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世界(1)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至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政治: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2.中国(1)政治: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3)科技:科技落后。(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5)社会状况: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提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社会形态:中国是封建杜会;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2)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3)军事力量: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4)外交政策: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改策。(5)中英贸易: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为扭转入超局面,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6)综合国力:中国日趋衰落;英国是世界强国。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O年6月至1842年8月。(3)结果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②其他不平等条约(附件):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l)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等侵略者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2)过程①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①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还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4)影响①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②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1)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三、开眼看世界1.内容(1)林则徐: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徐继鑫;撰成《瀛寰志略》一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意义: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提示:地主阶级救国主张的三个思想特点(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