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习目标】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重点难点】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难点:专制王权在近代西方民族国际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问题导学】1. 近代专制王权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表现。2.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表现和特征分别是什么?3. 国际法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发展的?有何影响?4.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5. 外交制度为何建立,有何影响?6. 维也纳体系如何建立的,有何影响?7. 简述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8. 简述国际联盟的性质及影响。9. 简述《非战公约》的内容。10. 简述《联合国宪章》的内容。【历史概念】等级君主制和君主专制的区别为:等级君主制,所谓等级就是把参政的人分为三部分,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他们共同组成的议会将制约王权,王权是有限制的,这种权利主要表现为财政权,议会掌控中全国的税收。而君主专制中,国王的权利加强,议会只是摆设,大小事务以国王的意志为主,举个例子,法兰西斯一世颁布诏令时常常以“朕即是国家“为结束语,君权不受限。专制王权国家:是指国家社会形态,国王独裁,可是国家不一定是单一民族,也可以是多民族,譬如沙皇俄国,中国历史各朝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成员的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等。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但是,其旨在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史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6分)【答案】作用: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随堂练习】1、(2022·菏泽期末)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答案】B【解析】据材料“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学习本民族语言,这有利于国家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增强,故选B项;“日益紧张”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与国王权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学习本民族语言,并未反映国家统一,排除D项。2、(2022·滨州期末)法国政治家博丹(1530—1596年)主张国家是拥有最高主权的由若干家庭及其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该主张(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答案】D【解析】据材料“主权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可知,博丹认为主权至高无上,而国家拥有最高主权,因此该主张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选D项;主权至高无上是共识,并非只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愿望,排除A项;材料的核心是强调主权至上,并未反映这一主张的实际影响,无法体现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排除B项;主权至上理论与重商主义思想无关,排除C项。3、(2022·胶州期中)有学者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 B.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C.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 D.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可知,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的局面不能持久稳定,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初步形成,但与材料问题无关,排除C项;D项是表象,而不是根源,排除D项。4、(2022·临沂期末)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A.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B.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主动的融入全球化 D.重视国际条约的签订【答案】A【解析】据材料“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可知,清政府对开放通商口岸、赔款等破坏国家主权的行为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夷人见皇帝的行为,体现了清政府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故选A项;材料旨在强调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非主动愿意融入全球化,C项表述有问题,排除C项;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5、(2022·湖南期末)《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答案】A【解析】据材料“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可知各国仍然以维护本国利益为主,《非战公约》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故选A项;《非战公约》并未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排除B项;材料强调《非战公约》的局限性,而不是其进步意义,排除C项;材料强调《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制止战争,而不是尊重各国主权,排除D项。6、(2021·山东高考)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答案】B【解析】上述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几乎都包含经济或者政治的内容,而且“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结盟”、“海洋法”等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所以说明其目标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B项;上述文件名称有关于经济的,也有关于政治的,所以不能说其目标不只是经济合作,排除A项;上述文件的名称里面只有两个里面有“民族独立”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中的文件表达出的目标是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且不结盟运动属于国际政治组织,不属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排除D项。7、启蒙思想家们一致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意识。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淡化了祖国观念B.民族国家观念自古就有C.近代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专制与祖国是彼此对立的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途径 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D.确立了近代国际关系的格局9、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 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 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10、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这场战争被称作最后一场宗教战争,也被称为第一场国家间战争,这是因为A.建立以大国协调和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B.此后欧洲国家间的重要战争以捍卫国家利益的名义发起C.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并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D.建立起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知识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