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的背景、具体方针。
时空观念 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20世纪50年代外交走向成熟及主要成就。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认识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外交理念的发展。
家国情怀 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
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基础认知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___________。
3.内容: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_____”三条方针。
(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______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______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______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4.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
①中国首先与____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_____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_________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_______”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____级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__________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____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3)20世纪70年代
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___级。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_____,中日正式建交。
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
(1)中共_______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2)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________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成就
(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_____。
(3)世纪之交,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___问题。
(4)1997年12月,中国与____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5)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6)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___________条约》,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
(7)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______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
(8)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_______”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9)中国还积极参与以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_____外交思想。
2.成就
(1)中国拓宽与___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______、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3)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____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4)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_______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5)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_____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
(6)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也相继出台。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
(7)中国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___方案。
①在___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②中国积极促进______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③中国倡议和推动的“______”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④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___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______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3.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深化探究
探究一 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材料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
提示:(1) 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
(2) 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国家反共反华的局势。
(3)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4)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
探究二 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包容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2.意义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探究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③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①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②中国方面: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①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
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
探究四 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
提示:(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日益扩大。
(2)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外交成就,其原因主要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取得的累累硕果, 无不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
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③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中国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
1.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纪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答案】C 
2.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C
3.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答案】D
4. 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80年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一边倒”政策
【答案】A 
5.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