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2 产生气体的变化(知识点 同步训练)知识点:1.有些化学变化会产生气体,如,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当白醋滴入有小苏打瓶盖中时,会冒气泡,发出“哧哧”声,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其它五个瓶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3.收集产生的气体:打翻瓶盖后,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气体,使密封袋鼓了起来。4.二氧化碳使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冷藏食物、制作碳酸饮料、灭火剂等。6.白醋浸泡过的鸡蛋壳和贝壳都会产生气体。一、选择题1.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 )。A.铁钉生锈 B.水结冰 C.蜡烛受热熔化2.通常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会形成(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3.白醋和下列哪种物质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A.鸡蛋壳 B.贝壳 C.白糖4.小明收集做菜生火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并伸入点燃的木条,你认为会看到的现象是( )。A.木条会熄灭 B.木条燃烧的更旺 C.木条无变化5.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A.醋 B.小苏打和醋 C.反应后剩余的小苏打、醋和产生的新物质6.下列物质变化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冰块慢慢融化 B.蜡烛燃烧 C.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7.简易灭火器里有白醋(甲)和小苏打溶液(乙),把灭火器倒立时,两种溶液混合后,会产生大量气体。下列关于简易灭火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白醋和小苏打溶液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B.反应时,两种液体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反应后,容器里留下的是白醋和小苏打溶液二、填空题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气体,它的特点:无色、透明、无毒、无味, ,能使燃烧着的火柴熄灭。9.制造石灰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如下图倾倒, 的蜡烛先熄灭(填“上面”或“下面”)。10.用酵母发面:酵母中存在转化酶、麦芽糖酶和酒化酶等多种 。在用面粉烘制蛋糕的过程中,酵母菌和酶将面团中的淀粉分解为 和 ,并产生各种糖、氨基酸、有机酸和脂类等。11.地球之所以有如多多样的生命,是因为它的大气层中富含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 气。它是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这一反应属于化学变化。12.判断物质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看有没有 ,铁生锈主要是铁和空气中的 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 。三、判断题13.把白醋涂抹在鸡蛋壳或贝壳上,能够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14.水沸腾时会产生“白气”,产生了新物质,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 )16.二氧化碳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7.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产生新物质。( )四、简答题18.下面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哪些现象?19.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和人类有什么关系?20.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你能通过实验发现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A【详解】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A、铁钉生锈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水结冰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仅仅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2.A【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干而冷的烧杯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产生小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会形成氧气。3.C【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白醋和小苏打、贝壳、鸡蛋壳混合后都产生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白醋和白糖混合不会产生气体。4.A【详解】做菜生火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木条会熄灭,所以A符合题意。5.C【详解】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反应完毕,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如果反应不完全,则液体中还含有小苏打或醋。6.A【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冰块慢慢融化属于物理变化,只有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气体;蜡烛燃烧和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都产生了气体。7.C【详解】A、反应前,白醋和小苏打溶液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A说法正确;B、反应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大量气体,经过科学家的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故C错误。8. 二氧化碳 比同体积的空气重【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的特点:无色、透明、无毒、无味,比同体积的空气重,能使燃烧着的火柴熄灭。9.下面【详解】制造石灰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以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二氧化碳如图1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10. 酶菌 二氧化碳 水【详解】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形。酵母菌不仅可以用来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食品,还可以用来酿酒,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用酵母发面:酵母中存在转化酶、麦芽糖酶和酒化酶等多种酶菌。在用面粉烘制蛋糕的过程中,酵母菌和酶将面团中的淀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各种糖、氨基酸、有机酸和脂类等。11.氧【详解】大气层中富含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氧气。它是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这一反应属于化学变化。12. 生成新物质 水分和氧气 化学变化【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征是没有新物质产生,而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判断千千万万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就是看这些变化是否生成新物质。铁生锈主要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是化学变化。13.√【详解】白醋与鸡蛋壳或贝壳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因为鸡蛋壳和贝壳中都含有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把白醋涂抹在鸡蛋壳或贝壳上,能够观察到鸡蛋壳或贝壳上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14.×【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沸腾时会产生“白气”,“白气”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都只是水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15.√【详解】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例如淀粉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后生成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故题干说法正确。16.√【详解】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它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剂。17.√【详解】并非所有的气体产生都意味着新物质的形成。有些情况下,气体的产生可能只是原有物质的状态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当我们加热水时,水会蒸发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了水蒸气。这里产生了气体,但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18.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19.答: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同状态的二氧化碳有不同的用途。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冷藏奶制品、肉类,冷冻易坏的食品;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气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水处理工艺的pH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液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制冷剂。【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详解】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于灭火,用作化工原料和气体肥料,其固体(即干冰)可作制冷剂;并且,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二氧化碳储罐如受到天气、热源或火源等影响,会使储罐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会引发爆炸。20.答:(1)取一个鸡蛋壳,一半浸泡在白醋中,另半放置在空气中做对比实验,观察鸡蛋壳的变化。白醋和鸡蛋壳接触之后,鸡蛋壳表面会有一层白白的小气泡产生,像雾一样,说明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2)取两个贝壳,一个浸泡在白醋中,另一个放置在空气中做对比实验,观察两个贝壳的变化。贝壳浸泡在白醋中后,其表面会出现小气泡,说明白醋和贝壳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详解】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日常生活中,蛋壳、贝壳等含有碳酸钙的物质都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个鸡蛋壳,一半浸泡在白醋中,另半放置在空气中做对比实验,观察鸡蛋壳的变化。白醋和鸡蛋壳接触之后,鸡蛋壳表面会有一层白白的小气泡产生,像雾一样,说明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2)取两个贝壳,一个浸泡在白醋中,另一个放置在空气中做对比实验,观察两个贝壳的变化。贝壳浸泡在白醋中后,其表面会出现小气泡,说明白醋和贝壳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