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郑州市、周口市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理科综合试题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I 35.5 Se 79 Te 127.6 Pb 2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牛奶富含乳清蛋白、乳糖、钙元素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乳清蛋白合成后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舒化奶是将牛奶中的乳糖降解为单糖,适于乳糖不耐症人群C.利用乳酸菌制作成的酸奶,所含物质的种类和能量都将提高D.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人体对牛奶中钙元素的吸收2.1897年,科学家将酵母细胞破碎,所得提取物可将糖转化为乙醇和CO2,该成果推动了酶学的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细胞的生物膜保持了细胞和细胞器的独立性,不能相互转化B.用差速离心法可依次分离出提取物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C.破碎的酵母细胞适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可以进行膜成分分析D.酵母细胞提取物将糖转化为乙醇的过程需要细胞器和酶的参与3.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预防流感的措施。流感病毒极易突变,流感疫苗需要根据流行毒株不断更新。为研发广谱且高效的流感疫苗,科研人员尝试将不同流感毒株共有的某种抗原蛋白片段展示在T4噬菌体衣壳表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灭活或减毒的流感病毒制成流感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相应抗体B.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病毒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广谱型流感疫苗是利用流感病毒容易改变的抗原蛋白诱发免疫反应D.若使T4噬菌体表面携带抗原蛋白,需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中4.唐朝设立的路树制度强调多层次乔灌搭配。如今,郑州城区多以悬铃木为行道树种,种植时常搭配灌木和草本,形成了多层次的种植模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可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了解该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②乔木、灌木和草本之间竞争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③通过城市绿化可增加植被面积,进而增大生态足迹④悬铃木搭配其他灌木和草本种植,在空间上形成了垂直结构⑤悬铃木搭配其他物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⑥悬铃木年轮呈季节周期性变化,可用于了解其种群年龄结构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⑤ D.①②③⑤5.某作物的穗分枝正常和穗分枝减少由两对等位基因A / a、B / b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穗分枝正常:穗分枝减少=15:1。现利用甲(AABB )、乙(aaBb )、丙(aabb)三种植株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穗分枝正常的基因型有8种,aabb植株的表型为穗分枝减少B.甲与乙或甲与丙杂交,两组后代植株的表型均为穗分枝正常C.乙与丙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穗分枝正常:穗分枝减少=3:5D.甲与乙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穗分枝正常植株中纯合子占比为12/316.研究人员对小鼠脾细胞进行悬浮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液变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培养液pH值降低、微生物污染、未及时更换培养液等。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pH值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未添加缓冲液或CO2培养箱的气体含量比例异常B.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对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液的灭菌不彻底C.未及时更换培养液可能会导致代谢产物的积累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不充足D.培养液变黄的原因还可能是悬浮培养过程中未使用胰蛋白酶处理脾细胞7.中国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美术的艺术珍品,在其创作过程中要使用笔、墨、纸绢、颜料、胶矾水等。胶矾水主要成分是明胶和明矾,用于“生宣熟化”和“三矾九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宣熟化”工艺中明矾水解得到的AI(OH)3胶体可促进明胶的凝聚B.纸、绢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绘制工笔画使用的矿物颜料石青[主要成分为Cu3(OH)2(CO3)2]耐酸碱腐蚀D.绘制工笔画使用的油烟墨的主要成分炭黑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利于绘画保存8.某种聚甲基水杨酸衍生物G是药物递送的良好载体,其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B.聚合物G有两种含氧官能团C.化合物F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两种D.化合物E在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两种盐9.CF4是电解铝烟气的主要组分之一,属于强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指数为CO2的7390倍。我国科学家用Ga /Al2O3作为催化剂实现了CF4 100%催化水解,其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反应为CF4+2H2O=CO2+4HFB.Ga /Al2O3不能改变总反应的△HC.反应过程中,Ga-F、C-F键既有断裂又有形成D.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小分子包含两种非极性分子10.根据实验操作、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片并振荡 溶液变绿色 金属活动性:Fe > CuB 向Na2SO3固体中加入浓HNO3,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 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S> SiC 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Br- 先出现浅黄色沉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Ksp( AgBr )< Ksp (Ag2CrO4)D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至室温后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发生了水解11.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锂硫电池集成,可实现太阳能直接对锂硫电池充电,其原理如图1所示。碳电极为共享电极,导电玻璃FTO基底上涂TiO2作为电子传输层。充电时,钙钛矿层吸收太阳光产生光生电子(e-)和空穴(h+),分离后输送到两个电极上。一种钙钛矿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已知a = b = c =0.569 nm,α=β=γ=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共享碳电极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负极B.锂硫电池放电时,Li+由含硫层迁移至金属锂电极C.充电时,共享碳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xS8+16e-=8Sx2-D.该钙钛矿晶体的密度为12.某铜(Ⅱ)配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元素X和Y均位于第二周期,X的第一电离能低于同周期相邻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电子排布是半充满状态,Z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共有9种空间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简单氢化物的键角:X > YB.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Z < X < YC.X、Y、Z的最简单氢化物均存在分子间氢键D.该配合物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13.某学习小组探究利用强碱准确滴定强酸和弱酸混合溶液中强酸的可能性,以0.10 mol·L-1 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HCl和HA混合溶液为例(HA代表Ka不同的任意弱酸)。HCl滴定百分比x、分布系数δ( A-)随pH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δ( A-)=,1g2=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对应酸的电离常数: II < IIIB.a点的纵坐标约为0.67C.b 点处存在如下关系:c (Na+)=c (Cl-)+c (HA)D.甲基橙作指示剂,Ka(HA)大于10-7.9时,即可准确滴定混合溶液中的HCl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两束光M、N以相同入射角由空气入射到水中,折射角分别为α和β,已知α >β,则在水中A.M 光的折射率大于N光B.M 光的频率大于N光C.M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N光D.M 光的波长小于N光15.扇车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已广泛被用来清选谷物。谷物从扇车上端的进谷口进入分离仓,分离仓右端有一鼓风机提供稳定气流,从而将谷物中的秕粒a(枇粒为不饱满的谷粒,质量较轻)和饱粒b分开。若所有谷粒进入分离仓时,在水平方向获得的动量相同。之后所有谷粒受到气流的水平作用力可视为相同。下图中虚线分别表示a、b谷粒的轨迹, Fa、Fb为相应谷粒所受的合外力。下列四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16.如图所示,两根长直导线a、b垂直放置,彼此绝缘,分别通有大小相同电流I0。固定的刚性正方形线圈MNPQ通有电流I,MN到a的距离与MQ到b的距离相等,线圈与导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其周围某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该点到长直导线的距离成反比;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若移走导线a,则此时线圈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A.F,方向向左 B.F,方向向右C.F,方向向左 D.F,方向向右17.卫星通话依托多颗地球卫星进行信号传输。若赤道上空运行有3颗高度相同的卫星,其信号刚好能够覆盖整个赤道。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重力加速度g取9.8m/s2。则卫星绕赤道运行的速度约为A.3.9 km / s B.5.6 km / sC.7.9 km / s D.11.2 km / s18.如图所示,假设沿地球直径凿通一条隧道,把一小球从地面S点静止释放,小球在隧道内的运动可视为简谐振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小球经过O点时开始计时,由O向S运动,经t0时间第1次过P点(P点图中未标出),再经2t0时间又过该点。则A.小球振动的周期为6t0B.O到P的距离为RC.小球第3次过P点所需的时间为10t0D.由S到O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逐渐增大19.质量M =2.0kg、长度L =1.0m的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右端静置一质量m =1.0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如图(a)所示。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F-t 图像如图(b)所示。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0.3,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A.6s末,物块刚好与木板分离B.0~4s内,物块与木板不发生相对滑动C.0~6s内,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4~6s内,拉力F做功等于物块与木板系统动能增量20.如图是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简化模型。两组匝数相等的副线圈上下对称分布,在ab端输入稳定的正弦式交流电,电压有效值为Uab,cd间输出电压有效值为Ucd。初始时,铁芯两端与副线圈平齐,铁芯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有一端留在副线圈内,则铁芯A.向上移动,Ucd减小B.向下移动,Ucd增大C.静止不动,增大Uab则Ucd不变D.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增大Uab则Ucd减小21.如图,容积为V0的汽缸竖直放置,导热良好,右上端有一阀门连接抽气孔。汽缸内有一活塞,初始时位于汽缸底部高度处,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温度为T0的理想气体。现将活塞上方缓慢抽至真空并关闭阀门,然后缓慢加热活塞下方气体。已知大气压强为p0,活塞产生的压强为p0,活塞体积不计,忽略活塞与汽缸之间摩擦。则在加热过程中A.开始时,活塞下方体积为V0B.温度从T0升至15T0,气体对外做功为p0V0C.温度升至2T0,时,气体压强为p0D.温度升至3T0,时,气体压强为p0三、非选择题:共174分。22.(8分) 如图(a)所示,某学生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主要有光电门、下端悬挂砝码的栅栏、安装杆、夹子等。栅栏由不透明带和透明带交替组成,每组宽度(不透明带和透明带宽度之和)为5cm,栅栏底部边缘位于光电门的正上方。开始实验时,单击计时按钮,计时器开始工作,使砝码带动栅栏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每当不透明带下边缘刚好通过光电门时,连接的计算机记下每个开始遮光的时刻tn,第n组栅栏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记为,所得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答题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完善表中第3、4列缺失的数据,分别为 和 ;(2)图(b)是根据表中数据所作的-t图线,则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m/s223 .(10分)为测量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的阻值,某学生小组设计如下实验。(1)先用欧姆表粗测该电阻丝的阻值,选用的欧姆档为“×1Ω”,测量结果如图(a)所示,则电阻丝的阻值为 Ω。(2)为了更精确测量电阻丝阻值大小,设计图(b)所示电路。所用实验器材有:电源E0电动势0~4.5V可调,内阻不计)、标准电池EN(电动势1.0186 V )、灵敏电流计G(阻值约100Ω)、电流表(量程0~200mA,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1、可变电阻R2(阻值0~10Ω)、探针(一端连灵敏电流计,另一端连电阻丝)、米尺、开关S1和S2、导线若干。(3)实验步骤如下:①首先将E0 调至较小,闭合开关S1;②将探针置于电阻丝中间位置附近, R2调至最大值。试触开关S2,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如果指针偏转,则改变E0 大小或探针的位置,反复调节直到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0。此时 ,Uac EN(填“>”、“=”或“<”);③当灵敏电流计中通以d向c方向的电流时,指针会向右偏转。若某次测量时,指针向左偏转,则E0要调_____(填“大”或“小”),或者将探针向 (填“左”或“右”)滑动;④某次测量时,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0,电流表示数为100mA,此时测得探针到电阻丝a端的长度为53.0 cm,电阻丝总长度为100.0cm,则电阻丝的阻值为 Ω(保留3位有效数字)。24 .(10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由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经多次与地面碰撞后,最终静止在地面上。已知小球与地面的碰撞为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记为g,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空气阻力视为恒定,大小为0.6mg。求小球(1)从抛出到静止所经历的总路程;(2)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的时间之比。25.(14分)有多个相同矩形闭合线圈(线圈1,线圈2,线圈3,…)固定在一绝缘杆上。每个线圈电阻为R,相互靠近排列、彼此绝缘,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可忽略。线圈和绝缘杆的总质量为m,每个线圈的长边长为L,如图所示。现将整个装置静置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在以MN为边界的斜面下方存在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开始时线圈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下滑过程中线圈长边始终与MN平行。已知线圈1刚进磁场瞬间的加速度为未进入磁场时的3倍,线圈进入磁场t0时间后开始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取g,求(1)开始时线圈1下边缘与MN的距离;(2)从线圈1刚进入磁场到开始做匀速运动过程中,线圈和绝缘杆所受的平均作用力。26.(20分)图(a)为一种测量带电微粒速率分布的实验装置。图中直径为D的竖直圆筒壁上有一竖直狭缝S,高度为h,宽度忽略不计。紧贴圆筒内壁固定有高度为 H ( H >h)的半圆柱面收集板,用于收集带电微粒;板的一竖直边紧贴狭缝S,上边与狭缝S上端对齐,上边缘远离狭缝的顶点为P点,另有一距P点弧长为l的点Q,俯视图如图(b)所示。圆筒内存在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令圆筒以角速度ω绕中心轴顺时针转动,同时由微粒源产生的微粒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率射入圆筒,微粒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 ( q >0),忽略微粒自身的重力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1)求Q点所在竖直线上收集到的微粒中,入射速率最大的微粒下落的距离;(2)为了确保收集板任一竖直线上收集到的微粒速率相同,并且能收集到所有该速率的微粒,求圆筒转动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27.(14分) Cu2O主要在玻璃、搪瓷工业中作红色颜料。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化学中重要的物理常数。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电化学合成Cu2O并采用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夹持装置略)。 实验步骤为: I.向烧杯中加入pH为12(用NaOH溶液调节)的2mol·L-1NaCl溶液。向50 mL聚四氟乙烯滴定管(作为量气管用)中加满上述NaCl溶液,然后将其倒置在烧杯中,调节液面高度,读出量气管中液面位置V1。 II.用砂纸打磨Cu片表面,洗涤干净,用滤纸擦干后插入烧杯内。 III.取一段Cu线,把Cu线一端的绝缘层剥掉并弯成螺旋状,插入量气管的倒口中。 Ⅳ.将 Cu 片和 Cu 线分别连接恒电流仪的两极,进行电解实验。 V.电解结束后,读出量气管中液面位置V2,离心分离出烧杯中的Cu2O固体,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回答下列问题:(1)量气管不采用酸式滴定管的原因是 。该小组进行了多次平行实验,在每次实验中,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V1应尽可能控制在同一位置,目的是 。(2)步骤II中,Cu片打磨前,表面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3)步骤III中,Cu 线裸露部分应全部放在量气管内,目的是 。(4)电解时,Cu片附近首先析出白色的CuCl,进而转化为Cu2O。该条件下CuCl转化为Cu2O的离子方程式为 。(5)某次实验,电解电流为100.0mA,电解时间为722s,测量的体积折合成H2的物质的量为3.70×10-4 mol,则NA值为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保留2位小数,已知单个电子的电量约为1.60×10-19C)。(6)步骤V中,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Cl-来判断洗涤是否完成。检测的方法是 。(7)为进一步探究产物Cu2O的化学性质,该小组将Cu2O固体加入到氨水中,观察到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之后溶液在空气中变为深蓝色。已知无色溶液中含有[Cu (NH3)2]OH,则深蓝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28.(14分) 碲(Te)是半导体、红外探测等领域的重要战略元素。从阳极泥或冶炼烟尘中提取的粗二氧化碲中含有SeO2、PbO、CuO等杂质。一种由粗二氧化碲提取纯碲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浸出”步骤中,碲和硒两种元素分别转化为TeCl4和 SeCl4。浸出温度控制在65℃左右,当温度超过80℃时,碲的浸出率会小幅降低。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2) TeCl4的沸点(387℃)高于 SeCl4的沸点(191.4℃),原因是 。(3)“净化”步骤中产生的滤渣主要含 (写化学式)和少量硒单质。(4)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G =△ H-T△S。SO2还原TeCl4和 SeCl4的△G 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还原除杂”步骤的温度不宜超过该步骤控制在此温度以下的原因是 。(5)“还原”步骤中产生碲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6)“还原”后的酸性还原尾液中含有少量未被还原的碲,加入还原剂R进行“尾还原”,可以产生粗碲,提高碲的回收率。综合还原效率、工艺成本和环保因素,最合适的还原剂是 (填标号)。 A.铁粉 B.氢气 C.硫化钠29.(15分) CO2通过不同方式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其中CO2加氢转化为二甲醚(CH3OCH3)是常见的一种方式,其反应过程如下: I.CO2 ( g )+3H2 ( g ) CH3OH ( g )+ H2O ( g ) △H1=-49.1 kJ · mol-1 II.CO2 ( g )+H2 ( g ) CO ( g )+H2O ( g ) △H2=+41.2 kJ · mol-1 III.2CH3OH ( g ) CH3OCH3 ( g )+H2O ( g ) △H3=-23.4 kJ · mol-1回答下列问题:(1)CO2加氢制CH3OCH3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进料比n (H2): n (CO2)=3:1时,不同压强下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①四条曲线对应压强 p1、P2、P3和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判断依据是 。②压强为p1时,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原因是 。(3)图1中,当反应温度高于350℃时几条曲线重合,说明此时的转化率不受压强影响,原因是 。(4)反应II和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InKx)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表示反应 II 的曲线为 (填“ a ”或“ b”)。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体系中通入1 mol CO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CO2转化率为50%,CH3OH为0.07 mol,该条件下生成的CO可以忽略不计,则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 mol ,CO2加氢制 CH3OCH3的反应用摩尔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 (列出计算式)。(已知反应aA(g)+bB(g)cC(g)+dD(g)的Kx=,物质 i 的摩尔分数。)30.(15分) Isoflucypram(化合物J)是一种新型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条锈病、叶枯病等,可提高谷物产量和品质。以下为其合成路线之一(部分反应条件已简化)。回答下列问题:(1) A的化学名称是 。(2) A转变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的结构简式为 ,其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4) G的结构简式为 。(5) H与I反应生成J的反应类型为 。(6)在F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 种;①含有手性碳原子; ②含有酮羰基; ③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1:3:3的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31.(10分)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一种调控光合作用的环境信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先转化为储存在 与 中的化学能,之后在 (场所)中进一步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光照条件下,光信号可通过光敏色素等光受体调控 K+转运蛋白,使保卫细胞膨胀,进而引起气孔开启。推测保卫细胞膨胀的机制是 。(3)暗反应过程需要Rubisco蛋白的参与,光信号可通过光敏色素等光受体提高细胞核中 水平,进而可增加Rubisco蛋白的含量。(4)短时间黑暗处理后,将植物再次转移到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起初很低,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升高,其原因可能为 (答出2点即可)。32.(11分)人在惊慌、恐惧时表现出打寒颤、出冷汗、心率加速、呼吸加快、警觉性提高等应激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应激反应时,机体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多。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上受体 ,发挥其作用。(2)上述应激反应中打寒颤使产热 。皮肤散热有多种方式,汗腺产生汗液进行散热的方式为_______散热。(3)小鼠在应激反应时会出现抓挠鼠笼、咬尾等行为。为验证恐惧噪音环境中的小鼠会出现应激反应,请以若干只小鼠为实验材料,从观察小鼠行为和检测激素水平进行实验设计,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33.(10分) 褐飞虱是亚洲水稻生产中极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其取食过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农药的频繁使用会对耐药的褐飞虱进行选择。为保护环境并有效地控制虫害,可使用 (化学物质)扰乱雌雄交配。除此之外,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还可以用于 ,例如养鸡场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2)褐飞虱种群的爆发和流行有利于水稻形成新的抗性机制,褐飞虱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因水稻抗性的形成发生相应改变。这种现象属于 。(3)褐飞虱的口针在唾液的帮助下更易穿刺水稻细胞壁。推测其唾液中含有 。(4)研究发现某抗虫水稻在褐飞虱取食时,水稻体内胼胝质合成增加并沉积到筛板上封堵胞间连丝,形成栓塞。推测其抗虫机制为 。34.(11分) 某作物的矮秆和高秆由一对等位基因A / a控制,感病和抗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 / 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将矮秆感病植株和高秆抗病植株杂交,F1均为矮秆感病,F1自交得F2。为选育既抗倒伏又抗病的优良品种,科研人员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开展研究,对部分样本进行检测并得到如下电泳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可产生等位基因,使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基因A和a(或B和b)后进行电泳鉴定,结果如图1,所得条带并不相同,其原因是 。(2)提取F2中样本1、2、3三个单株的DNA,同时扩增A / a和B / b两对等位基因的DNA片段,用限制酶酶切后进行电泳鉴定,结果如图2。F2中样本1、2、3的基因型分别是 、 和 。其中样本 最符合科研人员的育种要求。(3)样本1单株自交的后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占比为 。(4)与传统育种相比,上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节省育种时间的原因是 。35.(12分) 血管为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M蛋白是人体内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药物。将控制M蛋白合成的基因m导入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可获得大量M蛋白。下图为酵母表达载体(质粒K)的示意图( Sac I、EcoR I、Not I、Sal I为限制酶切割位点,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均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5'- AOX位于基因的上游,紧邻转录起始位点,该结构最可能是 。(2)已知基因m中无上述任一限制酶切割位点。为提高连接效率并保证基因m和载体的正确连接,对基因m进行PCR扩增时,需在基因m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 限制酶切割位点。(3)将PCR扩增获得的基因m与酶切后的质粒K进行连接,构建基因m的表达载体。随后,将酶切后的质粒K ( a组)与构建的表达载体(b组)分别转入大肠杆菌,并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已知未环化的质粒会被大肠杆菌核酸酶水解,若a组与b组培养基中均有菌落产生,a组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杂菌污染或 (答出1点即可)。由此推测,b组培养基上的菌落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基因m。(4)将构建成功的基因m表达载体导入组氨酸合成缺失的酵母突变体中,在 的培养基上培养,以筛选出含有表达载体的酵母细胞。(5)可运用 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M蛋白是否成功表达。若观察到M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说明获得的M蛋白 。生物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C B C A D D二、非选择题31.(10 分)(1)ATP(1 分) NADPH(1 分) 叶绿体基质(1 分)(2)光信号引起保卫细胞膜上 K+转运蛋白开启,保卫细胞吸收 K+,渗透压升高,吸水膨胀(3 分)(3)Rubisco 蛋白基因的转录(2 分)(4)光(暗)反应中间产物的积累需要时间;光信号诱导气孔的开启需要时间;光信号提高 Rubisco 蛋白的含量需要时间;光信号提高相关酶的活性需要时间(2分)32.(11 分)(1)交感神经(1 分) 肾上腺素(1 分) 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2分)(2)增加(1 分) 蒸发(1 分)(3)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5 分)方案一: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 A、B 两组,将 A 组小鼠置于恐惧噪音环境中,B 组小鼠置于正常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两组小鼠的行为并检测其体内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A 组小鼠出现抓挠鼠笼、咬尾等应激行为,B 组小鼠表现正常;A 组小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高于 B 组。方案二: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置于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行为并检测其体内肾上腺素的含量。然后将它们置于恐惧噪音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的行为并检测其体内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正常环境下,小鼠行为正常;恐惧噪音刺激后,小鼠出现抓挠鼠笼、咬尾等应激行为,且其体内肾上腺素含量上升。方案一或方案二均给分。33.(10 分)(1)褐飞虱信息素(如性引诱剂等)(2 分) 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2 分)(2)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 分)(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或帮助其分解水稻细胞壁的酶类)(2 分)(4)胼胝质封堵了筛管细胞间的物质运输,阻碍褐飞虱正常取食筛管内的养分(2 分)34.(11 分)(1)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内的碱基序列,导致原酶切位点的改变(产生新的酶切位点或导致原酶切位点的丧失)(2 分)(2)AaBb(1 分) AAbb(1 分) Aabb(1 分) 2(2 分)(3)3/16(2 分)(4)可在早期确定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并进行选择;不需要通过多代杂交育种{#{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即可筛选出具有所需优良性状的纯合个体(合理即可)(2 分)35.(12 分)(1)启动子(1 分)(2)EcoR I、Not I(顺序调换不得分)(2 分)(3)质粒 K 未被成功酶切;质粒 K 仍保持环化(2 分) 不一定(2 分)(4)不含组氨酸(2 分)(5)抗原—抗体杂交(1 分) 具有生物活性(2 分){#{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物理参考答案14. C 15. B 16. A 17. B 18. B 19. AB 20. BC 21. AD22.(1)0.0318 1.57 (每空 2分)(2)9.50(4分)(9.35~9.70均给这 4分)23.(1)19.8(3分)(19.5~19.9均给这 3分)(3)②“=” “=” (每空 1分)③“大” “右” (每空 1分)④ 19.2 (3分)24.(10分)参考解答:(1)设小球从抛出到静止过程运动的总路程为 s,所受空气阻力为 f ,根据动能定理有f s 1 mv22 0①由题给条件 f 0.6mg ,得5v2s 0 ②6g(2)设小球上升过程中运动加速度为 a1,所需时间为 t1;小球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为 a2,所需时间为 t2 ,第一次上升的高度为 h。取向上为运动正方向,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mg f ma1 ③h v0t11 a1t21 ④2v0 a1t1 ⑤ mg f ma2 ⑥h 1 a 22 2t2 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t1 1 ⑧t2 2每次碰撞前上升与下降的高度相同,所需时间之比与高度无关,总时间之比仍为1: 2。评分参考:本题 2问,共 10分;第 1问 4分,①②式各 2分;第 2问 6分,③④⑤⑥⑦⑧式各 1分。25.(14分)参考解答:(1)线圈未进入磁场前,所受合力为 F1,加速度为 a1;经过一段位移 L0 进入磁场,设进入磁场的瞬间速度为 v1,所受的安培力为 F2 ,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感应电流为 I ,线圈此时的加速度为 a2,方向取沿斜面向下为正。由牛顿运动定律F1 ma1 ①F1 mg sin ②{#{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v21 2a1L0 ③线圈进入磁场瞬间,产生的电动势为E BLv1 ④I E ⑤R线圈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2 BIL ⑥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1 F2 ma2 ⑦依题意 a2 3a1,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式得2 2L 8m R g sin 0 B4⑧L4(2)设线圈以速度 v2 匀速运动时所受安培力大小为 F3 。依题意得F B2L2v3 2 ⑨RF1 F3 ⑩线圈 1从刚进入磁场到开始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设平均作用力为 F ,由动量定理得 Ft0 mv2 mv1 联立②⑨⑩ 得F 3m2Rg sin B2L2t0评分参考:本题 2问,共 14分;第 1问 8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各 1 分;第 2问 6分,⑨⑩式各 1分, 式 3分, 式 1分。26.(20分)参考解答:(1)设微粒在圆筒内做类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加速度为 a,下落距离为 y0 。在 t时间内,P与Q间的弧长满足l D t2 ①带电微粒所受电场力为F qE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③微粒撞击到收集板上时下落的高度y 10 at2 ④2联立①②③④式得y 2qE0 l2 ⑤mD2 2{#{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2)带电微粒进入圆筒后,圆筒转动一圈过程中,设能够收集到的速率最小的微粒下降的高度为 y1。第一圈末时,过 P点的竖直线上收集到的微粒下落高度为 y2 。分析可得h y1 H y2 ⑥能够收集到的速率最小的微粒对应的弧长为l D0 ⑦2由⑤⑦式得2y qE1 ⑧2m 2设圆筒的周期为TT 2 ⑨ y 12 aT2 ⑩2联立②③⑥⑧⑨⑩式得 2qE 2 2 qE 2m(H h) mHH 4h 2qE 2 2qE因为 ,有 自动满足,则结果合理。3 2m(H h) mH评分参考:本题 2问,共 20分;第 1问 12分,①式 3分,②③④式各 2分,⑤式 3分;第2问 8分,⑥式 3分,⑦⑧⑨⑩ 式各 1分。{#{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化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 号 7 8 9 10 11 12 13答 案 C A C D D B B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58 分。27.(14 分)(1)防止酸式滴定管的旋塞被碱液腐蚀(2 分);减小读数误差(1 分)(2)CuO(1 分)(3)确保电解过程中阴极上生成的 H2全部收集在量气管内部(2 分)(4) 2CuCl + 2OH = Cu 2O+ H2O+ 2Cl (2 分)(5)6.10×1023(2 分)(6)取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硝酸酸化的 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洗涤已完成(2 分)(7)[Cu(NH3)4](OH)2(2 分)28.(14 分)(1)温度超过 80 oC 加速浓盐酸挥发(2 分)(2)TeCl4和 SeCl4 结构相似,都属于分子晶体,TeCl4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更大(2 分)(3)PbS 和 CuS(2 分)(4)310(2 分);低于该温度,TeCl4 和 SO2 反应的 G > 0,TeCl4 不会被还原(2 分)(5)TeCl4 + 2 SO2 + 4 H2O = Te ↓+ 2 H2SO4 + 4 HCl(2 分)(6)A(2 分)29.(15 分)(1) 2CO2(g)+ 6H2(g) CH OCH (g)+ 3H O(g) H = 121.6 kJ mol 1(2 分)3 3 2化学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2)① p1 > p2 > p3 > p4(2 分); 较低温度时以反应 I 为主,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增加(2 分);② 较低温度时以反应 I 为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逆向移动;较高温度时以反应 II 为主,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2 分)(3)反应温度高于 350 oC 时,以反应 II 为主,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化学平衡不受压强影响(2 分)30.215 0.715 3 3(4)b(1 分);0.215(2 分); (2 分)2 6 0.5 1.5 3 3 30.(15 分)(1)对异丙基硝基苯(2 分)(2) (2 分)(3) (2 分);氨基,溴原子(2 分)(4) (2 分)(5)取代反应(1 分)(6)10(2 分); (2 分)化学 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QQABLQaQogCAAIJAABgCAQWiCEKQkACAACoGQEAIMAAAi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答案.pdf 物理答案.pdf 生物答案.pdf 郑州市2024年二测理综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