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1.(2023七上·杭州期中)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胶头滴管的使用 B.熄灭酒精灯
C.给液体加热 D.液体药品的取用
2.(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蜗牛触角,蜗牛触角回缩,这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3.(2023七上·杭州期中)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测量,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0.556升=0.556x1000毫升=556毫升
B.1.8米=1.8x1000=1800毫米
C.0.5厘米3=0.5毫升x1000=500毫升
D.12米=12米x100=1200厘米
4.(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中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就使用了较长的物镜观察
5.(2023七上·杭州期中)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C.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6.(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明打算量取20毫升的酒精,但一不小心倒多了,此时小明俯视量筒读数为30毫升,你认为小明要得到这20毫升的酒精,实际需要倒出的酒精体积为(  )
A.小于10毫升 B.等于10毫升 C.大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
7.(2023七上·杭州期中)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茎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 B. C. D.
8.(2023七上·杭州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金同学整理的“不规范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不规范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不变
D 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没有除掉封面和封底 偏大
A.A B.B C.C D.D
9.(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面对图示物体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23七上·杭州期中)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A、B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提出问题
B.B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
C.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假设成立
D.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
1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此,某同学做出了归纳,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娃娃鱼终身用鳃呼吸,与其能够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B.鲢鱼身体呈流线型,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C.蛇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12.(2023七上·杭州期中)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三种植物中水稍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三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13.(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不同因素的影响或作用下(如高温、外力等),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岩石。下列有关图中序号代表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岩浆岩,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B.①是沉积岩,代表岩石是石灰岩,常有片状结构
C.②是岩浆岩,常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
D.②是沉积岩,常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和化石
14.(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B.大脑皮层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C.肌腱属于肌肉组织
D.人体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
15.(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肤由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B.苔藓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有真正的根,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C.植物体一定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D.某同学不小心擦伤渗出血珠,说明皮肤已经被伤到皮下组织
16.(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强在科学社团发现了4种动物,并设计以下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请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a填皮肤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B.这四种动物生殖方式都为卵生
C.S属于鱼类
D.小明发现的其中一种动物为鳄鱼,鳄鱼是R
17.(2023七上·杭州期中)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B.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300℃
C.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120℃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此温度计液面上升至40格处
18.(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面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图示,其中A类是以胎生哺乳为依据进行的分类,则B、C类的分类依据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体温恒定 ③卵生 ④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一个夏日炎炎的日子,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成员相约去公园玩。公园里,空气消新、草色青翠、绿柳垂帘,眼眸中倒映着碧空里燕子的翩翩舞姿。最惹眼的是一大片桃树林,桃花粉红,请选出分别符合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一组是(  )
A.肌肉细胞、果肉、一朵桃花、一棵桃树
B.绿柳、一个种子、一只黄鹂、一朵桃花
C.种子、血液、一个桃子、一只黄鹂鸟
D.叶肉细胞、叶的表皮、叶片、一朵桃花
20.(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蚯蚓
B 生物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水绵
C 植物 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D 消化系统 消化道 胃 肝脏
A.A B.B C.C D.D
2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22.(2023七上·杭州期中)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以下对单细胞生物认识正确的是(  )
A.①没有生长和繁殖功能
B.②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C.③有鞭毛可游动,因此是动物
D.④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23.(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经纬网中,甲地位于( )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⑤低纬度地区
⑥中纬度地区⑦高纬度地区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24.(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擅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25.(2023七上·杭州期中)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科学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7   ;
(2)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大约是180   ;
(3)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   ;
(4)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200   .
27.(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它位于图甲   的圈层中(填字母).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28.(2023七上·杭州期中)多肉植物凭借颜值担当、可爱好养,成为都市花友们的新宠。鹿角海棠是常见的多肉植物(如图甲)。属多年生肉质施木,叶粉绿色,高度肉质;花白或粉红色,冬季开花结果,喜光耐干旱,怕高温潮湿、适宜沙质土壤。
(1)构成鹿角海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鹿角海棠多用扦插的方式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其受精卵通过图乙发育成新的个体,其中①→②的过程中,母细胞核内出现的   经复制后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③④⑤表示   ,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鹿角海棠在图丙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或“S”)。
29.(2023七上·杭州期中)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蚜虫的身体和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其常聚集在幼苗、嫩叶、嫩茎和近地而的叶片上,取食寄主汁液。
(1)由题意可推测出蚜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
(2)如图甲,蚜虫正在吸食植物汁液,汁液来自于肉乙细胞结构中的[   ]   ,汁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在所示细胞中的[   ]   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30.(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小明量取90毫升水,实验室中有图甲所示三种规格的量筒,小明应选择量程为   (选填“50mL”、“100mL”或“200mL”)的量筒,将水倒入量筒。液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体积是   。最后小明还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31.(2023七上·杭州期中)
(1)该同学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如图,总长度为   cm,铜丝的直径是   mm.
(2)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32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测量果将偏大.
32.(2023七上·杭州期中)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道家庭被广泛使用,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1865年,英国人阿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水银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如图甲是现代使用体温计,其中的哪个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答:   (填“A”或“B”)。如图甲,请读出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
(2)如图乙,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A方向观察.这个原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观察工具使用的原理相同?答:   。
(3)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图丙是电子体温计,用它来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   (写出一条)。
33.(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强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据图问答: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加1滴   ;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益盖玻片;染色等六个步骤.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某同学使用某普通光学显微镜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使用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像清晰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
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3)A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请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转动转换器
34.(2023七上·杭州期中)材料一:1773年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让小笼进入胃里,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科学家观察到的现象是肉块明显变小。
材料二:普劳特研究发现胃内存在盐酸,认为分解食物的主要物质是盐酸.
材料三: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施旺经过实验和分析发现并证明,胃腺里有一种物质,将该物质与酸相混合.它分解肉类食物的能力远比酸的单独作用大得多。
材料四:1836年施旺将此物质从胃液中提取出来,并用氯化汞处理了提取物,终于制备出一种被证明是有效成分的沉淀物,取名为胃蛋白酶.
(1)材料一说明胃   (填“能”或“不能”)消化肉块.
(2)材料三证实了普劳特观点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施旺发现胃蛋白酶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填字母).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跟药品的选择无关
C.科学的发现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35.(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白菜等十字花科疏菜的叶上,常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而在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上则看不到这种昆虫。菜青虫只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吗?
(1)小江设置对照实验为:用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与   进行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如图是实验材料放置的几种方式,其中只有丙能保持单一变量,请分别说出其他两种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
甲   :乙   。
(3)在实验进行到什么程度开始计数,需要下操作性定义。本实验中判断菜青虫取食的标准应是   。A.菜青虫离“叶片”比较近时B.菜青虫爬到了“叶片”上时C.菜青虫开始吃“叶片”时D.菜青虫把“叶片”吃完时
(4)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后,若要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6.(2023七上·杭州期中)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有多大呢?小珂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回形针30枚、量筒.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小珂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Ⅲ.将一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Ⅳ.计算一枚回形针的体积.
(1)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若不可行,请改正,   .
(2)改正后,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V=   .
(3)交流评价:关于步骤Ⅰ的操作对回形针的体积测量值的影响,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
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测量值会偏大
B.若回形针取出时有部分水带出,测量值会偏小
C.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测量值会偏大
D.步骤Ⅲ读数时仰视液面读数,测量值偏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吸取液体的胶头滴管不能横持,更不能倒立,防止液体腐蚀胶帽;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到短柄上;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要稍微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
【解答】A、图中吸取液体的胶头滴管倒立了,容易腐蚀胶帽,故A错误;
B、图中用酒精灯灯帽盖灭火焰,故B正确;
C、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放在了短柄上,故C错误;
D、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稍微倾斜,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A、杏树开花结果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繁殖,故A错误。
B、蜗牛遇到触碰,触角回缩,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故B错误。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故C正确。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发育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解答】A、进率及过程正确。故A正确;
B、换算过程缺少单位,应为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故B错误;
C、进率及过程错误,应为0.5厘米3=0.5×1毫升=0.5毫升。故C错误;
D、换算过程错误,应为12米=12×100厘米=1200厘米。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中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都是透明的,在未染色的情况下,在光线较强时会看不清细胞的结构,在稍暗的情况下反而有利于观察细胞的结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吸水纸可使染色液体从盖玻片的一侧到另一侧有利于染色;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像再换用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找像很难找到。
【解答】A:不染色时在较暗的视野中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观察合适。故A正确;
B: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液泡结构,故B错误;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有利于染色液体从一侧到另一侧,而不是以免污染镜头,故C错误;
D:直接用高倍镜找像不容易找到,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在水银球出口处有一个小弯,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只能根据体温往上升,但是不会降下来。
【解答】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5℃,第一次测得的示数为37.5℃,那么第一次的结果可能正确;第二次结果为38.5℃,高于37.5℃,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正确;第三次的示数与第二次相同,那么第三次的结果可能正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正确的方法是手拿量筒使其自然垂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仰视读数会偏低。 俯视读数会偏高。
【解答】俯视读数为30mL,则量筒内酒精的实际体积小于30mL, 要得到这20毫升的酒精,所以实际倒出酒精的体积小于30mL-20mL=10mL,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A是保护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营养组织,D是分生组织。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茎和果实的表皮,有保护作用;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主要分布在叶脉、根、茎和果柄中;营养组织,具有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分布在叶肉中;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茎顶。
【解答】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因此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B输导组织。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以直接测量,当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了微小量,这种方法叫化零为整,比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把100张同样的纸叠放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0即可得出结果;再比如测量铜系铜丝的直径,我们把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铅笔上,测出所排绕的长度,然后再除以所排绕的匝数就可以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了。
【解答】A、同学的跳远距离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而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偏小,故A正确;
B、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导致总长度偏大,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 正确;
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示数偏小,故C错误;
D、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封面和封底没有页数,书本的2页为1张,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零刻度线或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解答】A、测量圆的直径时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漫,故A错误;
B、使用量筒读数时俯视,视线没有与液体凹面相平,故B错误;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紧贴被测部分,故C 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测量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A、①是小科对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的判断,是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A错误。
B、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B未添加实验条件,起对照作用,属于对照组,B错误。
C、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可见,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假设不成立,C错误。
D、本实验的变量是黄樟素,实验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比如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爬行,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A.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A错误;
B.缝鱼属于鱼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水的阻力,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故B正确;
C.蛇属于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故C正确;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故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植物分类等级按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A、在表中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故A错误;
BC、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由于门比科大,因此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水稻与大豆的近,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小麦与大豆的多,故BC错误;
D、植物分类中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以花、果实和种子这些生殖器官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分析】岩石分类:岩浆岩是岩浆通过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冷却凝固,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经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化石。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一般情况下: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为岩浆。
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
【解答】AD:读图判读,②是由岩浆形成,所以②为岩浆岩;剩下①为沉积岩,故 AD错误。
B:据所学可知,沉积岩特征层理构造显著和含有化石,无片状结构,故B错误。
C:岩浆岩常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C正确。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
【解析】【分析】图中的①②③细胞分裂、④细胞分化。
【解答】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故A正确。
B、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故B错误。
C、肌腱属于结缔组织。故C错误。
D、人体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皮肤的结构可分为表皮和真皮,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植物有五大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植物可以分为五大类,只有高等的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其他类型的植物都只有一部分结构。
【解答】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目,田外到闪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故A正确。
B、苔藓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和叶,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矮小,故B错误。
C、只有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他类型的植物都只有一部分结构,如低等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故C错误。
D、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当皮肤出血时,说明已经伤到了真皮,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将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生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
【解答】A、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所以3a应填皮肤干燥,在陆地上产卵,故A正确。
B、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P是鸟类;3a皮肤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是爬行动物;4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R是两栖动物;4b幼体和成体都用鳃呼,S是鱼类,这四种动物生殖方式都为卵生,故B正确。
C、幼体和成体都用鳃呼吸,S属于鱼类,故C正确。
D、在3a中,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是爬行类的特征,因此Q属于爬行动物。鳄鱼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它是Q,故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起点和所给格数的位置求出对应的温度。
【解答】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故A错误;
B、起点代表的最低温度是(0-30)×2℃=-60℃,第150格处对应的最高温度是(150-30)x2℃=2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240℃,故B错误;
C、第100格代表的温度是(100-30)×2℃=140℃,故C错误;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时,液面所在的格数=30格+(20℃-0℃)×1格/20℃=40格,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金丝猴、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海龟属于爬行类动物,体内受精,卵生,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体外受精,卵生,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
鲫鱼属于鱼类,体外受精,卵生,体表有鳞,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
【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B是哺乳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体内受精、用肺呼吸,①符合题意;C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共同特征——体温不恒定、卵生,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答案】A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A、肌肉细胞、果肉、一朵桃花、一棵桃树,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故A 正确。
B、绿柳、一个种子、一只黄鹂、一朵桃花,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个体、器官、个体、器官。故B错误。
C、种子、血液、一个桃子、一只黄鹂鸟,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器官、组织、器官、个体。故C错误。
D、叶肉细胞、叶的表皮、叶片、一朵桃花,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细胞、组织、器官、器官。故D错误。
故选:A。
2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4、2同属于1,4、2是并列关系,3属于2。
【解答】A.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与图示关系不符,故A错误。
B.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水绵是单细胞生物,与图示关系不符,故B错误。
C.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图示关系不符,故C错误。
D.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胃属于消化道,肝脏属于消化腺,与图示关系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21.【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界面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划分为六大板块,故A错误。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故B错误。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故C正确。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2.【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为酵母菌,②为变形虫,③为衣藻,④为草履虫
【解答】A、酵母菌能生长,并能通过出芽繁殖后代,故A错误。
B、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故B正确。
C、衣藻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属于植物,故C错误。
D、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故D错误。
故选:B。
23.【答案】C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位于赤道北边的是北半球,赤道南面的是南半球;低纬度的范围(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解答】甲在西经30°和40°之间,位于南纬20°到40°之间,约在南纬28°左右;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所以甲在②西半球;位于赤道北边的是北半球,赤道南面的是南半球,所以甲在④南半球;低纬度的范围(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所以如图看来甲在低纬度;
故答案为:C
24.【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实验证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呈现的现象。模拟实验旨在利用现有工具来模拟无法实现或者不方便操作的实验。
【解答】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可以模拟地球表面是球体,但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
B、②高山上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能够证明地壳变动,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是模拟实验,不是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其厚度比例与地球内部结构不同,也与地球内部结构无关,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故D错误。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方式加以保护。
【解答】A. 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A正确;
B.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不能一味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错误;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C正确;
D. 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答案为:B
26.【答案】(1)cm
(2)km
(3)mm3
(4)m3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1)科学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7dm=17cm;
(2)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大约是180km;
(3)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mm3;
(4)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200m3
27.【答案】张裂;岩浆;A;大洋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
【解答】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大,实验模拟属于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的张裂运动中,不断上涌的是岩浆,所以上升的水流类似岩浆上涌。地球由内到外依次是C地核、B地幔、A地壳,地球板块运动属于地壳运动,是图甲中的A的圈层。板块张裂会形成大洋或裂谷,板块碰撞会形成山
脉,所以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大洋。
28.【答案】(1)细胞
(2)染色体;细胞分化
(3)R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乙图中①→②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2a和2b分别是无种子、有种子。
【解答】(1)构成鹿角海棠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①→②细胞由一个变成两个,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3)鹿角海棠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在图丙检索表中的位置是R。
29.【答案】(1)节肢动物
(2)①;液泡;④;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叶绿体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图乙中:①液泡、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叶绿体、⑤细胞质、⑥细胞壁。
【解答】(1)由题意可知,蚜虫的身体和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可推测出蚜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因此植物汁液来自于图乙中的①液泡;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植物汁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在图乙所示细胞中的④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30.【答案】100mL;88mL;胶头滴管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该选择比所测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该选择比所测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因为小科要量取90mL水,所以应该选择100mL的量筒。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相平,故此时水的体积是88mL;然后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加水至90毫升。
31.【答案】(1)1.70;0.1
(2)取平均减小误差;26.01
(3)冬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刻度尺读数时,先看清一小格是多少,再数出共有多少格,记录数据是要注意准确值加估计值加单位。
【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0.7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L=10.70cm -9.00cm= 1.70cm,细铜丝的直径
(2)在长度测量中,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32.【答案】(1)A;37.8℃
(2)放大镜
(3)水银体温计打碎后,水银有毒,对人体的有伤害,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体温计可以,因为体温计的下端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体温计读数时先看清每一小格的示数,再数清楚整数上有几个小格。
【解答】(1)水银体温计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中细而弯的玻璃管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图中的A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由图甲知道,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 示数在37往上8个小格,所以是37℃+0.8 ℃ 故体温计的示数是37.8℃。
(2)体温计和温度计的构造不同,具有特殊的构造,我们读数时,应该沿凸起方向向里看,即从A方向观察,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就是放大镜的原理。
(3)水银体温计打碎后,水银有毒,对人体的有伤害,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所以用电子体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
33.【答案】(1)生理盐水;盖片
(2)B
(3)⑤⑥③①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调节粗准焦螺旋是为了找到像,调细调焦旋钮是为了调节像的清晰度。
【解答】(1)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B正确。
(3)视野A中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动到视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要⑤移动玻片;放大时用⑥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①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⑥③①。
34.【答案】(1)能
(2)错误
(3)当pH 约等于2时,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快,也最强。
(4)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胃液里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解答】(1)“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科学家观察到的现象是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说明了是胃进行化学消化。
(2)施旺经过实验和分析发胃蛋白溶液的pH现并证明,胃腺里有一种物质,将该物质与酸相混合,它分解肉类食物的能力远比酸的单独作用大得多,这充分说明了普劳特的观点是错误的。
(3)由图片中可以看出当pH 约等于2时,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快,也最强。
(4)施旺发现胃蛋白酶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研究必须持之以恒,考虑问题也要全面,应当坚持科学探索精神,不怕麻烦。
35.【答案】(1)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
(2)图甲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是: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与菜青虫不等距;图乙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形状不同
(3)C
(4)还应设置重复组,多次实验,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证明结论。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1)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要求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为了控制单一量,实验用的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与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进行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图甲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是: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与菜青虫不等距;图乙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形状不同。
(3)在实验进行到什么程度时计数,计数时机设制的标准应开始从开始吃开始计时。故选:C。
(4)如果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要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还应设置重复组,多次实验,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证明结论。
36.【答案】(1)不可行,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2)
(3)C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累积法常用于测量一些质量小,体积小,长度小的物体,通过测量一定数量的该物理量的值,再求平均以减少误差。
【解答】(1)由于一枚回形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无法读出与V不同的数值,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所以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故不可行。
(2)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为
(3)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即回形针没有完全浸没,测量值V2会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回形针取出时有部分水带出,对V1和V2都没有影响,所以测量值没有偏差,故B不符合题意;
C. 若回形针金属丝上有部分生锈,测量值V2会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若步骤 Ⅲ仰视读数,则测量值会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 / 1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1.(2023七上·杭州期中)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胶头滴管的使用 B.熄灭酒精灯
C.给液体加热 D.液体药品的取用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吸取液体的胶头滴管不能横持,更不能倒立,防止液体腐蚀胶帽;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到短柄上;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要稍微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
【解答】A、图中吸取液体的胶头滴管倒立了,容易腐蚀胶帽,故A错误;
B、图中用酒精灯灯帽盖灭火焰,故B正确;
C、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放在了短柄上,故C错误;
D、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稍微倾斜,故D错误。
故选B。
2.(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
B.用玻璃棒触碰蜗牛触角,蜗牛触角回缩,这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是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A、杏树开花结果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繁殖,故A错误。
B、蜗牛遇到触碰,触角回缩,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故B错误。
C、同一只猫生出不同毛色的小猫,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故C正确。
D、小蝌蚪长成了一只青蛙,这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发育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3七上·杭州期中)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测量,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0.556升=0.556x1000毫升=556毫升
B.1.8米=1.8x1000=1800毫米
C.0.5厘米3=0.5毫升x1000=500毫升
D.12米=12米x100=1200厘米
【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解答】A、进率及过程正确。故A正确;
B、换算过程缺少单位,应为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故B错误;
C、进率及过程错误,应为0.5厘米3=0.5×1毫升=0.5毫升。故C错误;
D、换算过程错误,应为12米=12×100厘米=1200厘米。故D错误。
故选:A。
4.(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中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就使用了较长的物镜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中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都是透明的,在未染色的情况下,在光线较强时会看不清细胞的结构,在稍暗的情况下反而有利于观察细胞的结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吸水纸可使染色液体从盖玻片的一侧到另一侧有利于染色;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像再换用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找像很难找到。
【解答】A:不染色时在较暗的视野中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观察合适。故A正确;
B: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液泡结构,故B错误;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有利于染色液体从一侧到另一侧,而不是以免污染镜头,故C错误;
D:直接用高倍镜找像不容易找到,故D错误。
故选A。
5.(2023七上·杭州期中)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C.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在水银球出口处有一个小弯,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只能根据体温往上升,但是不会降下来。
【解答】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5℃,第一次测得的示数为37.5℃,那么第一次的结果可能正确;第二次结果为38.5℃,高于37.5℃,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正确;第三次的示数与第二次相同,那么第三次的结果可能正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明打算量取20毫升的酒精,但一不小心倒多了,此时小明俯视量筒读数为30毫升,你认为小明要得到这20毫升的酒精,实际需要倒出的酒精体积为(  )
A.小于10毫升 B.等于10毫升 C.大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读数正确的方法是手拿量筒使其自然垂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仰视读数会偏低。 俯视读数会偏高。
【解答】俯视读数为30mL,则量筒内酒精的实际体积小于30mL, 要得到这20毫升的酒精,所以实际倒出酒精的体积小于30mL-20mL=10mL,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3七上·杭州期中)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茎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A是保护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营养组织,D是分生组织。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茎和果实的表皮,有保护作用;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主要分布在叶脉、根、茎和果柄中;营养组织,具有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分布在叶肉中;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茎顶。
【解答】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因此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B输导组织。故选B。
8.(2023七上·杭州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金同学整理的“不规范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不规范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不变
D 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没有除掉封面和封底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以直接测量,当测出总长度,再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了微小量,这种方法叫化零为整,比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把100张同样的纸叠放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0即可得出结果;再比如测量铜系铜丝的直径,我们把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铅笔上,测出所排绕的长度,然后再除以所排绕的匝数就可以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了。
【解答】A、同学的跳远距离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而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所以测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偏小,故A正确;
B、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导致总长度偏大,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 正确;
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示数偏小,故C错误;
D、测量书本纸张厚度时,封面和封底没有页数,书本的2页为1张,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C。
9.(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面对图示物体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零刻度线或其它整数刻度开始测量;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解答】A、测量圆的直径时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漫,故A错误;
B、使用量筒读数时俯视,视线没有与液体凹面相平,故B错误;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紧贴被测部分,故C 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测量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七上·杭州期中)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A、B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提出问题
B.B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
C.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假设成立
D.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A、①是小科对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的判断,是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A错误。
B、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B未添加实验条件,起对照作用,属于对照组,B错误。
C、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可见,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假设不成立,C错误。
D、本实验的变量是黄樟素,实验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比如A、B两组的老鼠需大小、数量和健康状况等都相同,D正确。
故选:D。
1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此,某同学做出了归纳,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娃娃鱼终身用鳃呼吸,与其能够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B.鲢鱼身体呈流线型,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C.蛇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爬行,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A.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A错误;
B.缝鱼属于鱼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水的阻力,靠鳍运动,与其在水中生活相适应,故B正确;
C.蛇属于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与其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故C正确;
D.鸟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故D正确。
故选:A。
12.(2023七上·杭州期中)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三种植物中水稍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三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植物分类等级按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A、在表中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故A错误;
BC、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由于门比科大,因此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水稻与大豆的近,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小麦与大豆的多,故BC错误;
D、植物分类中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以花、果实和种子这些生殖器官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故D正确。
故选D。
13.(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不同因素的影响或作用下(如高温、外力等),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岩石。下列有关图中序号代表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岩浆岩,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B.①是沉积岩,代表岩石是石灰岩,常有片状结构
C.②是岩浆岩,常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
D.②是沉积岩,常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和化石
【答案】C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应用
【解析】【分析】岩石分类:岩浆岩是岩浆通过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冷却凝固,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经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化石。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一般情况下: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为岩浆。
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
【解答】AD:读图判读,②是由岩浆形成,所以②为岩浆岩;剩下①为沉积岩,故 AD错误。
B:据所学可知,沉积岩特征层理构造显著和含有化石,无片状结构,故B错误。
C:岩浆岩常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C正确。
故选:C。
14.(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B.大脑皮层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C.肌腱属于肌肉组织
D.人体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
【解析】【分析】图中的①②③细胞分裂、④细胞分化。
【解答】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故A正确。
B、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故B错误。
C、肌腱属于结缔组织。故C错误。
D、人体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15.(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肤由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B.苔藓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有真正的根,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C.植物体一定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D.某同学不小心擦伤渗出血珠,说明皮肤已经被伤到皮下组织
【答案】A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皮肤的结构可分为表皮和真皮,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植物有五大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植物可以分为五大类,只有高等的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其他类型的植物都只有一部分结构。
【解答】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目,田外到闪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故A正确。
B、苔藓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和叶,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比较矮小,故B错误。
C、只有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他类型的植物都只有一部分结构,如低等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故C错误。
D、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当皮肤出血时,说明已经伤到了真皮,故D错误。
故选:A。
16.(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强在科学社团发现了4种动物,并设计以下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请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a填皮肤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B.这四种动物生殖方式都为卵生
C.S属于鱼类
D.小明发现的其中一种动物为鳄鱼,鳄鱼是R
【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将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生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
【解答】A、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所以3a应填皮肤干燥,在陆地上产卵,故A正确。
B、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P是鸟类;3a皮肤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是爬行动物;4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R是两栖动物;4b幼体和成体都用鳃呼,S是鱼类,这四种动物生殖方式都为卵生,故B正确。
C、幼体和成体都用鳃呼吸,S属于鱼类,故C正确。
D、在3a中,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是爬行类的特征,因此Q属于爬行动物。鳄鱼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它是Q,故D错误。
故选:D。
17.(2023七上·杭州期中)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B.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300℃
C.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120℃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此温度计液面上升至40格处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起点和所给格数的位置求出对应的温度。
【解答】A、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故A错误;
B、起点代表的最低温度是(0-30)×2℃=-60℃,第150格处对应的最高温度是(150-30)x2℃=2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240℃,故B错误;
C、第100格代表的温度是(100-30)×2℃=140℃,故C错误;
D、测量实际温度为20℃的液体时,液面所在的格数=30格+(20℃-0℃)×1格/20℃=40格,故D正确。
故选:D。
18.(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面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图示,其中A类是以胎生哺乳为依据进行的分类,则B、C类的分类依据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体温恒定 ③卵生 ④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金丝猴、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海龟属于爬行类动物,体内受精,卵生,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体外受精,卵生,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
鲫鱼属于鱼类,体外受精,卵生,体表有鳞,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
【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B是哺乳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体内受精、用肺呼吸,①符合题意;C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共同特征——体温不恒定、卵生,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一个夏日炎炎的日子,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成员相约去公园玩。公园里,空气消新、草色青翠、绿柳垂帘,眼眸中倒映着碧空里燕子的翩翩舞姿。最惹眼的是一大片桃树林,桃花粉红,请选出分别符合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一组是(  )
A.肌肉细胞、果肉、一朵桃花、一棵桃树
B.绿柳、一个种子、一只黄鹂、一朵桃花
C.种子、血液、一个桃子、一只黄鹂鸟
D.叶肉细胞、叶的表皮、叶片、一朵桃花
【答案】A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A、肌肉细胞、果肉、一朵桃花、一棵桃树,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故A 正确。
B、绿柳、一个种子、一只黄鹂、一朵桃花,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个体、器官、个体、器官。故B错误。
C、种子、血液、一个桃子、一只黄鹂鸟,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器官、组织、器官、个体。故C错误。
D、叶肉细胞、叶的表皮、叶片、一朵桃花,这四个结构分别属于细胞、组织、器官、器官。故D错误。
故选:A。
20.(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蚯蚓
B 生物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水绵
C 植物 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D 消化系统 消化道 胃 肝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4、2同属于1,4、2是并列关系,3属于2。
【解答】A.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与图示关系不符,故A错误。
B.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水绵是单细胞生物,与图示关系不符,故B错误。
C.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图示关系不符,故C错误。
D.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胃属于消化道,肝脏属于消化腺,与图示关系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21.(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界面处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划分为六大板块,故A错误。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故B错误。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故C正确。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2.(2023七上·杭州期中)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以下对单细胞生物认识正确的是(  )
A.①没有生长和繁殖功能
B.②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C.③有鞭毛可游动,因此是动物
D.④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为酵母菌,②为变形虫,③为衣藻,④为草履虫
【解答】A、酵母菌能生长,并能通过出芽繁殖后代,故A错误。
B、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故B正确。
C、衣藻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属于植物,故C错误。
D、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故D错误。
故选:B。
23.(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经纬网中,甲地位于( )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⑤低纬度地区
⑥中纬度地区⑦高纬度地区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位于赤道北边的是北半球,赤道南面的是南半球;低纬度的范围(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解答】甲在西经30°和40°之间,位于南纬20°到40°之间,约在南纬28°左右;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所以甲在②西半球;位于赤道北边的是北半球,赤道南面的是南半球,所以甲在④南半球;低纬度的范围(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所以如图看来甲在低纬度;
故答案为:C
24.(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擅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实验证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呈现的现象。模拟实验旨在利用现有工具来模拟无法实现或者不方便操作的实验。
【解答】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可以模拟地球表面是球体,但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
B、②高山上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能够证明地壳变动,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是模拟实验,不是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其厚度比例与地球内部结构不同,也与地球内部结构无关,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故D错误。
故选:B。
25.(2023七上·杭州期中)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方式加以保护。
【解答】A. 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A正确;
B.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不能一味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错误;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C正确;
D. 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答案为:B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科学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7   ;
(2)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大约是180   ;
(3)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   ;
(4)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200   .
【答案】(1)cm
(2)km
(3)mm3
(4)m3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1)科学教科书的宽度约为1.7dm=17cm;
(2)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大约是180km;
(3)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2mm3;
(4)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200m3
27.(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它位于图甲   的圈层中(填字母).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答案】张裂;岩浆;A;大洋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
【解答】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大,实验模拟属于板块的张裂运动。板块的张裂运动中,不断上涌的是岩浆,所以上升的水流类似岩浆上涌。地球由内到外依次是C地核、B地幔、A地壳,地球板块运动属于地壳运动,是图甲中的A的圈层。板块张裂会形成大洋或裂谷,板块碰撞会形成山
脉,所以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大洋。
28.(2023七上·杭州期中)多肉植物凭借颜值担当、可爱好养,成为都市花友们的新宠。鹿角海棠是常见的多肉植物(如图甲)。属多年生肉质施木,叶粉绿色,高度肉质;花白或粉红色,冬季开花结果,喜光耐干旱,怕高温潮湿、适宜沙质土壤。
(1)构成鹿角海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鹿角海棠多用扦插的方式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其受精卵通过图乙发育成新的个体,其中①→②的过程中,母细胞核内出现的   经复制后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③④⑤表示   ,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鹿角海棠在图丙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或“S”)。
【答案】(1)细胞
(2)染色体;细胞分化
(3)R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乙图中①→②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2a和2b分别是无种子、有种子。
【解答】(1)构成鹿角海棠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①→②细胞由一个变成两个,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3)鹿角海棠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在图丙检索表中的位置是R。
29.(2023七上·杭州期中)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蚜虫的身体和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其常聚集在幼苗、嫩叶、嫩茎和近地而的叶片上,取食寄主汁液。
(1)由题意可推测出蚜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
(2)如图甲,蚜虫正在吸食植物汁液,汁液来自于肉乙细胞结构中的[   ]   ,汁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在所示细胞中的[   ]   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答案】(1)节肢动物
(2)①;液泡;④;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叶绿体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图乙中:①液泡、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叶绿体、⑤细胞质、⑥细胞壁。
【解答】(1)由题意可知,蚜虫的身体和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可推测出蚜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2)植物细胞的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因此植物汁液来自于图乙中的①液泡;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植物汁液中的有机物主要在图乙所示细胞中的④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30.(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小明量取90毫升水,实验室中有图甲所示三种规格的量筒,小明应选择量程为   (选填“50mL”、“100mL”或“200mL”)的量筒,将水倒入量筒。液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体积是   。最后小明还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答案】100mL;88mL;胶头滴管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该选择比所测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该选择比所测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因为小科要量取90mL水,所以应该选择100mL的量筒。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相平,故此时水的体积是88mL;然后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加水至90毫升。
31.(2023七上·杭州期中)
(1)该同学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如图,总长度为   cm,铜丝的直径是   mm.
(2)用刻度尺测《科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01cm、26.00cm、26.02cm、26.32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   (选填“夏”或“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测量果将偏大.
【答案】(1)1.70;0.1
(2)取平均减小误差;26.01
(3)冬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刻度尺读数时,先看清一小格是多少,再数出共有多少格,记录数据是要注意准确值加估计值加单位。
【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0.70cm对齐,所以17圈的长度为L=10.70cm -9.00cm= 1.70cm,细铜丝的直径
(2)在长度测量中,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32.(2023七上·杭州期中)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道家庭被广泛使用,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1865年,英国人阿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水银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如图甲是现代使用体温计,其中的哪个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答:   (填“A”或“B”)。如图甲,请读出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
(2)如图乙,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A方向观察.这个原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观察工具使用的原理相同?答:   。
(3)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图丙是电子体温计,用它来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   (写出一条)。
【答案】(1)A;37.8℃
(2)放大镜
(3)水银体温计打碎后,水银有毒,对人体的有伤害,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体温计可以,因为体温计的下端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体温计读数时先看清每一小格的示数,再数清楚整数上有几个小格。
【解答】(1)水银体温计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中细而弯的玻璃管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图中的A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由图甲知道,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 示数在37往上8个小格,所以是37℃+0.8 ℃ 故体温计的示数是37.8℃。
(2)体温计和温度计的构造不同,具有特殊的构造,我们读数时,应该沿凸起方向向里看,即从A方向观察,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就是放大镜的原理。
(3)水银体温计打碎后,水银有毒,对人体的有伤害,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所以用电子体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
33.(2023七上·杭州期中)小强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据图问答: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加1滴   ;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益盖玻片;染色等六个步骤.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某同学使用某普通光学显微镜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使用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像清晰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
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适合
(3)A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请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⑥转动转换器
【答案】(1)生理盐水;盖片
(2)B
(3)⑤⑥③①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调节粗准焦螺旋是为了找到像,调细调焦旋钮是为了调节像的清晰度。
【解答】(1)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使物镜下降,为了物像清晰。B正确。
(3)视野A中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动到视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要⑤移动玻片;放大时用⑥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①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⑥③①。
34.(2023七上·杭州期中)材料一:1773年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让小笼进入胃里,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科学家观察到的现象是肉块明显变小。
材料二:普劳特研究发现胃内存在盐酸,认为分解食物的主要物质是盐酸.
材料三: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施旺经过实验和分析发现并证明,胃腺里有一种物质,将该物质与酸相混合.它分解肉类食物的能力远比酸的单独作用大得多。
材料四:1836年施旺将此物质从胃液中提取出来,并用氯化汞处理了提取物,终于制备出一种被证明是有效成分的沉淀物,取名为胃蛋白酶.
(1)材料一说明胃   (填“能”或“不能”)消化肉块.
(2)材料三证实了普劳特观点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施旺发现胃蛋白酶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填字母).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跟药品的选择无关
C.科学的发现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答案】(1)能
(2)错误
(3)当pH 约等于2时,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快,也最强。
(4)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胃液里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解答】(1)“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科学家观察到的现象是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说明了是胃进行化学消化。
(2)施旺经过实验和分析发胃蛋白溶液的pH现并证明,胃腺里有一种物质,将该物质与酸相混合,它分解肉类食物的能力远比酸的单独作用大得多,这充分说明了普劳特的观点是错误的。
(3)由图片中可以看出当pH 约等于2时,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快,也最强。
(4)施旺发现胃蛋白酶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研究必须持之以恒,考虑问题也要全面,应当坚持科学探索精神,不怕麻烦。
35.(2023七上·杭州期中)在白菜等十字花科疏菜的叶上,常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而在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上则看不到这种昆虫。菜青虫只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吗?
(1)小江设置对照实验为:用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与   进行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如图是实验材料放置的几种方式,其中只有丙能保持单一变量,请分别说出其他两种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
甲   :乙   。
(3)在实验进行到什么程度开始计数,需要下操作性定义。本实验中判断菜青虫取食的标准应是   。A.菜青虫离“叶片”比较近时B.菜青虫爬到了“叶片”上时C.菜青虫开始吃“叶片”时D.菜青虫把“叶片”吃完时
(4)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后,若要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
(2)图甲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是: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与菜青虫不等距;图乙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形状不同
(3)C
(4)还应设置重复组,多次实验,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证明结论。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1)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要求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为了控制单一量,实验用的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与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滤纸进行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图甲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是: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与菜青虫不等距;图乙放置方式影响变量单一的原因: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滤纸形状不同。
(3)在实验进行到什么程度时计数,计数时机设制的标准应开始从开始吃开始计时。故选:C。
(4)如果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要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还应设置重复组,多次实验,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证明结论。
36.(2023七上·杭州期中)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有多大呢?小珂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回形针30枚、量筒.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小珂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Ⅲ.将一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Ⅳ.计算一枚回形针的体积.
(1)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若不可行,请改正,   .
(2)改正后,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V=   .
(3)交流评价:关于步骤Ⅰ的操作对回形针的体积测量值的影响,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
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测量值会偏大
B.若回形针取出时有部分水带出,测量值会偏小
C.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测量值会偏大
D.步骤Ⅲ读数时仰视液面读数,测量值偏小
【答案】(1)不可行,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2)
(3)C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累积法常用于测量一些质量小,体积小,长度小的物体,通过测量一定数量的该物理量的值,再求平均以减少误差。
【解答】(1)由于一枚回形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无法读出与V不同的数值,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所以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故不可行。
(2)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为
(3)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即回形针没有完全浸没,测量值V2会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回形针取出时有部分水带出,对V1和V2都没有影响,所以测量值没有偏差,故B不符合题意;
C. 若回形针金属丝上有部分生锈,测量值V2会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若步骤 Ⅲ仰视读数,则测量值会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