充完整;在图像中依次找出各个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成正比例图像;(2)路程和时间的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3)可以用速度乘行驶的时间求出行驶的路程。1 / 12024年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4.5=×2.5下面哪个比例不成立 ( )A.:=4.5:2.5 B.:=2.5:4.5C.4.5:=2.5: D.2.5:=.4.5:【答案】A【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A项:×2.5=×4。B、C、D项:×4.5=×2.5。故答案为:A。【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新家园要新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这个游泳池长 50m,宽 40m,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A.1:1000 B.1:500 C.1:100【答案】C【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用比例尺1:100画出的平面图最大。故答案为:C。【分析】用比例尺画平面图,比例尺越大,平面图就越大。3.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B.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答案】B【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A项中,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B项中,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不成比例;C项中,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反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kx=y(k一定);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k一定)。4.下面各图中,( )图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A.B.C.【答案】A【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A、图像是一条直线,图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B、图像是一条曲线,图中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C、图像是分段的,图中的两个量不成比例。故答案为:A。【分析】反比例图像是一条光滑的曲线,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48 分米,它的长和宽(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长+宽=48÷2=24,所以,长和宽不成比例;故答案为:C。【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若其比值一定,两种量成正比例;若其乘积一定,两种量成反比例;若既不是比值一定又不是乘积一定,两种量不成比例。6.在比例尺是 1:1000 的地图上,一个三角形地的底是3.5cm,高 2cm,这块地实际面积是( )m 。A.700 B.7000 C.350 D.35000【答案】C【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解:3.5÷=3500(cm)=35(m)2÷=2000(cm)=20(m)35×20÷2=350(cm2)故答案为:C。【分析】三角形地实际的底=三角形地图上的底÷比例尺,三角形地实际的高=三角形地图上的高÷比例尺,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1m=100cm,那么三角形地的面积=底×高÷2。7.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它的( )和高成反比例。A.底面半径 B.底面积 C.侧面积 D.表面积【答案】B【知识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 ,因此它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知,圆柱的底面积乘高等于体积,体积一定,也就是底面积和高的乘积一定,因此二者成反比例。8.(2023六下·昆山期末)下列四张表中,能反应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情况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560 …B.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变化情况高/dm 2 3 4 6 9 12 18 …底/dm 18 12 9 6 4 3 2 …C.一段绸带用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变化情况用去的米数/m 8 9 10 11 12 13 14 …剩下的米数/m 12 11 10 9 8 7 6 …D.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情况数量/支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0.8 1.6 2.4 3.2 4.0 4.8 5.6 …【答案】B【知识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选项A:路程÷时间=80(千米每小时),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选项B:底×高=36(平方分米),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成反比例;选项C: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20(米),总长度一定,用去的和剩下的不成比例;选项D:总价÷数量=0.8(元每支),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故答案为:B。【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面积一定时,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9.(2023六下·沙依巴克期末)下列各选项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是( )。A.小东的身高和体重B.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长度和天数C.圆的半径和面积D.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答案】D【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成正比例的是: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故答案为:D。【分析】订《中国少年报》的总钱数÷份数=单价(一定),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10.(2022六下·青岛期中)下面关于正反比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0,0)的直线B.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C.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D.两个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答案】D【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选项A,正比例的图象的解析式是y=kx(k≠0),k一定则y与x成正比例,所以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过(0,0)的直线,即正确;选项B,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即正确;选项C,路程=速度×时间,所以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即正确;选项D,两个相关联的量可能是正比例,也可能是反比例,还有可能不成比例,即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两个量相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本题据此进行判断。二、判断题11.如果ab=cd(a,b,c,d均不为0),那么a:b=c:d一定不成立。 ( )【答案】正确【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如果ab=cd(a,b,c,d均不为0),那么a:c=d:b一定成立,或者a:d=c:b一定成立,a:b=c:d一定不成立。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内项之积。1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厘米:2800 厘米 =所以比例尺是比值。 ( )【答案】错误【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比例尺是比,不是比值。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它是一个比。13.(2023六下·崇阳期末)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答案】正确【知识点】图形的缩放【解析】【解答】解: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对应线段)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对应角大小不变,即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后,改变的是大小,形状不变。14.(2023六下·镇安期末)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6000。( )【答案】错误【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解析】【解答】解:表示的是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千米,60千米=6000000厘米,则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故答案诶:错误。【分析】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先统一单位为厘米,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出比例尺即可。15.(2022六下·上思月考)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答案】正确【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故答案为:正确。【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当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三、填空题16.(2023六下·惠来期中)用4、3、15和x组成比例,x最小是 ,最大是 。【答案】;20【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析】【解答】解:3×4÷15=12÷15=4×15÷3=60÷3=20。故答案为:;20。【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求出两个最小的积,即可求出x最小的值,再求出两个最大的积,即可求出x最大的值。17.如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时行驶 千米,行驶650千米需要 时。【答案】正;550;6.5【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解析】【解答】解:===......=100,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例。5.5×100=550(千米),650÷100=6.5(时)照这样计算,5.5时行驶550千米,行驶650千米需要6.5时。故答案为:正;550;6.5。【分析】第一空:正比例的判断方法:相关联,能变化,商一定;第二空:速度×时间=路程;第三空:路程÷速度=时间。18. 广东科学中心有 4 座科技影院,旅行社的李叔叔带了一笔钱,他所能购买各影院的门票数量如下表。 (钱正好花完) 巨幕影院 球幕影院 4D 影院 动感影院票价 / 元 40 35 30 25数量 / 张 105 120 140 168(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随着 的增加而 。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 ,这个乘积表示的是 。(2)上表中 一定, 和 成 比例。【答案】(1)票价;数量;票价;减少;4200;总钱数(2)总钱数;票价;数量;反【知识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及应用【解析】【解答】解:(1)表中票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随着票价的增加而减少;40×105=4200,这个乘积表示的是总钱数;(2)上表中总钱数一定,票价和数量成反比例;故答案为:(1)票价;数量;票价;减少;4200;总钱数;(2)总钱数;票价;数量;反。【分析】(1)根据题意,旅行社的李叔叔带了一笔钱去买门票,表中第一行表示的是票价,第二行表示的是数量,且数量是随着票价的增加而减少;总价=单价×数量;代入数据可以计算出总钱数;(2)总价=单价×数量,因此总钱数不变,当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19.在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 ”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 ”处填 。x 4 y 12 24【答案】8;2【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解:12÷4=3,24÷3=8,所以如果x和y成正比例,“ ”处填8;12×4=48,48÷24=2,所以如果x和y成反比例,“ ”处填2。故答案为:8;2。【分析】 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kx=y(k一定);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k一定)。20.把×25=0.25×80改写成一个比例式是 ;把5∶0.6=25∶3改写成乘法的形式是 。【答案】∶0.25=80∶25;5×3=0.6×25【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把×25=0.25×80改写成一个比例式是∶0.25=80∶25;把5∶0.6=25∶3改写成乘法的形式是5×3=0.6×25。故答案为:∶0.25=80∶25;5×3=0.6×25。【分析】第一空:在×25=0.25×80中,根据比例的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内项之积。把×25看做比例的外项,0.25×80看做比例的內项,据此把反比例改写成正比例的形式;第二空: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21.(2022六下·瑞安期中)一张地图的比例尺为,将它改成数值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为8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答案】;400【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解:50千米=5000000厘米1÷5000000=8÷÷100000=40000000÷100000=400(千米)。故答案为:;400。【分析】1千米=1000000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2.(2023六下·南宁期末)龙门大桥项目全长约7.6千米,是广西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答案】1.9【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应用【解析】【解答】解:7.6千米=760000厘米760000×=1.9(厘米)故答案为:1.9。【分析】1千米=100000厘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23.(2023六下·赞皇期末)如果比例的内项4增加8,那么外项3应该增加 ,比例才能成立。【答案】6【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4+8)×18=12×18=216216÷24-3=9-3=6故答案为:6。【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等于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先求出内项增加后的内项乘积,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乘积除以一个外项,即可求得另外一个外项,最后算出另外一个外项增加的数值即可。24.(2023六下·拜泉期末)18的因数有 个,选择其中的四个组成比例是 。【答案】6;3:18=1:6【知识点】比例的认识及组成比例的判断【解析】【解答】解:18的因数有:1、18、2、9、3、6,共6个;选择其中的四个组成比例是3:18=1:6(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6;3:18=1:6。【分析】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哪两个自然数(0除外)相乘的积等于这个数,这些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25.(2023六下·惠济期中)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 。【答案】【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解:1÷=。故答案为:。【分析】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等于1;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四、计算题26. 解比例。:=:x 0.8 :4=x:8 :x=3 :12【答案】:=:x解:x=×x=x=÷x=0.8:4=x:8解:4x=0.8×84x=6.4x=6.4÷4x=1.6:x=3:12解:3x=×123x=9x=9÷3x=3【知识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析】【分析】第一题,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第二小题,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即可;第三小题,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五、作图题27.(2022六下·瑞安期中)在格子图中按要求画出图形。(1)画出三角形按3:1放大后的图形;(2)画出平行四边形按1:2缩小后的图形。【答案】(1)解:(2)解:【知识点】图形的缩放【解析】【分析】(1)放大后三角形底、高分别的格数=原来三角形底、高分别的格×3;(2)缩小后平行四边形底、高分别的格数=原来平行四边形底、高分别的格÷2。六、解决问题28.(2023六下·江夏期末)明明妈妈有一张站在梅花树下的全身照,照片上量得妈妈高3cm,梅花树高8cm, 妈妈实际身高1.62m。你能算出这棵梅花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吗?【答案】解:1.62=162cm3cm:162cm=1:548÷=432(厘米)=4.32(米)答:这棵梅花树的实际高度是4.32米。【知识点】比例尺的认识;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m=100cm,那么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这棵梅花树的实际高度=这棵梅花树的图上高度÷比例尺,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29.实验小学是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如果将它画在一幅比例尺为1:5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 【答案】长300厘米,宽200厘米【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150米=15000厘米;100米=10000厘米;长:15000×=300(厘米)宽:10000×=200(厘米)答:长应该画300厘米,宽应该画200厘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将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厘米,然后用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据此列式解答.30.(2023六下·苍南)上海的“滴水湖”是中国第二大人工湖,湖面呈圆形。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该湖的直径为13厘米,“滴水湖”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千米?【答案】解:13÷=13×20000=260000(厘米)=2.6(千米)3.14×2.6=8.164(千米)答:滴水湖的实际周长是8.164千米。【知识点】圆的周长;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分析】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π×底面直径=底面周长。31.(2023六下·阿荣旗期末)在同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cm,甲、丙两地的距离是12cm。如果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600km,那么甲、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答案】解:1600km=160000000cm12÷=96000000(cm)96000000cm=960km答:那么甲、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60km。【知识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600km=160000000cm,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作答即可。32.(2023六下·玉屏月考)李叔叔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是10000元,下面是他五月份工资的安排情况统计图。(1)购书费占工资的 %。(2)李叔叔四、五月份的生活费之比为5:8,四月份他的生活费是多少钱?(用比例解答)(3)李叔叔将五月份的储蓄金存人银行,存期为两年定期,年利率为1.75%。到期支取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答案】(1)8(2)解:设四月份他的生活费是x元。x:(10000×40%)=5:8x:4000=5:88x=20000x=2500答:四月份他的生活费是2500元。(3)解:10000×30%×1.75%×2=105(元)答:他可以得到105元利息。【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利率;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解析】【解答】解:(1)1-40%-30%-12%-10%=8%,所以购书费占工资的8%。故答案为:(1)8。【分析】(2)本题可以设月份他的生活费是x元,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四月份的生活费:(五月份的工资收入×生活费占工资的百分之几)=李叔叔四、五月份的生活费之比,据此作答即可;(3)他可以得到的利息=五月份的工资收入×储蓄金占工资的百分之几×年利率×存期,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33.(2023六下·罗湖期中)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如下表。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路程/千米 7 14 21 28 35 (1)补充表格,然后在如图中描点,再顺次连接。(2)时间和路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3)列车行驶4分半时,所行路程是多少千米?【答案】(1)解: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路程/千米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2)解: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可知速度没有变,路程与时间之间成正比例关系。(3)解:4分半=4.5分7×4.5=31.5(千米)答:列车行驶4分半时,所行路程是31.5千米。【知识点】成正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分钟能行驶7千米,然后把统计表补充完整;在图像中依次找出各个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成正比例图像;(2)路程和时间的商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3)可以用速度乘行驶的时间求出行驶的路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达标训练(学生版).docx 2024年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达标训练(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