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案内容主旨: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促进了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稳固;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折射了面对16世纪之交中西交融时明朝(中国)的迟钝与态度;明朝时期内陆边疆形势聚焦于中国境内的民族问题,这也反映了民族政策与管理命题是现代中国版图定型中的关键所在。明朝历史呈现了一个不断稳固的传统封建国家与世界潮流时代主题接轨的失败。教学目标:知道明朝内阁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响;通过史料的分析与解读了解明朝对世界潮流时代主题的反应;通过明朝内陆边疆问题的发展分析理解明朝对现代中国版图定型做出的巨大贡献。重点难点:重点: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的特征。难点:世界形势变化对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的影响。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根据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明朝会呈现出怎样的政治气象?设计意图:以朱元璋的故事为引子,以问题激发学生对明朝历史的兴趣,导入新课。环节2:“专制”的封建国家出示有关内阁制度的文献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内阁制度的内涵流程,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新制度可能造成的结果与影响。环节3:“多样”的海外沟通学生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内容,概括明朝海外交往碰撞中的三种形式。设计意图:学生提供阅读书本,概括归纳明朝与外界沟通碰撞的情况。环节4:“大视野下”的明朝外海沟通学生回顾梳理16世纪前后的世界局势,结合相关史料,在世界视野下重新审视明朝三种海外交往碰撞的形式,谈谈对明朝与世界的关系。设计意图:从明朝视野走向世界视野,重新理解16世纪明朝的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背后反映的更深刻的意义。环节5:“内部”的沟通交往出示明朝形势图与相关资料,讲述明朝对蒙古、乌思藏、女真等民族的政策,然后结合材料,请同学谈谈明朝内陆边疆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分析材料,学生理解明朝内陆边疆主题下的民族问题的处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成形。环节6:“明清易代”通过女真、满族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讲述明清易代历史。设计意图:学生意识到明清易代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政权交替,更是明朝内陆边疆与民族问题的结果。环节7:总结出示关于明朝历史的史家论述。设计意图:再次突出明朝历史在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历史中的特殊地位。结构板书:教学策略:史料与问题结合的教学策略;围绕探讨的问题,结合史料所提供的信息与逻辑,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作业设计: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在西欧为西斑牙舰队征英的前一年;在中国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学者黄仁宇从此年入手,以大历史观来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一书。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A,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芾。问题: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填写A制度,并叙述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A.内阁制度。朱元璋废丞相直接领导六部,明成祖选拔文官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此后,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内阁。2.根据材料,描述你所了解“万历十五年”政治方面:皇帝依靠内阁不理朝政,首辅大学士与司礼监太监权倾朝野,政治腐化。军事边防方面:戚继光等大败倭寇,维护东南海防。思想文化方面: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试以大历史观谈谈你对明朝中后期社会的认识。万历15年及公元1587年,正处在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伴随着明王朝统治的由盛而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天崩地裂的阵仗,也是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发展阶段。对内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皇帝离不开那个担忧,于私立监狱以迁址党制政治日益黑暗。对外方面:东方的倭寇和西方的早期殖民主义者的挑战,迫使明朝政府采取收缩保守的对外政策,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民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军政策。西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内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早期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与中国的航海势力在中国东南沿海相遇,是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再也不能孤立于世界的历史发展之外这些与以前历代王朝不同的境遇,造就了明代中后期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多变的时代风貌。中国从先进到之后,西方文明最终感受并超越了东方文明资料附录:资料1::“自古重于边防,边境安则中国无事,四夷可以坐制”——《明太祖实录》卷103,洪武九年春正月癸未资料2:“处太平之世,不可忘战;略荒裔之地,不如守边”——《明太祖实录》卷78,洪武六年春正月壬子资料3:内阁初设时,“入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明史》卷72,职官一资料4:“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明史》卷109,宰辅年表一资料5:“夫国纪纲法度,分掌于部院,而统归于朝廷,阁臣则参与机务,备顾问者。若于诸司之事,全不与问,即皇上有问,臣凭何奏对,即有票拟,臣等凭何参酌。阁臣以平章政事为职,而用人则政事之大者,故文官自京堂,武官自参将以上,部臣亦与臣等商量,无非虚心为国,以示慎重公平之意。”至于“地方事情,若关系重大,督抚等官,岂得不与臣言之”——《明经世文编》资料6:15世纪是足以让明朝和世界引为自豪与振奋的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人类从东西两个方向发起了对海洋的挑战,郑和下西洋始于世纪之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完成于世纪之末,此后世界文明开始了从区域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换,中国与世界密不可分——王天有:《有明一代:多重性格的时代》,《北京日报》2018.1.8:第016版资料7:“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明史》卷63,乐志资料8:1451年,明代宗谕朝鲜国王,严防建州野人女真,“如遣人至边,果无衅端,则惟拒而勿纳;有则擒之解京,庶免后患。朕当为王赏有功者。——《明英宗实录》卷209资料9:研究明史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当时世界的眼光看,明朝总体上是开放的,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明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不可低估。——王天有:《有明一代:多重性格的时代》,《北京日报》2018.1.8. 第016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