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0张PPT)实验探究题微技能突破微技能 1实验猜想(6年3考)考向1 有关物质成分的猜想(全国陕西、广东等省市考查)思路分析例1 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结束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作出猜想】猜想1:CaCl2 猜想2:_____________CaCl2、HCl考向2 有关影响因素的猜想[2021.16(5)①]方法指导例2 小组同学在研究铁制品锈蚀情况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同样的铁制品在南方比在北方锈蚀得更快、更严重,他们猜想加快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有:①可能与湿度有关;②________________。考向3 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原因的猜想[2019.15(3)②;2018.15(5)①]例3 某兴趣小组用锌片和硫酸制取氢气时,发现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实验中除了生成氢气外还产生了什么气体?【作出猜想】猜想1:O2;猜想2:______;猜想3:O2和SO2可能与温度有关SO2微技能 2实验方案的设计(6年4考)考向1 控制变量法(6年3考)思路分析【答题规范】先写相同的变量(如“相同温度下,向等质量、形状相同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溶液时”等),再写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相应的变化情况。例4 实验课上同学们认为铁锈蚀的快慢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为判断该猜测是否正确,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在充满空气和氧气的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的铁钉,再注入等体积的水使铁钉部分浸入水中,塞紧橡胶塞,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若装有氧气的试管内铁钉锈蚀程度更严重,则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铁锈蚀越快考向2 验证物质成分[2022.16(5)②;2019.16(2)]方法指导1. 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的对应关系2. 思路分析(实质为物质的检验)【答题规范】(操作→现象→结论)取适量……于试管中,滴加……,若观察到……(现象描述如“固体消失”“溶液由……变为……”“有……生成”等),证明假设(或猜想)……成立。例5 某校化学社团的同学们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发现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剩余,于是对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展开探究。【作出猜想】猜想1:铜和氧化铜猜想2:铜和木炭【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方案验证猜想1成立,请你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适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例6 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生成CO2的同时会生成CO,请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灼热的氧化铜;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的氧化铜变红,则证明蜡烛燃烧同时生成CO2和CO微技能 3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评价[2023.16(4);2020.16(5)]1. 实验方案科学可行(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2)实验操作步骤是否简单、科学。(3)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易于观察、记录。(4)实验结果是否与目的一致。(5)实验中涉及的影响因素是否唯一。2. 实验设计符合绿色化学(1)原料及生成物是否无毒无害。(2)原料利用率及生成物的产率是否较高。(3)实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4)实验过程是否安全。例7 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后,再加入锌粒,无气泡产生,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该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到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消耗例8 欲除去变质后生石灰样品中的碳酸钙,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你认为上述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合理,说明原因;若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不合理氧化钙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不是生石灰固体,而是碳酸钙;改进方案:取适量样品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微技能 4方法指导表格数据分析(6年4考)1. 单一变量:对比分析每组数据差异,得出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 多个变量:要探究某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设计某一变量不同,其余变量均相同的实验组,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或测得的实验数据来分析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例9 小兵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其中一组实验是:取1 g锌粒和20 mL 20%的硫酸反应,每隔一分钟测量一次收集氢气的体积,所得数据如下表: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H2的体积/mL 3.1 16.7 11.9 9.6 7.6 6.0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分钟反应慢,因为有氧化膜或污物等覆盖在锌粒的表面;第2分钟反应最快,因为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从第2分钟以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反应逐渐变慢例10 某学习小组用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浇灌植物,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每次施用的浇灌液均为100 mL,配液方案如下:(本次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 g/cm3)编号 浇灌液中CuSO4的浓度 总体积/mL 5% CuSO4溶液的用量/mL 水的用量/mL盆1 5% 100 100 0盆2 3% 100 60 40盆3 1% 100 a b盆4 w 100 c d(1)补充表中数据:a=____,b=____。(2)为了获得严谨的结论,合理设计盆4的配液方案:w=____,d=____。编号 浇灌液中CuSO4的浓度 总体积/mL 5% CuSO4溶液的用量/mL 水的用量/mL盆1 5% 100 100 0盆2 3% 100 60 40盆3 1% 100 a b盆4 w 100 c d20800%100微技能 5方法指导数字化曲线分析[2023.16(5)②](1)分析试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2)明确横、纵坐标及曲线表示的意义。(3)分析曲线变化趋势与横、纵坐标的关系。(4)分析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例11 (2014安徽节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酚酞溶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小强同学猜想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于是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NaOH溶液浓度越大,起始颜色越深例12 小乐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对铁钉锈蚀的快慢是否有影响,实验中测得装置中溶液上方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1)实验装置里将铁钉一半浸在溶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铁钉与水、氧气同时接触(2)由图乙可知,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在含____(填离子符号)的溶液中锈蚀最快。(3)三条曲线都是“先陡后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浓度降低,反应变慢微技能 6定量计算[2021.16(5)②;2018.15(6)]考向1 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全国福建、江西、成都等省市考查)(详见专题六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指导考向2 利用极值法计算[2021.16(5)②;2018.15(6)]例13 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可能有Fe2O3、FeO或Fe3O4生成。若11.2 g铁与氧气反应得到15 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思路分析①若产物全部为Fe2O3,则其质量为_____。②若产物全部为FeO,则其质量为_______。③若产物全部为Fe3O4,则其质量为________。④对比产物全部为Fe2O3、FeO或Fe3O4时的质量与15 g产物的关系,分析产物一定含有和可能含有的物质。FeO16 g14.4 g15.47 g考向3 利用守恒法计算(全国武汉、广西等省市考查)例14 为了探究某塑料袋的元素组成,将5.6 g该塑料袋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反应生成17.6 g CO2和7.2 g H2O,则该塑料袋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思路分析①碳元素守恒:塑料袋中碳元素质量=生成CO2中碳元素质量,为____g。②氢元素守恒:塑料袋中氢元素质量=生成H2O中氢元素质量,为___g。6∶1 4.80.8考向4 利用差量法计算(全国武汉、烟台等省市考查)方法指导题干中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时,根据其变化的质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15 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结束后,称得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减少2.4 g,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是____g。思路分析①题干中的固体质量差为______g。②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与该质量差的比例关系式为__________。82.4随堂练习类型 1结合教材实验(近6年连续考查)考向1 教材实验深挖及拓展(6年4考)1. (2022安徽)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 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 mL 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见下页)。(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图1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时间/h 0 0.5 6 12 24 48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2)由上表数据分析: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填“水”或“食盐水”)。(3)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短时间内,CO2在水中溶解量不大水导致海水酸化,破坏海洋生态【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4) 小芳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 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考法 数字化实验图2用植物油隔离时,能减缓但不能完全阻止CO2的溶解【附加问】【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5) 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植物油分子用表示)。新考法 作图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量筒中水样测其pH,一段时间后再取水样测pH,若pH减小,则说明CO2通过植物油进入水中2. 化学小组受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及其主要成分石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水后会变蓝)。人教上P12-P13改编图1(1)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粉末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还观察到烧杯内壁上附着少量黑色物质,该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______。图1变蓝碳、氢(或C、H)元素炭黑 【活动二】定量探究石蜡的元素组成同学们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探究:将17.6 g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无黑色物质生成)通入装置中(实验前后均通入干燥的氮气),实验测得A装置增重23.4 g,C装置增重55.0 g。(3)装置B中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根据上述计算,可知石蜡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图2CO+CuO Cu+CO2两(或2)【附加问】【活动三】蜡烛不完全燃烧的探究(5)同学们发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无黑烟,在空气中燃烧却有黑烟,猜想导致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浓度较小(或烛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小) (6) 该小组同学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50%的氧气,将蜡烛点燃后快速放入气体中并密封。实验过程中测得O2浓度和CO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分析,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________,结合图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考法 数字化实验图30~40 s 该时间段氧气浓度较高,且没有生成一氧化碳考向2 影响因素的探究(2020.16)3. (2023合肥包河区一模)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查阅资料】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进行实验】Ⅰ.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配制水样:向10 L水中加入25 g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配制絮凝剂溶液:用 100 mL水和5 g硫酸铁进行配制。配制该絮凝剂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1)该絮凝剂溶液中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配制絮凝剂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Fe3+BDCA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④ 200 0.4 5 64.45⑤ 200 0.4 10 70.85⑥ 200 0.4 15 81.04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2)①中浊度去除率比②中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②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或①中没有加入絮凝剂溶液)(3)依据实验①②③⑦⑧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静置相同时间时,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4)探究等量水样中静置时间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填序号)。④⑤⑥⑦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④ 200 0.4 5 64.45⑤ 200 0.4 10 70.85⑥ 200 0.4 15 81.04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5)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⑨实验对比得出,两组实验中水样的体积与静置时间相同,⑧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较少,但浊度去除率比⑨中高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min 浊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附加问】(6)硫酸铁还可以应用于除去 SO2,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明矾也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比较明矾和硫酸铁的净化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取等体积的水样,分别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明矾溶液和硫酸铁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相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比较浊度去除率(或加入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明矾和硫酸铁粉末)4. 小明同学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观察到的“发白光”现象没有其他同学明显,因此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Ⅰ:验证木炭的形状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设计实验1】分别取等质量不同形状的三块木炭放入三瓶相同的氧气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如下表:(见下页)序号 1 2 3木炭质量/g 3 3 x木炭形状 块状 片状 锥状现象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暗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1)x=___。(2)在相同条件下,木炭形状不同导致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实验Ⅱ:探究氧气体积分数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设计实验2】取与实验3中形状、质量相同的木炭,点燃后分别放入盛有氧气的敞口、半敞口和封闭的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序号 装置 现象4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序号 装置 现象5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6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3)写出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4)实验6中为防止瓶塞弹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序号 装置 现象6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C+O2 CO2(或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或CO2) 反应放出的热量(5)小明同学终于明白,自己“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观察到‘发白光’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操作不当。小明的不当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种)。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收集氧气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附加问】【实验拓展】为什么物质燃烧有的发光而有的出现火焰?【查阅资料】①物质燃烧时以固体形式燃烧为光,以气体或蒸汽形式燃烧为火焰;②各物质熔点、沸点及燃烧所需温度如下: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有火焰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木炭 3727 4527 约1200 无铁 1525 2750 约1800 无沸点(6)请你结合资料解释,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燃烧会产生火焰考向3 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究(2019.15)5. (2023合肥蜀山区一模改编)某兴趣小组用打磨过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没有变成浅绿色的异常现象,请你和兴趣小组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查阅资料】①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能发生反应,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②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探究一:铁钉表面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做出猜想】猜想一:SO2;猜想二:O2;猜想三:H2。(1)做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小芳用手在冒气泡的试管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硫、氧、氢元素无刺激性气味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②小刚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该气体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猜想二不正确③小明将收集该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实验分析】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该气体可看成由稀硫酸与铁钉反应产生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气体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Fe+H2SO4===FeSO4+H2↑探究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是什么?(2)【实验探究】分别用蒸馏水配制4%和2%的硫酸铜的冷、热溶液,各取 5 mL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相同铁钉,比较反应现象,记录如下表:(见下页)实验编号 硫酸铜溶液 变为浅绿色 有红色固体 无气泡 符合标准现象1 2%硫酸铜 冷溶液 √较慢 √ √ √2 2%硫酸铜 热溶液 √较快 √ √ √3 4%硫酸铜 冷溶液 √缓慢 √ √ √4 4%硫酸铜 热溶液 √较快 √ × ×实验编号 硫酸铜溶液 变为浅绿色 有红色固体 无气泡 符合标准现象1 2%硫酸铜冷溶液 √较慢 √ √ √2 2%硫酸铜热溶液 √较快 √ √ √3 4%硫酸铜冷溶液 √缓慢 √ √ √4 4%硫酸铜热溶液 √较快 √ × ×①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可选择实验_____________进行对照(填实验编号)。②结合表格数据分析,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2、4(或1、3)2%硫酸铜热溶液【附加问】探究三:反应中溶液pH为什么减小?(3) 结合探究一中氢气产生的原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推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应该减小,pH应该逐渐增大,于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并用pH传感器测量溶液pH的变化,同时测定了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新考法 数字化实验试分析溶液pH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酸性增强【反思与交流】①探究二中配制硫酸铜溶液的蒸馏水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煮沸并迅速冷却后使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类型 2结合生产生活(全国山西、福建等省市考查)6. (2023定心卷)某学习小组以“净化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一:生活中净化自来水(1)生活中将自来水煮沸进行一定程度净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 除去自来水中难溶性杂质 B. 自来水的硬度降低C. 对自来水进行了杀菌消毒 D. 自来水变为纯净物2022课标·跨学科实践活动BC 活动二:工业上净化海水(2)某种海水反渗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阻止盐类通过(如图1),采用该装置淡化海水可获得浓盐水和淡水。①右侧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或“减小”)。②该装置除了用于海水淡化,还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增大污水处理(或降低水的硬度)活动三:实验室净化河水(3)现有一杯泥水(呈土黄色),同学们设计实验将其净化:将泥水过滤,滤液仍为土黄色(由比滤纸孔径小的土黄色小颗粒导致),但没有明显的颗粒状物质;向滤液中加入明矾,再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①由此得出明矾对土黄色小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土黄色小颗粒凝聚为大颗粒,从而不能通过滤纸②明矾溶于水后溶液中形成的离子有K+、Al3+、 ,已知具有净水作用的是Al3+。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取一烧杯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钾溶液,观察到溶液仍浑浊,说明K+和 不具有净水作用,反之证明具有净水作用的是Al3+(4)如图2是下端盛有活性炭的U形管,将品红溶液(品红分子比水分子大)倒入U形管右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形管左管出现无色澄清液体(如图3),从分子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能让较小的水分子通过,但会阻挡比水分子大的品红分子通过【附加问】活动四:验证活动三得到的水是否为纯水(5) 查阅资料得知,纯水几乎不导电,而水中含有带电荷的离子时可导电,一般离子浓度越大,水的导电率越大。同学们用导电率传感器测定蒸馏水和“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的导电率,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新考法 数字化实验①据图分析,能说明“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不是纯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的导电率比蒸馏水的导电率大② 为得到较纯的水,同学们对活性炭吸附后的澄清水进行了两次蒸馏,得到导电率如图5,请你在图5中画出第二次蒸馏后水的导电率曲线。新考法 作图7. (2023合肥包河区三模)小桂同学家里承包了一块土地,准备种植特色农产品玉米。由于担心该地土壤的酸碱性不适合种植玉米,特邀请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项目式探究。【查阅资料】玉米适宜在pH范围是6.5~7.0的土壤中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常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2022课标·跨学科实践活动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性【进行实验】步骤1:取农田里五份不同位置的5 g土样于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澄清后过滤;步骤2: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滤液滴加到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1)在农田里确定5个位置进行取样,上述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B【实验记录】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五次实验测定土壤滤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滤液1 滤液2 滤液3 滤液4 滤液5pH 5 6 6 5 5【实验结论】(2)该土地的土壤呈____性。【调查分析】经调查,该土地施用了大量含硫酸铵的化肥。酸 任务二: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硫酸铵【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①: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土壤中含硫酸铵步骤②:取少量任务一中土壤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3)写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足量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附加问】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熟石灰降低农田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显。小明同学提出可能是熟石灰已经变质,写出检验熟石灰是否变质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证明熟石灰确实已经变质(5) 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常引入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请在图中画出冲洗过程中土壤溶液酸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新考法 作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