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任务单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任务单 素材

资源简介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任务单
第一课时
任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无数边关战士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们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边关战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
2.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______,笔名子任。______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任务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圈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和你觉得难读的字。
1.认读词语。
拟定 签字 参谋 尊重 锻炼
奔赴 特殊 眷恋 踌躇 黯然
2.学习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交流难写的生字。
3.请你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任务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主要内容
(1)现在请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找出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通顺的句子。
示例: (人物)看到 ,心情 。
(2)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找到第二部分的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通顺的句子,说说这部分的内容。
(3)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毛主席的人物形象
(1)现在请你浏览课文,边读边批注,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毛主席?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完成分层作业。
3.做资料卡:①朝鲜战争②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③中国英雄故事(三选一)
第二课时
任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请你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填一填。
预设:本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________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________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的人的________。
任务二:品词析句,感受悲痛
1.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背景资料: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4.整篇课文中并没有一个“悲痛”的词语,可又处处是悲痛欲绝,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
5.读到这里,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任务三:体会矛盾,感受胸怀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现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4.请你试着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毛主席的伟人胸怀。读反问句,大家记得语气要加重;读到作出决定时,语气要变轻,语速要放缓。
5.补充资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新中国发出的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10月,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遭到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袭击,毛岸英壮烈牺牲。
现在请你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第一部分中的电报内容及课文其它相关内容,来谈一谈毛主席为何要作出把爱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呢?
任务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其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如为国舍身燃烈焰的邱少云;为国舍身挡子弹的黄继光……请你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1.朗读下面句子。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同桌间互相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的部分。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小练笔: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写自己做某一件事时踌躇的心理。
3.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书籍《毛泽东传》《毛泽东诗词鉴赏》和《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