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中。
1.(2023六下·夏津期末)耳石症是由于内耳半规管中的耳石脱落,造成旋转性眩晕等症状,由此体现出耳朵具有(  )作用。
A.维持平衡 B.保持美观 C.产生听觉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耳石症是由于内耳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后掉入前庭、半规管内,刺激内淋巴产生功能紊乱,所引发的一种眩晕性的疾病。由此体现出耳朵具有维持平衡作用。
2.(2023六下·夏津期末)晶状体浑浊影响光线通过,看不清东西的是(  )。
A.近视眼 B.白内障 C.干眼症
【答案】B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浑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
3.(2023六下·夏津期末)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  )。
A.风能和水能 B.太阳能 C.煤、石油和天然气
【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
4.(2023六下·夏津期末)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
A.动物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矿资源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者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的资源;有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动物资源、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5.(2023六下·夏津期末)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是(  )。
A.水星 B.海王星 C.木星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太阳系大家族成员按体积计算,由大到小顺序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所以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6.(2023六下·夏津期末)下列与我国载人空间站航天项目相符的名称是(  )。
A.神舟 B.夸父计划 C.天宫
【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我国载人空间站航天项目的名称是天宫。
7.(2023六下·夏津期末)给充电宝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
A.化学能 B.磁能 C.核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给充电宝充电时,将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8.(2023六下·夏津期末)(  )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北斗 B.伽利略 C.格洛纳斯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9.(2023六下·夏津期末)以下不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是(  )。
A.摆的运动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钻木取火、搓手取暖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摆的运动是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现象。
10.(2023六下·夏津期末)下列物品中(  )是有害垃圾。
A.旧报纸 B.废温度计 C.西瓜皮
【答案】B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废温度计属于有害垃圾;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西瓜皮属于厨余垃圾。
二、判断题。
11.(2023六下·夏津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人类主要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2023六下·夏津期末)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需要漱口是为了避免上次味道的干扰。(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测试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实验时,为了不干扰其他味道的测试,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漱口。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
13.(2023六下·夏津期末)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静止不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例如正在播放的电视是静止不动的,但发光的电视具有光能和声能。
14.(2023六下·夏津期末)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都与古代植物有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在燃烧时会转换为光能、热能或动能。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古代植物遗体渐渐被泥沙掩埋,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
15.(2023六下·夏津期末)小球的摆线越长摆的越快,摆线越短摆的越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所以小球的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16.(2023六下·夏津期末)核桃夹的制作材料普通,构造简单,不属于专用工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的发明是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完成某些任务需要专用工具,比如核桃夹是专门用来打开核桃的工具,使用核桃夹打开核桃省力而且能使核桃仁保持完整。
17.(2023六下·夏津期末)航天员出舱后活动需要借助通讯工具才能完成对话。(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航天员出舱工作时,必须通过需要借助通讯工具才能完成对话。
18.(2023六下·夏津期末)AI(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失业风险,因此应该取消。(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仿生机器人将具备更加高级的智能能力。AI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尽管AI的发展可能对一些传统岗位造成冲击,但它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所以不应该取消AI(人工智能)的发展。
19.(2023六下·夏津期末)星体间的距离太遥远,天文学家用亿千米作为距离单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恒星之间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20.(2023六下·夏津期末)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小行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大多分布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组成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目前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达到120437颗,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
三、填空题。
21.(2023六下·夏津期末)人耳中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答案】耳蜗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道传递声音到中耳,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22.(2023六下·夏津期末)地球是太阳系中从里向外数的第   颗行星,与其相邻的是   和   。
【答案】三;金星;火星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所以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太阳系中从里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与其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
23.(2023六下·夏津期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转换形式是将   转换为   、光能和   。
【答案】化学能;动能;热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转换形式是将化学能转换为动能、光能和热能。
24.(2023六下·夏津期末)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   的发明为标志,进入   时代。
【答案】蒸汽机;蒸汽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5.(2023六下·夏津期末)银河系是由   、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答案】恒星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2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26.(2023六下·夏津期末)   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
【答案】能量;能量转换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光。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运用。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
四、科学探究。
27.(2023六下·夏津期末)【实验名称】玻璃球击穿蒙杯口纸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被举高的玻璃小球具有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实验器材】纸杯、沙子、宣纸、玻璃球、皮筋等。
【实验过程】1.在纸杯的底部放上一些沙子,让纸杯重心下移,防止纸杯歪倒。2.在纸杯口上蒙上一块大于杯口面积的宣纸,用皮筋将蒙杯口的纸扎紧。3.在距离纸杯口竖直向上方向约30cm的位置将拿着的玻璃球自由下落,观察玻璃球高度和速度的变化以及纸杯上宣纸的变化。
(1)【实验结论】宣纸被玻璃球击穿,说明玻璃球具有   。玻璃球被举高具有   ,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   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变大,   转换为   。
(2)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转换的现象,请列举3个例子。
【答案】(1)能量;势能;势能;势能;动能
(2)汽车行驶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合理即可)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1)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所以通过玻璃球击穿蒙杯口纸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宣纸被玻璃球击穿,说明玻璃球具有动能。玻璃球被举高具有势能,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变大,势能转换为动能。
(2)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例如汽车行驶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五、科技与生活。
28.(2023六下·夏津期末)2023年4月,国内首列磁悬浮空轨列车在武汉成功试运行,使用了中国原始创新技术--永磁悬浮技术,标志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进入新阶段。
(1)在做物体“磁悬浮”实验时,用到的材料有:干电池、铜线、   。铜线绕制的线圈相当于列车的   。
(2)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   原理能够浮起来,使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力   ,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
(3)磁悬浮列车是未来交通发展的新方向,你能说一说这种新型交通方式与传统交通相比较具有哪些优势吗?
【答案】(1)磁铁;轨道
(2)异极相吸;减小
(3)环保、低耗、安全、高速(合理即可)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在做物体“磁悬浮”实验时,需要用到材料有:干电池、铜线、磁铁。实验方法:将铜丝绕成线圈,用来充当列车的轨道;把两组磁铁(相同的磁极)分别吸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用来充当磁悬浮列车。
(2)磁悬浮列车是运用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原理设计的。它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产生一种吸力或斥力使列车悬浮,使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
(3)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的优点,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安全性也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9.(2023六下·夏津期末)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全部任务乘坐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中国航天事业在载人航天、月球探索、空间站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请完成以下有关知识。
(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   乘坐神舟   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发射成功,标志我国在深空探测的空间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
(4)2022年11月3日,   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是人类迈向太空非常重要的一步。
【答案】(1)东方红一号
(2)杨利伟;五
(3)嫦娥一号
(4)梦天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这也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我国在深空探测的空间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
(4)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是人类迈向太空非常重要的一步。
1 /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中。
1.(2023六下·夏津期末)耳石症是由于内耳半规管中的耳石脱落,造成旋转性眩晕等症状,由此体现出耳朵具有(  )作用。
A.维持平衡 B.保持美观 C.产生听觉
2.(2023六下·夏津期末)晶状体浑浊影响光线通过,看不清东西的是(  )。
A.近视眼 B.白内障 C.干眼症
3.(2023六下·夏津期末)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  )。
A.风能和水能 B.太阳能 C.煤、石油和天然气
4.(2023六下·夏津期末)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
A.动物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矿资源
5.(2023六下·夏津期末)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是(  )。
A.水星 B.海王星 C.木星
6.(2023六下·夏津期末)下列与我国载人空间站航天项目相符的名称是(  )。
A.神舟 B.夸父计划 C.天宫
7.(2023六下·夏津期末)给充电宝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
A.化学能 B.磁能 C.核能
8.(2023六下·夏津期末)(  )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北斗 B.伽利略 C.格洛纳斯
9.(2023六下·夏津期末)以下不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是(  )。
A.摆的运动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10.(2023六下·夏津期末)下列物品中(  )是有害垃圾。
A.旧报纸 B.废温度计 C.西瓜皮
二、判断题。
11.(2023六下·夏津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12.(2023六下·夏津期末)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需要漱口是为了避免上次味道的干扰。(  )
13.(2023六下·夏津期末)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
14.(2023六下·夏津期末)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都与古代植物有关。(  )
15.(2023六下·夏津期末)小球的摆线越长摆的越快,摆线越短摆的越慢。(  )
16.(2023六下·夏津期末)核桃夹的制作材料普通,构造简单,不属于专用工具(  )
17.(2023六下·夏津期末)航天员出舱后活动需要借助通讯工具才能完成对话。(  )
18.(2023六下·夏津期末)AI(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失业风险,因此应该取消。(  )
19.(2023六下·夏津期末)星体间的距离太遥远,天文学家用亿千米作为距离单位。(  )
20.(2023六下·夏津期末)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
三、填空题。
21.(2023六下·夏津期末)人耳中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22.(2023六下·夏津期末)地球是太阳系中从里向外数的第   颗行星,与其相邻的是   和   。
23.(2023六下·夏津期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转换形式是将   转换为   、光能和   。
24.(2023六下·夏津期末)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   的发明为标志,进入   时代。
25.(2023六下·夏津期末)银河系是由   、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26.(2023六下·夏津期末)   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
四、科学探究。
27.(2023六下·夏津期末)【实验名称】玻璃球击穿蒙杯口纸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被举高的玻璃小球具有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实验器材】纸杯、沙子、宣纸、玻璃球、皮筋等。
【实验过程】1.在纸杯的底部放上一些沙子,让纸杯重心下移,防止纸杯歪倒。2.在纸杯口上蒙上一块大于杯口面积的宣纸,用皮筋将蒙杯口的纸扎紧。3.在距离纸杯口竖直向上方向约30cm的位置将拿着的玻璃球自由下落,观察玻璃球高度和速度的变化以及纸杯上宣纸的变化。
(1)【实验结论】宣纸被玻璃球击穿,说明玻璃球具有   。玻璃球被举高具有   ,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   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变大,   转换为   。
(2)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转换的现象,请列举3个例子。
五、科技与生活。
28.(2023六下·夏津期末)2023年4月,国内首列磁悬浮空轨列车在武汉成功试运行,使用了中国原始创新技术--永磁悬浮技术,标志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进入新阶段。
(1)在做物体“磁悬浮”实验时,用到的材料有:干电池、铜线、   。铜线绕制的线圈相当于列车的   。
(2)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   原理能够浮起来,使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力   ,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
(3)磁悬浮列车是未来交通发展的新方向,你能说一说这种新型交通方式与传统交通相比较具有哪些优势吗?
29.(2023六下·夏津期末)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全部任务乘坐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中国航天事业在载人航天、月球探索、空间站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请完成以下有关知识。
(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宇航员   乘坐神舟   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发射成功,标志我国在深空探测的空间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
(4)2022年11月3日,   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是人类迈向太空非常重要的一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耳石症是由于内耳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后掉入前庭、半规管内,刺激内淋巴产生功能紊乱,所引发的一种眩晕性的疾病。由此体现出耳朵具有维持平衡作用。
2.【答案】B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浑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
3.【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
4.【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者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的资源;有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动物资源、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5.【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太阳系大家族成员按体积计算,由大到小顺序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所以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6.【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我国载人空间站航天项目的名称是天宫。
7.【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给充电宝充电时,将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8.【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9.【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钻木取火、搓手取暖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摆的运动是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现象。
10.【答案】B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废温度计属于有害垃圾;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西瓜皮属于厨余垃圾。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人类主要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测试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实验时,为了不干扰其他味道的测试,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漱口。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静止不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例如正在播放的电视是静止不动的,但发光的电视具有光能和声能。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在燃烧时会转换为光能、热能或动能。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作用后转变成的固体可燃矿产。古代植物遗体渐渐被泥沙掩埋,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煤。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所以小球的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的发明是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完成某些任务需要专用工具,比如核桃夹是专门用来打开核桃的工具,使用核桃夹打开核桃省力而且能使核桃仁保持完整。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当航天员出舱工作时,必须通过需要借助通讯工具才能完成对话。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仿生机器人将具备更加高级的智能能力。AI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尽管AI的发展可能对一些传统岗位造成冲击,但它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所以不应该取消AI(人工智能)的发展。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恒星之间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小行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大多分布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组成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目前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达到120437颗,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
21.【答案】耳蜗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道传递声音到中耳,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22.【答案】三;金星;火星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所以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太阳系中从里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与其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
23.【答案】化学能;动能;热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能量转换形式是将化学能转换为动能、光能和热能。
24.【答案】蒸汽机;蒸汽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5.【答案】恒星
【知识点】银河系
【解析】【分析】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2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26.【答案】能量;能量转换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光。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运用。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
27.【答案】(1)能量;势能;势能;势能;动能
(2)汽车行驶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合理即可)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1)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所以通过玻璃球击穿蒙杯口纸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宣纸被玻璃球击穿,说明玻璃球具有动能。玻璃球被举高具有势能,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变大,势能转换为动能。
(2)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例如汽车行驶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28.【答案】(1)磁铁;轨道
(2)异极相吸;减小
(3)环保、低耗、安全、高速(合理即可)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在做物体“磁悬浮”实验时,需要用到材料有:干电池、铜线、磁铁。实验方法:将铜丝绕成线圈,用来充当列车的轨道;把两组磁铁(相同的磁极)分别吸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用来充当磁悬浮列车。
(2)磁悬浮列车是运用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原理设计的。它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产生一种吸力或斥力使列车悬浮,使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力减小,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
(3)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的优点,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安全性也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9.【答案】(1)东方红一号
(2)杨利伟;五
(3)嫦娥一号
(4)梦天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这也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3年10月15日我国的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3)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我国在深空探测的空间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
(4)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是人类迈向太空非常重要的一步。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