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演讲】慎终追远承先志,青春逐梦谱华章老师们、同学们:清明时节,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在这里共享春天的气息,共赴一场关于清明节与中华文化的深度对话。清明始于节气,成于节日,它不仅是24节气之一,象征着气候的转折与生命的勃发,更是中华民族祭奠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清明源自《淮南子 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每逢此时,家家户户会带着虔诚的心,扫墓祭祖,献上鲜花,点燃烛火,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情感纽带,一种绵延不绝的文化记忆。它引导我们回溯家族的历史,铭记先人的付出,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儿女忠诚爱国、孝亲敬老的精神风貌。清明节的深层含义也在于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清明”二字寓意天地间一片清澈明朗,象征生命的纯净无垢与生生不息。我们植树造林、踏青游玩,就是在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同时,寓教于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此外,清明节亦是一个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课堂。他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他鞭策我们要有历史责任感,明辨是非,矢志奋斗。它提醒我们要有民族自豪感,传承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精神标识。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我们既要延续和发扬清明节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用科学理性的视角审视传统,让清明节这一民族文化符号,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同学们,让我们在清明节之际,通过祭奠先人、传承文化、亲近自然的方式,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让我们把对先人的追思转化为奋发向前的动力,把对生命的尊重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活力和智慧力量。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师生在清明节期间能够静心省思,温故知新,同时也能够在繁花似锦的春光中感受到生命蓬勃与希望,进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