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科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等级评价一、选择1. 皮影是根据( )的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A. 放大镜 B. 反射 C. 影子2. 在将物体分成小份时,用( )更好。A. 天平 B. 眼睛看 C. 用手抓3. 下列材料中,( )的透明程度最低。A. 厕所门玻璃 B. 汽车挡风玻璃 C. 教室玻璃4. 往一杯水里不断地加入红糖,红糖( )。A. 不会溶解 B. 会一直溶解 C. 不会一直溶解5. 用( )可以把混在一起的沙子和铁屑分离出来。A 酒精灯 B. 磁铁 C. 水6. 夜晚的灯光下,站姿不同,形成的影子( )。A 相同 B. 不同 C. 不一定7.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 西→东;长→短→长B. 东→西;长→短→长C. 东→西;短→长→短8 形成影子,不需要以下哪个条件?( )A. 光 B. 透明物体 C. 不透明物体9. 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二、判断10. 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橡皮,形成的橡皮影子是相同的。( )11. 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 )12.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里溶解得多,准备的水量要一样多。( )13. 玻璃一般具有硬度高、不易碎的特点。( )14. 手影游戏是根据影子产生的原理进行的。( )15.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 )三、填空16. 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有( )、( )和( )。17. 玻璃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_______。18. 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 )和( )的物体。19. 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_________来测定__________的装置。20. 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说出“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就是在_____________。21. 在5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得_________。四、实验探究22. 嘉祥县某小学的同学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在操场上竖直插了一根竿子,阳光下的竿子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记下了影子的长度,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所得数据见下表: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影子长度(厘米) 115 90 67 47 30 15 30 47 67(1)根据上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______开始测量的,______结束测量的。其中,第1-5次测量为_______,第6-10次测量为________。(填“上午”“中午”或“下午”)(2)根据上表我们能推测出,第_____次测量最接近中午,请说说你推测的理由:________。(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测出,如果继续进行第10次、第11次测量,这时影子的长度大约为_______厘米和_______厘米。(4)根据上表的数据,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从早到晚:_____ —________— ________。(5)除了长度,阳光下一天之中影子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上午影子在_______边,下午影子在______边,与太阳的方向_______。23. 实验目的:探究搅拌是否会加快食盐的溶解。我的器材:烧杯、水、食盐、玻璃棒等。我方案:①在两个烧杯里倒入同样多、温度________的水。②放入________多的食盐。③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实验现象:搅拌食盐溶解的时间_____,不搅拌的食盐溶解的时间_______。实验结论:搅拌可以_______溶解。拓展探究:在这个实验中,只有________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_______。这样的实验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三年级科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等级评价一、选择1. 皮影是根据( )的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A. 放大镜 B. 反射 C. 影子【答案】C【解析】【详解】影子是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形成的。皮影是根据影子的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2. 在将物体分成小份时,用( )更好。A. 天平 B. 眼睛看 C. 用手抓【答案】A【解析】【详解】托盘天平是我们实验室常用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在将物体分成小份时,用眼睛看、用手抓都不是很标准,只有使用天平才是更好更准确的。3. 下列材料中,( )的透明程度最低。A. 厕所门玻璃 B. 汽车挡风玻璃 C. 教室玻璃【答案】A【解析】【详解】玻璃一般具有透明、易碎、坚硬、光滑的特点,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分析选项中,厕所门玻璃、汽车挡风玻璃、教室玻璃相比,透明程度最低的是厕所门玻璃。4. 往一杯水里不断地加入红糖,红糖( )。A. 不会溶解 B. 会一直溶解 C. 不会一直溶解【答案】C【解析】【详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当物质和水已经形成饱和溶液后就不再溶解。往一杯水里不断地加入红糖,红糖不会一直溶解。5. 用( )可以把混在一起的沙子和铁屑分离出来。A. 酒精灯 B. 磁铁 C. 水【答案】B【解析】【详解】混合物的分离要充分考虑物体的性质,利用常见的工具使其分离。比如磁铁、水等。铁屑和沙子混合在一起了,可以利用铁屑能够被磁铁吸引,而沙子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选用磁铁把它们分离。6. 夜晚的灯光下,站姿不同,形成的影子( )。A. 相同 B. 不同 C. 不一定【答案】B【解析】【详解】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也与所照射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关。所以夜晚的灯光下,站姿不同,形成的影子不同。7.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 西→东;长→短→长B. 东→西;长→短→长C. 东→西;短→长→短【答案】A【解析】【详解】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的高度越低,物体影子越长。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8. 形成影子,不需要以下哪个条件?( )A. 光 B. 透明物体 C. 不透明物体【答案】B【解析】【详解】影子是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形成影子,不需要透明物体。9. 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小影子大,所以在墙上的手影将会变大。二、判断10. 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橡皮,形成的橡皮影子是相同的。( )【答案】×【解析】【详解】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以及方向都和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橡皮,形成的橡皮影子是不同的。11. 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 )【答案】√【解析】【详解】略12.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里溶解得多,准备水量要一样多。( )【答案】√【解析】【详解】比较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里溶解得多,准备的水量要一样多。充分溶解后再放下一份,一直加到刚刚不能溶解完,计算加入最后一次之前总共加了多少。13. 玻璃一般具有硬度高、不易碎特点。( )【答案】×【解析】【详解】玻璃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一般具有易碎、透明、较重的特点。玻璃比较坚硬,但是易碎。14. 手影游戏是根据影子产生原理进行的。( )【答案】√【解析】【详解】手影游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15.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 )【答案】对【解析】【详解】略三、填空16. 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有( )、( )和( )。【答案】 ①. 搅拌 ②. 研碎 ③. 增加水的温度【解析】【详解】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通常水的温度越高、搅拌、颗粒物越小溶解越快。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17. 玻璃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_______。【答案】 ①. 透明 ②. 易碎 ③. 不同【解析】【详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玻璃是常见的人造材料,一般具有透明、易碎等特点,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18. 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 )和( )的物体。【答案】 ①. 光源 ②. 不透明【解析】【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和不透明的物体。19. 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_________来测定__________的装置。【答案】 ①. 影子 ②. 时间【解析】【详解】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的装置,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20. 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说出“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就是在_____________。【答案】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析】【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点睛】本题考查太阳和影子,要求学生掌握一天当中影子的长短的变化。21. 在50毫升相同温度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得_________。【答案】多【解析】【详解】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常温下,50毫升水能够溶解食盐大约是18克,能够溶解小苏打大约是5克,说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弱。四、实验探究22. 嘉祥县某小学的同学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在操场上竖直插了一根竿子,阳光下的竿子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记下了影子的长度,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所得数据见下表: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影子长度(厘米) 115 90 67 47 30 15 30 47 67(1)根据上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______开始测量的,______结束测量的。其中,第1-5次测量为_______,第6-10次测量为________。(填“上午”“中午”或“下午”)(2)根据上表我们能推测出,第_____次测量最接近中午,请说说你推测的理由:________。(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测出,如果继续进行第10次、第11次测量,这时影子的长度大约为_______厘米和_______厘米。(4)根据上表的数据,总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从早到晚:_____ —________— ________。(5)除了长度,阳光下一天之中影子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上午影子在_______边,下午影子在______边,与太阳的方向_______。【答案】(1) ①. 上午 ②. 下午 ③. 上午 ④. 下午(2) ①. 6 ②. 中午影子最短(3) ①. 90 ②. 115(4) ①. 长 ②. 短 ③. 长(5) ①. 西 ②. 东 ③. 相反【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是随着太阳的方向和高度发生变化的,一天中影子先由长变短,中午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再由短变长。【小问1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根据数据可知,影长是从长到短再到长的,所以是在一天中的上午开始测量的,下午结束测量的。第1-5次测量是影子长度由长变短的过程,是上午测量的。第6-10次测量是影子长度由短变长的过程,是下午测量的。【小问2详解】一天中影子先由长变短,中午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再由短变长。第6次测量时影子长度数值最小,最接近中午,因为中午影子最短。【小问3详解】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再结合表中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第10次和第11次的影子长度接近于第2次和第1次的测量数值。也就是90厘米和115厘米。【小问4详解】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一天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先由长变短,之后由短变长。【小问5详解】通过观察发现影子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东升西落,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上午时在西边,下午在东边。23. 实验目的:探究搅拌是否会加快食盐的溶解。我的器材:烧杯、水、食盐、玻璃棒等。我的方案:①在两个烧杯里倒入同样多、温度________的水。②放入________多的食盐。③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实验现象:搅拌的食盐溶解的时间_____,不搅拌的食盐溶解的时间_______。实验结论:搅拌可以_______溶解。拓展探究:在这个实验中,只有________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_______。这样的实验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答案】 ①. 相同 ②. —样 ③. 短 ④. 长 ⑤. 加快 ⑥. 一个 ⑦. 相同 ⑧. 对比实验【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详解】我的方案: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搅拌是否会加快食盐的溶解,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是否搅拌,其他条件比如水量、水温、食盐量都要保持不变。实验现象: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所以搅拌的食盐溶解的时间短,不搅拌的食盐溶解的时间长;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拓展探究: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青岛版三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青岛版三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