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标导航】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问题导学】
1.归纳一战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简述一战后世界经济变动的表现?面对经济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
3.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4.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背景?主要职能?
5.简述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存在哪些问题?中国应如何应对?
【历史概念】
1.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构建】
【精讲点拨】
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不仅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而且为各国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
(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等方式,将国内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换取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使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得以缓解或消除。
(3)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国内的生产力水平,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和完善。
(5)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通过进口低廉、特色突出的商品,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福利;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6)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把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7)贸易观念、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国际贸易促使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人们在消费国际产品的同时,往往也在体验各不相同的文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史料研读】
20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曲折发展进程中,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20世纪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
(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
答案 (1)“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
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
(2)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巩固练习】
1.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道:“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因此B正确,A、C、D排除。
2.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
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
解析 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苏联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1928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
3.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选B项。材料评论并没有否认新政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A项错误;材料明显提到了新政可能产生的世界性影响,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美国经济大危机影响的提及,D项错误。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这次会议(  )
A.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D.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故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最后确立是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C项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因此D项符合题意。
5.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许多问题,例如南北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反对霸权主义问题、反恐问题、环境问题、跨国犯罪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等,都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材料旨在说明,在当今世界(  )
A.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突出 B.各地之间的民族差异消失
C.全球共同利益问题凸显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南北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反对霸权主义问题、反恐问题、环境问题、跨国犯罪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等,都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可知,全球化导致当今世界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问题,C正确;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突出,但A项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起来,排除D。
6.世界贸易组织曾设立专家组,以调查并裁决欧盟对华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说明世贸组织(  )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其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C.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致力于建立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材料中世贸组织的做法正是这一宗旨的体现,表明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故选择D项;世贸组织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材料也未见少数发达国家在控制世贸组织,排除A项;世贸组织是在调解贸易纠纷,没有侵犯我国的国家主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排除C项。
7.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以来,发达国家一直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而当别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获益能力越来越强,并与自己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发达国家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这反映出(  )
A.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发展的必备条件
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更多
C.国际贸易中南北贸易冲突不可调和
D.世界各国利益和机遇的不平衡性加强
解析 根据材料中当别国与发达国家发生利益分配冲突时,发达国家从“一直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利益和机遇的不平衡性逐渐加强,故选D项;题干没有反映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否会影响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排除A项;在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故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虽有冲突,但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等机构进行对话协调,故排除C项。
8.现如今,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美国富国银行称网上房屋贷款批复业务只需50秒;而美国第一银行更宣称,网上贷款业务25秒即可办妥。这反映的网络金融的特征是(  )
A.高效性和经济性 B.安全性
C.协调性 D.整体性
解析 在网络金融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繁杂的商务活动,材料中“50秒”“25秒”反映了网络金融高效性和经济性的特征,因此A正确,B、C、D排除。
9.20世纪20年代,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
A.允许中小企业私人经营,引进外资
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基础
解析 根据“20世纪20年代”“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旨在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C项正确;允许中小企业私人经营、恢复市场和贸易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仅体现了“退一步”,未体现“进两步”,故排除A、B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
10.金碚在《大国筋骨》中说:“如果从1992年正式明确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算起,那么,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
C.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缺一不可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后,短短的5年时间,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这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强大促进作用,故C正确;A“彻底退出”说法绝对,排除;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缺一不可,故D错误。
11.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资本积累、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已经从意识上渗透进世界每一个角落。甚至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外围,一切经济活动也都是按这一逻辑来进行的”。材料基本观点是,经济全球化(  )
A.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范畴
C.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D.表现为资本运作的全球化
解析 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要素如生产、贸易、资本等在全球的扩展,仍然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范畴,B正确;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排除A;经济全球化如同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排除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要素如生产、贸易、资本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扩展,排除D。
12.1997年,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这反映了(  )
A.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B.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
C.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 D.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贸易额“集中”在跨国公司,即反映了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资本流动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贫富差距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贸易额只是“集中”在跨国公司并非垄断全球贸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