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14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判定问题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 每日一题之一题多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14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判定问题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 每日一题之一题多解

资源简介

专题 14 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判定问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3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科)第一问】.已知三棱台如图所示,其中,.若直线平面,且,求证:直线平面;
利用棱台的性质补形为棱锥,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证得平面,再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面垂直即可.
依题意,,,,如图所示,延长三条侧棱交于点;
由可得,,且,,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取的中点,则;
又,;
,则,故,
即,而,故平面,
又平面,故平面平面;
而直线平面,,平面平面,
故直线平面;
(23-24高二上·四川绵阳·期末)
1.棱台中,平面,,且,,为的中点,是上一点,且().求证:平面;
取D在底面的投影M,利用线段关系及三角形特征判定M为AB中点,结合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判定即可.
由已知,,,,,
延长,,相交于点,
则由得.
点,为,的中点,同理点为的中点.
又,.
过作平面于,连接,,,
则由得,
点为的外心.
又,.
,为的中点,平面,
又平面,,,
.
又平面,平面.
2.如图,在矩形中,,,为边的中点,沿将折起,在折起的过程中,下列结论能成立的是( )
A.平面 B.平面
C.平面 D.平面
取的中点,角度一、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结合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判定即可;角度二、作于,得出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即可.
由已知,,,,,
延长,,相交于点,则由得,
点,为,的中点,同理点为的中点.
又,.
取的中点,连接,则.
又,,.

,.
又,,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角度二、
由已知,,,,,
延长,,相交于点,则由得,
点,分别为,的中点,同理点为的中点.
,,.
又,.
取的中点,连接,则.
作于,则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
,平面平面,即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垂直即可.
由题意可知,延长,,相交于点,
以,为轴,轴,过点作垂直于平面的直线为轴,
设到底面的距离为,,,,,
,,
易知平面法向量,设平面法向量为,
则令时,,
,平面平面,即平面平面,
直线平面,且,平面平面,
直线平面.
(23-24高二上·上海·单元测试)
3.如图,在三棱柱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为D.

(1)求证:平面;
(2)若点F为棱的中点,求点F到平面的距离.
(2024·江苏常州·一模)
4.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2,点是棱上一个动点(点与均不重合).当点是棱的中点时,求证:直线平面;
5.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为正方形,.点分别为平面,平面和平面内的动点,点为棱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1
(2024·河北·一模)
6.如图,在圆柱中,轴截面ABCD为正方形,点F是的上一点,M为BD与轴的交点.E为MB的中点,N为A在DF上的射影,且平面AMN,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平面AMN
B.平面DBF
C.平面AMN
D.F是的中点
7.如图所示,在四面体中,已知,,,.是线段上一点,,点在线段上,且.证明:平面;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
(1) 证明:AE⊥平面PCD;
(2) 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
(2023·全国·高考真题)
9.如图,在三棱锥中,,,,,的中点分别为,,点在上,.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证明见解析
【分析】
由题意首先证明平面,即,进一步由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即可得证.
【详解】
∵,且是的中点,则.
∵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因为平面,∴.①
∵,
∴,则.
∵,∴,
∴在平面中.②
∵平面,
∴由①②知平面.
2.B
【分析】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对四个选项逐一结合条件分析即可.
【详解】因为在矩形ABCD中,AB=4,BC=2,E为DC边的中点,
则在折起过程中,D点在平面BCE上的射影的轨迹为为O1O2(如图).
因为折起过程中,DE与AC所成角不能为直角,所以DE不垂直于平面ACD,故A错;
因为AD⊥ED,并且在折起过程中,当点D的射影位于O点时,有AD⊥BD,所以在折起过程中AD⊥平面BED能成立,故B正确;
折起过程中,BD与AC所成的角不能为直角,所以BD不垂直于平面ACD,故C错;
只有D点射影位于O2位置,即平面AED与平面AEB重合时,才有BE⊥CD,所以折起过程中CD不垂直于平面BED,故D错.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立体几何中折叠问题,要注重折叠前后垂直关系的变化,不变的垂直关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3.(1)证明见详解
(2)
【分析】
(1)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可证;
(2)取上靠近的四等分点,取中点,连结,延长交于点,由线面平行把点F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M到平面的距离,,借助(1)即可解出距离.
【详解】(1)
连结,
由题意,得平面,平面,所以,
又底面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
平面,且,
可得平面,平面,
则,
由,得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则,
又,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
(2)
取上靠近的四等分点,取中点,连结,延长交于点,
由中位线性质可知,又,
所以,平面,平面,
则平面,点M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F到平面的距离,
又,平面,
所以平面,
由已知在菱形,,
在中,
在中,,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则,所以,
所以点F到平面的距离为.
4.证明见解析
【分析】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通过勾股定理证,,即可证得直线平面;
【详解】因为是棱的中点,连接,
所以,
,,
由勾股定理,得,同理可得,,
又,、平面,
所以直线平面.
5.B
【分析】
本题利用补形法,再利用长方体对角线的性质即可求出最值.
【详解】由题意得均最小时,平方和最小,
过点分别作平面,平面,平面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连接,因为面,平面,所以,
因为底面为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
所以面,因为平面,则,又因为点在上,则点应在上,
同理可证分别位于上,
从而补出长方体,
则是以为共点的长方体的对角线,则,
则题目转化为求的最小值,显然当时,的最小值,
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且,则,
因为面,面,所以,
所以,
则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高,此时,
则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补形作出长方体,将三条线段的平方和转化为长方体对角线的平方,再求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即可得到答案.
6.BCD
【分析】
利用线面关系即可判断A;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和性质定理,即可判断BC;利用图形,结合垂直关系和平行关系的转化,即可判断D.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点是的中点,所以点三点共线,
所以点平面,所以平面,
则直线与平面不平行,故A错误;
B.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且,,且平面,
所以平面,且平面,
且平面平面,
因为,所以平面,故B正确;
C.由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轴截面ABCD为正方形,点是的中点,所以,
,且平面,所以平面,故C正确;
D. 平面,平面,所以,且点是的中点,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所以,且是的中点,
所以,且,所以,
则,点F是的中点,故D正确;
故选:BC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本题的关键是能从几何体中抽象出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几何关系.
7.证明见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说明,即可求出,再由得到,最后由,即可得证;
【详解】,所以,即,
又.
而.
故,
又,,平面,
所以平面.
8.(1)详见解析(2) 45°.
【分析】(1)要证明AE⊥平面PCD,只要证明AE⊥PC,结合AE⊥CD,即可证明结论;
(2)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说明∠APB就是要求的角即可求解
【详解】(1)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CD 平面ABCD,
故CD⊥PA,
由条件CD⊥AC,PA∩AC=A,
∴CD⊥平面PAC,
又AE 平面PAC,
∴AE⊥CD,
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E是PC的中点,
∴AE⊥PC,
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
(2)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AB 平面ABCD,
故PA⊥AB,
又AB⊥AD,PA∩AD=A,则 AB⊥平面PAD,
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则∠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PAB中,AB=PA,
故∠APB=45°,
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9.(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设,得到,再由为的中点,得到,结合,列出方程求得,得到为的中点,进而证得,得到,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求得,得到,进而得到,结合,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即可证得平面平面.
【详解】(1)证明:设,则,
所以,
因为为的中点,则,所以,
又因为,则,
因为,

,解得,所以为的中点,
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证明: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所以,所以,
因为,则,
又因为,,且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