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梁思成
1.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 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3. 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梁思成(1901—1972)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后主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
主要著作《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知人论世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梁启超
林徽因
林洙
梁思成
夫妻
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后育有梁从诫、梁再冰
夫妻(师生)
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第一任
第二任
人物关系
父子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
文体知识
科普说明文
定义: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等
表达方式
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
语言特点
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说明对象
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一)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3-13)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14-17)
(四)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18-20)
文本探究
1. 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
(1)地域分布(空间):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广
(2)历史跨度(时间):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近代。——久
文本探究
2. 找找九大基本特征中的关键词,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
1. 个别建筑构成
2. 群体建筑构成
3. 结构方法
4. 斗拱
5. 举折,举架
6. 屋顶
7. 颜色——朱红
8. 部件的装饰作用
9.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结构方法
总体特征
文本探究
3. 阅读4-5段思考: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有哪些?
(1)个别建筑构成: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2)群体建筑构成: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由从,有“户外的空间”。
(1)个别的建筑物
屋顶
房屋
台基
文本探究
3. 阅读4-5段思考: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有哪些?
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2)群体建筑构成
讲平面布局,左右呈轴对称(符合东方审美),主要房屋朝南(便于采光),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主仆分居,功能各异),有“户外的空间”。
文本探究
4. 阅读6-9段思考: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结构方法: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取材方便、抗震、易加工)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置极为自由)。是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的优点。
(4)斗拱
斗拱:“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处在横梁与立柱之间,(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可以承托其他结构,同时具有装饰作用),是中国建筑最显著特征之一。
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5)举折、举架
(6)屋顶的装饰作用:四角翘起(灵动、具有壮丽的装饰性,便于采光,缓冲排水),“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文本探究
5. 阅读10-13段思考:中国建筑的装饰特点有哪些?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7)颜色: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的主要颜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是世界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华丽美观威严)
(8)部件的装饰作用: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美观、文化传承)
垂脊吻
瓦当
门环
霸王拳
瓦当
三福云
(8)材料的装饰作用: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文化载体)
彩漆
木刻
浮雕琉璃有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个别建筑构成
2.群体建筑构成
3.结构方法
4.斗拱
5.举折、举架
6.屋顶
8.部件的装饰作用
9.材料的装饰作用
7.颜色
总体特征
结构特征
外观装饰
整体
(主)
局部
(次)
文本探究
6. 作者在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如“装饰部分”
引用: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打比方:墙壁比作“帷幕”
摹状貌:斗拱、举折、举架
作比较: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
下定义:举折、斗拱
作诠释:分析“个别建筑物”
探讨
“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这些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
中国建筑的文法
文中,作者用语言学的概念来归纳总结建筑的特点,请从比喻的角度完成下表,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的含义。
文本探究
语言和文学 比喻 建筑 作用及意义
语言和文学 比喻 建筑 作用及意义
词汇
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中国“文章”
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建筑的法式、规则和惯例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体现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按照中国建筑的规则和惯例建造出的建筑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阐述建筑的“文章”构成原理,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中国建筑的独特个性。
法国凯旋门
中国牌楼
中国天坛
罗马园亭
热河普陀拉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天坛
罗马教堂
北京牌坊楼
罗马的凯旋门
亚历山大纪念柱
华表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因为相通,所以可译;
因为个性,所以多彩。
分析第四部分:联系课文第20段并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
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抚砖痛哭。
写作目的:
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呼吁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建议古为今用。
梁思成语录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曾说:“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财富,我们不仅要保护,还要传承,还要发扬,这才是我们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担当。
梁思成古建筑手稿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像梁思成先生这样的守护者、传承者,我想我们应该记得这些守护者、传承者,并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