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学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学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资源简介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班级     姓名    编号:XA13
【学习目标】
1.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2.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基本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1.发展的普遍性或实质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① ② ③
(2)发展的实质
(3)方法论要求
想一想: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是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为什么?
想一想: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方法论要求
温馨提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承认前进性而否认曲折性,是形而上学的直线论;只承认曲折性而否认前进性,就会丧失信心,是悲观主义论调。
3.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①量变的含义 ②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 ② ③
温馨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无限发展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里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 ②
温馨提示:要正确认识量变和质变各自的意义,要维持事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必须保持事物的量变状态;要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时,必须促成事物的质变。
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原理: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首先抓住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
总结提升: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状态,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预习自测】
1.的普遍性和实质?
2.是量变?什么是质变?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是怎样的?
3.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是怎样的?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
(1)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此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
1.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 、“汉字拼音化” ;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 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 ,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2.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当堂检测】(相信自己,力争全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限时5分钟完成。)
1.“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2.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4.下列说法中,与漫画《淹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知识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课后拓展案】
1. “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傍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 这几句歌词出自《光辉岁月》,是香港beyond乐队向曼德拉致敬的歌曲。这几句歌词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信精神力量的决定性作用??? B.要发挥科学理论的决定性力量
?C.要直面人生道路的挫折与考验??? D.要确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我的反思】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 (2)× (3)×(4)×
【合作探究】
1. (1)发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汉字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汉字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越来越方便。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对西文字母和键盘输入的挑战,汉字不断完善,克服危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 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当堂检测】
1.A 2.B 3.D 4.A 5.B
【课后拓展案】
1.C 2.B 3.A  4.A 5. A 6.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