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主备人 审核人 高二地理年级学科 高二地理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2.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了解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措施。(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学】一、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2.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项 目 内 容突发环境事件的含义 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举例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3—1961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项 目 内 容影响 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影响途径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问题探究1】2012年6月3日,蓬莱19-3油田在对原油进行外输作业时软管断开,造成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各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响应,快速、及时地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防止石油继续泄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素养立意本组题需要结合石油泄漏产生污染的特点,利用综合思维分析问题。解析:第(1)题,石油泄漏造成油膜覆盖水面,同时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石油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泄漏石油是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A、C、D三项做法均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石油泄漏造成油膜覆盖水面,同时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石油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导致鱼类死亡。第(2)题,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泄漏石油是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A、C、D三项做法均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答案:(1)C (2)B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1、项 目 内 容转移方式 污染物跨国传输 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废弃物跨国转移 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转移因素 自然因素 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人为因素 发达国家 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污染物处理费用环保成本高,污染型企业失去发展空间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违法走私2、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项 目 内 容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一般在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对输入国造成严重的威胁突发环境事件 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影响变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产品贸易日趋频繁,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废弃物跨国转移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方式导致的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也日渐增多其他影响 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具体影响 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会导致输入国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具有长期性,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损害具有全球性,污染物得不到应有的处理而扩散到环境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损害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项 目 内 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有冲突与合作两种方式 环境安全冲突是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或政治、经济、外交等敌对行为,甚至军事冲突,使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影响环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定,不以邻为壑,故意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国家;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国与受害国要密切合作,联合应对突发的环境安全危机,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胁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探究2】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挪威南部成为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2)列举在欧洲有效控制酸雨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和示意图判断,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工业废气向东北扩散,挪威南部是工业废气的扩散区。第(2)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酸雨能跨境转移,还应加强国际合作。答案:(1)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多,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工业废气由排放源地向东北扩散,挪威南部是工业废气的扩散区。(2)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知识导图】【课后巩固】1.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最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A.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次生盐渍化关于近几年影响中东的沙尘暴,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其沙源都在中国。经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的受害者。据此完成2~4题。2.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3.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的沙粒冲刷下来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4.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有效的是(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退耕还草 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收美国的固体废弃物。据此完成5~6题。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A.资源短缺B.任意排放废弃物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6.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D.不会带来危害,因马绍尔群岛属于热带气候,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强7.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个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8.(综合思维)“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废弃品,而“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2017年7月,我国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地加大进口监管力度,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下图为2005—2016年我国固体废弃物年度进口量及增速图。(1)概括图示年份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量的主要特点。(2)说明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理由。9.(地理实践力)2018年4月21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返抵上海。此次考察中,科考队员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易于黏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1)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2)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3)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课后巩固】1.解析: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能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答案:B解析:第2题,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所致,受强烈西北气流的影响,地表沙粒、粉尘被高空气流挟带,向东南扩散。相对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距我国东部较远,故沙尘难以到达。俄罗斯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沙源少。第3题,冷空气到达南方与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容易形成锋面雨,沙尘随雨降落,形成泥雨。第4题,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答案:2.D 3.D 4.D答案:5.D 6.A7.解析:化工厂污染严重,故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个化工厂反映了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答案:B8.(1)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呈波动变化。(2)“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会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9.(1)随大洋环流扩散;随大气环流飘流、沉降;南极科考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等。(2)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3)加强监测;塑料制品回收处置,提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