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导航】
1.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内容
2.简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问题导学】
1.了解了以上西方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是怎样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成就?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3通过中西医疗体系发展历程对比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4.简述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
5.简述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怎样的意义。
【历史概念】
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
3.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一种寄生蠕虫在人或动物血管内发育所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被水乡湖泊地带的人们称为“瘟神”。
4.非典:“非典”又称为非典型性肺炎,“非典”是在2003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的病症,它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的一种呼吸系统的传染病,主要表现就是肺炎。
【材料导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进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1994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在江苏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院决定,在镇江、九江两市试点的基础上,再挑选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范围。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1996年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90年代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 (1)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旧有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弊端不利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特点:先试点,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向全国;以法律为保障;其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涉及的范围较广;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
(2)意义: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建构】
【随堂导练】
1.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由此可知“赤脚医生”(  )
A.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 B.作用被夸大,是时代产物
C.有利于完善村镇医疗网 D.身兼数职,待遇优厚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村缺医少药,“赤脚医生”的出现有利于完善农村的医疗网,C项正确;据材料中的时间“1968年”可知,当时虽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但仅根据材料无法推断出“赤脚医生”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B项中“作用被夸大”的说法错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赤脚医生”是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无法得出“待遇优厚”的结论,排除D项。
2.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目前我国实施的基础免疫计划中有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可以免费接种这些疫苗。这表明(  )
A.基础免疫计划的实行有利于确保儿童健康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儿童的免疫计划
C.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
D.疫苗接种后可以终生免疫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免疫计划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并没有提到接种疫苗后儿童的健康情况,故A项错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疫苗的接种问题,故C项错误;儿童接种疫苗,并不能保证终生免疫,故D项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  )
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 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 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解析 材料“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疾病的防控在法制化和制度化方面的建设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全民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B、D;C项与题意无关,无法体现,排除。
4.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建立“福利国家” B.深化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以救死扶伤为宗旨
解析 题干材料“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卫生意识的强化,逐渐形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故B项正确;A、C、D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理解均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5.《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加强医疗立法只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排除A项;B项中“完善”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加强医疗立法并提出相关要求,无法说明“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排除D项。
6.2020年初,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速蔓延,疫情非常严重。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  )
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和发展 B.人民的支持和救援
C.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的支持 D.医疗技术水平先进
解析 根据材料“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可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防疫和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A正确;B、C、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
7.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大力推行改革,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民用航空、电信业等基础工业部门收归国有;并颁布《国民医疗保障法》,规定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等。这表明(  )
A.战后英国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工党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政府行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 D.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解析 材料时间为二战后,材料内容为英国政府大力推进国家干预经济的各项政策,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故选D项;材料中英国政府开展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后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但本题中题干问的是各项政策“表明了”什么而不是“导致了”什么,排除A项;工党是资产阶级政党,是借鉴了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开展的一系列调整,根本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而非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英国的行政权力确实受到立法权的制约,但材料中无法得知政府行政权力是否受到制约,排除C项。
8.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解析 由题干“主要取决”可知这需要找根本原因。从1950年到1957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们的思想不可能出现重大转变,因此A错误;B项是这一时期中国进步的客观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因此C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巨大改变,因此这个是根本原因,D项正确。
9.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以预防医学理论为指导,动员全社会进行“除四害、讲卫生、消灭主要疾病”的爱国卫生运动。这(  )
A.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顺利恢复
C.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D.解决了城乡的卫生防疫问题
解析 爱国卫生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及文明意识,故选A项;1952年国民经济已得到恢复,“除四害”运动发起于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完善的”一词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解决了”说法欠妥,排除D项。
10.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工作者要研究古代中医学必读的书籍不包括(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氾胜之书》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都是中医学必读的书目,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氾胜之书》是农学著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