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七章认识区域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评价表--初中地理粤教版八下 教学评一体化方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第七章认识区域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评价表--初中地理粤教版八下 教学评一体化方案(2019)

资源简介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6课时)
章节 课时 内容 活动
第一节
东北地区 第1课时 1.得天独天的自然条件
2.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3.重新振兴的老工业基地 讨论:
1.东北地区有什么优越的自然条件?
2.商品农业何如开发及保护?
3.如何重新振兴的老工业基地?
第二节
长江流域 第2课时 1.优越的自然条件
2.中国的“黄金腰带”
3.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讨论:
1.长江流域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2.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黄金腰带”?
3.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的特点?
第三节
四川盆地 第3课时 1.巴山蜀水
2.天府之国
3.蜀道变通途 讨论:
1.为什么四川盆地称为“巴山蜀水”?
2.为什么四川盆地称为“天府之国”?
3.四川盆地交通条件有何变化?
第四节
北京市 第4课时 1.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3.现代北京的建设与发展 讨论:
1.北京作为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具备什么条件?
2.为什么要选择在北京建都?
3.现代北京的建设取得什么成就?
第五节
陕西省 第5课时 1.陕南的秦巴山地
2.关中的渭河平原
3.陕北的黄土高原 讨论:
1.陕南的秦巴山地的地理特点?
2.关中的渭河平原地理特点?
3.陕北的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
第六节
台湾省 第6课时 1.祖国的神圣领土
2.富饶美丽的宝岛
3.快速发展的经济 讨论:
1.为什么说台湾岛是我国的“宝岛”?
2.台湾岛的自然地理有什么特征?
3.台湾省经济为什么能快速发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七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章是对区域的认识,区域认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标新课标的主题五:认识中国里面的第2点认识分区。区域地理的学习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区域位置、自然地理特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要分析区域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认识区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认识方法的培养;不同区域影响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不同,所以分析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该有所侧重。 第一部分是学习东北地区,从宏观上分析,该内容承接着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进入八年下册的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于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河流等)以及人文环境(农业、工业、经济发展)有了相应的基础。东北地区是我们认识区域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重新振兴的老工业基地三方面内容, 我们就从影响各方面的主导因素入手,分析东北地区主要的区域特征,并分析影响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是学习长江流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大河,因此,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社会经济角度,长江流域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教材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范围、自然条件等,在本节最后部分,重点讲述了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黄金腰带”以及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第三部分是学习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盆地的地形特点,树立人地和谐观,感受四川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蜀道变通途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家乡文化自豪感。 第四部分是学习北京市,在本节中,安排了“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北京的建设与发展 ”三部分内容。课本首先呈现图片及简介,让学生据此说明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之后从历史上选择北京建都切入,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思考现代化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在第三部分,课本通过现实的数据、资料对比,展现了现代北京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资源、环境和交通等问题,课本通过案例介绍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看法。 第五部分是学习陕西省,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南北狭长,自南向北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差异大;秦岭横贯陕西省南部,形成了南北两侧完全不同的区域特色,所以在第七章陕西省也成为重点认识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在本节书的教学中,除了认识陕西省的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基本概况,更重要的是结合历史使学生了解“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更要密切联系时事,分析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是掌握陕西省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掌握陕西省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第六部分是台湾省,教材从台湾概况、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的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的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从教材结构上看,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所以它也成为我们重点认识的代表性区域之一。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 1.本单元主要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展示成果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2. 本单元教学资源有互联网、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本单元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东北地区成为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 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4.长江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5.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6.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和历史文化古迹; 7.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8.陕西省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的特点。 9.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分析。 10.台湾的经济特色。 本单元教学难点: 1.简单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三江平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问题及振兴策略。 4.长江的开发利用。 5.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6.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7.陕西省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的特点。 8.分析台湾自然环境特点的成因,以及它们对“宝岛”形成的影响。
2022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焕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单元学情 本章知识是在学习了北方地区之后进行探究的,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判断地理位置的方法,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基础。八年级学生经过为期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读图、识图、用图的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 第一部分学习东北地区,学生也知道如何观察东北地区主要地形,能说出其名称;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能力,因此能够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和概括出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发展地位和发展方向,也能够分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出现的问题和振兴的措施等内容。 第二部分学习长江流域,从学生的知识储量来看,学生已对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行政区等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学习流域的概况则相对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培养学生空间叠图的能力,将河流叠加在其它地图上,进而进行区域的了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于地理课程兴趣很高,可以了解世界的大河山川及风土人情,因此,大多数同学可以积极的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达到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能力。 第三部分学习四川盆地,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区域地理前面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和方法。生活中对四川省乐山大佛、九寨沟等旅游景点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可能存在困难,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读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强。 第四部分学习北京市,初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初一下册区域地理的讲解之后,已经具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但对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因分析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对各地理要素的分析上应多一些引导和过渡,结合视频、图片,采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五部分学习陕西省,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大部分同学已能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初步形成以图析理的习惯,学习兴趣较浓,学习能力较强,能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达到高效学习。 第六部分学习台湾省,从理论上来说,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地理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已接触区域地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单元目标 学业目标: 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并总结归纳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条件及发展特点。树立生态环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及找到振兴措施和调整方向。 4.根据地图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5.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状况,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 6.认识并找出长江干流沿线的四大城市,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7.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8.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9.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10.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11.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 12.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初步领会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13.识记陕西省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了解秦巴山地和渭河平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况 14.让学生收集更多的课外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展示,更主动、更全面地了解陕西,感受陕西。 15.归纳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河流和风景区,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的领土,了解台湾海峡的形成原因。 16.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17.了解台湾省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做法。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 根据地图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根据地图说出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识记陕西省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 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知道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河流和风景区。 2.综合思维: (1)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总结归纳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分析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条件及发展特点。 (2)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状况,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 (3)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4)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 (5)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了解秦巴山地和渭河平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况。 (6)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的领土,了解台湾海峡的形成原因。 3.地理实践力: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及找到振兴措施和调整方向。 (2)认识并找出长江干流沿线的四大城市,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4)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5)让学生收集更多的课外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展示,更主动、更全面地了解陕西,感受陕西。 (6)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4.人地协调观: (1)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条件及发展特点。树立生态环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长江流域的讲解,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理解四川盆地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使学生初步领会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5)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掌握省会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 (6)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做法。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
达成评价表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大单元教学(第1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东北地区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并总结归纳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生产条件及发展特点。树立生态环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及找到振兴措施和调整方向。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东北特色景观图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东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分析了解这些条件带来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的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任务2:东北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任务3:重新振兴的老工业基地
案例分析1:东北得天独后的自然条件
案例分析2:东北特色产业的开发
案例分析3:东北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案例分析4:东北地区的森林和耕地状况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大单元教学(第2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长江流域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根据地图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2.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状况,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 3.认识并找出长江干流沿线的四大城市,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长江沿岸的城市景观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是如何成为经济发展的条件,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任务2:中国的“黄金腰带”的表现
任务3: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案例分析1:江流域的各种资源和航运特点
案例分析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案例分析3:长江流域被称为中国的“黄金腰带”的表现。
案例分析4: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案例分析5:长江流域沿岸人口密集的原因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大单元教学(第3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四川盆地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通过图表材料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3.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四川地区常见的怪现象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四川盆地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巴山蜀水,知道天府之国,分析蜀道变通途的原因。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巴山蜀水
任务2:天府之国
任务3:蜀道变通途
案例分析1:巴山蜀水的特点
案例分析2:紫色土
案例分析3:都江堰水利工程
案例分析4:蜀道变通途
案例分析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
作业设计 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大单元教学(第4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北京市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2.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初步领会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北京市的文化特色及景观图片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北京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了解现代北京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任务2:北京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任务3:现代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案例分析1:认识北京的位置
案例分析2:设计游玩北京的一项方案
案例分析3:了解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大单元教学(第5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陕西省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识记陕西省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了解秦巴山地和渭河平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况 2.让学生收集更多的课外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展示,更主动、更全面地了解陕西,感受陕西。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陕西省不同区域的图片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陕西省自然环境差异巨大,通过案例分析,知道陕西的基本概况,了解陕南的秦巴山地,知道关中的渭河平原,知道陕北的黄土高原。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陕西的基本概况
任务2:陕南的秦巴山地
任务3:关中的渭河平原
任务4:陕北的黄土高原
案例分析1:认识陕西省的概况
案例分析2:了解关中的渭河平原的特征
案例分析3:比较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案例分析4:分析陕北榆林的变化与发展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大单元教学(第6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台湾省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归纳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河流和风景区,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的领土,了解台湾海峡的形成原因。 2.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3.了解台湾省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做法。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乡愁这首诗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通过案例分析,知道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知道台湾是富饶美丽的宝岛,了解台湾快速发展的经济。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任务2:台湾是富饶美丽的宝岛
任务3:台湾快速发展的经济
案例分析1: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
案例分析2:台湾的地理位置和位置的重要
案例分析3:台湾省的气候特点
案例分析4:台湾省的经济状况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达成评价表(100分)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等级(分) 得分(分)
A B C D
单元前期分析(15分) 单元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明确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清晰、正确。单元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6 5 4 3
学习者学情分析 学习者学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分析正确。 5 4 3 2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正确。 4 3 2 1
单元教学目标阐明(15分) 单元内容目标确定 单元内容目标全面、均衡,领域区分正确。 7 6 5 4
单元学业目标阐明 单元目标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8 7 6 5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60分) 单元教学环节 单元教学情境创设有新意,正确体现目标,内容充实、适当,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呈现方式合理。 20 16 12 8
单元学习方式 单元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适当、正确。 10 8 6 4
单元教学方法 单元教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符合学习者特征。 10 8 6 4
单元教学设计对媒体运用和教学资源开发 单元教学的媒体运用恰当,有利于教学的实施、目标的实现,能开发教学资源。 10 8 6 4
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 单元教学课堂小结完整、精炼。作业量适当。课堂时间分配合理。 10 8 6 4
文档规范(10分) 内容 内容完整,语言清晰、简洁,图表运用得当。 5 4 3 2
排版 格式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5 4 3 2初中地理 粤人版 八年级下 第七章 认识区域 单元主题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学习准备 (10分) 思想准备 (5分) 思想准备充分,主动提前预习,按时按质完成导学案, 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安静
学具准备(5分) 有提前准备学习用具的意识,提前拿出本节课所需教材、导学案、笔记本、草稿纸、文具等。
兴趣态度 (20分) 学习兴趣 (10分) 对本堂课的内容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态度(10分)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认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跟上老师的思维。
合作交流(20分) 与人合作(10分)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同学的帮助。
与人交流(10分)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交流遇到的问题。
思维状态 (30分) 思维条理(15分) 能发现问题,条理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解决问题思路清楚,做事有步骤计划。
思维创新(15分)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迅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效果 (20分) 课堂练习成果(10分) 积极主动,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 (10分) 实现预定任务与学习目标。
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